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5704发布日期:2023-03-08 08:0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的制作方法
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


背景技术:

2.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光线下射式的照明灯具,常用于家庭、办公室、文娱场所等,它是室内的主体照明设备。
3.眩光值的大小关系: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光面越大眩光值越小,散光值越小眩光值越小,灯具遮蔽角越大眩光值越小,光束角越大眩光值越大,现在最大的技术难点是怎样把散光值做小,光束角做大眩光值仍然。目前市场筒灯采用大面积扩散罩出光或单纯高亮铝的反光杯出光,没有技术可以把眩光值做到19以下,市场上能把眩光值做到19以下的光束角都是小于45
°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采用新的出光模式,控制各器件之间的比值,在相同的发光面积下,高光效,光束角大,且眩光值低。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包括:
7.灯体,所述灯体内设置有弧形发光面;
8.反光杯,所述反光杯安装于所述灯体内,所述反光杯的的下边缘与所述弧形发光面的上边缘连接;
9.所述反光杯的下边缘口径为a,所述弧形发光面的下边缘口径为b,所述弧形发光面的曲线曲率值为sd2,所述筒灯的遮蔽角为a,其中,0.6≦a/b≦0.620,0.45≦sd2≦0.55,a>22
°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的下边缘口径与所述弧形发光面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a/b=0.618。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发光面的曲线曲率值sd2=0.5。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的高度为c,其中,0.4≦c/a≦0.8。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的高度与所述反光杯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c/a=0.6。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呈内凹形鳞甲弧面状。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灯光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灯光组件和电源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灯体内,所述灯光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灯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光杯和所述弧形发光面扩散发射。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灯体的上方。
1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各个器件的尺寸设计,包括反光杯的下边缘口径、弧形发光面的下边缘口径,两者之间的比值,反光杯的
高度和反光杯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以及设定弧形发光面的曲线曲率值以及筒灯的遮蔽角,实现了光束角大于60
°
的同时,眩光值做到19以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遮蔽角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反光杯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反光杯的高度和下边缘口径示意图。
22.图中:1、灯体;101、弧形发光面;2、反光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4.专业术语解释:统一眩光值ugr:英文名称un i f i ed g l are rat i ng(简称ugr)。它是用来度量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造成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其量值可按规定计算条件用ci e统一眩光值公式计算,其数值为13-16-19-22-25

28,数值越高对人眼照成的不舒适感越强。ugr25以上已经对人眼造成不舒适感。有关国际标准为ci e117-1995,国标gb50034-201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眩光值的要求也在提高,现在是灯饰的眩光值要求低于19(ugr《19)。
25.灯具遮蔽角:指介于通过光源中心水平线及可被人眼看见之第一线裸光二者间之夹角。
26.光束角:光束角(beam ang l e),指的是灯具1/10最大光强之间的夹角。用于描述投光灯类别。光束角反应在被照墙面上就是光斑大小,光束角越大光斑越大,照射面越大。为了减少建筑中灯具的使用数量,要求灯具的光束角》60
°

27.实施例: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
28.一种大光束角低眩光led灯,包括灯体1和反光杯2,所述灯体1内设置有弧形发光面101;所述反光杯2安装于所述灯体1内,所述反光杯2的的下边缘与所述弧形发光面101的上边缘连接;所述反光杯2的下边缘口径为a,所述弧形发光面101的下边缘口径为b,所述弧形发光面101的曲线曲率值为sd2,所述筒灯的遮蔽角为a,其中,0.6≦a/b≦0.620,0.45≦sd2≦0.55,a>22
°

29.基于上述方案,弧形发光面101越大眩光值越小,散光值越小眩光值越小,灯具遮蔽角越大眩光值越小。b尺寸是控制弧形发光面101大小的尺寸,在同尺寸灯具下当把b尺寸做到最大时,控制散光值眩光值就能做小。散光值又和a尺寸及弧形发光面101的曲线曲率值,遮蔽角大小a有关系。当a/b值处于0.6到0.620之间,弧形发光面101的曲线曲率值处于0.45到0.55之间,遮蔽角a》22
°
时,灯具散光值较小,眩光值较小。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2的下边缘口径与所述弧形发光面101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a/b=0.618。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发光面101的曲线曲率值sd2=0.5。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2的高度为c,其中,0.4≦c/a≦0.8。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2的高度与所述反光杯2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c/a=0.6。
34.基于上述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
35.在弧形发光面101的曲线曲率值、遮蔽角的角度、反光杯2高度和反光杯2下边缘口径比值固定,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验证:
36.实施例一:a/b=0.618,sd2=0.5,a>22
°
,c/a=0.6,该实施例设定参数为本技术的最优实施方式;
37.实施例二:a/b=0.5,sd2=0.5,a>22
°
,c/a=0.6;
38.实施例三:a/b=0.7,sd2=0.5,a>22
°
,c/a=0.6;
39.上述三种方案中,测试出的数据为实施例一的光束角为60
°
,眩光值为13.6-13.9之间;实施例二的光束角为54
°
,眩光值为16.7-16.9之间;实施例三的光束角为61
°
,眩光值为15.6-16.0之间。由此对比可知,实施例一的参数设定达到的测试效果最佳,光束角满足当前对筒灯的照明需求,且眩光值最低,使用的舒适感更好,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反光杯的下边缘口径与所述弧形发光面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对光束角和眩光值有很大影响。
40.在反光杯2的下边缘口径与所述弧形发光面101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遮蔽角的角度、反光杯2高度和反光杯2下边缘口径比值固定,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对比实验验证:
41.实施例四:a/b=0.618,sd2=0.3,a>22
°
,c/a=0.6;
42.实施例五:a/b=0.618,sd2=0.4,a>22
°
,c/a=0.6;
43.实施例六:a/b=0.618,sd2=0.8,a>22
°
,c/a=0.6;
44.实施例七:a/b=0.618,sd2=0.9,a>22
°
,c/a=0.6;
45.上述四种方案中,测试出的数据为实施例四的光束角为55
°
,眩光值为18.9-19.5之间;实施例五的光束角为54
°
,眩光值为17.8-18.5之间;实施例六的光束角为54
°
,眩光值为17.5-18.2之间;实施例七的光束角为55
°
,眩光值为19.5-19.8之间。由此对比可知,实施例四至实施例七的测试数据均差于实施例一的测试数据,同时也验证了弧形发光面的曲线曲率值对光束角和眩光值有很大影响。
46.在反光杯2的下边缘口径与所述弧形发光面101的下边缘口径的比值、弧形发光面101的曲线曲率值、遮蔽角的角度固定,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对比实验验证:
47.实施例八:a/b=0.618,sd2=0.9,a>22
°
,c/a=0.4;
48.实施例九:a/b=0.618,sd2=0.9,a>22
°
,c/a=0.8;
49.实施例十:a/b=0.618,sd2=0.9,a>22
°
,c/a=1.1;
50.上述三种方案中,测试出的数据为实施例八的光束角为52
°
,眩光值为19.9-22.2之间;实施例二的光束角为54
°
,眩光值为18.9-19.3之间;实施例三的光束角为55
°
,眩光值为20.5-21.0之间。由此可验证得知,反光杯高度和反光杯下边缘口径比值对光束角和眩光值有很大影响。
51.最后补充一组现有技术的测试数据,实施例十一:a/b=0.8,sd2=0.7,a>15
°
,c/a=0.9;该实施例测试出的数据为光束角为58
°
,眩光值为25.6-28.7之间,由此对比可知,
在参数设定与本技术最优设定均不相同的情况下,测试得出的数据最差。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2呈内凹形鳞甲弧面状。常规使用控制光束角的反光杯大多采用外凹形鳞甲弧面设计,缺点是光斑不均匀,散光值大。而本技术中反光杯2采用内凹形鳞甲弧面设计,把光束角做大的同时保证光斑均匀,减小散光发出,降底眩光值。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灯光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灯光组件和电源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灯体1内,所述灯光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灯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光杯2和所述弧形发光面101扩散发射。
5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灯体1的上方。
55.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控制各器件之间的参数以及比值关系,对发光面尺寸实现最大化,同时保证了光束角足够大满足照明需求,以及做到了眩光值低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感。
56.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