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4303发布日期:2022-06-04 06:1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技术一种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


背景技术:

2.汽车已经逐渐成为较为普及的家用产品,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代步,对其安全性、舒适性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3.车内阅读灯通常采用机械开关进行启闭,但是在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形下时,驾驶者很难准确的找到机械开关的具体位置来开启车内阅读灯,给驾乘人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通过手势动作控制的车内的阅读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控制板、发光件和手势感应模块,且所述发光件和所述手势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外壳的前侧设有透光部,且所述手势感应模块和所述发光件均位于所述透光部的后方,所述发光件的前侧设有多个发光部。
6.作为优选,还包括水晶透镜,所述水晶透镜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分布在所述发光件和所述透光部之间。
7.作为优选,所述水晶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透镜本体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发光部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光柱,且每个所述导光柱靠近所述发光件的一端延伸至靠近对应所述发光件,所述导光柱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端凸出于所述透镜本体且延伸至靠近所述透光部,所述透镜本体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侧面和所述导光柱靠近所述透光部的一端端面设有多个折射结构。
8.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发光部在所述发光件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导光柱在所述透镜本体上间隔设置,或多个所述导光柱相互连接呈一体,且在所述透镜本体上呈成排、成列和/或呈环形分布。
9.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导光柱在所述透镜本体上形成多环形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导光柱的高度由所述多环形结构的内环向其外环的方向逐渐增高。
11.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导光柱靠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发光件相匹配的凹孔。
12.作为优选,所述导光柱靠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为球面,且所述凹孔设置在所述球面上。
13.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底盖、灯壳和灯罩且所述灯罩构成所述透光部,所述发光件设置在所述底盖和所述灯壳之间,所述水晶透镜设置在所述灯壳和所述灯罩之间,所述灯壳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发光部相匹配的多个通孔,且多个所述发光
部分别伸入对应所述通孔内,所述导光柱靠近所述发光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前侧。
14.作为优选,所述透镜本体靠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侧面或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上设有若干个卡接件,所述灯壳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相匹配的卡孔,所述水晶透镜上的卡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底盖卡接。
15.本实用新型所述手势感应模块用以接收手势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发送信号至所述发光件,以使所述发光件执行点亮、熄灭等动作,以实现车内阅读灯的手势控制,使用方便,以方便车内阅读灯能在各种光线条件下的启闭。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的结构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水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水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灯壳与水晶透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灯壳和发光件的安装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水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水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水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水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8.附图标记的具体含义为:
29.1、外壳;11、底盖;12、灯壳;13、灯罩;2、控制板;3、发光件;4、透光部;5、水晶透镜;51、导光柱;52、折射结构;53、球面;54、凹孔;55、卡接件。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参照图1-5,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控制板2、发光件3和手势感应模块,且所述发光件3和所述手势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板2电连接,所述外壳1的前侧设有透光部4,且所述手势感应模块和所述发光件3均位于所述透光部4的后方,所述发光件3的前侧设有若干个发光部。
34.本技术所述手势感应模块用以接收手势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板2,所述控制板2发送信号至所述发光件3,以使所述发光件3执行点亮、熄灭等动作,以实现车内阅读灯的手势控制。
35.所述手势感应模块包括若干个红外接近传感器,所述手势感应模块通过若干个红外接近传感器的组合可实现对所述车内阅读灯的点亮模式的调整。
36.作为优选,还包括水晶透镜5,所述水晶透镜5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并分布在所述发光件3和所述透光部4之间。
37.所述水晶透镜5用以将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后进而通过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透光部4射出,提高所述车内阅读灯的照明效果。
38.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晶透镜5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透镜本体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发光部一一对应的导光柱51,且每个所述导光柱51靠近所述发光件3的一端延伸至靠近对应所述发光件3,所述导光柱51背离所述发光件3的一端凸出于所述透镜本体且延伸至靠近所述透光部4,所述透镜本体背离所述发光件3的一侧和所述导光柱51靠近所述透光部4的一端端面设有多个折射结构52。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51的截面呈方形,所述发光部发出大部分光线沿着所述导光柱51照射到所述折射结构52并被折射,所述发光部发出的余下的光线照射到所述透镜本体上并被折射进而形成均匀的光斑。
40.参照附图所示,所述导光柱51上的所述折射结构52为凸弧面,多个所述折射结构52在所述导光柱51的端面上紧密排列,多个所述折射结构52在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上紧密排列。
41.参照附图所示,所述透镜本体上的折射结构52为多面锥体形,以使多个所述折射结构52能充分的折射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以使所述手势控制车内阅读灯能为车内提供均匀照射的光斑。
42.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所示,所述发光件3安装在所述控制板2上,且多个所述发光部在所述发光件3上间隔分布。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底盖11、灯壳12和灯罩13,且所述底盖11和所述灯壳12之间围合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灯壳12和所述灯罩13之间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发光件3设置在所述底盖11和所述灯壳12之间即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水晶透镜5设置在所述灯壳12和所述灯罩13之间即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灯壳1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发光部相匹配的多个通孔121,且多个所述发光部分别伸入对应所述通孔121内,所述导光柱51靠近所述发光件3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前侧。
44.所述透镜本体靠近所述发光件3的设有若干个卡接件55,所述灯壳12后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55相匹配的卡孔14,所述卡接件55穿过所述通孔121并与所述底盖11卡接。
45.实施例2
4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参照附图所示,所述导光柱51的截面呈多边形。
47.本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本体的侧面设有多个所述卡接件55,所述卡孔14设置在所述灯壳12的侧壁,所述卡接件55与所述灯壳12的侧壁卡接。
48.实施例3
49.参照附图所示,与实施例2中不同的是,多个所述导光柱51相互连接呈一体,多个所述导光柱51在所述透镜本体上形成多环形结构,多个环形结构包括多个环形圈,且多个环形圈的横截面积由其内圈向其外圈的方向依次增大,所述导光柱51的高度由所述多环形结构的内环向其外环的方向逐渐增高。
50.多环形结构能将多个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导出,同时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环形圈之间具有均匀的光斑。
51.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光柱51靠近所述发光件3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发光件3相匹配的凹孔54,多个所述凹孔54分别位于对应所述发光件3的前侧。
52.具体的,所述导光柱51靠近所述发光件3的一侧为球面53,且所述凹孔54设置在所述球面53上。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