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4410发布日期:2022-06-04 06:18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线条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


背景技术:

2.线条灯,顾名思义,就是光源的排列成线条直线型,使其可以发出线条状光的灯种。led线条灯属于是led洗墙灯的一种,但是两者又不完全相同, led洗墙灯就是让灯光像水一样洗过墙面,主要是用来做建筑装饰照明之用,还有用来勾勒大型建筑的轮廓的作用,led线条灯系列是一种高端的柔性装饰灯,特别适合室内外娱乐场所,建筑物轮廓勾画及广告牌的制作等。
3.led洗墙灯多数为大功率产品,led线条灯则是小功率居多。因为led 洗墙灯要看照射高度,一般与墙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大功率led洗墙灯才能更胜任,而led线条灯一般是做轮廓的,小功率就可以。此外,相比于led洗墙灯,led线条灯一般没有支架,对支架也没有特殊要求。
4.由于线条灯一般都是排列成线来使用,那么灯与灯之间的连接是很多的,而现在的线条灯之间的连接会存在较大空隙,这样会使得灯组在发光时灯与灯的连接处会存在暗区,由于线条灯一般是装饰灯起装饰作用,暗区的存在会影响到线条灯组整体装饰效果的美观性,光照度低,不能形成完整一条亮度线,有待改善。
5.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用于解决led线条灯之间连接后照明存在暗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线条灯之间连接后照明存在暗区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包括灯壳和线条灯led灯板,所述线条灯led灯板设置在灯壳上,所述线条灯led 灯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led灯珠,各led灯珠排成一排且相邻led灯珠的间距相同,所述线条灯led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对接头,所述灯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灯体侧板,所述灯体侧板外侧与靠近此灯体侧板led灯珠的距离为相邻两个led灯珠间距的一半,所述灯壳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灯壳下端分为左右两块灯底壳,所述对接头设置在两块灯底壳之间,所述灯体侧板与所述灯壳的侧面相配合,所述灯体侧板下端设置有槽口。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块所述灯体侧板相平行,各所述灯体侧板的外侧均为与线条灯led灯板相垂直的平面。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底板和两块支架侧板,两块所
述支架侧板分布在支架底板的两侧且两块支架侧板相互平行,两块所述支架侧板的间距大于两块所述灯底壳的间距,所述支架侧板与灯底壳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用于支架侧板与灯底壳的固定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侧板上设置有侧板支撑,两块所述侧板支撑用于托举两侧的灯底壳,两块所述支架侧板上各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灯底壳相配合。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左侧所述支架侧板上端设置有限位挡,右侧所述支架侧板上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设置在右侧所述支架侧板的内侧,所述限位挡抵在灯壳左侧,所述灯壳右侧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凹槽相配合,所述弧形凸起卡在弧形凹槽里。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底板与支架侧板为一体式设计,所述侧板支撑与支架侧板为一体式设计。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底板的底侧设置有摩擦纹理,所述支架底板中部位置设置有螺栓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对灯体侧板与led灯珠的距离进行了控制,对灯体侧板的结构也做了变化,使其可以更好的进行首尾对接,实现无缝对接,保证多个led线条灯首尾相接时各相邻led灯珠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接电发光时不会出现暗区,不受灯体长度影响,能够形成完整的亮度线,使线条灯群的整体装饰效果更美观。此外,本实用新型对固定支架作出改进,在安装过程中更加方便,对灯壳的安装更加稳定结实,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支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led线条灯首尾相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线条灯led灯板;11-led灯珠;2-灯体侧板;3-对接头;4-固定支架;41-限位挡;42-支架侧板;43-侧板支撑;44-摩擦纹理;45-限位板;46
‑ꢀ
螺栓孔;47-固定螺栓;48-弧形凸起;49-支架底板;5-灯壳;51-灯底壳;52
‑ꢀ
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5.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介媒体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图3所示,一种无缝对接led线条灯,包括灯壳5和线条灯led 灯板1,线条灯led灯板1设置在灯壳5上,线条灯led灯板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led灯珠11,各led灯珠11排成一排且相邻led灯珠11的间距相同,线条灯led灯板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对接头3,灯壳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灯体侧板2,灯体侧板2外侧与靠近此灯体侧板2led灯珠11的距离为相邻两个led 灯珠11间距的一半,灯壳5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4。
27.灯壳5下端分为左右两块灯底壳51,对接头3设置在两块灯底壳51之间,灯体侧板2与灯壳5的侧面相配合,灯体侧板2下端设置有槽口。
28.两块灯体侧板2相平行,各灯体侧板2的外侧均为与线条灯led灯板1 相垂直的平面。
29.固定支架4包括支架底板49和两块支架侧板42,两块支架侧板42分布在支架底板49的两侧且两块支架侧板42相互平行,两块支架侧板42的间距大于两块灯底壳51的间距,支架侧板42与灯底壳51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47,固定螺栓47用于支架侧板42与灯底壳51的固定连接。
30.支架侧板42上设置有侧板支撑43,两块侧板支撑43用于托举两侧的灯底壳51,两块支架侧板上各设置有限位板45,限位板45与灯底壳51相配合。
31.左侧支架侧板42上端设置有限位挡41,右侧支架侧板42上设置有弧形凸起48,弧形凸起48设置在右侧支架侧板42的内侧,限位挡41抵在灯壳5左侧,灯壳5右侧设置有弧形凹槽52,弧形凸起48与弧形凹槽52相配合,弧形凸起48卡在弧形凹槽52里。
32.支架底板49与支架侧板42为一体式设计,侧板支撑43与支架侧板42为一体式设计。
33.支架底板49的底侧设置有摩擦纹理44,支架底板49中部位置设置有螺栓孔46。
34.本实用新型将led线条灯的两侧设置为相平行的竖直面,这样在led线条灯的灯组在首尾相接时会很容易对齐,前后两个led线条灯的尾首灯体侧板 2相接后,两个led线条灯相邻的两个端头led灯珠11之间的距离刚好等于各线条灯led灯板1上相邻两个led灯珠11的间距,这样的设计使得所有首尾相接的led线条灯的led灯珠11的间距都相同,因此在发光时是没有暗区的,保证了led线条灯组的连续性和美观性。
35.led线条灯的安装是将固定支架4利用螺栓穿过螺栓孔46固定在墙壁上,实现固定支架4的固定,让灯壳5下端的两部分灯底壳51分别放在相对的侧板支撑43上,此时限位挡41抵在灯壳5外侧,将另一端的弧形凸起48卡在灯壳 5的弧形凹槽52上,对灯壳5进行两侧的限位,即可将螺丝拧上,对灯壳5和固定支架4进行固定连接。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7.本实用新型对灯体侧板2与led灯珠11的距离进行了控制,对灯体侧板 2的结构也做了变化,使其可以更好的进行首尾对接,实现无缝对接,保证多个led线条灯首尾相接时各相邻led灯珠11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接电发光时不会出现暗区,不受灯体长度影响,能够形成完整的亮度线,使线条灯群的整体装饰效果更美观。此外,本实用新型对固定支架4作出改进,在安装过程中更加方便,对灯壳5的安装更加稳定结实,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