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8989发布日期:2022-12-28 09:3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泡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括微波感应模组的球泡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些球泡灯中,通过设置红外感应模组用作夜间感应开关。红外感应模组白天感应到光线,则无论环境是否有人经过,灯始终不亮;晚上没有光线时,有人经过则球泡灯感应发光。然而,普通红外感应模组如果被部件遮挡,不能感应到光线和人,则可能导致不工作,因此红外感应模组需外置于球泡灯。这使产品外观和发光效果都受到影响。若感应模组内置于灯体内,则更加影响球泡灯的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球泡灯,包括:散热座、球泡、光源组件和功能组件,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和光源板,光源板设置于散热座的口部,功能组件凸出设置于光源板的中部,光源围绕功能组件设置于光源板上,球泡与散热座的口部配合连接,球泡的高度与球泡的直径之比≥0.86。
4.上述方案通过设计一球泡的高度与球泡的直径之比,解决设置于球泡灯内部的功能组件给发光效果带来的影响。由于通常球泡的直径是固定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加高球泡的高度实现发光均匀。光源具有固定的角度,通过提高球泡高度,光源光线能够将中间的暗区光线补足,从而解决由于光源下方的遮光组件带来的暗区。
5.进一步地,球泡灯的功能组件包括微波模组。将微波模组内置于灯体内,用于夜间的感应灯控。微波信号不会被塑料件遮挡和屏蔽,因此,内置于灯体的微波感应模组也可以实现灵敏的感应功能。同时,各方向感应距离一致性也较高。
6.优选地,光源在光源板上均匀排布成一整圈。
7.优选地,球泡的高度为52mm,球泡的直径为60mm。
8.优选地,功能组件凸出光源板下方5.2mm。
9.优选地,功能组件的宽度为21.2mm。
10.优选地,球泡灯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光源板的背面,并伸入散热座内部。
11.优选地,球泡灯材质为塑料。
12.优选地,球泡与散热座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配合;进一步地,散热座的口部内壁设置有卡槽或内螺纹,球泡的口部表面设置有对应的卡扣或外螺纹。
1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度与直径之比较高的球泡灯,在球泡灯内置有功能组件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球泡的高度以实现发光均匀。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微波模组内置于灯体内,通过感应环境光线及人的经过可以控制灯的亮灭,无需开关灯的操作。相对于红外感应灯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球泡灯外观简洁、美观,发光均匀,同时保持感应功能灵敏。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于帮助理解实施例,附图仅展示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元件,附图的元件不一定是相互按照比例的。
15.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红外感应球泡灯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泡灯的局部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泡灯未装配球泡时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泡灯的光电角度测试结果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泡灯的整灯主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泡灯的整灯立体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球泡灯的整灯结构分解示意图。
22.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0023]1’‑
球泡,2
’‑
外置红外模组,4
’‑
散热件,6’灯头;
[0024]
1-球泡,2-微波模组,3-光源组件,4-散热件,5-驱动组件,6-灯头,7-固定架, 8-螺丝;
[0025]
31-光源,32-光源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附图,该附图形成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其中可实践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具体实施例来示出。对此,参考描述的图的取向来使用方向术语,例如“顶”、“底”、“左”、“右”、“上”、“下”等。因为实施例的部件可被定位于若干不同取向中,为了图示的目的使用方向术语并且方向术语绝非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或可以做出逻辑改变,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当在限制的意义上被采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红外感应球泡灯的主视图。外置红外模组2’受到遮挡则不能感应到物体的移动,因此,只能将其外置于球泡1’。这影响了球泡灯的外观设计美感。同时,球泡放置外置红外模组的位置是暗区,发光效果也不美观。
[0028]
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球泡灯的局部剖视图,其包括球泡1、光源组件3、散热座4和微波模组2,球泡1与散热座4的口部配合连接。
[0029]
图3为本实施例中未装配球泡时的立体图,光源组件3包括光源31和光源板32,光源板32设置于散热座4的口部,微波模组2凸出设置于光源板32的中部,光源 31围绕微波模组2设置于光源板32上,并在光源板32上均匀排布成一整圈,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光线。
[0030]
在具体实施例中,球泡的直径为常规的60mm。为克服球泡内置的微波模组导致的暗区,本实施例将球泡高度加高至52mm,此时,球泡的高度与球泡的直径之比约 0.87,光源光线得以将中间的暗区光线补足,从而解决暗区。继续加高球泡的高度,发光角度可以更大,阴影更不明显。考虑到球泡灯的设计,高度在100mm范围内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0031]
图4为本实施例中球泡灯的光电角度测试结果示意图。可见,通过设置环绕微波模组均匀分布的光源和适当加高的球泡高度,能够实现平均光束角246
°
左右,发光均匀,不存
在暗区。
[0032]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微波模组2居中并凸出于光源板32下方5.2mm,其面积为21.2
×
21.2mm,厚度为4mm,整体体积较小,可适用于大多数照明灯具。其微波探测具有5-8m的感应直径,160
°
的探测角度。微波信号可以穿过塑料件,因此,将微波模组内置于球泡灯也可以实现微波感应功能,可以避免影响球泡灯外观的美感。微波雷达信号不穿水泥墙、不穿玻璃,可避免穿墙导致的误触发。
[0033]
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球泡灯还包括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设置于光源板 32的背面,并伸入散热座4内部。
[0034]
图5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整灯的主视图,图6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整灯的立体图。整灯由球泡、散热件、灯头、微波模组、光源组件、驱动组件,固定架及螺丝组成,最大直径为球泡的直径60mm,整体高度为110mm,微波模组内置于灯体内,外形美观,球泡通体发光均匀。整灯微波模组通过感应环境光线及人的经过控制灯的亮灭,从而实现无需开关灯的操作。
[0035]
图7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整灯结构分解示意图。其包括灯头6、散热座4、驱动组件5、光源组件3、固定架7、微波模组2、螺丝8和球泡1。球泡1与散热座4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固定配合。组装时,驱动组件5插入散热座4的卡槽内,光源组件3 放置于散热座的端面上。驱动组件5和光源板上的端子连接实现导通。固定架7通过卡扣扣于光源板上,微波模组2扣入固定架7上,然后锁螺丝8,将固定架7和光源板固定在散热座4上,将灯头6铆接在散热座4。驱动组件5上的l/n通过焊锡于灯头6,从而实现导通。最后将散热座4端面打胶,将球泡1扣入散热座4,完成组装过程。
[0036]
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球泡与散热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配合,散热座的口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球泡的口部表面设置有对应的外螺纹。
[0037]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计一球泡的高度与球泡的直径之比的范围,解决设置于球泡灯内部的功能组件给发光效果带来的影响。由于通常球泡的直径是固定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加高球泡的高度实现发光均匀。光源具有固定的角度,通过提高球泡高度,光源光线能够将中间的暗区光线补足,从而解决由于光源下方的遮光组件带来的暗区,实现整灯发光均匀。在此结构下,可以将微波感应模组内置于球泡灯中,避免其影响整灯的外观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球泡灯,通过光源均匀排布及球泡的直径和高度比例,改善中间暗区实现发光均匀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微波感应自动控灯模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外置红外感应模组的球泡灯,在外观和功能上都具有进步。
[0038]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未经创造性劳动而得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总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