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组件、车灯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7653发布日期:2021-12-04 12:5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发光组件、车灯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组件、车灯和车辆。


背景技术:

2.已知具有反射器单元和发光单元的发光组件。在这种发光组件中,应保证反射器单元和发光单元相对彼此占据正确的位置。为此,例如可将反射器单元和发光单元分别通过附加的固定器件、例如螺钉保持在共同的支架上。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反射器单元和发光单元的发光组件,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简单的安装。
4.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目的由此实现,即,提出的发光组件的发光单元具有载体和安装在载体上的光源,反射器单元在一侧设有反射面,以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其中,发光单元经由载体和反射器单元在反射器单元的与设有反射面的一侧相对的一侧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因此,可通过反射器单元和发光单元的简单的卡接建立连接,而无需其他附加连接件,或至少降低所需求的其他附加连接件的数量。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载体为板状,在载体的周边设有突起,反射器单元具有弹片,该弹片的顶部区段设有通孔,以用于容纳突起。载体例如为印刷电路板,特别是刚性印刷电路板,其基材可包括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等等。载体的厚度例如在0.5mm

6.4mm之间。印刷电路板可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因此采用印刷电路板作为载体在成本上特别有利。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顶部区段朝背离载体的方向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在载体与反射器单元仅仅通过载体的突起伸入弹片的通孔中建立连接时,由于突起的顶部边缘穿过通孔伸出,载体的这种弯曲的顶部区段更有利于将载体的突起引入到通孔中。在突起最终装入通孔中之前,弹片朝背离载体的方向弹性变形。在突起装入通孔中之后,弹片复位,由此至少在载体的法线方向上对载体进行限位。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载体设有多个突起,它们间隔开地设置在载体的周边,其中,设置在反射器单元上的具有通孔的弹片的数量和布置对应于突起的数量和布置,以实现稳定的定位。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载体具有第一穿孔,反射器单元具有卡钩,该卡钩能穿过穿孔钩在载体上。卡钩同样可弹性变形,即,在卡钩穿过载体的穿孔的过程中弹性变形,在穿过穿孔之后复位。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反射器单元具有支撑部,以支撑载体。通过支撑部可限定在载体和反射器单元之间的预定的距离,例如以防止可能由于反射器单元直接接触载体上的电子元件而对它们造成损伤。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反射器单元具有凸销,载体具有第二穿孔,凸销穿过第二穿孔,以对载体进行定位。凸销的外轮廓匹配于穿孔的内轮廓,因此可在载体的平面延
伸方向上实现反射器单元相对于载体的定位。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反射器单元为单体件。例如,反射器单元可通过注塑成型,在注塑成型期间同时形成上述弹片、凸销和支撑部,这可实现简单的装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灯,车灯上述发光组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发光组件或上述车灯。
附图说明
14.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1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的一立体视图;
16.图2示出了图1的发光组件的另一立体视图;
17.图3示出了图2的一区域d1的局部放大图;
18.图4示出了图1的发光组件的后视图;
19.图5示出了沿着图5的截面线a

a的剖视图;
20.图6示出了图1的发光组件的分解视图,其中,还示出了一区域d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下文中示例性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的那样,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情况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因此,附图和说明书本质上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22.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1,其具有反射器单元2和发光单元3。
23.发光组件1例如可用于车辆的车灯,例如前灯或尾灯,以用于照明和/或信号功能,诸如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制动灯、雾灯、倒车灯、位置灯;该发光组件也可用于内饰灯。为此,在反射器单元2用于多种光功能时,反射器单元2的反射面5分成不同的反射区域,例如在图1中示出了三个反射区域21、22、23,每个反射区域可具有多个反射腔室211、221、231,反射区域的反射腔室可矩阵式地或沿着线性走向排布,以实现面状或线状的点亮效果。每个反射腔室分配有发光单元3的光源31,其中,分配给各反射区域的光源31可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或发光强度。在此,光源31优选地为半导体型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诸如能发出白光、黄光、红光或其他颜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根据实际需要,将相应的光源31布置在反射区域中。在该示例中,反射区域的反射腔室呈底部镂空的碗状,光源31布置在反射腔室的底部。
24.在图2中示出了图1的发光组件1的后视立体图。可看出布置在反射器单元2上的发光单元3的载体30,即,载体30布置在反射器单元2的与设有反射面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载体30为具有面状延伸的板,例如印刷电路板。光源31布置在载体30上。分配给不同反射区域的光源可布置在同一载体30上。发光组件1通过相应的结构固定在反射器单元2上,这将在下文中进行进一步阐述。
25.如从图3示出的图2的局部区域d1的局部放大图并结合图6可见的那样,在反射器
单元2的背对反射面5的一侧设有从反射器单元2突出的弹片25。弹片25为壁状,在顶部区段251设有通孔28。设置在载体30的周边处的突起33伸入通孔28中、并且从通孔28中突出,其中,突起33呈凸耳的形式,其面向载体30的顶部区段251的面与通孔28内壁贴靠接触。弹片25的顶部区段251朝背离载体30的方向弯曲(同样参见图5)。
26.载体30可设有多个突起33,它们间隔开地设置在载体30的周边。反射器单元2同样可设有多个弹片25。设置在反射器单元2上的具有通孔28的弹片25的数量和布置对应于突起33的数量和布置。
27.替代地或附加地,载体30具有第一穿孔32,反射器单元2具有卡钩27,该卡钩27能穿过穿孔32钩在载体30上。卡钩27同样可弹性变形。穿孔32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卡钩27能够在给定的范围内变形。第一穿孔32和卡钩27的数量和布置可同样根据需求来定。
28.载体30具有第二穿孔34,反射器单元2具有凸销26,凸销26穿过第二穿孔34伸出,以对载体30进行定位。凸销26的尺寸匹配于第二穿孔34的尺寸。凸销26可为圆柱销或十字柱销等等。因此,可在横向于载体30的平面延伸的延伸方向上防止载体30移动。
29.反射器单元2具有支撑部29,以支撑载体30。支撑部29可为薄壁状,其用于支撑载体的顶部区域是平的。为此,载体30可以其装有光源的一侧放置在支撑部29上。在支撑部29的与载体30贴靠的部位和通孔28的与载体30的突起33贴靠的部位之间的距离可略小于载体30本身的厚度,由此在载体30与反射器单元2的弹片25和卡钩27建立连接后,防止载体30沿载体30的法向方向移动。
30.在反射器单元2具有多个反射区域的情况下,支撑部29可布置在反射区域之间,以用作不同反射区域的间隔,从而防止用于一反射区域的光源的光进入到另一反射区域中。
31.提出的发光单元3的载体30可仅通过上述突起33或卡钩27与反射器单元2建立连接,或通过突起33和卡钩27的组合与反射器单元2建立连接。图5中示出了通过突起33和卡钩27的组合实现反射器单元2与发光单元3的连接的剖视图。必要时,还可采用附加的连接件,例如螺旋件,其穿过在载体30中的孔拧入到反射器单元2的设有柱状孔的凸台中。
32.优选地,反射器单元2为单体件。例如反射器单元2可通过注塑成型,诸如聚碳酸酯pc等等。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形成上述弹片、卡钩、支撑部,它们与反射器单元2的本体连在一起。
33.为了将发光单元3装在反射器单元2上,可将发光单元3在背对反射器单元2的反射面的一侧放到反射器单元2上,其中,使凸销26与对应的穿孔对齐,使得发光单元3的载体30的突起33和/或穿孔32相应相对于反射器单元的弹片25和/或卡钩27占据初始位置。在推装过程中,突起33的前缘沿着弹片25的弯曲的顶部区段251的内侧滑动,使得弹片25弹性变形,和/或卡钩27的隆起部与穿孔32的边缘接触并且弹性变形。在突起33进入弹片25的通孔28中之后,和/或在卡钩27钩在载体30上之后,弹片25和/或卡钩27复位,由此建立卡接连接。
34.上述发光组件1可用于车辆的车灯。因此,该发光组件1容纳在车灯的壳体中。车灯可为照明和/或信号灯,包括但不限于前灯或尾灯。
35.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各种变体。虽然已经通过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受益于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不脱离在此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仅由
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