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8316发布日期:2020-11-19 19:1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地灯。



背景技术:

落地灯通常分为上照式落地灯和直照式落地灯。一般布置在客厅和休息区域里,与沙发、茶几配合实用,以满足房间局部照明和点缀装饰家庭环境的需求。

现在人们对灯具的需求趋向于精致、多功能,而传统的落地灯其结构、功能过于单一,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或者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落地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落地灯,包括灯杆、设置于所述灯杆的底部的底座与设置于所述灯杆的顶部的光源安装座,所述光源安装座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光源,所述光源安装座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光源,所述灯杆上还安装有第三光源,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向上方发射光线,所述第二光源向下方发射光线,所述第三光源向下方发射光线。

可选地,所述光源安装座为圆盘,所述圆盘的圆心处安装于所述灯杆的顶部,所述第一光源安装于所述圆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于所述圆盘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灯杆的底部设置于第一万向节,所述圆盘的圆心处与所述第一万向节球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源为漫射灯。

可选地,所述灯杆上设置有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三光源与所述第二万向节球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光源为筒灯。

可选地,所述灯杆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延长架,所述第二万向节设置于所述延长架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灯杆的内部设置有供导线通过的通道。

可选地,其特征那个在于,

所述灯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或所述第三光源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按钮;

所述灯杆内还设置有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的无线接收芯片。

可选地,所述灯杆通过多段杆材拼接而成,相邻的两段所述杆材通过螺纹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落地灯,包括灯杆、设置于所述灯杆的底部的底座与设置于所述灯杆的顶部的光源安装座,所述光源安装座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光源,所述光源安装座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光源,所述灯杆上还安装有第三光源,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向上方发射光线,所述第二光源向下方发射光线,所述第三光源向下方发射光线。相比于传统的落地灯,本实用新型的落地灯具有三个光源,其中,第一光源作为室内的补光灯,第二光源作为室内照明和阅读灯,第三光源作为阅读灯,将室内补光、室内照明和阅读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灯具上,结构简单,更加实用、便捷。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视角的落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个视角的落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灯杆;10、杆材;2、底座;3、光源安装座;4、第一光源;5、第二光源;6、第三光源;7、第一万向节;8、延长架;9、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与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视角的落地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个视角的落地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落地灯,包括灯杆1、设置于灯杆1的底部的底座2以及设置于灯杆1的顶部的光源安装座3,在光源安装座3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光源4,光源安装座3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安装5,灯杆1上还安装有第三光源6,其中,第一光源4向上发射光线,第二光源5向下发射光线,第三光源6向下发射光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4作为室内补光灯,第二光源5作为室内照明和阅读灯,第三光源6作为阅读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灯,将补光、照明和阅读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灯具上,实现落地灯的多功能化,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安装座3为圆盘,圆盘的端面的圆形处与灯杆1的顶部相连,第一光源4安装在圆盘的上表面,以向上发射光线,第二光源5安装在圆盘的下表面,以向下发射光线。

可选地,第一光源4为漫射灯,第一光源4的上表面具有呈球面、向外凸出的透镜,使第一光源4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且照射面积更广,第一光源4的出光照射到天花板上,然后经过天花板反射到室内,以改善室内的光照效果,获得更加事宜的视觉效果。第一光源4用作室内补光灯,第一光源4的光源或灯珠可选为采用冷暖双色,冷暖双色可调,亮度可调。

第二光源5设置在圆盘的下表面,其呈现为一种环形灯,第二光源5用于对落地灯附近的下方空间进行照明,第二光源5的出光相比于第一光源4的出光,聚光性更好,第二光源5的光源或灯珠可选为采用冷暖双色,冷暖双色可调,亮度可调,第二光源5通常用于对光源安装座2下方的空间的进行照明,在一些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作阅读灯。

第三光源6相比于第二光源5而言,照射面积更小、聚光性更好,因此,在需要阅读,或者对阅读要求比较高时,优选为使用第三光源6进行照明,当然,也可以采用第二光源5与第三光源6相互协作。

可选地,第三光源6为筒灯。第三光源6还具有调节焦距的功能,以获得理想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范围。可选地,第三光源6通过旋转的方式来调节焦距,如第三光源6的外壳通过两段壳体通过内外螺纹连接,其中,第三光源6的灯珠与一段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壳体的端部固定安装透镜,两段壳体相对旋转时,灯珠与透镜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如灯具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更远时,出光的聚光性变弱、光照范围增加,灯具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更近时,出光的聚光性变强、光照范围减小。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需要对落地灯的出光范围进行调整,传统的落地灯,在调整时,用户通过移动或转动灯杆1以获得理想的出光,但是,在频繁调整时,这种操作十分繁琐,相比对落地灯的移动和转动,仅仅对各个进行转动显然更加方便。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光源安装座2可转动地设置于灯杆1的顶部,以通过调节光源安装座2的转动角度,来调整第一光源4与第二光源5的照射角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灯杆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节7,光源安装座2的圆心处与第一万向节7球铰接,光源安装座2相对第一万向节7可以在三个维度转动,调整时通过拨动光源安装座2就可以方便地对光源安装座2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使位于光源安装座2上的第一光源4和第二光源5的照射角度得到相应地调整。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灯杆1上还设置有第二万向节,第三光源6与第二万向节球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三光源6与灯杆1的转动连接结构和光源安装座2与灯杆1的转动连接结构相同,用户在使用时通过拨动第三光源6可以在三个维度上对第三光源6相对灯杆1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出光效果。

可选地,灯杆1上沿径向设置有延长架8,用于安装第二万向节以及第三光源6。如图1与图2,灯杆1为细长的杆状结构,第三光源6要固定在灯杆1上显然存在困难,而还要在灯杆1上安装第二万向节,然后将第三光源6与第二万向节球铰接,肯定更加困难,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灯杆1上增加延长架8可以很方便地解决上述问题,延长架8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等方式固定在灯杆1上,延长架8的另一端安装第二万向节,并通过第二万向节与第三光源6球铰接连接,延长架8的设置,还为第三光源6的角度调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避免灯杆1在物理空间上对第三光源6的限制。

灯杆1上设置有控制区域,用于对落地灯的各个光源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灯杆1上的控制区域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和/或第三光源6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按钮,灯杆1内还设置有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的无线接收芯片。

具体地,控制按钮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和/或第三光源6的工作模式的模式控制按钮,通过模式控制按钮调控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和/或第三光源6的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和/或第三光源6的工作模式包括亮度模式与色度模式,控制按钮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和/或第三光源6的亮度和色度的调节按钮,通过对模式控制按钮进行调节,使落地灯进入亮度模式(调节亮度)或色度模式(调节色度),如,当模式控制按钮调节处于亮度模式下时,此时通过调节按钮调节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和/或第三光源6的亮度,同理,当模式控制按钮调节处于色度模式下时,通过调节按钮调节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和/或第三光源6的色度。可选地,调节按钮包括将亮度或色度调高的向上调节按钮以及将亮度或色度调低的向下调节按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落地灯的光源的工作模式的调节以及对亮度或色度的调节的电路结构属于常规的技术手段,其在灯具领域属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因此,本实施例中,对于具体的电路结构不再详细赘述。

可选地,控制按钮采用触摸式按钮,采用触摸式按钮,灯杆1的便面具有更好的平整性、整体性,整灯的科技感更强,并且触摸式按钮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按钮密封性好,具有优秀的防水、防尘的效果。

无线接收芯片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所述无线控制信号包括遥控信号、wifi信号、语音信号,从而通过遥控信号、wifi信号、语音信号对落地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遥控控制、wifi信号控制、语音控制的电路结构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因此本文不作详细赘述。

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第三光源6通过导线9与控制按钮、无线接收芯片电性连接,导线9远离光源的一端用于连接市电或电池,以为落地灯提供电源。

可选地,灯杆1的内部设置有供导线9通过的通道。也可以认为,灯杆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导线9设置在灯杆1的内部,并将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第三光源6与控制按钮、红外探头、wifi接收单元电性连接起来,在灯杆1的下部,灯杆1上开设有开孔,导线9通过该开孔导出灯杆1,以与市电或电池相连,为落地灯提供电源。本实施例中,落地灯基本看不到多余的线路,整体更加美观、简洁。

在一个实施例中,灯杆1通过多段杆材10拼接而成,其中,相邻的两段杆材10之间通过螺纹紧固连接,以确保灯杆1的稳固性,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增加或降低灯杆1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底座2呈圆盘状,通过底座2的圆盘的底部端面贴合于承载平面上,以保证足够的抓地力,确保落地灯整体的稳固。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底座2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如方形、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为确保具有足够的平稳,底座2与承载平面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且以灯杆1位于底座2的中心为佳。如图2,底座2的底部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脚垫20,脚垫20采用柔性且摩擦力较大的材质制得,如硅胶,本实施例中,通过四个脚垫20沿底座2的边沿均匀且周向设置。通过脚垫20的设置增加了落地灯的稳固性,能起到防止落地灯倾倒的效果,提高落地灯的安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灯具有如下特点:

1、在获得功能多样化的同时,落地灯整体的结构也十分简洁;

2、各个光源的角度可以灵活的调节,第三光源还可以调整自身的焦距,从而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出光效果;

3、可通过触摸按钮、遥控、wifi、语音来调节落地灯的工作状态,更加方便,可操作性更强;

4、灯杆通过多段杆材拼接而成,高度可调;

5、底座上设置脚垫,提高了落地灯的稳固性,防止落地灯倾倒。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