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923发布日期:2020-06-20 15:3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机动车等车辆所使用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车辆用灯具中,经常使用例如伸出部(extension)等在树脂制的主体的表面实施了铝蒸镀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45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等对车辆用灯具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认识到以下的课题。车辆用灯具具有暴露于外部环境的罩等表面部件,但在表面部件,例如在车辆行驶中受到风、沙尘等而容易引起摩擦带电。随着电荷向表面构件的蓄积逐渐进行,随着表面构件与接地电位部(例如车身)的电位差扩大,在车辆用灯具的内部产生的电场也变强。由此,能够使例如伸出部、反射镜等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灯具内的部件引起感应带电。若接近的部件间的电位差超过极限,则在这些部件之间引起静电放电。如果向发光元件放电,则在最坏的情况下,发光元件可能被破坏。

根据设计方面的差别化或其他理由,例如,有时要求在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延伸的尾灯等相当长的车辆用灯具。这样的长条的车辆用灯具有时具有如下设计:沿长度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构成部件彼此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内方向接近配置。在该情况下,部件上的导电性表面也沿长度方向延伸,成为比较大的面积。蓄积的电荷的量也根据面积而变大。因此,能够提高向接近具有导电性表面的部件的其他部件(例如发光元件)释放静电的风险。这样的课题不限于长条的车辆用灯具,对于其他车辆用灯具也可能产生。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取了静电对策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灯具主体;透光罩,其与灯具主体组合而在其与灯具主体之间形成灯室;印刷基板,其搭载发光元件并且在与发光元件相同的面或相反侧的面具有接地图案,并配置在灯室内;以及灯具构成部件,其配置在灯室内,并具备由绝缘部件构成的基部、设置于基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表面以及以与发光元件相比更接近接地图案的方式配置于基部且由导电性表面覆盖的放电用突起。

根据该方式,放电用突起被用作放电的起点。由于放电用突起比发光元件更接近接地图案,因此即使发生了静电放电,也是该放电朝向接地图案的可能性高,向发光元件的放电风险降低。这样,能够保护发光元件免受静电放电的影响。另外,由于放电用突起被灯具构成部件上的导电性表面覆盖,所以一旦发生放电,则蓄积在该导电性表面的电荷的全部或大部分被释放,能够消除或减少部件的带电。

印刷基板也可以具备覆盖接地图案的绝缘层。放电用突起也可以以将绝缘层夹在放电用突起与接地图案之间的方式与印刷基板物理性接触。

印刷基板也可以具备覆盖接地图案的绝缘层,配置为以将绝缘层夹在放电用突起与接地图案之间的方式从绝缘层隔开间隔。

放电用突起也可以与印刷基板的绝缘性的侧面对置,或者与印刷基板的绝缘性的侧面物理性接触。

放电用突起也可以形成为点状的突起,或者形成为线状的突起。

放电用突起也可以具备绝缘性的突起主体和覆盖该突起主体的导电层,放电用突起作为与基部不同的部件而装配于基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采取了静电对策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另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对策构造的概略图。

图6中的(a)及图6中的(b)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对策构造的概略图。

图7中的(a)及图7中的(b)表示图6中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8示出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符号说明

10:车辆用灯具;12:灯具主体;14:透光罩;15:灯室;18:放电用突起;25:印刷基板;26:发光元件;27:接地图案;32:基部;34:导电性表面;36:绝缘层;38: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实用新型而是进行例示,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所有特征或其组合不一定是实用新型的本质内容。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部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各部分的比例尺、形状是为了容易说明而方便地设定的,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不进行限定性的解释。另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不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是用于区别某一构成和其他构成的用语。另外,在各附图中,省略显示在说明实施方式方面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3所示,车辆用灯具10具备具有开口部的灯具主体12和覆盖灯具主体12的开口部的透光罩14。在由灯具主体12和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15内收纳有灯具单元16。灯具单元16固定于灯具主体12。

作为一例,车辆用灯具10是沿着灯具的长度方向x细长地延伸的长条的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10例如被用作搭载于车辆后部的尾灯。车辆用灯具10也可以在搭载于车辆时,遍及车宽方向的至少一半或者大致整体进行延伸。

如图2所示,灯具单元16具有放电用突起18来作为静电对策。在图3中概略地示出了由配置有放电用突起18的长度方向位置上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平面形成的车辆用灯具10的截面。放电用突起18的详情见后述。

灯具单元16作为例示性的灯具构成部件,具备上部延伸部件20、反射部件22、印刷基板25、内透镜28以及下部延伸部件30。这些灯具构成部件沿着长度方向x细长地延伸。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有时将在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平面中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称为短边方向y以及板厚方向z。作为不限定的例子,灯具构成部件具有在长度方向x上细长的薄板状的形状。灯具构成部件也可以具有与长度相比显著小的宽度以及厚度,厚度比宽度小。在该情况下,长度方向x的尺寸为长度,短边方向y的尺寸为宽度,板厚方向z的尺寸为厚度。

上部延伸部件20具备3个上部延伸分割部件20a。各上部延伸分割部件20a具有在长度方向x上细长的薄板状的形状。上部延伸分割部件20a沿长度方向x排列并相互连结。

上部延伸部件20、即各上部延伸分割部件20a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根据需要,例如也可以具有通过铝等金属材料的蒸镀而形成的金属表面。树脂材料可以是适当的通用树脂,例如可以例示聚碳酸酯、聚丙烯、丙烯酸、as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这样的树脂制的部件例如通过注塑成形或其他适当的成形方法来制造。

反射部件22具备在长度方向x上排列的3个反射分割部件22a。各反射分割部件22a具有在长度方向x上细长的薄板状的形状。在短边方向y上,在反射部件22的前方配置有内透镜28。反射部件22以与内透镜28对置的方式在宽度方向y上在后方具有反射壁23。另外,反射部件22在将反射壁23与内透镜28连接的板状部具有开口部24。开口部24沿板厚方向z贯通反射部件22。

反射部件22例如是树脂制的白色部件。或者,与延伸部件相同,也可以具有树脂制的主体以及金属表面。

印刷基板25在长度方向x上细长地延伸,配置在反射部件22的下表面,例如通过铆接等适当的方法固定。与其他长条部件相同,印刷基板25也可以分割为多个基板,它们沿长度方向x排列。

在印刷基板25上搭载有多个发光元件26。多个发光元件26搭载于印刷基板25的例如上表面,沿长度方向x排列。如上所述,图3概略地表示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截面,因此示出了多个发光元件26中的一个。发光元件26例如是led元件或其他半导体发光元件。

为了对发光元件26进行供电及控制,印刷基板25例如具有由铜或其他金属形成的配线图案,配线图案包含接地图案27。配线图案设置于印刷基板25的单面或两面,接地图案27例如设置于与发光元件26相同的面。

接地图案27与接地电位(例如车身接地)电连接。接地图案27的接地方式是任意的。例如,接地图案27也可以从印刷基板25的连接器部经由配线电缆与接地电位连接。或者,接地图案27也可以经由接地线接地。

通常,印刷基板25的表面被绝缘膜覆盖,因此配线图案(包括接地图案)被绝缘膜覆盖。但是,也可以将这样的绝缘膜中的接地图案27上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接近放电用突起18的部分)剥离,使该部分的接地图案27露出。由此,能够促进从放电用突起18向接地图案27的放电。

内透镜28形成为沿长度方向x延伸的一根长条部件。在内透镜28上,在短边方向y上的后侧通过例如矛式结合等适当的方法固定有3个反射分割部件22a。内透镜28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或玻璃等形成。

下部延伸部件30具备两个下部延伸分割部件30a。下部延伸分割部件30a沿长度方向x排列,并相互连结。各下部延伸分割部件30a具有在长度方向x上细长的薄板状的形状。下部延伸分割部件30a在短边方向y上在中间部具有凹部。但是,下部延伸部件30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特定的形状。

构成一个灯具构成部件的分割部件的数量不是必须为2个或3个,也可以是任意数量。即,灯具构成部件也可以具备在长度方向x上排列的例如4个以上的分割部件。另外,在图2中,各分割零件被描绘为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及形状,但这也不是必须的。构成一个灯具构成部件的各个分割部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形状。或者,一个灯具构成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单一的长条部件。

在反射部件22上安装印刷基板25和内透镜28,该组件被上部延伸部件20和下部延伸部件30上下夹持,构成灯具单元16。上部延伸部件20、下部延伸部件30以及反射部件22例如通过螺纹固定等适当的方法相互固定。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下部延伸部件30、即各下部延伸分割部件30a具备基部32和导电性表面34。基部32是绝缘部件,例如由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

导电性表面34设置于基部32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导电性表面34例如由铝等金属或其他导电材料形成。导电性表面34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设置于基部32的表面。导电性表面34例如也可以通过蒸镀、镀敷或其他的成膜方法而设置于基部32的表面。导电性表面34也可以通过将导电材料的箔粘接于基部32的表面而设置于基部32的表面。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导电材料的部件装配于基部32的表面而设置于基部32的表面。

导电性表面34具有带状部34a和突起覆盖部34b。带状部34a在基部32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x延伸。在下部延伸部件30的情况下,带状部34a例如配置于基部32的前缘。突起覆盖部34b为了覆盖放电用突起18而从带状部34a沿着基部32的表面例如在短边方向y上延伸。带状部34a和突起覆盖部34b连续且相互电连接。带状部34a和突起覆盖部34b例如也可以通过蒸镀等相同的方法一次性地设置于基部32的表面。或者,带状部34a和突起覆盖部34b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分别形成。例如,带状部34a也可以通过蒸镀而形成,突起覆盖部34b可以通过铝箔的粘接而形成。

放电用突起18配置于基部32,被导电性表面34覆盖。在基部32上形成有例如圆锥状或其他形状的凸部,该凸部被导电性表面34覆盖。放电用突起18位于偏离带状部34a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被突起覆盖部34b覆盖。

放电用突起18的配置位置被选择为比发光元件26更接近接地图案27。但是,放电用突起18与接地图案27在物理上不接触,因此,放电用突起18与接地图案27不被电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印刷基板25上,发光元件26配置于前方,接地图案27配置于后方,因此放电用突起18也在基部32上配置于后方。另外,放电用突起18相对于印刷基板25配置在与接地图案27相同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接地图案27位于印刷基板25的上表面,因此放电用突起18也位于基部32的上侧。

对于具有导电性表面34的一个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电用突起18。由于各下部延伸分割部件30a具有导电性表面34,因此放电用突起18设置于各下部延伸分割部件30a。也可以在一个部件设置多个放电用突起18,这些放电用突起18相互接近地配置,被突起覆盖部34b覆盖。

放电用突起18的形状是任意的。如上所述,放电用突起18例如也可以是圆锥状、棱锥状或其他前端尖锐的形状。或者,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是圆柱状、棱柱状、半球状或其他形状。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不是点状的突起,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沿长度方向x或短边方向y或其他方向延伸的线状的突起。

在车辆用灯具10的点亮中,从排列在印刷基板25上的发光元件26发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反射部件22的开口部24与反射壁23接触。光被反射壁23反射,并透过内透镜28。从内透镜28出来的光通过透光罩14射出到灯具外。在图3中,用箭头l表示从发光元件26向灯具外的光路的一例。

如上所述,在车辆行驶中灯具构成部件可能带电。由于与风、沙尘等的摩擦,透光罩14带电,通过其与车身的电位差,在车辆用灯具10的内部产生电场。通过静电极化,例如下部延伸部件30也能够带电。下部延伸部件30为长条形,导电性表面34的面积比较大,蓄积的电荷的量也容易变大。因此,若发生静电放电,则容易成为大电流。如果向发光元件26放电,则可能会产生故障或某些不良影响,期望避免这样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下部延伸部件30设置有放电用突起18。放电用突起18被用作放电的起点。由于放电用突起18比发光元件26更接近接地图案27,因此即使发生了静电放电,也是该放电朝向接地图案27的可能性高,向发光元件26的放电风险降低。这样,能够保护发光元件26免受静电放电的影响。

由于放电用突起18被导电性表面34覆盖,所以一旦发生放电,则蓄积在导电性表面34的电荷的全部或大部分被释放,能够消除或减少具有导电性表面34的灯具构成部件的带电。由于导电性表面34具有相互电连接的带状部34a和突起覆盖部34b,因此不仅能够消除或减少突起覆盖部34b的带电,还能够消除或减少带状部34a的带电。

另外,放电用突起18例如像下部延伸部件30那样,设置在与印刷基板25相邻配置的灯具构成部件上。通过在与印刷基板25不同的部件上设置放电用突起18,能够对印刷基板25自身使用现有产品。不需要为了应对静电而变更印刷基板25的设计,另外,设置放电用突起18是容易的。因此,期待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采取了静电对策的车辆用灯具10。

图4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另一例的概略剖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印刷基板25的设计,接地图案27有时也设置在与搭载有发光元件26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由于接地图案27位于印刷基板25的下表面,因此放电用突起18也相对于印刷基板25配置在与接地图案27相同的一侧、即下侧。这样,也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放电用突起18以与发光元件26相比更接近接地图案27的方式配置于基部32。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对策构造的概略图。例如下部延伸部件30或者其他灯具构成部件与参照图1至图4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由绝缘部件构成的基部32、设置于基部32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表面34、以及放电用突起18。放电用突起18以与发光元件26相比更接近接地图案27的方式配置于基部32且被导电性表面34覆盖。

印刷基板25搭载发光元件26,并且在与发光元件26相同的面上具有接地图案27。印刷基板25具备覆盖接地图案27的绝缘层36。发光元件26从配线图案29供电。另外,接地图案27及绝缘层36也可以设置在与发光元件26相反一侧的面上。绝缘层36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印刷基板25的表面涂层的绝缘膜。

放电用突起18以将绝缘层36夹在放电用突起18与接地图案27之间的方式与印刷基板25物理接触。由于绝缘层36介于其间,因此放电用突起18不与接地图案27电连接。此外,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配置为,不是物理性地与印刷基板25接触,而是以将绝缘层36夹在放电用突起18与接地图案27之间的方式从绝缘层36隔开间隙(放电开始电压依赖于电极形状,但例如数mm以下的间隙)。

这样,由于放电用突起18与接地图案27极其接近地配置,因此容易发生从放电用突起18向接地图案27的放电。显著降低对发光元件26的放电风险,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发光元件26免受静电放电的影响。在该情况下,印刷基板25自身也能够使用现有产品,因此,能够提供不会大幅地提高制造成本而采取了静电对策的车辆用灯具10。

图6中的(a)及图6中的(b)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对策构造的概略图。印刷基板25的基材由绝缘材料形成,因此印刷基板25的侧面38是具有绝缘性的表面。如图6中的(a)所示,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与印刷基板25的绝缘性的侧面38对置。如图6中的(b)所示,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与印刷基板25的绝缘性的侧面38物理性接触。图示的侧面38是印刷基板25的几个侧面(例如,矩形的印刷基板的情况下为4个侧面)中的一个,最接近接地图案27。放电用突起18只不过是与绝缘性的侧面38对置或接触,因此不与接地图案27电连接。

即使这样,由于放电用突起18配置为比发光元件26更接近接地图案27,因此容易发生从放电用突起18向接地图案27的放电。对发光元件26的放电风险降低,能够保护发光元件26免受静电放电的影响。在该情况下,印刷基板25自身也能够使用现有产品,因此,能够提供不会大幅地提高制造成本而采取了静电对策的车辆用灯具10。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也能够组合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或者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的进一步的变形,这样的组合或者施加进一步变形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通过所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所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与以下的变形的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兼具所组合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进一步的变形各自的效果。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放电用突起18形成为点状的突起,但这不是必须的。

图7中的(a)及图7中的(b)表示图6中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7中的(b)是图7中的(a)所示的静电对策构造的概略立体图。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是形成于基部32的线状的突起。如图所示,放电用突起18例如从基部32的底面沿着上下方向细长地延伸。这样的话,在基部32的成形工序中能够避免放电用突起18成为底切,因此能够降低成形用的模具的制作费用。此外,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是其他的配置以及形状。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是从基部32的其他壁面沿任意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线状的突起。另外,与突起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不限于图示的三角形状,也可以是梯形等方形、其他的多边形状、半圆状等弯曲形状、或者其他任意的形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放电用突起18作为形成于基部32的凸部而配置于基部32,并被导电性表面34覆盖。然而,放电用突起18并不是必须具有形成于基部32的凸部。图8表示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8所示,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作为与基部32不同的部件来准备,通过装配于基部32而配置于基部32。在该情况下,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具备绝缘性的突起主体50和覆盖突起主体50的导电层52。在放电用突起18配置于基部32时,导电层52与基部32上的导电性表面34接触并电连接。或者,放电用突起18的整体也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在这些情况下,放电用突起18也被视为配置于基部32且被导电性表面34覆盖。

图8所示的变形例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在以下方面是有利的。在图5中,基部32与放电用突起18相邻地具有凹部54。放电用突起18和凹部54这两者被导电性表面34覆盖。在使用蒸镀等典型的方法的情况下,与凸部及平坦面相比,难以在凹部54良好地形成导电膜。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通过将放电用突起18设为不同的部件,能够消除凹部54。即,能够分别进行在放电用突起18的突起主体50上形成导电层52的工序和在基部32上形成导电性表面34的工序。能够以稳定的品质形成导电性表面34以及导电层52,能够更可靠地将放电用突起18与导电性表面34电连接。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放电用突起18设置于下部延伸部件30,但不限于此。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配置于上部延伸部件20或者具有导电性表面的其他外观部件的基部并被该导电性表面覆盖。放电用突起18也可以配置于具有导电性表面的光学部件或其他灯具构成部件的基部并被该导电性表面覆盖。在任一情况下,放电用突起18均以与发光元件26相比更接近接地图案27的方式配置于灯具构成部件的基部。这样,也可以提供一种采取了静电对策的车辆用灯具。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以车辆用灯具10是尾灯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车辆用灯具10不限于该具体例。车辆用灯具10也可以是转向信号灯、制动灯、示廓灯、日间行驶灯等其他标识灯或者其他车辆用灯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