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座充式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4243发布日期:2022-10-25 19:4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座充式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工作灯,具体是一种带座充式工作灯。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工作灯种类繁多,其功能也随着使用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以手电筒的普及率最广。现如今,led光源因具有耗电少、发光效率高、低发热、使用寿命长、节能等优点,也被应用于手电筒之上,而一个手电筒一般只有一个led光源或几个led光源围成一小圈,在夜间工作时,发光源的照明亮度还不够,照明效果达不到要求,照明范围也受到限制,不是十分适于实际应用。
3.现有的工作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一边工作,一边手提工作灯,如此只能单手操作,十分不便。还有采用头戴式工作灯,将工作灯戴在头上,这样就可腾出手来进行工作,但是这种灯是随着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不能对一个特定位置进行精确照明。
4.经查,现有专利号为201020263988.8的中国专利《一种手提式应急工作灯》,包括灯体和支架,在灯体上连接手柄,支架摆放在工作台上。
5.还有,专利号为201310150700.4的中国专利《一种工作灯》,包括灯座和安装在灯座上的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包括有柱状的灯座主体,在灯座主体的背部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在张开状态下与灯座主体共同构成支撑三角,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在靠拢状态下靠设在灯座主体的背部,并且,在所述灯座主体的底部设有能将工作灯夹固在工作台边沿的夹固机构。
6.上述二种工作灯即可手提使用,又能摆放使用,但是不能挂置使用,照明亮度与范围均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照明效果好的带座充式工作灯,既能手持,又能放置或吸附使用,适合多种场合。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座充式工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和座充,灯体下部呈柱状结构,灯体的底部设有二个与座充配合的触针,灯体内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cob灯板,灯体内下部安装有控制线路板和电池,灯体的顶部设有头灯,灯体的下端安装有旋转支撑板,旋转支撑板上设有磁铁,灯体通过旋转支撑板吸附在金属体上、且可旋转定位。
9.作为改进,所述灯体包括对合的前盖和后盖,前盖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镜片安装的镂空部,灯碗、cob灯板和散热铝板依次设置在灯体内位于镜片的上方、且通过螺丝与前盖固定,前盖和后盖对合后在前端形成供头灯安装的安装口,头灯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头灯透镜、头灯反光碗和头灯板,其中头灯镜片嵌置在头灯反光碗的前端,头灯反
光碗设置在安装口处与头灯板通过螺丝固定。
10.进一步,所述控制线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前盖的内壁中下部位置,前盖的中部安装有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的轻触开关,电池为充电电池,充电电池通过电池压板固定在后盖的内壁上,后盖的下部设有充电口,充电口处设有充电帽,灯体内设有对应的充电线路板,前盖的内壁上设有连接凸柱,充电线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凸柱上与充电电池电性连接,充电线路板上设有与充电口对应的充电插孔。
11.进一步,所述旋转支撑板的前端为u形连接部,u形连接部的一侧开设中空的圆孔,另一侧开设中空的六角形通孔,采用配套的齿轮轴穿过圆孔、六角形通孔与齿轮支架固定,后盖的下部外表面成型有供旋转支撑板安装的凹部,旋转支撑板装配后,u形连接部卡入后盖底部相应位置,可相对于灯体270
°
转动。
12.再进一步,所述旋转支撑板的后端呈三角形,磁铁通过螺丝固定在旋转支撑板的尾部,磁铁外设有磁铁标贴。
13.进一步,所述座充的上端设有供灯体的下端插置的凹腔,座充内设置有线路板,线路板焊接有充电插孔和2个充电弹针,2个充电弹针的上端露出于凹腔,座充的侧面设有与充电插孔匹配的充电孔。
14.再进一步,所述座充的下端对合设有底盖,底盖的四角位置通过螺丝与座充固定,在底盖的四角位置还设有脚垫。
15.再进一步,所述座充的背面设有2个便于挂置的挂孔。
16.最后,所述灯体的上端设有挂钩,后盖的上端凹设有挂钩槽,挂钩通过挂钩压板可180
°
转动地安装在后盖的上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有cob灯板和头灯,布局合理,有效提高整体照明亮度和照明范围;主体后端设有旋转支撑板,并装入磁铁,使工作灯可通过旋转支撑板站立或吸附在铁件上,并可270
°
旋转,以调节照明角度;灯体的底部增设2个充电触针,并同时配备1个充电座充,可方便充电;座充设有挂钩,可挂置在墙上,使得工作灯可连同座充一起挂置在墙上使用,不占用空间;灯体设有挂钩,可方便挂置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方便,既能手持,又能满足放置或挂置使用,同时照明效果好,充电方便灵活,可适合多种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仰视图
20.图3为图1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灯的分解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座充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6的俯视图;
25.图8为图6的侧视图;
26.图9为图6的后视图;
27.图10为图6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如图1~10所示,一种带座充式工作灯,包括灯体1和座充2,灯体1下部向前凸的矩形柱状结构,灯体1的底部设有二个与座充2配合的触针c,灯体1内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cob灯板3,灯体1内下部安装有控制线路板5、充电线路板6和电池7,灯体1的顶部设有头灯4,灯体1的下端安装有旋转支撑板8,旋转支撑板8上设有磁铁80,灯体1通过旋转支撑板8吸附在金属体上、且可旋转定位。
30.具体结构为:灯体1包括对合的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的内壁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凸设有若干连接柱,后盖12上开设有对应的沉孔,二者对合后通过螺丝固定;前盖1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镜片31安装的镂空部,灯碗32、cob灯板3和散热铝板33依次设置在灯体1内位于镜片31的上方、且通过螺丝与前盖11固定。前盖11和后盖12对合后在前端形成供头灯4安装的安装口,头灯4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头灯透镜43、头灯反光碗42和头灯板41,头灯板41上焊接有led灯,其中头灯镜片43嵌置在头灯反光碗42的前端,头灯反光碗42设置在安装口处与头灯板41通过螺丝固定。头灯反光碗42和灯碗32的作用是为保证led灯和cob灯的聚焦和分散效果,提高工作灯整体照明性能。
31.控制线路板5通过螺丝固定在前盖11的内壁中下部位置,前盖11的中部安装有与控制线路板5电性连接的轻触开关10,电池7为充电电池7,充电电池7通过电池压板70固定在后盖12内壁上,后盖12的下部设有充电口122,充电口122处设有充电帽d,灯体1内设有对应的充电线路板6,前盖11的内壁上设有连接凸柱,充电线路板6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凸柱上与充电电池7电性连接,充电线路板6上设有与充电口122对应的充电插孔,前盖11的中部轻触开关10的上方安装有三个指示灯,用于显示充电时的电量。灯体1的上端设有挂钩9,后盖12的上端凹设有挂钩槽121,挂钩9通过挂钩压板90可180
°
转动地安装在后盖12的上端。
32.旋转支撑板8为异形结构,旋转支撑板8的前端为u形连接部,u形连接部的一侧开设中空的圆孔,另一侧开设中空的六角形通孔,采用配套的齿轮轴8a穿过圆孔、六角形通孔与齿轮支架8b固定,后盖12的下部外表面成型有供旋转支撑板8安装的凹部,旋转支撑板8装配后,u形连接部卡入后盖12底部相应位置,可相对于灯体1进行270
°
转动。旋转支撑板8的后端呈三角形,磁铁80通过螺丝固定在旋转支撑板8的尾部,磁铁8外设有磁铁标贴801。
33.座充2的上端设有供灯体1的下端插置的凹腔21,座充2内设置有线路板2a,线路板2a通过螺丝固定在座充2内部,线路板2a焊接有充电插孔25和2个充电弹针24,2个充电弹针24的上端露出于凹腔21与灯体2底部的触针c相对应,当灯体1插置在凹腔21内,底部的2个触针c与座充2上的2个充电弹针24接触时,连接充电器便可进行充电;座充2的侧面设有与充电插孔24匹配的充电孔22;座充2的下端对合设有底盖20,底盖20的四角位置通过螺丝与座充2固定,为了增加座充2放置时的摩擦感,在底盖2b的四角位置还设有脚垫2b,座充2的背面设有2个便于挂置的灯泡型的挂孔23。
34.使用时,轻按轻触开关10,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启头灯4或者cob灯板3,或者全部开启,可以将灯通过挂钩9挂置使用,也可以通过旋转支撑板8,将灯体1吸附在金属体上使用,并可旋转以调节照明角度,操作非常方便;需要充电时,可以采用充电口122直接充电,也可以通过座充2进行充电;灯体1插置在座充2上可以放置在台面上,也可以挂着在墙上使用。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