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合光装置以及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5039发布日期:2023-02-14 14:2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合光装置以及光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合光装置以及光源。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光源可满足功率小、照明设备体积小、远距离照射及出光效率和中心光强的需求,但是现有光源出射的光斑中间白边缘黄,颜色均匀性差。
3.且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满足使用需求,通常需要对光路进行复杂处理,需要满足大功率和复杂的散热,往往结构复杂,且整个装置的体积较大,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合光装置以及光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合光装置,激光合光装置包括:分光元件及波长转换元件,其中,所述分光元件用于反射部分从所述分光元件背离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一侧入射的激光,以形成第一波长光束,并将所述激光的未反射部分透射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用于对所述激光的未反射部分进行波长转换,以形成第二波长光束,并将所述第二波长光束反射至所述分光元件,以使所述第二波长光束与所述第一波长光束形成合光;其中,所述第一波长光束的发散角和所述第二波长光束的发散角均大于所述激光的发散角。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光源包括激光器以及上述的激光合光装置,激光器用于出射激光,激光合光装置用于将激光转换成第一波长光束与第二波长光束的合光。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激光合光装置包括:分光元件及波长转换元件,其中,分光元件用于反射部分从分光元件背离波长转换元件一侧入射的激光,以形成第一波长光束,并将激光的未反射部分透射至波长转换元件;波长转换元件用于对激光的未反射部分进行波长转换,以形成第二波长光束,并将第二波长光束反射至分光元件,以使第二波长光束与第一波长光束形成合光,第一波长光束的发散角和第二波长光束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的发散角。通过上述方式,分光元件将部分激光反射,形成反射激光,即第一波长激光,且将部分激光透射至波长转换元件,以通过波长转换元件激发产生荧光,即第二波长光束,并且第一波长光束的发散角和第二波长光束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的发散角,使得经由第一波长光束和第二波长光束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同时形成合光的方法简单,结构紧凑,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分光元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光源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号:激光合光装置10;分光元件100;波长转换元件200;激光300;第一波长光束310;第二波长光束320;荧光层210;反射层220;玻璃层110;散射层120;中间区域130;外围区域140;通孔150;增透膜160;毛玻璃170;散热基板400;光源1;激光器20;压缩透镜30;反射镜40;扩散片50;反射棱镜60;收集透镜70;光阑80。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0.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1.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2.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包括:分光元件100及波长转换元件200。
23.分光元件100能够对激光300部分透射和部分反射。分光元件100用于反射部分从分光元件100背离波长转换元件200一侧入射的激光300,以形成发散角增大的第一波长光
束310,并将激光300的未反射部分透射至波长转换元件200。
24.波长转换元件200用于对激光300的未反射部分进行波长转换,以形成第二波长光束320,并将第二波长光束320反射至分光元件100,以使第二波长光束320与第一波长光束310形成合光,其中,第一波长光束310的发散角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300的发散角。
25.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分光元件100将部分激光300反射,形成反射激光,即第一波长光束310,且将部分激光300透射至波长转换元件200,以通过激发波长转换元件200产生荧光,即第二波长光束320,并且第一波长光束310的发散角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300的发散角,使得经由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同时形成合光的方法简单,结构紧凑,制造成本较低。
26.第一波长光束310的发散角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的角度重合区域大于或等于80%,第一波长光束和第二波长光束的发散角重合区域可使用如下计算方式得到:重合区域体积/(重合区域体积+未重合区域体积)。为了进一步提高合光的颜色的均匀性,第一波长光束310的发散角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的角度可以基本一致,也即两者的重合区域约等于100%,以使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所形成的光斑大小基本一致,以进一步能够提高合光的颜色的均匀性。
27.参见图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8.波长转换元件200可以包括荧光层210和反射层220。荧光层210设置于分光元件100和反射层220之间。
29.荧光层210可以由荧光材料制成,荧光材料可以是蓝光段、绿光段、黄光段或红光段的波长转换材料。荧光层210可以接收激光300,并通过激光300激发荧光材料,产生第二波长光束320。具体地,荧光材料可以包括荧光玻璃、荧光硅胶、荧光单晶、荧光陶瓷、荧光复相陶瓷等。
30.反射层220可以用于反射第一波长光束310。其中,反射层220可为金属反射层或无机反射层。金属反射层可通过金属材料形成一层金属层(如银层等)。无机反射层220由反射颗粒或散射颗粒以及基质形成,反射颗粒或散射颗粒可为氮化硅、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镁、硫酸钡、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氮化硼、氮化铝、碳化硅、硼酸铝等,基质可以为硅胶或玻璃等材质。
31.在本实施例中,荧光层210接收激光300的未被分光元件100反射的部分激光300,通过激光300激发荧光材料产生第二波长光束320,产生的第二波长光束320被反射层220反射至分光元件100。
32.激光300从分光元件100背离波长转换元件200一侧入射,并通过分光元件100将激光300分为用来激发荧光层210中的荧光材料的激光300,以及用来与第二波长光束320混合以形成合光的第一波长光束310。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经过荧光激发的第二波长光束320混合调节合光的颜色,其中,合光的颜色可以为白色、红色、绿色或黄色等等。
33.在一实施例中,分光元件100为可以为毛玻璃,其靠近波长转换元件200的一侧表面及背离波长转换元件200的一侧表面均被雾化。激光300可以从毛玻璃背离波长转换元件200且被雾化的一侧表面入射,以通过被雾化的表面使得激光300的发散角扩大,然后利用毛玻璃中玻璃材料的菲涅尔反射现象,使激光300被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处理,被反射的部
分激光300作为第一波长光束310,被透射的部分激光300作为激发光激发波长转换元件200的荧光材料以形成第二波长光束320,并且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均经过毛玻璃被雾化的表面,以使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300的发散角,使得经由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
34.参见图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5.在一实施例中,分光元件100包括玻璃层110及散射层120,玻璃层110设置在散射层120与波长转换元件200之间。玻璃层110可以是由玻璃材料制成,通过玻璃材料的菲涅尔反射现象对激光300进行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处理,散射层120能够增大激光300的发散角。在图3中,激光300入射至散射层120,通过散射层120增大激光300的发散角,被增大发散角的激光300透射至玻璃层110,利用玻璃层110中玻璃材料的菲涅尔反射现象对激光300进行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处理,被反射的激光300形成第一波长光束310,被透射的部分激光300进入波长转换元件200,以形成第二波长光束32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激光300经过散射层120散射处理,使得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300的发散角,最终经由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其中,散射层120和玻璃层110可以一体设置,具体地,通过在玻璃材料中混合二氧化钛和气孔,所形成的分光元件100具有使得激光300散射的功能,同时也能利用玻璃材料的菲涅尔反射现象对激光300进行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处理。
36.在一实施例中,分光元件100可以为扩散片。激光300入射至扩散片,并通过扩散片自身的菲涅尔反射对激光300进行分光处理,将分光后的激光300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部分反射的激光300形成第一波长光束310,部分透射的激光300入射至波长转换元件200。具体地,扩散片可以是在扩散膜基材中加入作为散射粒子的化学颗粒而成,散射粒子位于扩散膜基材中,通过扩散片接收激光300后,激光300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不断的在折射率相异的散射粒子中穿过,从而实现对激光300的折射、反射与散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扩散片作为分光元件100,使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300的发散角,同时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角度基本一致,由此经由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
37.在一实施例中,分光元件100包括分光膜层(图未示),分光膜层粘接在波长转换元件200的荧光层上,分光膜层包括玻璃材料及掺杂在玻璃材料中的散射颗粒。具体地,分光膜层可以包括玻璃材料,并在玻璃材料中掺杂tio2、al2o3、气孔等散射颗粒。波长转换元件200可以包括荧光层210和反射层220,荧光层210设置于分光元件100和反射层220之间,荧光层210可以由荧光材料制成,荧光材料可以是蓝光段、绿光段、黄光段或红光段的波长转换材料,分光膜层可以直接粘接在荧光层的荧光材料上。在本实施例中,激光300入射至分光膜层,以通过分光膜层中的散射颗粒使激光300的发散角扩大,同时利用分光膜层中玻璃材料的菲涅尔反射现象,使激光300被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处理,被反射的部分激光300作为第一波长光束310,被透射的部分激光300作为激发光激发波长转换元件200的荧光材料以形成第二波长光束320,并且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均经过分光膜层的散射颗粒,以使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发散角均大于激光300的发散角,经由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
38.参见图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分光元件10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9.进一步地,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的光反射率小于分光元件100的外围区域140的光反射率。现有技术中,通常激光所形成的光斑的中心光较强,中心光周围的光较弱,因此照射在波长转换元件上的光束能量分布为中心强边缘弱,由此,中心处的激发光较强,激发荧光材料的能力强,而没有参与激发的激发光和激发荧光材料形成的受激光混合产生第一混合光。而边缘处光斑功率密度低,激发光较弱,绝大部分激发光参与激发荧光材料以产生激发光,而没有参与激发的激发光较少,最终没有参与激发的激发光和激发荧光材料形成的受激光混合产生第二混合光,由于激发光的光束能量分布为中心强边缘弱,因此第一混合光和第二混合光的颜色和能量分布均存在差异,最终导致通过激光产生的混合光的色差较大、均匀性较差。以蓝激光激发黄色波长转换元件为例,第一混合光颜色可能偏蓝,而第二混合光颜色可能偏黄,所产生的混合光呈中心偏蓝偏亮,边缘偏黄偏暗的。本技术通过增强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分光元件100中间区域130的透射率,使不同位置的波长转换元件200所产生的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差异降低,并通过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混合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其中,中间区域130的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40.参见图5,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1.进一步地,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设有通孔150,以通过通孔150降低分光元件100中间区域130的反射率。通孔150的大小可以根据激光300的光斑的大小设定,通孔150的径向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激光300的光斑的大小,激光300的中心光束可以通过通孔150入射进入波长转换元件200,通过波长转换元件200进行波长转换,形成第二波长光束320。并且,由于激光的中心光束通过通孔150进入波长转换元件200,波长转换元件200的中间区域130所产生的第二波长光束320较强,由此通过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合成的合光的光斑满足中心照明度较强,边缘区域的照明度较弱的特点。
42.参见图6,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3.分光元件100包括毛玻璃170,其靠近波长转换元件200的一侧表面被雾化,其背离波长转换元件200的一侧表面的中间区域130设有增透膜160。激光300的中心光束照射至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在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设置增透膜160,通过增透膜160增加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的光透射率,以使得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的光反射率小于分光元件100的外围区域140的光反射率。因此,本技术通过设置增透膜160增强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分光元件100中间区域130的透射率,使不同位置的波长转换元件200所产生的第二波长光束320的差异降低,并通过第一波长光束310和第二波长光束320混合形成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
44.参见图7,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5.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还可以包括散热基板,散射基板设置于波长转换元件背离所述分光元件一侧,散热基板用于承载波长转换元件,且波长转换元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基板扩散。
46.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激光合光装置10的合光方法简单,结构紧凑,制造成本较低,并且通过设置分光元件100的中间区域130的光反射率小于分光元件100的外围区域140的光反射率,能够使得到的合光的颜色均匀性较高。
47.参见图8,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光源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8.光源1包括激光器20及上述的激光合光装置10,激光器20用于出射激光,激光合光装置10用于接收激光,并将激光分离和转换后进行合光,以形成第一波长光束与第二波长光束的合光。
49.进一步地,光源1可以包括压缩透镜30、反射镜40、扩散片50、反射棱镜60以及收集透镜70。
50.压缩透镜30设置在激光器20的出光侧,压缩透镜30用于对从激光器20沿第一光路出射的激光的光斑进行压缩。反射镜40设置在压缩透镜30的出光侧,反射镜40用于将压缩后的激光进行反射,以形成沿第二光路传播的激光。扩散片50设置在第二光路上,扩散片50用于对沿第二光路传播的激光进行扩散。反射棱镜60设置在第二光路上,且扩散片50位于反射镜与反射棱镜之间,反射棱镜60用于对扩散后的沿第二光路传播的激光进行反射,以形成沿第三光路传播的激光。收集透镜70设置在第三光路上,且位于反射棱镜60与激光合光装置10之间,收集透镜70用于收集沿第三光路传播的激光,并将沿第三光路传播的激光引导至激光合光装置10。
51.优选地,压缩透镜30为一端为凸面且另一端为凹面的柱体,激光器20出射的激光经压缩透镜30的凸面后光斑得到压缩,经柱体引导至凹面后准直出射。可以理解地,压缩透镜30的柱体长度可以配置为使光线先后经凸面和凹面折射后准直出射。
52.光源1可以进一步包括光阑80,光阑80可以设置于收集透镜70与激光合光装置10之间,光阑80可以用于控制入射至激光合光装置10的光斑的大小及其颜色均匀性。
5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