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0882发布日期:2020-12-11 15:1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路灯用途的不断增多,路灯的种类也开始多样化。其中有一种路灯包括灯杆与灯具,灯具安装在灯杆上。灯具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为平面发光,即发光组件具有发光平面。同时为了向发光组件提供电源及散热,该灯具还包括电源组件和散热组件。随着灯具结构组成的增加,发光平面占据整个灯具的表面区域变小,导致发光组件的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灯具的发光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包括:

灯头组件;

发光组件,一端与所述灯头组件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具有发光平面;

电源组件,一端与所述灯头组件连接并设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背光侧,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发光组件间隔设置;

连接壳,连接于所述发光组件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组件另一端之间;

散热组件,分布于所述灯头组件、发光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及连接壳之间的区域;

所述灯头组件的外径沿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电源盒,所述电源盒的开口朝向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电源盒的一端外侧与所述灯头组件连接,所述电源盒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连接壳连接;

电源板,所述电源板收容于所述电源盒中并与所述电源盒的底壁形成有用于填充导热胶的填充腔;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模块背离所述电源盒的底壁设置;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电源盒的开口。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与所述连接壳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源盒与所述发光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电源盒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连接壳呈l型并连接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另一端及所述电源盒的另一端外侧之间,且所述电源盒与所述连接壳为一体连接结构;

所述散热组件呈l型并分布于所述灯头组件、发光组件、电源盒及连接壳之间。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发光板,所述发光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布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灯头组件及连接壳连接,各所述发光板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散热单元上。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

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灯头组件及连接壳连接,所述发光板安装于所述散热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

多个散热片,各所述散热片等间隔分布于所述散热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流道;

所述连接壳上分布有多个散热孔,各所述散热孔与其对应区域的所述流道一一对应设置。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安装部,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弯折延伸,所述安装部贴合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的另一侧;

连接部,自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弯折延伸,且所述连接部能够与其相邻并位于其弯折侧的主体部形成连接。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插孔,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设有插块;所述连接部上的插孔与位于所述连接部弯折侧的插块形成插接配合。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包括:

前框,所述发光组件及所述电源组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前框一端;

灯头座,转动设于所述前框的另一端,并用于与外部灯座形成连接;

限位架,安装于所述前框的另一端,并用于限定所述灯头座的旋转角度。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架分布有多个弹性臂,每一个所述弹性臂上设有限位凸起,各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灯头座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灯头座一端的端面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数量是所述限位凸起数量的至少两倍,每一个所述限位凸起均能够与不同的限位凹槽凹凸配合以对所述灯头座形成限位。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背离所述灯头组件的外侧设有第一安装块及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块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块上设有用于安装外部支撑架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有用于安装外部支撑架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本申请提供的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通过将电源组件设于发光组件的背光侧,且电源组件与发光组件间隔设置,使得电源组件的设置不会占用发光平面的区域;同时通过将散热组件分布于灯头组件、发光组件、电源组件及连接壳之间的区域,则散热组件的设置也不会占用发光平面的区域;最后通过将灯头组件的外径沿背离发光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使得灯头组件的存在不会在发光平面内产生暗区。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灯具通过上述布局,使得该灯具在不增大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够将发光平面尽量最大化,进而使得灯具的照明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灯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灯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电源盒及连接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灯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灯头组件;11、前框;12、灯头座;121、限位凹槽;13、限位架;131、弹性臂;132、限位凸起;20、发光组件;21、发光板;22、灯罩;23、发光平面;30、电源组件;31、电源盒;311、安装柱;312、导向条;32、电源板;321、电源模块;33、盖板;34、填充腔;40、连接壳;41、散热孔;42、第一安装块;421、第一安装孔;43、第二安装块;431、第二安装孔;50、散热组件;51、散热单元;511、散热基板;5111、安装条;5112、第三安装孔;512、散热片;5121、主体部;5122、安装部;5123、连接部;5124、插孔;5125、插块;5126、避让槽;513、流道;60、第一端盖;61、插槽;70、第二端盖;80、第一紧固件;90、第二紧固件;100、第三紧固件;200、外部支撑架;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该灯具用于安装于路灯杆的灯座上以形成路灯。而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灯具也可以安装于室内或室外的其他灯座中,以实现照明,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灯具包括灯头组件10、发光组件20、电源组件30、连接壳40及散热组件50。灯头组件10用于安装在灯座上以将该灯具与外部控制单元形成通信连接。发光组件20的一端与灯头组件10连接,发光组件20具有发光平面23,也即是发光组件20为平面发光。电源组件30的一端与灯头组件10连接,电源组件30设于发光组件20的背光侧,且电源组件30与发光组件20间隔设置。连接壳40连接于发光组件20的另一端与电源组件30的另一端之间,散热组件50分布于灯头组件10、发光组件20、电源组件30及连接壳40之间的区域。灯头组件10的外径沿背离发光组件20的方向逐渐减小。

具体的,请参阅图2,灯头组件10与连接壳4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发光组件20与电源组件30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第一方向x即为图2中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y即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发光组件20的发光平面23即为发光组件20在图2中下侧面,且从图2中可以看出,整个灯具除了灯头组件10,灯具的下侧面均被发光平面23覆盖,且灯头组件10的外径沿背离发光组件20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灯头组件10的设置不会在发光平面23形成暗区,不会影响发光组件20的发光。

本申请提供的灯具,通过将电源组件30设于发光组件20的背光侧,且电源组件30与发光组件20间隔设置,使得电源组件30的设置不会占用发光平面23的区域;同时通过将散热组件50分布于灯头组件10、发光组件20、电源组件30及连接壳40之间的区域,则散热组件50的设置也不会占用发光平面23的区域;最后通过将灯头组件10的外径沿背离发光组件20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使得灯头组件10的存在不会在发光平面23内产生暗区。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灯具通过上述结构布局,使得该灯具在不增大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够将发光平面23尽量最大化,进而使得灯具的照明效果好。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电源组件30包括电源盒31、电源板32及盖板33。电源盒31的开口朝向发光组件20,电源盒31的一端外侧与灯头组件10连接,电源盒31的另一端外侧与连接壳40连接。电源板32收容于电源盒31中并与电源盒31的底壁形成有填充腔34,该填充腔34用于填充导热胶。电源板32上的电源模块321背离电源盒31的底壁设置,盖板33盖设于电源盒31的开口。实际安装时,先将电源板32装入电源盒31中,并使得电源板32上的电源模块321朝向开口设置,然后从开口处向填充腔34中灌入导热胶,最后将盖板33盖设于电源盒31的开口处。安装之后,电源板32及电源模块321产生的热量均可通过导热胶传导至电源盒31的内壁上,最终通过电源盒31传导出去。此外,导热胶同时也起到对电源板32支撑电源的作用。

请参阅图6,电源盒31的底壁上设有安装柱311,电源盒31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条312,电源板32通过导向条312引导装入电源盒31中,电源板32通过安装柱311安装于电源盒31中。请参阅图4,电源板32与电源盒31的底壁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填充腔34。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源盒31采用散热效果好的铝型材制成,从而能够将电源板32及电源模块321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盒31也可以采用其他散热效果的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铜材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5,电源盒31沿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发光组件20沿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连接壳40呈l型并连接于发光组件20的另一端及电源盒31的另一端外侧之间。电源盒31与连接壳40一体成型,这样使得电源盒31与连接壳40可以采用同一种散热材料一体成型,从而使得电源盒31及连接壳40整体制作工艺简单,减小模具成本。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盒31与连接壳40也可以独立成型,并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固定,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请参阅图2及图5,散热组件50也呈l型并分布于灯头组件10、发光组件20、电源盒31及连接壳40之间,也即是在灯头组件10、发光组件20、电源盒31及连接壳40之间的区域均设有散热组件50,这样,使得灯头组件10、发光组件20及电源组件30产生的热量都能够通过散热组件50快速的发散出去,提高了整个灯具的散热效果。且整个灯具布局紧凑,在尽量提高发光平面23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减小占用体积。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发光组件20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z等间隔分布的发光板21,发光板2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第三方向z即为图4中的前后方向。散热组件50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z间隔分布的散热单元51,每一散热单元51沿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分别与灯头组件10及连接壳40连接,各发光板21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散热单元51上。通过将发光板21直接安装在散热单元51上,使得发光板21安装方便,且发光板21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散热单元51进行散热,散热效率快。此外,针对每一发光板21均设有一散热单元51,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各发光板21的散热效率,使得各发光板21能够在稳定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发光组件20包括四个发光板21,散热组件50包括四个散热单元51,且每一发光板21背离散热单元51的一侧均设有灯罩22。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发光需求,发光板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或五个以上,散热单元51的数量随着发光板21的数量的改变而改变。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7,散热单元51包括散热基板511及多个安装于散热基板511上的散热片512。散热基板511沿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分别于灯头组件10及连接壳40连接,发光板21安装于散热基板511沿第二方向y背离电源盒31的一侧。各散热片512等间隔分布于散热基板511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且各散热片512沿第一方向x等间隔分布,相邻两散热片512之间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流道513。此外,连接壳40上分布有多个散热孔41,具体是连接壳40正对散热基板511的部分分布有散热孔41,且各散热孔41与其对应区域的流道513一一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单元51沿第三方向z上的两侧没有设置外壳,且相邻两散热片512之间设有流道513,该流道513不仅沿第三方向z贯穿,且还能够与连接壳40上的散热孔41连通,如此,当发光板21发出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基板511时,散热基板511及散热片512上的热量能够在流动空气的带动下快速发散至空气中,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基板511为铝型材,各散热片512均采用散热良好的铝材制成,这样,使得整个散热组件50的散热效果更好,重量更轻,进而使得整个灯具的散热效果好,重量轻。

请参阅图4及图5,灯具还包括第一端盖60及第二端盖70,第一端盖60与第二端盖70分别设于散热基板511沿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第一端盖60安装于灯头组件10上,各散热基板511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端盖60上,且各散热基板511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二端盖70上。通过第一端盖60及第二端盖70将整个散热组件50安装在一起。第一端盖60与电源盒31左侧下端卡接,第二端盖70与连接壳40的右下端上下插接配合并通过螺钉锁紧。

请参阅图7,散热基板511的另一侧中心延伸有安装条5111,安装条5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安装条5111围合形成有第三安装孔5112,第三安装孔5112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端盖60上对应是设有第一螺丝柱,第二端盖70上对应设有第二螺丝柱,散热基板51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80锁紧于第一端盖60及第二端盖70上。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散热片512包括主体部5121、安装部5122及连接部5123,主体部5121沿二方向延伸,安装部5122自主体部5121一端弯折延伸,安装部5122贴合固定于散热基板511的另一侧。连接部5123自主体部512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且每一连接部5123能够与其相邻且位于其弯折侧的主体部5121形成连接。具体的,安装部5122自主体部5121一端向灯头组件10一侧延伸,连接部5123也自主体部5121的另一端向灯头组件10一侧延伸,则每一连接部5123能够与其左侧的主体部5121形成连接,从而将相邻的散热片512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通过安装部5122的设置,使得散热片512与散热基板511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从散热基板511到散热片512的热量传导更快;通过连接部5123的设置,使得各散热片512依次连接在一起,其不仅提高了散热单元51的散热效果,也提高了散热单元51的结构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8,安装部5122及主体部5121上均开设有避让安装条5111的避让槽5126,安装部5122及主体部5121均套在安装条5111上,安装条5111形成整个散热片512的限位结构。安装部5122可以通过螺钉锁紧于散热基板511上,安装部5122也可以通过铆钉铆接、焊接、粘贴等方式固定于散热基板511上。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连接部5123背离主体部5121的一端设有插孔5124,主体部5121的另一端设有插块5125。安装时,连接部5123上的插孔5124与位于连接部5123弯折侧的插块5125形成插接配合,即连接部5123上的插孔5124与左侧的插块5125形成插接配合,主体部5121上的插块5125与其右侧的插孔5124形成插接配合,从而将各散热片512依次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同时,请参阅图5,为了提高各散热片512的结构强度,第一端盖60上还设有插槽61,插槽61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插槽61的开口朝向散热片512,位于最左端的各散热片512的连接部5123依次插入插槽61中,从而实现各散热片512另一端的安装。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设于电源盒31与散热基板511之间的散热片512的主体部5121的高度小于位于连接壳40与散热基板511之间散热片512的主体部5121的高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灯头组件10包括前框11、灯头座12及限位架13。发光组件20及电源组件30均固定安装于前框11一端,具体是,发光组件20通过第一端盖60与前框11连接,前框11通过第二紧固件90分别与第一端盖60及电源盒31锁紧。灯头座12转动设于前框11的另一端,灯头座12用于与外部灯座形成连接,也即是通过灯头座12将整个灯具安装于外部灯座上。限位架13通过第三紧固件100安装于前框11的另一端,限位架13用于限定灯头座12的旋转角度。该实施例通过灯头座12与前框11转动连接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将灯头座12与前框11进行相对旋转,即可调节发光组件20的安装方向,也即是可以调节发光平面23正对的方向,进而可以将发光平面23调节到需要的位置,提高了照明效果。同时通过限位架13的设置,使得角度调节完之后,可以将灯头座12与前框11相对固定,保证照明稳定。

请参阅图4及图5,前框11的一端呈方形,前框11的另一端呈圆形,前框11的外径沿背离发光组件2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端盖60及电源盒31均安装于前框11一端上。灯头座12大致呈圆锥状,且灯头座12的大端收容于前框11的另一端上并与前框11转动连接。限位架13呈圆板状,限位架13收容于前框11中,限位架13与灯头座12沿前框11的轴向间隔设置。限位架13的一周边缘通过第三紧固件100固定于前框11内侧。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及图10,限位架13上分布有多个弹性臂131,各弹性臂131沿灯头座12的旋转方向等间隔分布,每一弹性臂131的悬挂端均设有限位凸起132,且各限位凸起132沿灯头座12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灯头座12一端的端面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凹槽121,限位凹槽121的数量是限位凸起132数量的至少两倍,每一限位凸起132均能够与不同的限位凹槽121凹凸配合以对灯头座12形成限位。通过多个限位凸起132及多个限位凹槽121的设置,其不仅起到对灯头座12的限定作用,同时由于限位凹槽121的数量是限位凸起132数量的倍数,使得每一限位凸起132能够与不同的限位凹槽121相配合,从而起到旋转标尺的作用。最后通过弹性臂131的设置,弹性臂131具有弹性,从而使得限位凹槽121与限位凸起132之间具有一定阻尼作用,在旋转力度小时,灯头座12不会被随便转动,提高了整个灯具的工作稳定性。

请参阅图9及图10,限位架13上设有四个弹性臂131及四个限位凸起132,灯头座12上设有36个限位凹槽121,也即是灯头座12每旋转10度会进行一次限位卡顿,从而使得用户清楚旋转的角度。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32的数量及限位凹槽1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重复限定。

请参阅图4及图5,灯头组件10还包括电路板15及连接头14,电路板15设于第一端盖60背离发光组件20的一侧并收容于前框11中,电源板32及发光板21均与电路板15形成通信连接,连接头14套设于灯头座12外,连接头14与电路板15形成电连接,连接头14用于插入外部插座中以与外部插座形成通信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及图6,连接壳40背离灯头组件10的外侧设有第一安装块42及第二安装块43,第一安装块42与第二安装块43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安装块42上设有用于安装外部支撑架200的第一安装孔421,第二安装块43上设有用于安装外部支撑架的第二安装孔431,第一安装孔421及第二安装孔431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通过上述第一安装孔421及第二安装孔431的设置,请参阅图1,当灯具以发光平面23朝下的方式安装时,可通过第二安装孔431进行安装外部支撑,200,具体是将外部支撑架20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安装块43上,然后将外部支撑架200的另一端支撑于外部支持平面上。而当灯具以发光平面23竖直设置的方式安装时,可将外部支撑架200的一端插入第一安装块42与第二安装块43之间,然后将外部支撑架200的一端分别通过螺钉锁紧于第一安装孔421及第二安装孔431上。通过第一安装块42及第二安装块43的设置,使得可以在灯具安装不平稳时,通过外部支撑架200进行支撑,以防止灯具倾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块43是设于连接壳40下端的第二端盖70上。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块43也可以直接设于连接壳40外,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