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载装置及移动式舞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3423发布日期:2020-10-30 21:1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载装置及移动式舞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载装置及移动式舞台灯。



背景技术:

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舞台灯光照明演出,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导引观众视线;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渲染气氛;显示时空转换,变换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有时也配合舞台特技。

为了伴随舞台效果而变化,需要调整舞台灯的位置;因此将舞台灯安装于设置在舞台顶部及周围的轨道车上,通过控制轨道车在轨道上运动而调整舞台灯的位置和高度。

由于轨道车以及安装在轨道车上的舞台灯均需要供电以确保正常工作,通常情况下轨道车与舞台灯及其他电气设备所需的工作电压不同,不可通过单一线路进行供电。且部分电气设备除供电需求外还需要通信连接。造成轨道车运行过程中需拖拽多条线路,易发生线路纠缠的现象。在同一轨道设置多部轨道车时,杂乱的线路会导致多部轨道车被线路缠绕而影响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在轨道设置供给轨道车的通电导轨和供给电器设备的通信导轨,轨道车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随时可通过与通电导轨及通信导轨的电接触实现电路连通及信号连通,避免轨道车拖拽线路产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载装置,包括轨道和轨道车;所述轨道包括轨道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本体的通电导轨和通信导轨;所述通电导轨和所述通信导轨均沿所述轨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轨道车包括车体、行走机构和导电机构;所述车体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车体沿轨道运动;所述导电机构包括与通电导轨电接触的第一碳刷组件、和与通信导轨电接触的第二碳刷组件,所述第一碳刷组件与行走机构电连接,所述第二碳刷组件的输出端包括电源供电端和信号传输端。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通电导轨与通信导轨沿轨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轨道车在运行至任意位置时,轨道车均可通过第一碳刷组件与通电导轨电接触获取电力;同时轨道车还通过第二碳刷组件与通信导轨的电接触为安装于轨道车上的电器设备获取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避免了轨道车拖拽各类线路造成的线路缠绕问题。

可选的,所述通电导轨包括与所述轨道本体连接的四个导电槽,其中三个导电槽分别接入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线,另一个导电槽接地线。

通电导轨接入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线,为轨道车提供稳定的三相电源供电。同时在第四个导电槽接入地线,避免轨道及轨道车的壳体导电造成触电事故。

可选的,所述轨道车还包括有三相切换开关;所述第一碳刷组件包括若干碳刷,任一导电槽与至少一碳刷电接触;若干碳刷均与所述三相切换开关电连接,所述三相切换开关与行走机构电连接。

三相切换开关可通过第一碳刷组件中的碳刷与任一导电槽电连接并阻断其与另外两导电槽的电连接;从而实现利用三相切换开关选择三相电源中的其中一条相线连通的目的。在三相电源的三条相线中两条相线负载饱和时,可通过三相切换开关将轨道车接入另外一条相线中,达到分配负载的目的,避免单一相线的负载过大而导致电路中的熔断保护器将电路熔断。

可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车体内的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轮;所述转轴通过减震机构与车体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减震板,所述安装板轴接有所述转轴,所述安装板通过缓冲件与减震板连接;所述减震板固定于所述车体。

在轨道车运动过程中,由行走机构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先由转轴传递至安装板,再传递至缓冲件,最终传递至车体;在此震动传递过程中,由于缓冲件的缓冲效果使震动效果在经过缓冲件后大幅度削弱甚至消除。以保证整个移载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减震板开设有长度方向与缓冲件的缓冲方向相同的减震长孔,并通过减震长孔套设于车体外侧安装的减震限位件外围。

减震长孔与减震限位件的配合,使得减震板能够在长孔的长度方向产生相对车体的位移,能够增强缓冲效果。

可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与套设于转轴的从动齿轮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所述柔性传动件匹配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车体的安装座、轴接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惰轮、以及沿所述安装座滑动方向设置的弹性件;所述安装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柔性传动件相交;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惰轮沿安装座滑动方向顶压于所述柔性传动件表面。

柔性传动件设置有冗余量,调节组件用于收紧柔性传动件的冗余量分。由行走机构在移动过程中产生震动,导致转轴随行走机构的震动而产生位移,转轴与伺服电机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调节组件释放出适量的柔性传动件的冗余量使柔性传动件伸长,保证伺服电机与转轴之间的传动连接。调节组件中,惰轮轴接于安装座上,安装座的滑动方向与柔性传动件相交。转轴与伺服电机之间距离最小时,弹性件收缩带动安装座沿弹性件收缩的方向滑动,惰轮顶压在柔性传动件的表面。将柔性传动件在转轴与伺服电机之间顶压弯折并使柔性传动件绷紧,避免柔性传动件的冗余量松散影响传动效率。在转轴与伺服电机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柔性传动件受到沿其长度方向的拉扯,柔性传动件弯折部分回推惰轮,安装座沿弹性件伸长的方向滑动,柔性传动件的冗余量得以释放,增长柔性传动件的长度以匹配转轴与伺服电机之间的传动连接,此时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当转轴回归原位后,弹性件收缩带动安装座及惰轮顶压柔性传动件,将柔性传动件的冗余量收回。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将两段轨道首尾衔接的接驳固定机构,所述轨道的首端和尾端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组,且轨道的首端和尾端中的至少一端侧壁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与轨道长度方向相同;若干所述连接孔组和所述长孔沿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接驳固定机构包括接驳板和调节键;所述接驳板开设有与任一连接孔组匹配的若干固定孔组,所述若干固定孔组沿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接驳板通过调节键与每相邻两轨道中的第一轨道连接,通过穿设于另一固定孔的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轨道相邻的第二轨道连接;所述调节键穿设第一轨道的长孔和接驳板的其中一固定孔;接驳板伸出第一轨道的长度通过改变调节键在长孔中的位置实现调节,接驳板与第一轨道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调节键伸入固定孔的长度实现调节。

接驳板的一端先通过调节键与第一轨道连接,接驳板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轨道连接。此时由于调节键设置于第一轨道的长孔中,因此接驳板可移动,能够调整接驳板的设置高度和伸出距离来适配于第二轨道,从而简化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预定位步骤。在预定位完成后,调节键在长孔中沿长孔的长度方向滑动,带动与调节键连接的接驳板自轨道的一端部伸出或收回。接驳板收回即带动第二轨道在轨道长度方向上向第一轨道靠近,直至两轨道的端部相抵。再通过调节接驳板卡设在调节键上的位置改变接驳板与轨道之间的距离,由于接驳板与第二轨道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因此接驳板的高度调整即第二轨道的高度调整,以此完成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在高度上的调节。最终以紧固件将接驳板与第一轨道固定连接,达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均通过与接驳板固定连接实现衔接的效果。避免在两轨道衔接处出现高度差或缝隙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轨道的首端和尾端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若干所述连接孔组和所述长孔由安装槽的外壁开设形成;第一轨道的安装槽和第二轨道的安装槽对接形成容置所述接驳板的腔室。

将接驳板与轨道一体化设计,在拆卸状态时,接驳板设置于轨道的安装槽内,避免接驳板与轨道分开储备后造成安装时零件不配套的问题。同时在两轨道衔接时,接驳板位于两安装槽相对扣合形成的腔室中,避免接驳板受到碰撞和剐蹭而造成的损伤和形变,保证两轨道衔接的稳固。

可选的,所述轨道车还包括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的激光传感器和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包括设置于车体内的行程开关、用于安装在障碍物上与所述行程开关配合的触杆。

通过激光传感器对轨道车行驶方向的前方进行检测,获取轨道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检测得到的距离数值达到预警数值时激光传感器发送报警信号至轨道车,轨道车自带的控制系统接收报警信号后控制轨道车的行走机构停止运行,避免轨道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另一种防撞结构为机械开关。通过设置在轨道车的行程开关与预先设置在障碍物上的触杆进行配合。当轨道车接近障碍物并且激光传感器没有发送报警信号时,预先设置在障碍物上的触杆会顶压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发送停止信号至轨道车自带的控制系统控制轨道车的行走机构停止运行,避免轨道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采用激光传感器与机械开关的双保险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轨道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保证轨道车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舞台灯,包括移载装置和安装于所述移载装置的舞台灯;所述移载装置为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

该移动时舞台灯包含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式舞台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伸缩机构与舞台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与轨道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端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端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减震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减震机构与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减震机构与调节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行走机构、减震机构与调节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减震机构与转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接驳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与轨道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与轨道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轨道车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第一碳刷组件与另一组第一碳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

1轨道;2轨道车;3伸缩机构;4舞台灯;6三相切换开关;

11通电导轨;12通信导轨;13接驳固定机构;14连接孔组;15长孔;16安装槽;

21车体;22行走机构;23导电机构;24减震机构;25调节组件;26防撞机构;27减震组件;

111导电槽;

121轨道槽;122绝缘垫;123导电条;

131接驳板;132调节键;133固定孔组;

211减震限位件;

221伺服电机;222转轴;223柔性传动件;

231第一碳刷组件;232第二碳刷组件;

241安装板;242减震板;243缓冲件;

251安装座;252惰轮;253弹性件;

261激光传感器;262机械开关;

271碳刷安装座;272碳刷缓冲件;

2421减震长孔;2422板提;2423第一安装块;

2621行程开关;2622触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15;

实施例1:

一种移载装置,包括轨道1和轨道车2;所述轨道1包括轨道1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1本体的通电导轨11和通信导轨12;所述通电导轨11和所述通信导轨12均沿所述轨道1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轨道车2包括车体21、行走机构22和导电机构23;所述车体21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1,所述行走机构22用于带动车体21沿轨道1运动;所述导电机构23包括与通电导轨11电接触的第一碳刷组件231、和与通信导轨12电接触的第二碳刷组件232,所述第一碳刷组件231与行走机构22电连接,所述第二碳刷组件232的输出端包括电源供电端和信号传输端。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通电导轨11与通信导轨12沿轨道1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轨道车2在运行至任意位置时,轨道车2均可通过第一碳刷组件231与通电导轨11电接触获取电力;同时轨道车2还通过第二碳刷组件232与通信导轨12的电接触为安装于轨道车2上的电器设备获取电源和信号传输功能。避免了轨道车2拖拽各类线路造成的线路缠绕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优化通电导轨的性能,进行了如下技术改进:

在一实施例中,为提升轨道车2的电路稳定性能,所述通电导轨11包括与所述轨道1本体连接的四个导电槽111,其中三个导电槽111分别接入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电,另一个导电槽111接地线。通电导轨11接入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线,为轨道车2提供稳定的三相电源供电。同时在第四个导电槽111接入地线,避免轨道1及轨道车2的壳体导电造成触电事故。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轨道车2在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线之间切换以分配负载,所述轨道车2还包括有三相切换开关6;所述第一碳刷组件231包括若干通电碳刷,任一所述导电槽111与至少一个所述通电碳刷电接触;若干通电碳刷均与所述三相切换开关6电连接,所述三项切换开关与行走机构22电连接。三相切换开关6可通过第一碳刷组件231中的碳刷与任一导电槽111电连接并阻断其与另外两导电槽111的电连接;从而实现利用三相切换开关6选择三相电源中的其中一条相线连通的目的。在三相电源的三条相线中两条相线负载饱和时,可通过三相切换开关6将轨道车2接入另外一条相线中,达到分配负载的目的,避免单一相线的负载过大而导致电路中的熔断保护器将电路熔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为提升对轨道车2供电的稳定性,与同一导电槽111电接触的至少两个通电碳刷并联后与三相切换开关6电连接。保证任意一个导电槽111均与两个通电碳刷电连接。并且,连接于同一个导电槽111的两个通电碳刷通过并联连接在三相切换开关6的同一个开关触点。使得三相切换开关6在接通该触点时,连接于同一导电槽111的两个通电碳刷能够同时供电。且当两个通电碳刷中的一个与导电槽111脱离时,另一个碳刷仍能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为了避免轨道车2震动导致通电碳刷脱落,任一通电碳刷通过减震组件27与轨道车2连接;所述减震组件27包括碳刷安装座271和碳刷缓冲件272;所述碳刷安装座271通过碳刷缓冲件272与车体21连接,通电碳刷与所述碳刷安装座271连接。任一通电碳刷通过减震组件27与轨道车2连接,避免通电碳刷在轨道车2移动过程中由于剧烈震动从通电导轨11中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避免触电事故,导电槽111的槽口方向朝向轨道1的中线。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削弱轨道车2产生的震动幅度,从而减少对舞台灯4造成的影响,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如下改进:

在一实施例中,为减少轨道车2自身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所述行走机构22包括安装于所述车体21内的伺服电机221、与所述伺服电机221传动连接的转轴222、设置于所述转轴222上的轮;所述转轴222通过减震机构24与车体21连接;所述减震机构24包括安装板241和减震板242,所述安装板241轴接有所述转轴222,所述安装板241通过缓冲件243与减震板242连接;所述减震板242固定于所述车体21。在轨道车2运动过程中,由行走机构22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先由转轴222传递至安装板241,再传递至缓冲件243,最终传递至车体21;在此震动传递过程中,由于缓冲件243的缓冲效果使震动效果在经过缓冲件243后大幅度削弱甚至消除。以保证整个移载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板242包括板体2422、与所述板体2422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块2423;所述第一安装块2423用于与车体21连接;通过第一安装块2423与车体21连接后的减震板242的板体2422与车体2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安装板241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安装板241的厚度。为了避免安装板241与车体21之间通过缓冲件243的连接方式不稳固,易造成安装板241与车体21分离的问题。在减震板242安装于车体外壁上时预留有间隙,使安装板241穿过该间隙设置。震动过程中,安装板241在间隙内随着震动而运动,与缓冲件243配合实现减震效果,且由于减震板242的束缚而保持安装板241与车体21之间的距离不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为进一步增强轨道车2自身的减震效果,所述减震板242开设有长度方向与缓冲件243的缓冲方向相同的减震长孔2421,并通过减震长孔2421套设于车体21外侧安装的减震限位件211外围。减震长孔2421与减震限位件211的配合,使得减震板242能够在长孔15的长度方向产生相对车体21的位移,能够增强缓冲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为进一步增强轨道车2自身的减震效果,所述安装板241开设有长度方向与缓冲件243的缓冲方向相同的第二减震长孔2411,并通过第二减震长孔2411套设于车体外侧安装的减震限位件外围。第二减震长孔2411与减震限位件的配合,增强了安装板241与车体21之间的连接结构。避免在震动过程中安装板241发生偏移。而第二减震长孔2411的设计使得安装板241能够沿第二减震长孔2411的方向运动,以配合缓冲件达到增强减震效果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为避免因轨道车2加装减震机构24而造成轨道车2的伺服电机221与转轴222之间传动脱节,所述伺服电机221与套设于转轴222的从动齿轮通过柔性传动件223连接;所述柔性传动件223匹配有调节组件25,所述调节组件25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车体21的安装座251、轴接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51的惰轮252、以及沿所述安装座251滑动方向设置的弹性件253;所述安装座25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柔性传动件223相交;所述弹性件253的一端与安装座2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体21固定连接;所述惰轮252沿安装座251滑动方向顶压于所述柔性传动件223表面。

柔性传动件223设置有冗余量,调节组件25用于收紧柔性传动件223的冗余量分。由行走机构22在移动过程中产生震动,导致转轴222随行走机构22的震动而产生位移,转轴222与伺服电机22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调节组件25释放出适量的柔性传动件223的冗余量使柔性传动件223伸长,保证伺服电机221与转轴222之间的传动连接。调节组件25中,惰轮252轴接于安装座251上,安装座251的滑动方向与柔性传动件223相交。转轴222与伺服电机221之间距离最小时,弹性件253收缩带动安装座251沿弹性件253收缩的方向滑动,惰轮252顶压在柔性传动件223的表面。将柔性传动件223在转轴222与伺服电机221之间顶压弯折并使柔性传动件223绷紧,避免柔性传动件223的冗余量松散影响传动效率。在转轴222与伺服电机221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柔性传动件223受到沿其长度方向的拉扯,柔性传动件223弯折部分回推惰轮252,安装座251沿弹性件253伸长的方向滑动,柔性传动件223的冗余量得以释放,增长柔性传动件223的长度以匹配转轴222与伺服电机221之间的传动连接,此时弹性件253处于拉伸状态。当转轴222回归原位后,弹性件253收缩带动安装座251及惰轮252顶压柔性传动件223,将柔性传动件223的冗余量收回。该轨道车具有减震效果优异且传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修理,成本低廉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为提升轨道车2移动的精确度,伺服电机221的输出端链接主动齿轮;转轴222和轴毂连接于所述转轴222上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柔性传动件223连接。易于维护和修理。且齿轮结构配合伺服电机221可以达到伺服电机221停止则齿轮结构停止的精确位移效果,有利于舞台布局时更精确地调整舞台灯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了适配于伺服电机221与转轴222之间的传动配合,所述柔性传动件223为传送皮带;所述传送皮带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或所述柔性传动件223为传送链条,所述传送链条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柔性传动件223选用传送皮带或传送链条,二者均为柔性结构,且适配于齿轮结构间的传动连接。环状的传送皮带或传送链条均可预留有冗余量,通过惰轮2的顶压形成弯折的四边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在伺服电机221与转轴222之间的距离增加时释放出冗余量。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安装座2稳定地在轨道车的车体21表面滑动避免分离,所述安装座2沿其滑动方向开设有长孔;所述安装座2通过穿设于所述长孔中并固定于车体21的限位件滑动连接于车体21。安装座2在车体21表面滑动,为避免安装座2与车体21分离,在安装座2上开设长孔并配合有限位件。限位件与车体21固定连接。安装座2沿长孔的长度方向滑动。达到配合弹性件2调节惰轮2位置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为避免弹性件2受到外力干扰,所述车体21沿安装座2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容置槽中,其一端与容置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2连接。安装槽用于容纳弹性件,避免弹性件在弹性形变过程中与其他零部件接触而影响惰轮2对柔性传动件223的顶压效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为简化舞台搭建过程中轨道1的拆装步骤,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如下改进:

在一实施例中,为便于两端轨道1之间的衔接,还包括用于将两段轨道1首尾衔接的接驳固定机构13,所述轨道1的首端和尾端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组14,且轨道1的首端和尾端中的至少一端侧壁开设有长孔15,所述长孔15的长度方向与轨道1长度方向相同;若干所述连接孔组14和所述长孔15沿轨道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接驳固定机构13包括接驳板131和调节键132;所述接驳板131开设有与任一连接孔组14匹配的若干固定孔组133,所述若干固定孔组133沿轨道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接驳板131通过调节键132与每相邻两轨道1中的第一轨道1连接,通过穿设于另一固定孔的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轨道1相邻的第二轨道1连接;所述调节键132穿设第一轨道1的长孔15和接驳板131的其中一固定孔;接驳板131伸出第一轨道1的长度通过改变调节键132在长孔15中的位置实现调节,接驳板131与第一轨道1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调节键132伸入固定孔的长度实现调节。

接驳板131的一端先通过调节键132与第一轨道1连接,接驳板131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轨道1连接。此时由于调节键132设置于第一轨道1的长孔15中,因此接驳板131可移动,能够调整接驳板131的设置高度和伸出距离来适配于第二轨道1,从而简化第一轨道1与第二轨道1的预定位步骤。在预定位完成后,调节键132在长孔15中沿长孔15的长度方向滑动,带动与调节键132连接的接驳板131自轨道1的一端部伸出或收回。接驳板131收回即带动第二轨道1在轨道1长度方向上向第一轨道1靠近,直至两轨道1的端部相抵。再通过调节接驳板131卡设在调节键132上的位置改变接驳板131与轨道1之间的距离,由于接驳板131与第二轨道1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因此接驳板131的高度调整即第二轨道1的高度调整,以此完成第二轨道1与第一轨道1在高度上的调节。最终以紧固件将接驳板131与第一轨道1固定连接,达到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1均通过与接驳板131固定连接实现衔接的效果。避免在两轨道1衔接处出现高度差或缝隙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为增强两轨道1衔接后的稳固性,所述轨道1的首端和尾端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16;若干所述连接孔组14和所述长孔15由安装槽16的外壁开设形成;第一轨道1的安装槽16和第二轨道1的安装槽16对接形成容置所述接驳板131的腔室。将接驳板131与轨道1一体化设计,在拆卸状态时,接驳板131设置于轨道1的安装槽16内,避免接驳板131与轨道1分开储备后造成安装时零件不配套的问题。同时在两轨道1衔接时,接驳板131位于两安装槽16相对扣合形成的腔室中,避免接驳板131受到碰撞和剐蹭而造成的损伤和形变,保证两轨道1衔接的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为达到灵活装配,提高适应性能的效果,任一固定孔组133包括一个固定孔;所有固定孔组133的固定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轨道1长度方向平行;或任一固定孔组133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定孔;任一固定孔组133中相邻两个固定孔之间的距离均相等。随着接驳板131的移动,接驳板131上的任一固定孔均可与轨道1上的连接孔匹配。使得在两轨道1预定位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调节接驳板131与两轨道1之间相互配合的孔结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接驳板131上任意两组相邻的固定孔组133均可作为第一轨道1与第二轨道1的衔接媒介,第一轨道1的首端和第二轨道1的尾端衔接,每相邻两固定孔组13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轨道1中最靠近其首端的连接孔组14与第二轨道1中最靠近其尾端的连接孔组14之间的距离。实现在接驳板131调整过程中,每相邻两组固定孔组133均可由一组固定孔组133匹配第一轨道1的连接孔组14,另一组固定孔组133匹配第二轨道1的连接孔组14,从而实现两轨道1的衔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为增强两轨道1衔接的稳定性,每相邻两连接孔组14之间的距离等于每相邻两固定孔组133之间的距离。实现在接驳板131调整到任意位置时,接驳板131上的任意固定孔组133均可与轨道1上的连接孔组14进行配合。实现两轨道1之间的多点固定,增强衔接结构的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为避免与调节键132配合的固定孔损坏后接驳固定机构2无法使用,所述接驳板131还开设有若干备用孔;所述备用孔用于安装调节键132。在接驳板131的位置调节过程中,根据安装现场的环境因素,若需要将调节键132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可将调节键132拆卸并安装于备用孔中。或因与调节键132配合的固定孔损坏时,可将调节键132安装于备用孔。

在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简化预定位操作,任一连接孔组14所包含的连接孔均为长圆孔。长圆孔便于预定位的操作。将连接孔组14中的连接孔均设置为长圆孔,在安装时更便于通过紧固件与接驳板131配合。在进行多点固定且紧固件配合牢固后,长圆孔不会影响轨道1衔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简化预定位操作,所述接驳板131伸出第一轨道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另一端的宽度。接驳板131伸出的一端宽度小于另一端,使得接驳板131更便于与第二轨道1配合。可通过在接驳板131伸出的一端边角进行倒角、圆角处理,使得接驳板131伸出的一端边缘更为圆滑,易于插入槽结构中,优化接驳板131在预定位中的操作过程。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为避免轨道车2在运行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如下改进:

在一实施例中,为避免轨道车2在运行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所述轨道车2还包括有防撞机构26,所述防撞机构26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21的激光传感器261和机械开关262;所述机械开关262包括设置于车体21内的行程开关2621、用于安装在障碍物上与所述行程开关2621配合的触杆2622。通过激光传感器261对轨道车2行驶方向的前方进行检测,获取轨道车2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检测得到的距离数值达到预警数值时激光传感器261发送报警信号至轨道车2,轨道车2自带的控制系统接收报警信号后控制轨道车2的行走机构22停止运行,避免轨道车2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另一种防撞结构为机械开关262。通过设置在轨道车2的行程开关2621与预先设置在障碍物上的触杆2622进行配合。当轨道车2接近障碍物并且激光传感器261没有发送报警信号时,预先设置在障碍物上的触杆2622会顶压行程开关2621,行程开关2621发送停止信号至轨道车2自带的控制系统控制轨道车2的行走机构22停止运行,避免轨道车2与障碍物发生碰撞。采用激光传感器261与机械开关262的双保险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轨道车2与障碍物发生碰撞,保证轨道车2的安全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当障碍物为运行在相同轨道1上的另一轨道车2时,还包括第二机械开关;所述第二机械开关包括用于安装在另一轨道车2上的第二行程开关、设置于轨道车2的第二触杆;所述第二触杆与第二行程开关配合;所述第二行程开关与另一轨道车2的行走机构通讯连接,以使另一轨道车2的行走机构在与所述轨道车2发生碰撞前停止运行。其中第二触杆安装于轨道车2上,第二行程开关用于安装在另一轨道车2上,在两轨道车2相向运动发生碰撞之前,轨道车2上的第二触杆会顶压另一轨道车上的第二行程开关,使另一轨道车停止运行。安装在另一轨道车2上的触杆2622会顶压轨道车2上的行程开关2621,使轨道车2停止运行,两轨道车2均停止运行避免发生碰撞。

在一实施例中,为避免行程开关2621受到干扰,所述行程开关2621设置于轨道车2内部,所述轨道车2开设有用于所述触杆2622通过的通槽。行程开关2621设置于轨道车2内部避免行程开关2621受到外力误触导致轨道车2意外停止。通槽用于使触杆2622能够与行程开关2621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轨道车2在不同的环境中均有防碰撞的功能,所述激光传感器261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和/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根据轨道车2的使用环境、条件以及障碍物的类型选择激光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或两种传感器同时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为避免轨道车2发生碰撞时损伤过大,还包括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安装于轨道车2外侧壁;所述防撞组件包括护栏、缓冲垫、弹簧中的一种或组合。防撞组件用于在激光传感器261与机械开关262均失灵的情况下作为保护轨道车2的最后防线,在轨道车2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提供缓冲作用,减小碰撞对轨道车2造成的损伤。

在一实施例中,为确保第触杆2622能够与行程开关2621配合,所述触杆2622的杆体为弹性杆件。触杆2622为弹性杆件起到缓冲效果,避免触杆2622与行程开关2621接触时产生硬性碰撞而损坏行程开关262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或替换的其他实施例,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