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选灯支架及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32019发布日期:2021-06-18 20:2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色选灯支架及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色选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色选灯支架及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



背景技术:

色选机是集光、机、电、算、气为一体的机器,传统的色选机一般是按照颜色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物料,针对不同材质的物料,可以使用红外光作为光源,根据不同材质物料的红外信号差异来区分不同物料,针对部分物料对紫外光照明激发出的荧光差异,可使用紫外灯作为光源,来进行物料分选。

色选机的光源在点亮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加入散热系统,常见的散热装置在对安装光源的型材进行散热的时候,通常对于型材的散热效果不均匀导致型材上具有温差,从而导致型材变形的情况。由此影响照明的均匀性,靠近型材两端的电路板、镜头等部件和型材中间区域的电路板、镜头等部件周边空气温度差异较大,容易造成分选机不同通道处分选效果不一致情况出现,也同样影响分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色选灯支架,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型材变形,而导致分选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选灯支架,配置成安装色选灯,所述色选灯支架包括承载架、风扇、第一温控装置、第二温控装置、控制器和多个反光模组;

多个所述反光模组沿所述承载架的延伸方向间隔地排列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上,且所述反光模组配置成安装所述色选灯;

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承载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均配置成检测所述承载架的温度;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上的其中一端,所述风扇配置成引导气流沿所述承载架流动;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配置成依据所述第一温控装置检测的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检测的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风扇正转或者反转。

本发明提供的色选灯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色选灯支架应用于色选机的情况下,色选灯安装在反光模组上。当色选灯开启的状态下,色选灯产生热量。其中,可以通过风扇运作的方式使得气流沿承载架流动,从而向承载架提供散热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温控装置检测承载架两端的温度,并且,控制器依据承载架两端的温度控制风扇正转或者反转,由此使得气流的方向可以反复地切换,以分别从承载架的两端引导气流沿承载架流动,使得承载架两端受到的散热效果大致相同,从而达到承载架散热均匀的目的,便能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变形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承载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安装部;

所述支架主体呈长条形;

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且所述安装部沿所述支架主体延伸;多个所述反光模组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外侧,且位于所述支架主体两端;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其中一端,且配置成引导气流沿所述支架主体流动。

可选地,所述支架主体内部开设有风通道,所述风通道沿所述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支架主体;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风通道的其中一端且配置成引导气流沿所述风通道流动。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均沿所述支架主体延伸,且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

所述反光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和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台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所述第一安装台开设;

所述第二安装台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第二安装台开设。

可选地,所述反光模组端部设置有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间隔设置在所述反光模组的端部;所述第一支耳与所述第一安装台连接,所述第二支耳与所述第二安装台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通道内部还设置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风通道的内周壁。

一种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色选灯支架,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安装于所述承载之间的同一端;

所述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

依据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和所述风扇的运转方式控制所述风扇正转或者反转;其中,所述风扇正转的情况下引导气流从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所述第一温控装置的一端流动至所述承载架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的一端;所述风扇反转的情况下引导气流从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所述第二温控装置的一端流动至所述承载架设置所述第一温控装置的一端。

可选地,依据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和所述风扇的运转方式控制所述风扇正转或者反转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风扇正转的情况下,计算所述第二温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温度值的差值,得到第一温度差值;

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控制所述风扇反转;

若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控制所述风扇维持正转。

可选地,依据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和所述风扇的运转方式控制所述风扇正转或者反转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风扇反转的情况下,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值减去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得到第二温度差值;

判断所述第二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若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则控制所述风扇正转;

若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则控制所述风扇维持反转。

本发明提供的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应用于上述色选灯支架中,且该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色选灯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色选灯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色选灯支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色选灯支架第三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色选灯支架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共的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共的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中步骤s20的部分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共的色选灯支架温控方法中步骤s20的另一部分流程图。

图标:10-色选灯支架;100-承载架;110-支架主体;111-风通道;112-散热件;113-凸包;120-安装部;121-第一安装台;1211-第一安装槽;122-第二安装台;1221-第二安装槽;200-反光模组;210-第一支耳;220-第二支耳;230-反光槽;300-风扇;410-第一温控装置;420-第二温控装置;5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色选机(图未示),该色选机配置成依据多种物品的颜色差异区分多个种类的物品,且将北区分的多种物品进行分组。其中,色选机中包括多个色选灯,多个色选灯发出预设的光源,在光源投射在物品上的情况下,可以依据物品针对光源发出的光激发出的光线差异对物品的种类进行区分。其中,色选灯可以采用白光led灯、卤素灯或者紫外灯。

另外,为了方便色选灯正常运作,色选机中设置有承载色选灯的结构,以向色选灯提供承载作用,确保色选灯能稳定地运作。当然,在色选灯运作的过程中,色选灯发出大量的热量,因此,色选机还设置有散热的结构以向承载色选灯的结构提供散热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常的散热装置向承载色选灯的结构提供的散热效果不均匀,导致承载色选灯的结构产生形变,从而对色选灯投射光线的方向造成影响,使得物品上的照明光线不均匀,便会影响色选机对于物品分选的效果。

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本申请中的色选机。其中,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色选机包括色选灯支架10,该色选灯支架10配置成安装色选灯,以向色选灯提供承载作用。且该色选灯支架10可以实现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变形的问题。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色选灯支架10包括承载架100、风扇300、第一温控装置410、第二温控装置420、控制器500和多个反光模组200。多个反光模组200沿承载架100的延伸方向间隔地排列设置在承载架100上,且反光模组200配置成安装色选灯;换言之在,多个色选灯可以分别安装在多个反光模组200上,且在色选灯发出光线的情况下,反光模组200可以将光线反射至指定区域,以方便对物品进行分选。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分别安装在承载架100的两端,且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均配置成检测承载架100的温度;第一温控装置410配置成检测承载架100其中一端的温度,第二温控装置420配置成检测承载架100另一端的温度。风扇300设置在承载架100上的其中一端,风扇300配置成引导气流沿承载架100流动。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均与控制器500电连接;控制器500与风扇300电连接,控制器500配置成依据第一温控装置410检测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控装置420检测的第二温度值控制风扇300正转或者反转。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风扇300和第一温控装置410安装在承载架100的同一端为例进行说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

以上所述,该色选灯支架10应用于色选机的情况下,色选灯安装在反光模组200上。并且,当色选灯开启的状态下,色选灯产生热量。其中,可以通过风扇300运作的方式使得气流沿承载架100流动,从而向承载架100提供散热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检测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且将检测得到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发送至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则依据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控制风扇300正转或者反转,由此使得气流的方向可以反复地切换,以分别从承载架100的两端引导气流沿承载架100流动,使得承载架100两端受到的散热效果大致相同,从而达到承载架100散热均匀的目的,便能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变形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气流自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的情况下,气流在承载架100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被加热,从而使得气流在流动至承载架100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时,气流的散热效果降低。同理,在气流自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的情况下,气流在承载架100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被加热,从而使得气流在流动至承载架100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时,气流的散热效果降低。换言之,在气流一直沿同一方向流动的情况下,由于气流对于承载架100两端的散热效果不同,便导致承载架100其中一端的温度高于另一端的温度,由此出现上述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中提供的色选灯支架10中,控制器500依据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控制风扇300正转或者反转,从而使得气流反复地改变流动方向,由此使得气流对于承载架100两端的散热效果相当,便能使得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差较小,便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变形的问题。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架100包括支架主体110和安装部120。支架主体110呈长条形。安装部120设置在支架主体110的外侧,且安装部120沿支架主体110延伸;多个反光模组200间隔地设置在安装部120上。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均设置在支架主体110外侧,且位于支架主体110两端。风扇300设置在支架主体110的其中一端,且配置成引导气流沿支架主体110流动。其中,安装部120向反光模组200提供承载作用,并且安装部120还配置成将发光膜组的热量传递至支架主体110。风扇300在运作的情况下,气流沿支架主体110流动,从而向支架主体110提供散热作用,便能实现承载架100整体的散热。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10内部开设有风通道111,风通道111沿支架主体110的延伸方向贯穿支架主体110;风扇300安装于风通道111的其中一端且配置成引导气流沿风通道111流动。可选地,风通道111为设置在支架主体110内部的通道,换言之,风扇300在运作的情况下,气流在支架主体110的内部流动,以对支架主体110提供散热作用。其中,该风通道111具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分别位于支架主体110的两端,风扇300则安装在支架主体11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代替风通道111的设置。例如,在支架主体110上开设通风槽,该通风槽沿支架主体110的延伸方向贯穿支架主体110,并且,该通风槽在支架主体110上远离安装部120的一侧具有开口,风扇300则可以引导气流沿通风槽流动。又例如,支架主体110上远离安装部120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片,且多个散热片均沿支架主体11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在该情况下,多个散热片之间形成多个通道,风扇300则可以引导气流在多个通道中流动。

另外,为了提高风通道111的散热效率,风通道111内部还设置有散热件112,散热件112的两侧均连接于风通道111的内周壁,在支架主体110接收安装部120传递的热量之后,通过散热件112散发在风通道111的内部,从而方便气流将热量带走,以提高散热效率。可选地,其中散热件112呈片状,且散热件11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件112交叉设置在风通道111内部,以提高风通道111的散热效率。

并且,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112和风通道111的内周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凸包113,以提高风通道111的内周壁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该凸包113可以是多个半球形的凸起结构;当然,凸包113也可以为条形结构,该条形结构可以沿支架主体110延伸。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散热件112或者凸包113的设置。

可选地,安装部120包括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均沿支架主体110延伸,且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间隔设置在支架主体110上。反光模组200安装于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均位于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之间。通过将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设置在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之间,可以提高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检测支架主体110温度的灵敏度,同时提高检测精度。当然,还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向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提供保护作用,防止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受到外界的碰撞造成损坏。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安装至其他的位置,例如,支架主体110上远离安装部120的一侧等。

另外,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台12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211,第一安装槽1211沿第一安装台121开设;第二安装台12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21,第二安装槽1221沿第二安装台122开设。反光模组200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安装在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上,固定件的一端可以伸入至第一安装槽1211和第二安装槽1221中,从而提高反光模组200安装的稳定性。另外,通过第一安装槽1211和第二安装槽1221的设置,可以通过减小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与反光模组200的接触面积,换言之,使得反光模组2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提升反光模组200直接散发至空气中的热量,由此提高反光模组200的散热效率;同时,还能确保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有效地将热量传递至支架主体110。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第一安装槽1211和第二安装槽1221的设置。

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为了方便反光模组200与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的安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光模组200端部设置有第一支耳210和第二支耳220,第一支耳210和第二支耳220间隔设置在反光模组200的端部;第一支耳210与第一安装台121连接,第二支耳220与第二安装台12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反光模组200上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耳210和第二支耳220,从而通过反光模组200两侧与第一安装台121和第二安装台122的配合,以提高反光模组200的安装稳定性。

另外,为了防止反光模组200产生的热量影响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检测支架主体110的温度。可选地,第一温控装置410与相邻的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和/或,第二温控装置420与相邻的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其中,和/或表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第一温控装置410与相邻的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仅第二温控装置420与相邻的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或者,如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温控装置410与相邻的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且第二温控装置420与相邻的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

同时,由于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与反光模组200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防止在安装色选灯的情况下对第一温控装置410或者第二温控装置420造成影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反光模组200上设置有反光槽230,该反光槽230配置成安装色选灯,以使得反光模组200可以向色选灯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反光槽230的内周壁呈弧形,以使得反光模组200可以将色选灯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指定的位置,提高分选的精度。

基于上述提供的色选灯支架10及色选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色选灯支架10温控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变形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控制器500执行该色选灯支架10温控方法。其中,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色选灯支架10温控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其中,第一温度值由第一温控装置410检测承载架100端部的温度得到,且第一温控装置410将该第一温度值发送至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则接收该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有第二温控装置420检测承载架100端部的温度得到,且第二温控装置420将第二温度值发送至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则接收该第二温度值。

步骤s20、依据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风扇300的运转方式控制风扇300正转或者反转。

其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风扇300正转的情况下引导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风扇300反转的情况下引导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

可选地,请参阅图7,步骤s20可以包括:

步骤s211、在风扇300正转的情况下,计算第二温度值减去第一温度值的差值,得到第一温度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风扇300正转的情况下,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换言之,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进入风通道111,此时气流向承载架100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提供的散热效果较好,因此,在以风扇300正转的状态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会导致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的温度高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的温度。因此,采用第二温度值减去第一温度值判断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值。

步骤s212、判断第一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步骤s213、若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控制风扇300反转。

换言之,在步骤s212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控制器500控制风扇300反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表示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已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即,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较大,可能导致承载架100变形。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风扇300反转,以使得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便能提高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一端的散热效果,从而使得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减小,防止承载架100两端温差过大造成承载架100变形。

步骤s214、若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控制风扇300维持正转。

换言之,在步骤s212中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控制器500控制风扇300维持正转。

其中,若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表示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还在允许范围内,由此可以维持风扇300以正转运行。

另外,请参阅图8,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21、在风扇300反转的情况下,计算第一温度值减去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得到第二温度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风扇300反转的情况下,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换言之,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进入风通道111,此时气流向承载架100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提供的散热效果较好,因此,在以风扇300反转的状态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会导致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的温度高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的温度。因此,采用第一温度值减去第二温度值判断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值。

步骤s222、判断第二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值可以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值也可以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不相等,例如,在色选机中,承载架100两端的设置的零件不同,由此可能对风扇300提供的散热效果造成影响。例如,在靠近承载架100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的位置还设置有其他发热元件,为了防止承载架100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温升速度过快造成承载架100变形,因此,需要在承载架100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温度略高于承载架100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的温度的情况下,就需要控制风扇300切换转动方向,在该情况下,第二预设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步骤s223、若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则控制风扇300正转。

换言之,在步骤s222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控制器500控制风扇300正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表示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已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即,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较大,可能导致承载架100变形。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风扇300正转,以使得气流从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的一端流动至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二温控装置420的一端,便能提高承载架100上设置第一温控装置410一端的散热效果,从而使得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减小,防止承载架100两端温差过大造成承载架100变形。

步骤s224、若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则控制风扇300维持反转。

换言之,在步骤s222中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则表示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差还在允许范围内,控制器500控制风扇300维持反转。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色选灯支架10、色选机以及应用于色选灯支架10和色选机的色选灯支架10温控方法可以通过风扇300运作的方式使得气流沿承载架100流动,从而向承载架100提供散热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温控装置410和第二温控装置420检测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并且,控制器500依据承载架100两端的温度控制风扇300正转或者反转,由此使得气流的方向可以反复地切换,以分别从承载架100的两端引导气流沿承载架100流动,使得承载架100两端受到的散热效果大致相同,从而达到承载架100散热均匀的目的,便能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造成的变形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