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5805发布日期:2023-01-17 15:3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光灯。


背景技术:

2.目前,投光灯常被应用于户外照明,由于其亮度较高且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又称为聚光灯。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经常在暴晒、雨水、冰雪、风沙等恶劣环境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光灯,主要提高了外壳的利用率,实现投光灯内部结构的简化。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光灯,该投光灯包括:外壳和发光组件,外壳形成有安装平面,以及相较安装平面凹陷的第一凹槽;发光组件包括柔性灯板、发光元件及电控元件,柔性灯板包括发光区和控制区,发光元件设置于发光区,电控元件设置于控制区;柔性灯板设置于安装平面上,发光区位于安装平面,控制区位于第一凹槽。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外壳形成有相较于安装平面凹陷的第二凹槽,柔性灯板包括连接区,连接区位于第二凹槽。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第二凹槽处形成有通孔,通孔用于使连接发光组件的导线穿过以连接于连接区。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外壳为金属材质,第二凹槽连接防水接头,用于固定导线中的地线。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防水接头形成容腔,用于填充防水胶。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第二凹槽内填充有防水胶。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连接区上设置有正负极焊点,电控元件包括控制芯片、电阻、电容。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投光灯包括透光板,透光板盖设于安装平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外壳的边缘设置有安装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外壳上设置有u型支架,u型支架转动连接于外壳中安装平面的相对面。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柔性灯板区分发光区和控制区,并且发光区分布发光器件,控制区分布电控元件,对发光组件进行合理布局,能够简化发光组件的结构,便于后期对不同区域进行维护。进一步地,分别将分布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容置于外壳的安装平面,分布电控元件的控制区容置于外壳的第一凹槽,保证位于凹槽内的控制区不会因分布的电控元件体积过大影响安装平面的整体高度,并且,发光器件和电控元件的容置于外壳的不同区域,能够充分接触外壳,提高器件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投光灯的正面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背面示意图;
18.图3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爆炸图;
19.图4是图3中的外壳细节图;
20.图5是图3中的发光组件细节图;
21.图6是图3中的u型支架安装细节图;
22.图7是图3中的防水接头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光灯10,包括外壳100和发光组件200。外壳100形成有安装平面110,以及相较安装平面110凹陷的第一凹槽120。发光组件200包括柔性灯板210、发光元件(未标注)及电控元件(未标注),柔性灯板210包括发光区211和控制区212,发光元件设置于发光区211,电控元件设置于控制区212。柔性灯板210设置于安装平面110上,发光区211位于安装平面110,控制区212位于第一凹槽120。
25.其中,发光组件200采用柔性灯板210作为发光元件与电控元件的支撑件,根据柔性灯板210的柔性,部分柔性灯板210可以自然垂落到相较安装平面110凹陷的第一凹槽120;在柔性灯板210控制区212设置有电控元件,电控元件的重量使得柔性灯板210的控制区212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至第一凹槽120,且第一凹槽120处的柔性灯板210与安装平面110处的柔性灯板210无需外力辅助即可以自然过渡。
26.通过将柔性灯板210区分发光区211和控制区212,并且发光区211设置发光元件,控制区212设置电控元件,对发光组件200进行合理布局,能够简化发光组件200的结构,便于后期对不同区域进行维护。进一步地,分别将设置有发光元件的发光区211容置于外壳100的安装平面110,设置有电控元件的控制区212容置于外壳100的第一凹槽120,保证位于第一凹槽120内的控制区212不会因设置的电控元件体积过大而影响安装平面110的整体高度,并且,发光元件和电控元件容置于外壳100的不同区域,使发光组件200能够最大面积地与外壳100接触,增大发光组件200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元件的散热效率,增强外壳100的使用功能。
27.参阅图3,为了保护发光组件200隔绝外部干扰,本技术投光灯1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透光板300,透光板300盖设于安装平面110。
28.透光板300与外壳100配合,形成密闭空间,发光组件200位于透光板300和外壳100
之间。透光板300可以由玻璃、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或者亚克力制备。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透光板300由玻璃制备。通过将由玻璃制成的透光板300紧贴发光区211盖设于安装平面110上,与外壳100形成密闭空间,保护处于内部的发光组件200免受外部环境干扰,增强投光灯1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由玻璃制成的透光板300紧贴发光区211,增大了设置在发光区211的发光元件散热的接触面积,提高发光元件的散热效率。
29.为了控制投光灯10能够灵活地照射到不同的区域,在外壳100上设置有u型支架400,u型支架400转动连接于外壳100中安装平面110的相对面。
30.参阅图6,u型支架400的固定端设有固定孔410,利用紧固件(未标注)将u型支架400固定于固定件(未标注)上,以便于将u型支架400固定于外壳100上。优选地,紧固件为螺丝(未标注)、螺母(未标注)以及垫圈(未标注),固定件(未标注)包括固定片(未标注)和固定扣(未标注),固定片上设置有通孔(未标注),固定扣内部设置有弹性片。螺母的中心位于u型支架400固定孔410的中心靠近u型支架400的中心一侧,第一垫圈中心的一侧位于u型支架400固定孔410中心且远离u型支架400中心一侧,u型支架400固定孔410中心位于螺母中心与第一垫圈中心之间,第一垫圈中心的另一侧靠近固定片的通孔中心且远离固定扣,第二垫圈、第三垫圈的中心依次紧贴固定片的通孔中心的另一侧且靠近固定扣,螺丝从第三垫圈进入到螺母,将u型支架400、第一垫圈、固定片、第二垫圈、第三垫圈固定在一起,最后通过具有弹性件功能的固定扣将u型支架400固定于外壳100中安装平面110的相对面,从而将u型支架400与外壳100连接。
31.通过设置u型支架400控制投光灯10在0
°
~180
°
之间转动,例如0
°
、60
°
、100
°
、120
°
、180
°
,照射不同区域。
32.参阅图4和图5,外壳100还形成有较于安装平面110凹陷的第二凹槽130,柔性灯板210包括连接区213,连接区213位于第二凹槽130。
33.其中,连接区213上设置有正负极焊点(未标注),电控元件包括控制芯片(未标注)、电阻(未标注)、电容(未标注)。电控元件可以组成控制发光组件200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或者其他电路,可以用于控制投光灯10的发光状态。正负极焊点则用于将发光组件200与输入性电能连接,为发光组件200提供电能。其中,正极焊点用于耦接外部导线的火线,负极焊点用于耦接外部导线的零线。通过将正负极焊点设置于连接区213并容置于第二凹槽130,避免正负极焊点影响安装平面110的整体高度,从而影响透光板300紧贴发光元件盖设于安装平面110,降低发光元件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将具备不同功能分区的柔性灯板210容置于不同的凹槽,易于后期对投光灯10进行电性维护以及检修。
34.参阅图4,第二凹槽130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131,通孔131可以用于使连接发光组件200的导线穿过以连接于连接区213。外部导线穿过通孔131进入第二凹槽130,与位于连接区213的正负极焊点连接,使得发光组件200能够电连接外部电能,从而为发光组件200供电。
35.进一步地,第二凹槽130内填充胶水。连接区213上裸露的正负极焊点易受水分影响,水分过大时,与导线连通的发光组件200易受到影响,或者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对第二凹槽130内进行防水胶水填充。导线通过通孔131进入第二凹槽130,此时导线与通孔131之间的空间较小,可以利用防水胶对这个空间进行封堵,防止水从通孔131进入第二凹槽130,从而影响到正负极焊点。通过对第二凹槽130内填充防水胶,为位于第二凹槽130内
的正负极焊点提供一个绝缘环境,避免与过多水分接触,从而避免破坏与正负极焊点电连接的发光组件200。
36.更进一步地,外壳100为金属材质,第二凹槽130连接防水接头132,用于固定导线中的地线。
37.参阅图7,防水接头13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孔(未标注)以及通孔(未标注),防水接头132的通孔也可以用于连接发光组件200的导线,防水接头132的固定孔可以用于与第二凹槽130连接。连接发光组件200的导线可以通过防水接头132的通孔经过第二凹槽130的通孔131进入第二凹槽130,第二凹槽130还可以通过通孔131连接防水接头132,利用螺丝经过第二凹槽130的通孔131与防水接头132的固定孔配合,将防水接头132固定于第二凹槽130凸起的部位,使防水接头132与第二凹槽130紧密连接,同时将地线放置于螺丝与防水接头132的固定孔之间,固定地线并使得地线与金属外壳100直接接触。通过利用金属材质的外壳100,提高发光元件和电控元件的散热效率。通过防水接头132,将地线与金属外壳100直接接触,能够避免发生触电。
38.其中,防水接头132形成容腔(未标注),用于填充防水胶。防水接头132可以是尼龙防水接头、不锈钢防水接头、黄铜镀镍防水接头或者线对板防水接头。防水接头132固定地线后,对容腔进行防水胶水的填充,利用防水胶的防水性隔绝地线与外部水分的接触,进一步地,连接发光组件200的导线经过防水接头132的通孔,导线与通孔之间的空间通过防水胶的封堵,减少外部水从防水接头132的通孔进入。
39.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外壳100的边缘设置有安装孔140。u型支架400通过固定件转动连接于安装平面110的相对面,连接u型支架400的固定件移动次数频率过高或者长时间受到外界例如日照、雨淋或者风吹等影响时,存在脱落的风险,在外壳100的边缘设置至少两个安装孔140,可以利用拉钉或者铆钉将固定u型支架400的固定件更加牢固地固定于外壳100,减少u型支架400脱落的风险。例如在安装u型支架400的外壳100边缘的固定区分别设置一个安装孔140,两侧安装孔140呈对称设置,将设置有安装孔140且与u型支架400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固定件,对应地紧扣在与外壳100安装孔140对应固定区,将铆钉安装于安装孔140处,增强两侧u型支架400的强度。
4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投光灯10,外壳100设置有安装平面110、第一凹槽120以及第二凹槽130,可以容置不同部位的发光组件200,并且最大面积地接触发光组件200,增加发光组件200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而对第二凹槽130进行防水胶水的填充,能够防止位于其中正负极焊点与水接触,从而影响整个发光组件200的电性性能;进一步地,第二凹槽130设置有防水接头132,固定地线使金属外壳100能接地,减少触电事故。外壳100上增加的固定孔,利用紧固件加固连接于安装平面110的相对面的u型支架400,能够防止u型支架400发生脱落和移动。发光组件200采用柔性灯板210作为发光元件与电控元件的载体,能够下垂分别置于外壳100的第一凹槽120与第二凹槽130,并利用电控元件的重量,使柔性灯板210能够在无外力的干涉下,自然过渡到外壳100的第一凹槽120以及第二凹槽130,同时发光组件200的不同分区布置,利于后期对不同区域的元件进行维护以及检修;进一步地,安装平面110的发光区211紧贴盖设其上的透光板300,能够增大发光区211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能力。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
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