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0790发布日期:2020-12-25 08:0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led灯具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而应用越来越广。在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led灯泡的是球形灯泡,这种球形灯泡的光效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照明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照明模组,包括:具有内腔的底座,纵向贯通的筒状光源,所述筒状光源通过其第一端装配在所述底座上,由所述底座承载的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筒状光源电连接,套设在所述筒状光源外侧的灯罩,所述灯罩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相接合,所述筒状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灯罩而射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状光源包括筒状的散热器和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外表面上的光源模组,所述散热器卡设于所述底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软质基板及设置于所述软质基板上的光源,所述软质基板折弯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第一部分上构造有纵向延伸的环形挡板,在所述环形挡板的内侧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凸片,所述第一固定凸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在径向上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筒状光源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环形挡板的径向外表面上构造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弹性卡爪,在所述灯罩的第一端构造有径向贯通的卡槽,所述弹性卡爪卡接到所述卡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第一部分上还具有纵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凸片,所述第二固定凸片在径向上处于所述弹性卡爪的外侧,并且在所述第二固定凸片和所述弹性卡爪之间存在径向的第二间隙,所述灯罩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间隙内,并且在所述灯罩的第一端的外表面上构造有径向非贯通的接合槽,所述第二固定凸片与所述接合槽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罩的第一端的外表面构造有周向的厚度减薄环,所述接合槽为所述厚度减薄环的轮廓异形区,所述第二固定凸片的形状与所述接合槽的形状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组卡设于所述底座的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内腔内构造有至少两个插槽,所述驱动模组插接在两个所述插槽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内腔与所述筒状光源的内部组合成贯通空间,所述驱动模组处于所述贯通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由透明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在所述灯罩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以在所述照明模组内形成经过所述底座、散热器和灯罩的散热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第一部分上并纵向地偏离所述环形挡板,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底座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在所述灯罩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散热孔与所述筒状光源的内部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状光源的与对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有横向的环形顶板,所述灯罩的内表面在所述第二散热孔的周围构造有环形壁,所述环形壁纵向延伸并贴紧穿过所述环形顶板的中心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环形壁的周围构造有纵向延伸的支撑肋,所述支撑肋抵靠在所述环形顶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导电接口,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导电接口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的照明模组使用了筒状光源。从整体上来看,照明模组为柱形,能够实现360度均匀发光,光效独特。(2)在本申请的照明模组中,底座的内腔与筒状光源的内部组合成贯通空间,驱动模组处于所述贯通空间内。这有助于增大照明模组的发光面积,并由此提高照明模组的使用体验。(3)在本申请的照明模组内形成有经过底座、散热器和灯罩的散热路径,这有助于将光源模组和驱动模组工作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出,从而有效地保证照明模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照明模组的整体图。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的分解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的截面图。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底座上的第一散热孔。

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的散热器。

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的光源模组。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的灯罩。

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灯罩的第二端的内侧结构。

图10以放大视图示意性地显示了底座与灯罩的配合关系。

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内的散热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方向用语“纵向”是指照明模组1的轴向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x的方向),方向用语“横向”是指与“纵向”垂直的方向。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照明模组1的整体图。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照明模组1的各个部件。如图1、2和3所示,照明模组1包括:底座100,筒状光源200、灯罩300和驱动模组400。底座100内有内腔110,以承载驱动模组400。筒状光源200沿纵向贯通,并且筒状光源200的第一端201装配在底座100上。灯罩300的形状与筒状光源200适配,以套设在筒状光源200的外侧,并且灯罩300第一端301与底座100相接合。

本申请的照明模1组使用了筒状光源200。从整体上来看,照明模组1为柱形,能够实现360度均匀发光,光效独特,能够用于个性化照明的需求。

当筒状光源200使用发光led作为光源模组时,驱动模组400是led驱动模组。驱动模组400的结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来分别描述照明模组1的各个部件。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照明模组1的底座10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底座100为具有内腔101的大体筒状结构。内腔101的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灯组100在纵向上可包括连通的两个环形部分,即,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使得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共同组成了内腔101。优选地,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为一体成型,例如使用透明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当然也可以分体成型,然后再装配在一起。

驱动模组400承载在内腔101内,并且从内腔101纵向向外延伸到筒状光源200的内部210(如图3所示)。从整体来看,底座100的内腔101与筒状光源200(或筒状光源200的散热器202)的内部210组合成贯通空间,驱动模组400处于该贯通空间内。这有助于增大照明模组1的发光面积,并由此提高照明模组1的使用体验。优选地,底座100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使用透明的聚乙烯(pe)、透明的聚丙烯(pp)等塑料材料制成。这可以进一步提高灯罩300被照亮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照明模组1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底座100的第二部分130上设置有导电接口131,驱动模组400与导电接口131电连接,以驱动筒状光源200发光。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2和3所示,导电接口131可以为标准的金属螺口,以方便照明模组1的安装。导电接口131可铆接到底座100的第二部分130上。在内腔101内构造有两个插槽102,驱动模组400插接到插槽102内,并且与导电接口131电连接。

为了将筒状光源200安装在底座100(或第一部分110)上,第一部分110在其端部处构造纵向延伸的环形挡板111,在环形挡板111的内侧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凸片112,在第一固定凸片112与环形挡板111之间在径向上形成第一间隙113。筒状光源200的第一端201插接在第一间隙113内,优选为过盈配合的方式插接。这样,在第一固定凸片112和环形挡板111的限位作用下,筒状光源200可稳定地安装在底座100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凸片112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发明人发现,这样能更稳定地固定筒状光源200。此外,为了使筒状光源200更加稳定,还在第一间隙113内辅以粘结剂来固定筒状光源200。

筒状光源200包括纵向贯通的筒状的散热器202(如图6)和安装在散热器202外表面上的光源模组203(如图7)。在这种情况下,散热器202卡设在底座100上,例如卡设在第一间隙113内。此外,驱动模组400延伸到散热器202的内并且与光源模组203电连接。

散热器202可以由柔性的铝板弯折而成。铝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将光源模组203产生的热量迅速导入到散热器202的内部210,并进一步由穿过散热器202的内部210的气流带有,从而实现散热。气流的散热路径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应理解的是,散热器202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这里不再赘述。此外,散热器202的内部210也可以构造或设置其他有助于散热或气体流动的结构,例如散热翅片等,这里也不再赘述。

光源模组203可以包括软质基板204(例如,柔性电路板)和设置在软质基板上的光源205(例如,发光led)。软质基板204顺应于散热器202而弯折并固定于散热器202上。这样,可方便地将光源模组203弯折并固定在筒状的散热器202上,使得照明模组1达到360度发光的效果。另外,光源模组203同样插入到第一间隙113内,这可以降低光源模组203从散热器202剥落、翘起等不良情况发生的几率。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筒状光源200或光源模组203在其与对其纵向的第一端201相对的第二端206设有横向的环形顶板207(如图2和7所示)。在环形顶板207上也设置有光源205,从而进一步改善照明模组1的发光的效果。环形顶板206具有与筒状光源200的内部210连通的中心孔208,该中心孔208用于形成气流的散热路径,这将在下文描述。

返回到图3,灯罩300套设在筒状光源200外侧,并且灯罩300的第一端301与底座100相接合。下面来描述灯罩300与底座100的接合结构。如图8和10所示,在环形挡板111的径向外表面上构造有弹性卡爪115,弹性卡爪115可以在径向上被压缩或弹起。在灯罩300的第一端301构造有径向贯通的卡槽302。这样,在装配时,将灯罩300沿纵向套设到筒状光源200上,并径向向里压缩弹性卡爪115;待弹性卡爪115与卡槽302对准时,会径向向外弹出而卡接到卡槽302内。由此,灯罩300稳定地安装在底座100上。

应理解的是,弹性卡爪115可以在周向上与第一固定凸片112对齐,也可以错位,这可以根据底座100的制造要求来确定。

为了进一步稳定灯罩300的安装,在底座100的第一部分110上还具有纵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凸片116,第二固定凸片116在径向上处于弹性卡爪115的外侧,并且在第二固定凸片116和弹性卡爪115之间存在径向的第二间隙117。在灯罩300的第一端301插接在第二间隙117内,并且在灯罩301的第一端301的外表面上构造有径向非贯通的接合槽316,第二固定凸片116与接合槽316接合。这样,在第二固定凸片116与接合槽316的限位作用下,可避免灯罩300在周向上发生转动,从而使灯罩300的安装更加稳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灯罩300的第一端301的外表面构造有周向的厚度减薄环317。接合槽316为厚度减薄环317的轮廓异形区,第二固定凸片116的形状与接合槽316的形状匹配。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接合槽316的轮廓与厚度减薄环317的其余部分的轮廓不同,因此在第二固定凸片116与接合槽316接合在一起后,灯罩300将不会发生周向转动,从而使灯罩300的安装更加稳定。

应理解的是,第二固定凸片116可以在周向上与弹性卡爪115对齐,也可以错位,这可以根据底座100的制造要求来确定。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第二固定凸片116在周向上与弹性卡爪115错位,可避免在灯罩300在第一端的同一位置处,筒状光源200发出的光被过度吸收(第二固定凸片116和弹性卡爪115),从而有助于灯罩300在第一端301处的照亮均匀性,进而有助于改善照明模组1的使用体验。

下面来描述照明模组1内的散热路径。

如图4所示,在底座100的第一部分110上纵向偏离环形挡板11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散热孔118(如图5所示)。第一散热孔118与底座100的内腔101连通。如图9所示,在灯罩300的与其第一端301相对的第二端320设置有第二散热孔321。第二散热孔321通过环形顶板207的中心孔208与筒状光源200(或散热器202)的内部210连通。这样,第一散热孔118、底座100的内腔101、筒状光源200的内部210以及第二散热孔321顺次连通而形成散热路径2。第二散热孔321可以为一个孔,也可以由多个小孔组合在一起而成(如图9所示)。

如图11所示,在使用照明模组1时,光源模组203和/或驱动模组400发出的热量会传递到筒状光源200(或散热器202)的内部210。热空气会经第二散热孔321离开照明模组1,同时环境中的冷空气会经第一散热孔118补充进入到底座100的内腔101,进而流入到筒状光源200(或散热器202)的内部210,并对光源模组203和/或驱动模组400再次进行冷却。由此,环境中的冷空气会不断自动沿着散热路径2进入照明模组1,并且在被加热后离开照明模组1,从而实现了对光源模组203和/或驱动模组400的冷却。这有助于延长照明模组1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灯罩300的内表面在第二散热孔321的周围构造有环形壁322,环形壁322纵向延伸并贴紧穿过环形顶板207的中心孔208。这样,环形壁322就将散热路径2与筒状光源200(或光源模组203)和灯罩300之间的空间3间隔开了,避免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到空间3内,而照明模组1的照明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还如图9所示,在环形壁322的周围构造有纵向延伸的支撑肋323。支撑肋323抵靠在环形顶板207上。这样,支撑肋323在纵向上对于光源模组203(或筒状光源200)施加挤压力,以使得筒状光源200更稳定地安装在底座100上。支撑肋3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间隔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