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5964发布日期:2022-10-12 01:0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激光发光装置的外形长度偏大,在一些车灯后装市场的车型不能适配,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减弱。因此,希望开发一种新型发光装置,以减少外形长度尺寸,以更好地适应更多的车型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以有效缩短发光装置的外形长度。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外壳,设置有一容置腔及一开口,容置腔与所述开口连通;激光器件,设置于容置腔内,用于产生激光;第一透镜,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激光模组的出光侧,用于对激光模组产生的激光进行准直,其中,第一透镜的入光面曲率小于其出光面曲率;第二透镜,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透镜的出光侧,用于对第一透镜准直后的激光进行汇聚,其中,第二透镜的入光面曲率大于其出光面曲率;荧光片,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二透镜的出光侧,用于对第二透镜出射的激光进行波长转换,产生荧光。
5.其中,发光装置还包括:收光透镜,设置在开口处,且位于荧光片的出光侧,用于收集并出射荧光。
6.其中,发光装置还包括:支架,其设置在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透镜的出光则,第二透镜、荧光片及收光透镜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与容置腔的内壁面连接。
7.其中,支架设置第二透镜的一端与激光器件抵接,以使得激光器件与容置腔的内壁面连接上。
8.其中,发光装置还包括隔圈,隔圈的一端与支架设置第二透镜的一端抵接,隔圈的另一端与激光器件抵接。
9.其中,外壳的外壁设有安装部。
10.其中,发光装置还包括:散光片,设置在支架上,且位于第一透镜的出光侧与第二透镜的入光侧之间,用于对第一透镜出射的激光进行散射。
11.其中,发光装置还包括:散光片,设置在支架上,且位于第一透镜的出光侧与第二透镜的入光侧之间,用于对第一透镜出射的激光进行散射。
12.其中,第二安装槽包括沿激光的出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第二透镜设置在第一槽段内,荧光片设置在第二槽段内,收光透镜设置在第三槽段内。
13.其中,第一透镜的焦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2.5mm,第二透镜的焦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2.5mm。其中,第二透镜的焦距与第一透镜的焦距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5。
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
置包括上述的发光装置。
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发光装置采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进行组合的方法来汇聚激光器件的激光,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均设置有两个不同曲率的光面,并且第一透镜的入光面曲率小于其出光面曲率,能够先将激光器件的激光汇聚成近乎平行的激光,第二透镜的入光面曲率大于其出光面曲率,能够将第一透镜汇聚成的平行光汇聚到荧光片上,进而产生荧光。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的缩短激光器件的激光汇聚到荧光片的距离,从而缩短发光装置的外形长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发光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如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发光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发光装置2包括:外壳201,设置有一容置腔及一开口,容置腔与开口连通;激光器件202,设置于容置腔内,用于产生激光;第一透镜205,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激光器件202的出光侧,用于对激光器件202产生的激光进行准直,其中,第一透镜205的入光面曲率小于其出光面曲率;第二透镜209,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透镜205的出光侧,用于对第一透镜205准直后的激光进行汇聚,其中,第二透镜的入光面曲率大于其出光面曲率;荧光片203,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二透镜209的出光侧,用于对第二透镜209出射的激光进行波长转换,产生荧光。
21.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采用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进行组合的方法来汇聚激光器件的激光,其中,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均设置有两个不同曲率的光面,并且第一透镜205的入光面曲率小于其出光面曲率,能够先将激光器件的激光汇聚成近乎平行的激光,第二透镜209的入光面曲率大于其出光面曲率,能够将第一透镜205汇聚成的平行光汇聚到荧光片203上,进而产生荧光。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的缩短激光器件的激光汇聚到荧光片的距离,从而缩短发光装置的外形长度。
22.具体的,外壳201的容置腔背离其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通孔,与容置腔连通,其中,激光器件202背离激光光束的一端与上述外壳201的容置腔背离其开口的一端抵接,从而将激
光器件202限位在外壳201的容置腔内,其中,激光器件202通过贯穿外壳201的插脚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
23.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2还包括透镜支架204,可以采用透镜支架204将第一透镜205固定在激光器件202的发光端面上。
24.具体的,透镜支架204上设置有对应第一透镜205的安装孔,先将第一透镜205固定在透镜支架204上后,再将透镜支架204固定在激光器件202的发光端面上。例如,可以通过胶水210将安装有第一透镜205的透镜支架204固定在激光器件202的发光端面上。其中,在安装时,应保证第一透镜205曲率小的一面靠近激光器件202的发光端面,即保证上述内容中的“第一透镜205的入光面曲率小于其出光面曲率”的安装条件,从而保证激光器件202发射的激光在经过第一透镜205后,能汇聚成准直线激光光束,即激光光束的所有光线基本平行。
25.第二透镜209及荧光片203依次设置在激光器件202发光端的激光光束光路上,且第二透镜209及荧光片203都位于第一透镜205背离激光器件202的一端,更具体的,荧光片203位于第二透镜209背离第一透镜205的一端。其中,第二透镜209的入光面的曲率大于出光面曲率,激光器件202发射的激光光束经过第一透镜205后汇聚形成准直的激光光束再经过第二透镜209后,汇聚到荧光片203上,产生荧光效应,例如,激光光束经过特定的荧光片203后,过滤掉其他颜色的光波,保留白色光波,即最后经过该荧光片203后形成白色激光光束。
26.可选的,发光装置2还包括收光透镜207,设置在上述外壳201的开口处,且位于荧光片203的出光侧,用于收集并出射荧光。
27.可选的,发光装置2还包括:支架208,其设置在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透镜205的出光则,第二透镜209、荧光片203及收光透镜207固定设置在支架208上,支架208与容置腔的内壁面连接。
28.其中,支架208靠近壳体201开口的一端的侧面与壳体201的容置腔的内壁面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
29.可选的,支架208设置第二透镜209的一端与激光器件202抵接,以使得激光器件202与容置腔的内壁面连接上。
30.可选的,发光装置2还包括隔圈211,隔圈211的一端与支架208设置第二透镜209的一端抵接,隔圈211的另一端与激光器件202抵接。
31.激光器件202的发光端面的外周设有阶梯面,隔圈211与该阶梯面抵接,以增加隔圈211的稳定性。
32.可选的,发光装置2还包括:散光片206,设置在支架208上,且位于第一透镜205的出光侧与第二透镜209的入光侧之间,用于对第一透镜205出射的激光进行散射。
33.可选的,支架208设置散光片206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支架设置收光透镜207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其中,散光片206通过点胶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二透镜209、荧光片203及收光透镜207通过点胶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内。
34.可选的,第二安装槽包括沿激光的出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第二透镜209设置在第一槽段内,荧光片203设置在第二槽段内,收光透镜207设置在第三槽段内。
35.具体的,支架208的侧壁和外壳201的开口处内壁都设置有能相互配合螺纹结构,支架208通过与外壳201的螺纹结构配合进行安装固定。支架208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与激光器件202同轴设置,在支架208上分别围绕该通孔(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连通形成)设置有散光片206、第二透镜209、荧光片203及收光透镜207的安装槽,例如,上述中提到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其中,散光片206可以通过点胶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二透镜209、荧光片203及收光透镜207分别依次通过点胶固定在在第二安装槽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内,安装完成后,散光片206、第二透镜209、荧光片203及收光透镜207的位置关系如同上述内容所述,并且,它们均与外壳201同轴设置。
36.支架208通过螺纹结构旋合到位后,其安装有第二透镜209的一端通过隔圈211与激光器件202抵接,从而将激光器件202固定在外壳201的容置腔内,例如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时,先将激光器件202抵接在外壳201的容置腔背离荧光片203的底壁上后,再将一空心柱状隔圈211安装在支架208安装有第二透镜209的一端和激光器件202的抵接面之间,使得当支架208旋合到位后,支架208通过隔圈211与激光器件202抵接,并且将激光器件202压着固定在外壳201的底壁上。其中,激光器件202和支架208的侧壁均与外壳201的容置腔的内壁保持有一定的面接触,在安装时,可以在激光器件202和支架208的侧壁与外壳201的容置腔的内壁接触的区域加适当的导热胶,使得激光器件202和支架208上的热量能有效的传导到外壳201上进行散热。
37.可选的,外壳201的外壁设有安装部。
38.具体的,发光装置2中的组件经过上述方式进行安装固定后,其主要的发热元器件,荧光片203和激光器件202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都能通过导热介质直接或者间接的传递到外壳201上,最后,传递到外壳201的热量可以通过外部散热件进行散热。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1的外壁设置有螺纹结构的安装部,通过该安装部可以将发光装置2安装到设置有对应的螺纹结构的外部散热件上进行散热,从而提高发光装置2的散热效率。
39.可选的,第一透镜205的焦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2.5mm,第二透镜209的焦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2.5mm。
40.可选的,第二透镜209的焦距与第一透镜205的焦距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5。
41.具体的,通过上述方式设计和安装好的发光装置2能够有效的缩短发光装置2外形结构尺寸,但是为了保证发光装置2的发光功能,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的焦距应符合一定的关系,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都为凸透镜,第一透镜205的焦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2.5mm,第二透镜209的焦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2.5mm。
42.其中,在上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选值范围中选值时,还应该保证第二透镜209的焦距与第一透镜205的焦距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5,从而保证光线的激光器件202所发射的光线最终能高效的汇聚到荧光片203上,使得发光装置2不仅结构尺寸缩小了,同时还能出光效率也可以得到保证。
43.如图2所示,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在保证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的焦距关系以及上述的安装关系后,第一透镜205能够在与激光器件202贴合的情况下将激光器件202发射的激光光束汇聚形成准直线的激光光束。根据凸透镜的光学原理可知,第二透镜209可以尽可能的靠近第一透镜205进行布置,最终第二透镜209都能将经过第一透镜205的激光光束汇聚到荧光片203上,所以这样的结构设计能有效的缩短发光装置2的组件之间
的安装距离。从而能够有效的缩短发光装置2的外形结构尺寸。
44.为了防止,第二透镜209的将激光光束直接聚焦到荧光片203上,增加激光光束对荧光片203的烧伤,故上述中,在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之间安装有散光片206,其作用目的就是将经过第一透镜205的激光光束稍微的发散,即使得激光光束的所有光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二透镜209汇聚后的激光光束的焦点不直接汇聚在荧光片203上,从而减少荧光片203受到的烧伤。
45.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发光装置采用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进行组合的方法来来汇聚激光器件的激光,其中,第一透镜205和第二透镜209均设置有两个不同曲率的光面,并且第一透镜205采用入光面曲率小于其出光面曲率的布置方式先将激光器件的激光汇聚成近乎平行的激光,第二透镜209采用入光面曲率大于其出光面曲率的布置方式将第一透镜205汇聚成的平行光汇聚到荧光片203上,进而产生荧光。发光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有效的缩短了将激光器件的激光汇聚到荧光片的距离,从而缩短发光装置的外形长度。
4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上述内容中所阐述的发光装置。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