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8002发布日期:2021-02-27 11:0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充电电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充电电筒。


背景技术:

[0002]
电筒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常用的照明工具之一,有单独用干电池或充电电池提供电源的,也有既可以用干电池又可以用充电电池提供电源的,但目前市场上干电池和充电电池通用的电筒,因为结构问题,容易导致消费者在误用干电池时对电筒进行充电,容易造成干电池充爆而引发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安全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充电电筒,安全性好。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充电电筒,包括筒体、发光组件、开关、用于筒体内的用于容纳充电电池或干电池的电池仓,还包括位于电池仓一端的放电负极、位于电池仓另一端的充放电正极和充放电负极、和充放电正极和充放电负极连接的充电口;所述充放电正极到放电负极的距离小于充放电负极到放电负极的距离;所述充电电池包括充电电池主体、位于充电电池主体一端的充放电正触点和充放电负触点;所述干电池包括干电池主体、位于干电池主体一端的用于和充放电正极配合的放电正触点、位于干电池主体另一端的用于和放电负极配合的放电负触点。干电池放入电池仓后,充放电负触点和干电池的放电负触点脱开,不会对干电池充电,更加安全。
[0006]
作为优选,筒体包括用于包裹干电池或充电电池的壳体、位于壳体一端的灯尾、插设在壳体另一端的线路板;所述灯尾、壳体、线路板围成所述电池仓;所述放电负极位于灯尾上,所述充放电正极和充放电负极位于线路板上。
[0007]
作为优选,充放电正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充放电负极的数量两个以上,所述充放电负极以充放电正极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充放电负触点为环形凸起结构。
[0008]
作为优选,充放电负极的数量为两个。
[0009]
作为优选,还包括套设在线路板上的中节体;所述充电口位于中节体上;所述筒体还包括滑动连接在中节体上的用于遮挡充电口的滑套。
[0010]
作为优选,筒体还包括连接在中节体上的灯头、位于灯头远离中节体一端的透光板;所述发光组件位于灯头内。
[0011]
作为优选,筒体上设有充电指示灯。
[0012]
作为优选,中节体和壳体螺纹连接。组装方便。
[0013]
作为优选,灯尾和壳体螺纹连接。组装方便。
[0014]
作为优选,灯头和中节体螺纹连接。组装方便。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电筒,干电池放入电池仓后,
充放电负触点和干电池的放电负触点脱开,不会对干电池充电,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18]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19]
图4为充电电池的示意图;
[0020]
图5为充电电池充放电示意图;
[0021]
图6为干电池放电示意图。
[0022]
图中:发光组件1、放电负极2、充放电正极3、充放电负极4、充电电池主体5、充放电正触点6、充放电负触点7、干电池主体8、放电正触点9、放电负触点10、开关11、壳体12、灯尾13、线路板14、充电口16、充电指示灯17、中节体18、滑套19、灯头20、透光板21、导线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0024]
实施例:
[0025]
参见图1到图6,一种充电电筒,包括筒体、发光组件1、开关11、用于筒体内的用于容纳充电电池或干电池的电池仓,还包括位于电池仓一端的放电负极2、位于电池仓另一端的充放电正极3和充放电负极4、和充放电正极3和充放电负极4连接的充电口16。筒体上设有充电指示灯17。
[0026]
充放电正极3到放电负极2的距离小于充放电负极4到放电负极2的距离。
[0027]
充电电池包括充电电池主体5、位于充电电池主体5一端的充放电正触点6和充放电负触点7。
[0028]
干电池包括干电池主体8、位于干电池主体8一端的用于和充放电正极3配合的放电正触点9、位于干电池主体8另一端的用于和放电负极2配合的放电负触点10。
[0029]
筒体包括用于包裹干电池或充电电池的壳体12、位于壳体12一端的灯尾13、插设在壳体12另一端的线路板14;还包括套设在线路板14上的中节体18;还包括滑动连接在中节体18上的用于遮挡充电口16的滑套19;还包括连接在中节体18上的灯头20、位于灯头20 远离中节体18一端的透光板21。
[0030]
充电口16位于中节体18上;发光组件1位于灯头20内。中节体18和壳体12螺纹连接。灯尾13和壳体12螺纹连接。灯头20和中节体18螺纹连接。
[0031]
灯尾13、壳体12、线路板14围成所述电池仓。
[0032]
放电负极2位于灯尾13上,所述充放电正极3和充放电负极4位于线路板14上。
[0033]
充放电正极3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充放电负极4的数量两个以上,所述充放电负极4 以充放电正极3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布置;充放电负触点7为环形凸起结构。充放电负极4的数量为两个。
[0034]
实施例原理;
[0035]
充电电池主体远离充放电正触点的一端通过导线22和充放电负触点连接。
[0036]
当放入充电电池的时候,充电电池主体远离充放电正触点的一端和放电负极之间
是绝缘的,充电电池和放电负极2之间不导电,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正触点6和充放电负触点7分别和充放电正极3和充放电负极4接触,可以通过开关11操作发光组件1,同时也可通过充电口16对充电电池充电。
[0037]
当放入干电池的时候,干电池的放电正触点9和放电负触点10分别和充放电正极和放电负极连接,此时,可以通过开关11控制发光组件1;但是当充电的时候,由于充放电负极和干电池的放电负触点10之间是脱开的,因此并不会对干电池进行充电,防止干电池爆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