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水散热盖板及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3014发布日期:2023-03-24 22:4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水散热盖板及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防水散热盖板及电源外壳。


背景技术:

2.led驱动电源的防水是困挠电源行业的一大难题,现有的应对方法是:往led驱动电源的壳体内灌封导热密封胶,利用导热密封胶实现密封防水的效果。
3.但上述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led驱动电源通电会产生高温,高温易使导热密封胶发生膨胀,从而对与导热密封胶结合的铝制电源壳体形成推挤,导致结合部位出现变形,当led驱动电源停止工作时,导热密封胶冷却收缩,变形处就会出现空气间隙;当led驱动电源再次工作时,空气间隙内含有的水汽或水会从间隙进入电源内部,腐蚀元器件,导致绝缘阻抗降低,出现故障最终导致完全损毁。另一方面,电源内的电子元件工作时发热,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灌入的导热密封胶与铝制壳体的接触面积较小,散热效率较低,不能及时有效地传导热量,会对电源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防水散热盖板及具有该盖板的电源外壳。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防水散热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密封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端面上;多个散热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端面上;滑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端面两侧;螺孔,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端面两侧,且紧靠所述滑槽的外侧设置。
6.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密封槽间隔均匀设置。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为半圆形槽。
8.在一实施例中,每两个所述密封槽的间距等于所述密封槽的直径。
9.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散热脊均匀间隔设置。
10.在一实施例中,每两个所述散热脊的间距等于所述散热脊的宽度。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脊的高度为所述基板的高度的1~4倍。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脊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密封槽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上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与所述主壳体的上端连接;输入端盖,与所述主壳体的左侧端以及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的下端连接;输出端盖,与所述主壳体的右侧端以及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的下端连接;所述主壳体、新型防水散热盖板、输入端盖和输出端盖共同形成封闭的长方形空心壳体。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为麦拉片。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所述密封槽可以容纳led驱动电源内部因受热而膨胀的导热密封胶,有效避免了因导热密封胶膨胀带来的盖板变形问题,且所述密封槽可以与导热密封胶相互挤压作用,可以协助排出所述密封槽内的空气,防止水分进入电源内部,极大增强了壳体的密封性;
17.2、所述密封槽的设计使得led驱动电源内部的导热密封胶可以与盖板完全嵌合,增大了盖板和导热密封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18.3、所述散热脊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盖板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盖板的散热效率,有利于避免了因为温度过高造成led驱动电源的损坏。
附图说明
19.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源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水散热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21.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水散热盖板和主壳体的连接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22.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源外壳中主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23.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源外壳中输出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阅图1至图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2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上”、“下”、“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源外壳100,包括主壳体110、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输入端盖130和输出端盖140。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与所述主壳体110、输入端盖130和输出端盖140的上端连接;所述输入端盖130与所述主壳体110的左侧端连接;所述输出端盖140与所述主壳体110的右侧端连接;所述主壳体110、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输入端盖130和输出端盖140共同形成封闭的长方形空心壳体,所述新型电源外壳100的内部放置pcb板(图中未示出)并灌封有导热密封胶(图中未示出)。
27.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包括基板121和密封槽122,多个所述密封槽122设置在所述基板121的下端面上,所述密封槽122可以是半圆形槽,用于容纳受热膨胀的导热密封胶,以保障led驱动电源正常工作时,导热密封胶与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的无缝贴合。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密封槽122间隔均匀设置。具体地,每两个所述密封槽122的间距可以等于所述密封槽122的直径。
28.当led驱动电源通电产生高温时,所述新型电源外壳100内灌注的导热密封胶会发
生膨胀并填满所述密封槽122,可以有效避免导热密封胶膨胀带来的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变形问题,并且所述密封槽122与导热密封胶相互挤压可以协助排出所述密封槽122内的空气,以防止led驱动电源正常工作时,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与导热密封胶之间有空气携带水分进入led驱动电源内部,造成其损坏。同时,导热密封胶发生膨胀并填满所述密封槽122后,可以增大导热密封胶与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29.如图3所示,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还包括散热脊123,多个所述散热脊123设置在所述基板121的上端面上,多个所述散热脊123均匀间隔设置。具体地,每两个所述散热脊123的间距可以等于所述散热脊123的宽度d;所述散热脊123的高度h可以是所述基板121的高度的1~4倍,例如2倍和4倍。所述散热脊123的设置增大了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与led驱动电源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的散热效率。
3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脊123的设置位置可以与所述密封槽122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有助于所述密封槽122内的导热密封胶向所述散热脊123导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31.如图3所示,所述基板121的下端面两侧还设置有螺孔124和滑槽125,所述滑槽125的形状与所述主壳体110的上端相匹配,所述螺孔124紧靠所述滑槽125的外侧设置。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通过所述滑槽125与所述主壳体110的上端连接,并请结合图1,所述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通过所述螺孔124与所述主壳体110、输入端盖130和输出端盖140螺接固定。
32.请结合图3和图4,所述主壳体110呈“凵”型,前后两外侧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脊111,且前后两外侧的中间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螺孔导轨112,用于螺接固定所述输入端盖130和输出端盖140。所述主壳体110的底部上端面上还设置有盲孔螺柱113,用于固定连接pcb板。
33.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110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绝缘片(图中未示出),例如麦拉片,所述绝缘片可用于在led驱动电源正常工作时,对所述pcb板进行绝缘保护。
34.如图5所示,所述输入端盖130上开设有可容纳线材通过的u形输入卡槽131,以及用于螺接所述主壳体110和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的螺孔132。
35.请回顾图1,所述输出端盖140上开设有可容纳线材通过的u形输出卡槽141,以及用于螺接所述主壳体110和新型防水散热盖板120的螺孔142。
36.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且组装方便,可以有效避免因导热密封胶膨胀带来的盖板变形问题,有助于防止水分进入电源内部,提高了外壳的整体密封性;还可以提高壳体的散热效率,有助于提高电源的使用寿命。
37.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