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0195发布日期:2022-11-26 09:3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照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越来越丰富多样。对于一些大面积作业场所,例如建筑工地、体育场、机场、港口,码头,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在夜晚时都会使用一种大功率的投光灯进行照明。相对于小型灯具,这种大功率的投光灯亮度高、照射面积广,从而能适应于不同的行业。
3.但是在不同的场所中,其中一些场所的照明面较复杂,对光的照射也要求较全面。现有的投光灯的照射面积有限,只有灯头的发光面能覆盖下的照明面积会有光,在场所的一些边角区域或者照射盲区的光照强度可能达不到要求,从而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照明设备。
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照明设备,包括:
6.第一灯体及第二灯体;
7.连接组件,第二灯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灯体上;
8.支架组件,一端设置于安装面上,所述第一灯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另一端;
9.其中,通过调节所述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灯体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灯体动作,以使所述第二灯体对所述第一灯体的照射区域内或者照射区域外进行补光。
10.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
11.所述第一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灯体上;
12.所述第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灯体上;
13.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组件可转动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一端可沿第一方向绕所述第一组件转动;
15.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二端可沿第二方向绕所述第三组件转动;
16.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17.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阻尼件;
18.所述阻尼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三组件的连接处,用于为所述第二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三组件转动时提供阻尼力。
19.优选地,所述阻尼件为外菊齿垫片。
20.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部和安装臂;
21.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对称设有一个安装臂,所述第一灯体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臂的末端连接。
2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将所述固定部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安装面上;
23.所述安装臂的末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端设有转槽。
24.优选地,所述第一灯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
25.所述连接部由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转槽中,以使所述第一灯体可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臂之间。
26.优选地,所述第一灯体和/或第二灯体包括:灯主体、光源组件及灯罩组件;
27.所述灯主体具有相背设置的吸热面和散热面,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吸热面上,所述散热面上设有散热结构;
28.所述灯罩组件连接于所述散热面上,所述光源组件容置于所述灯罩组件与所述散热面之间。
29.优选地,所述第一灯体还包括后壳组件;
30.所述后壳组件连接于所述散热结构上,电源组件设于所述后壳组件内;
31.优选地,所述灯罩组件包括面罩和面环;
32.所述面罩具有出光部及安装部,所述出光部向一侧凸起,以形成弧面结构,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出光部的边缘,用于和所述灯主体连接。
33.所述面环设于凸起的所述出光部的边缘侧,所述面环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安装部上。
34.优选地,所述面罩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设有防眩结构。
35.优选地,所述第一灯体和/或第二灯体还包括透镜;
36.所述透镜设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侧。
37.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台、连接轴及码盘;
38.码盘设于所述安装台上,所述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安装台的中心位置处;
39.当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时,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转槽中。
40.另外,优选地,所述安装臂的末端设有指针,所述指针用于配合所述码盘,以指示所述第一灯体的转动角度。
41.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连接组件,使得第二灯体相对于第一灯体安装角度改变,进而使得第二灯体的照射区域改变,在第一灯体照射区域有限的情况下,第二灯体能对第一灯体的照射区域内进行补光,或者照亮第一灯体的照射盲区,从而满足用户对场所的照明需求。
附图说明
4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设备拆解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设备部分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4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支架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灯体的爆炸示意图;
5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灯主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54.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灯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灯罩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56.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码盘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灯体的爆炸示意图;
58.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0.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1.现如今,对于一些大面积作业场所的照明,通常都使用大功率的投光灯,又称聚光灯。这种照明灯具不但亮度高而且照明范围广,需少量设照明灯具就能够将大面积的作业场所照亮,例如建筑工地、体育场、机场、港口,码头,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但是由于灯具的光照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对于一些光照盲区或者亮度较弱的边缘区域,这种大功率的投光灯依旧无法满足用户的照明需求。
62.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需要,对于照明设备的光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led灯具的照射面周边容易出现黄色或蓝色的失真,不能充分显示物体的本身真实颜色,在这种灯光下人们将出现错误的视觉判断。除此之外,这种led灯具眩光问题也比较严重,在长时间使用这种灯具后,将会对人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危害。通常运用于大面积作业场所的大功率投光灯,其质量和体积也相对较大,当用户需要安装或拆卸直接投光灯时,通常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一个人控制灯具,另一个人使用工具进行安装或者拆卸,这将明显降低灯具的安装效率和增加安装成本。
6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照明设备。
6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设备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设备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包括:第一灯体1、第二灯体2、连接组件3及支架组件4,第二灯体2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于第一灯体1上。支架组件4的一端设置
于安装面11上,该安装面11可以是建筑体的墙面,也可以是灯柱上的安装平面。第一灯体1可转动连接于支架组件4的另一端,第一灯体1可相对于支架组件4进行角度调节,以使第一灯体1的照射范围满足要求。其中,通过调节连接组件3,第二灯体2能相对于第一灯体1动作,具体为进行角度调节,以使第二灯体2对第一灯体1的照射区域内或者照射区域外进行补光。具体地,通过连接组件3的作用,第二灯体2能相对于第一灯体1沿着至少两个不同方向进行角度调节。当第二灯体2完成角度调节后,连接组件3还能保持第二灯体2与第一灯体1之间的角度,从而使第二灯体2稳定设置于第一灯体1上。
65.进一步地,第一灯体1与第二灯体2的照射范围和光照强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一灯体1与第二灯体2的照射范围和光照强度相同,通过调节连接组件3,使得第一灯体1和和第二灯体2的照射范围分布于大面积作业场所的不同区域上。再例如,第一灯体1的照射范围和光照强度大于第二灯体2,当第一灯体1照亮大面积作业场所后,调节第二灯体2与第一灯体1之间的角度,使得第二灯体2对第一灯体1照射区域内的边缘区域、重点区域进行补光,或者,对第一灯体1的照射盲区进行补光。
66.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连接组件3,使得第二灯体2相对于第一灯体1设置角度改变,进而使得第二灯体2的照射区域改变,在第一灯体1照射区域有限的情况下,第二灯体2能对第一灯体1的照射区域内进行补光,或者照亮第一灯体1的照射盲区,从而满足用户对场所的照明需求。
67.参见图1至图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组件31、第二组件32和第三组件33。第一组件31设于第一灯体1上,第三组件33设于第二灯体2上,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与第一组件31可转动连接,第二组件32的第二端与第三组件33可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垂直设置,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可绕第一组件31的轴线a转动,以进行第一方向上的角度调节,第二组件32的第二端可绕第三组件33的轴线b转动,以进行第二方向上的角度调节。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成角度设置,其设置角度可以随用户的需要随意改变。具体地,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通过合页结构进行连接,然后使用螺栓进行限位,当调节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成一定角度后,再通过拧紧螺栓进行限位。
68.进一步地,第二组件32与第一组件31、第三组件33的连接可以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例如,在一个具体实例中,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一组件31及第三组件33上分别设有通孔322、通孔323通孔324等通孔,然后使用连接螺栓321分别穿过通孔,再通过螺母311将第二组件32分别与第一组件31和第三组件33连接。通过连接螺栓321与螺母311使第二组件32分别与第一组件31和第三组件33连接,方便于用户对设置角度进行调整,在拧松螺母311后,则可实现角度的调整,在角度调整完成后,通过拧紧螺母311,则可实现调整后角度的固定。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组件31和第三组件33上分别设有多个安装孔301和安装孔331,这些安装孔分别用于连接第一组件31和第三组件33。
69.进一步地,第二组件32的第一端可沿第一方向绕第一组件31转动,第一方向为第一组件31的轴线a方向,第二组件32的第二端可沿第二方向绕第三组件33转动,第二方向为第三组件33的轴线b方向。为了提高第二灯体2相对于第一灯体1有调节角度的范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在其中一个具体实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70.进一步地,照明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于连接组件3上,具体为,在第一组件31和第二组件32连接处设有一个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二组件32相对于第一组件31动作。在第二组件32和第三组件33连接处设有另一个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二组件32相对于第一组件31动作。当用户需要改变第二灯体2相对于第一灯体1的设置角度时,只需控制控制装置运转,就能改变第二灯体2的设置角度。
71.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二组件32相对于第一组件31第三组件33角度调节后的稳定性,连接组件3还包括阻尼件34,阻尼件34分别设于第二组件32与第一组件31、第三组件33的连接处,用于为第二组件32相对于第一组件31、第三组件33转动时提供阻尼力。具体地,在第二组件32与第一组件31之间、第二组件32与第三组件33之间分别设有阻尼件34,当第二组件32通过紧固件分别与第一组件31、第三组件33连接时,阻尼件34分别与第一组件31、第二组件32、第三组件33的表面接触连接。例如,这是第二组件32与第一组件31之间设有第一阻尼件34,第一阻尼件34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组件32、第一组件31连接。在角度调整完成后,第一阻尼件34提供阻尼力,使得第二组件32与第一组件31之间的角度保持稳定。
72.进一步地,参见图5及图6,阻尼件34为外菊齿垫片,该外菊齿垫片的边缘分布有多个菊花齿341,在外菊齿垫片的中心不但有中心连接孔342,在中间连接孔342的两侧还设有防转稳定孔343,通过使连接不同组件的连接螺栓321穿过中心连接孔342,再通过螺栓335穿过防转稳定孔343与组件上的固定孔302连接,就能将外菊齿垫片稳定固定于连接组件3上。对于外菊齿垫片的固定位置,可以申请并不做具体的限制,其可以是固定于第一组件31上或者第三组件33上,还可以是不同的外菊齿垫片都固定与第二组件32上。
73.参见图1、图2及,为了提高照明设备的安装便捷性,在本技术和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组件4包括固定部41和安装臂42,固定部41的两端对称设有一个安装臂42,第一灯体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臂42的末端连接。具体地,固定部41用于将支架组件4固定于安装面11上,安装臂42用于连接和稳定第一灯体1。其中,固定部41与安装臂42可以是分体结构,两者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也可以是一体结构,通过一整块板材进行弯折,以成角度设置的固定部41和安装臂42。用户在进行照明制备的安装时,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完成安装。例如,支架组件4安装至安装面11上,然后将第一灯体1连接至支架组件4上,从而方便快捷地完成照明设备的安装。
74.进一步地,固定部41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将固定部41通过紧固件15连接于安装面11上。具体地,在固定部41上分别是有两个安装孔,通过螺栓就能将固定部41安装至安装面11上。
75.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灯体1能快速安装,安装臂42的末端设有滑槽421,滑槽421的底端设有转槽422。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滑槽421的延伸方向沿重力方向由下向上延伸。在安装时,第一灯体1两侧的连接部101将由滑槽421从上至下滑入滑槽421底端的转槽422中,受重力作用的第一灯体1将稳定连接于转槽422中。
76.进一步地,为了减小照明设备的照射盲区,安装臂42与固定部41成第一第一角度设置c,该第一角度c的取值范围为[20度~70度],具体为[30度~60度]。参见图1、图2及图7,当固定部41安装至安装面11上时,安装臂42并不是竖向垂直与安装面11,而是与安装面11成第一角度c设置。当照明设备安装墙面边缘或者平台的边缘时,照明设备相当于是与安装面11成第一角度c悬设在安装面11的边缘,这能有效提高照明设备照射角度,减小照明设
备的照射盲区,照明设备的光线不易被安装面所遮挡。
[0077]
参见图1、图7及图8,在本技术所提供了一个实施中,第一灯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101,连接部101由滑槽421滑动至转槽422中,以使第一灯体1可转动设置于两个安装臂42之间。具体地,连接部101能相对于转槽422进行转动,从而调整第一灯体1的安装角度。再将角度调整至合适位置时,通过拧紧连接部101上的螺栓,就能使第一灯体1相对于支架组件4成固定角度设置。
[0078]
参见图1、图9、图10及图11,在本技术所提供了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灯体1和/或第二灯体2至少包括:灯主体5、光源组件6及灯罩组件7。灯主体5具有相背设置的吸热面52和散热面51,光源组件6设置于吸热面52上,散热面51上设有散热结构53。灯罩组件7连接于散热面51上,光源组件6容置于灯罩组件7与散热面51之间。其中,光源组件6包括但不限于led灯板、led灯珠、白炽灯泡等。灯主体5可以由导热系数较高的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铜、铁、不锈钢、塑料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光源组件6为led灯板,光源组件6紧贴至铝合金材质灯体的吸热面52上,与吸热面52相背设置的散热面51上的散热结构53为散热鳍片,通过散热鳍片增加灯主体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光源组件6产生的热量能及时地散发出去,有效避免了热量的堆积造成led灯珠的损坏。
[0079]
为了延长光源组件6的使用寿命,在光源组件6上还设有灯罩组件7,灯罩组件7能对光源组件6形成保护作用。具体地,灯罩组件7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散热面51上,为了提高灯罩的防水效果,在灯罩组件7与散热面51之间设有密封件74。为了方便连接组件3与灯主体5连接,在灯主体5上还设有连接结构501,通过使用固定件穿过连接组件3上的连接孔301,只需紧固连接件就能使连接组件3与灯主体5连接。具体地,连接结构501设于散热结构53上,连接结构501的两侧分别位于不同的散热鳍片,连接组件3则可以通过紧固件与连接结构501连接。在第一灯体1和第二灯体2的灯主体5上,都分别具有连接结构501,且连接结构501都设于灯主体的散热结构53上,具体为设置于不同的散热鳍片上。通过在散热结构53上设置连接结构501,且分布于不同的散热鳍片上,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基础上,还能优化照明设备的结构,使得照明设备更加美观。
[0080]
参见图1及9,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灯体1还包括后壳组件8,后壳组件8连接于散热结构53上,电源组件81设于后壳组件8内。具体地,后壳组件8通过紧固件穿过后壳组件8上的过孔802连接于散热结构53上,为照明设备提供能源的电源组件81设于后壳组件8的内腔中。电源组件81通过电源固定螺栓811与后壳组件8连接,然后壳组件8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散热结构53上。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对后壳组件8内的电源组件81进行维修,后壳组件8背侧设有维修窗口803及盖板804,在将盖板804拆卸后,用户就能通过维修窗803口对电源组件81进行维修作业。另外后壳组件8上设有至少两个电缆固定头805,其中一个用于电源线缆的输入,另一个用于输出电源至第二灯体2上,以为第二灯体2供电。另外,第一灯体1还包括连接螺柱801,连接螺柱801用于将光源组件6、灯罩组件7等连接于灯主体5上,具体地,连接螺柱801穿过灯主体5,部分连接螺柱801与光源组件6连接,并将光源组件6连接至吸热面52上,另外部分的连接螺柱801与灯罩组件7连接,使其与灯主体5连接。
[0081]
参见图9、图12及图13,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灯罩组件7包括面罩71和面环72。面罩71具有出光部711及安装部712,出光部711向一侧凸起,以形成弧面结构,安装
部712设于出光部711的边缘,用于和灯体连接。面环72设于凸起的出光部711的边缘侧,面环72的底端抵接于安装部712上。具体地,面罩71的出光部711在长度方向上由两侧边缘向中间逐渐凸起,从而使得出光部711的第一表面形成凸起的弧面结构,出光部711的第二表面形成凹陷的弧面结构。出光部711的四周边缘形成有面罩直升位714,面罩直升位714将出光部711与安装部712连接。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形成弧面的出光部711,在更好地保护光源组件6的同时,还能提高灯具的滤光效果。另外,在安装部712的内侧设有密封件安装槽715,将密封件74安装至安装槽715内,不但能防止密封件74的移位,还能提高密封件74的密封效果。
[0082]
进一步地,面环72扣合于面罩直升位714的四周,面环72的内壁与面罩直升位714连接,面环72的底端抵接于安装部712上,面环72的四周边缘高于面罩71弧形出光部711的边缘高度。高于面罩71的面环72不但能为面罩71的边缘提供保护,还能方式杂色光由面罩的边缘漏出。另外面环72不但能为出光部711的四周边缘提供保护作用还能有效屏蔽杂光,并降低照明设备大角度散光的影响。具体地,led灯具的发光是直射的,通过一定的光学处理加透镜9后可以达到一些特定的角度,但底部任然会有极少一部分的杂光无法彻底消除掉,那些位于底部的黄光或者蓝光,各种杂色光,往外发射的时候经过弧形面罩71的底部的面罩71直升位发射出去,杂光穿过面罩直升位714后达到外面的面环72。在这种情况下,照明灯具光斑周边的杂光较严重,不能充分显示物体的本身的真实颜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技术所提供技术方案中,面环72为不透光的结构,当杂光穿过面罩直升位714后达到外面的面环72时,不透光的面环72将有效遮挡杂光,从而减少杂光。
[0083]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照明灯具的防眩效果,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施例中,面罩7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设有防眩结构713。防眩结构713可以只设置于面罩71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或者同时设置于面罩71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弧形的面罩71内表面设有防眩结构713,对于从光源组件6正面直射出来的有效光,光射到弧形的面罩71的内表面时,由于从面罩71周边发射出来的各种杂色黄光或蓝光通过面罩71时所产生折射和反射,由于面罩71的形状为弧形,折射和反射的曲率与平面不同,光线经两个表面折射之后与主光轴平行或相较于未经面罩71的夹角有所减少,从而可以降低大角度杂散光影响,有效的将杂光屏蔽。另外,在面罩71的内表面上的防眩结构713能增加对光线的混光作用,减少色散的情况,从而实现减少眩光的目的。
[0084]
进一步地,为了使照明设备具有更好的照射效果,第一灯体1和/或第二灯体2还包括透镜9,透镜9设于光源组件6的出光侧。光源组件6发射的光线在经过透镜9的折射后能形成特定的光斑,并能将一些与主光轴夹角较大的光线调整偏向主光轴。
[0085]
结合参见图8、图11及图14,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01包括安装台141、连接轴102及码盘10,码盘10设于安装台上,连接轴102连接于安装台141的中心位置处,当第一灯体1与支架组件4连接时,连接轴102设置于支架组件4上的转槽422中。具体地,连接轴102穿过码盘10的中心孔161连接于安装台141的中心轴孔上,安装台141上还是有码盘安装孔142,通过紧固件穿过码盘10上的安装通孔162,就能将码盘10固定于安装台141上。安装台141上还是有环形槽143,通过拧紧支架组件4上的定位螺母47,使其深入至环形槽143内,就能使得第二灯体2也相对于支架组件4固定。另外,为了方便用户进行读数,码盘10上还设有刻度163。
[0086]
参见图1、图8、图11及图14,为了方便用户对第一灯体1的转动角度进行读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臂42的末端设有指针48,指针48用于配合码盘10,以指示第一灯体1的转动角度。例如,当第一灯体1相对于支架组件4转动一定角度后,安装臂42末端设置的指针48将指示码盘10上相应的刻度163。
[0087]
参见图15及图16,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灯体2具有灯主体5、光源组件6、透镜9及灯罩组件7,光源组件6、透镜9及灯罩组件7分别通过紧固件550与灯主体5连接,在灯主体5上还设有电缆固定头521,电源线缆由外部穿过电缆固定头521进入到灯主体5的内部,并为光源组件6供电。进一步地,在灯主体5上还设有安装平台面522,该安装平台面522用于与连接组件3连接。具体地,结合参见图5,先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三组件33上的安装孔331,然后使紧固件对接于安装平台面522上的孔,就能使第三组件33与第二灯体2连接。
[0088]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连接组件3,使得第二灯体2相对于第一灯体1安装角度改变,进而使得第二灯体2的照射区域改变,在第一灯体1照射区域有限的情况下,第二灯体2能对第一灯体1的照射区域内进行补光,或者照亮第一灯体1的照射盲区,从而满足用户对场所的照明需求。另外,采用支架组件4与第一灯体1分体式的设计,且在支架组件4上设置滑槽421,这将方便于用户对照明设备进行安装。具有防眩结构713的弧形面罩71及面环72,不但能为照明设备提供保护,还能降低照明设备出现色散、杂光及眩光的情况。
[008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0090]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