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2595发布日期:2023-03-24 22:4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茶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


背景技术:

2.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3.白茶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支配,茶叶的光合作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自然的光照,茶叶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才能形成茶叶中的有机物,现有技术中室内的植物通常使用植物补光灯来为室内或温室里的植物提供足额的光照,但现有技术中在室内或是温室里为植物提供补光的能量灯大多位置固定,位置较低会对茶树造成损伤,位置较高光照效果会变差,不适宜在茶园内进行使用。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文件提出了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室内或是温室里为植物提供补光的能量灯大多位置固定,位置较低会对茶树造成损伤,位置较高光照效果会变差,不适宜在茶园内进行使用的缺点。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包括安装底板;支撑杆,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安装底板的顶端;三个植物补光灯,三个植物补光灯设于支撑杆的一侧用以为白茶的光合作用提供光源;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于支撑杆和三个植物补光灯之间用以调节三个植物补光灯的高度;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设于支撑杆内用以驱动升降机构进行运动;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于安装底板的四端用以固定安装底板的位置。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开设于支撑杆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升降板,三个所述植物补光灯均固定连接于螺纹升降板底端。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底板内的第二凹槽,所述升降丝杆向下活动贯穿至第二凹槽内,所述升降丝杆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和蜗轮相啮合,所述蜗杆向外活动贯穿支撑杆的侧端并向外延伸,所述蜗杆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手摇转把。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底板内四角处的螺纹槽,四个所述螺纹槽内均螺纹连接有地锥。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杆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两个所述太阳能板均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三个所述植物补光灯均和电源模块之间电性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植物补光灯采用高压钠灯。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14.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调节植物补光灯的高度时,通过握住手摇转把的把柄,转动手摇转把,手摇转把转动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转动带动升降丝杆进行转动,升降丝杆转动带动螺纹升降板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植物补光灯进行高度调整;
15.本实用新型中,本装置通过利用固定机构可以将装置稳定的固定于种植白茶茶树的土地内,通过升降机构可以根据白茶茶树的树高来调节植物补光灯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植物补光灯的光照效果,为茶树提供生长必须的光照,便于在白茶茶园内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的主视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的第一局部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的第二局部剖视图。
19.附图标记:
20.1、安装底板;2、支撑杆;3、第一凹槽;4、螺纹升降板;5、植物补光灯;6、太阳能板;7、电源模块;8、第二凹槽;9、升降丝杆;10、蜗轮;11、蜗杆;12、手摇转把;13、地锥;14、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此外“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其中,“固定”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5.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26.实施例1
27.参照图1-图3,一种能量灯,包括安装底板1;支撑杆2,支撑杆2固定连接于安装底板1的顶端;三个植物补光灯5,三个植物补光灯5设于支撑杆2的一侧用以为白茶的光合作用提供光源;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于支撑杆2和三个植物补光灯5之间用以调节三个植物补光灯5的高度;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设于支撑杆2内用以驱动升降机构进行运动;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于安装底板1的四端用以固定安装底板1的位置。
28.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利用固定机构可以将装置稳定的固定于种植白茶茶树的土地内,通过升降机构可以根据白茶茶树的树高来调节植物补光灯5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植物补光灯5的光照效果,为茶树提供生长必须的光照,便于在白茶茶园内进行使用的技术效果。
29.参照图1-图3,升降机构包括开设于支撑杆2内的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内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9,升降丝杆9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升降板4,三个植物补光灯5均固定连接于螺纹升降板4底端。
30.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升降丝杆9转动带动螺纹升降板4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植物补光灯5进行高度调整的技术效果。
31.参照图2和图3,转动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底板1内的第二凹槽8,升降丝杆9向下活动贯穿至第二凹槽8内,升降丝杆9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10,第二凹槽8内转动连接有蜗杆11,蜗杆11和蜗轮10相啮合,蜗杆11向外活动贯穿支撑杆2的侧端并向外延伸,蜗杆1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手摇转把12。
32.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握住手摇转把12的把柄,转动手摇转把12,手摇转把12转动带动蜗杆11进行转动,蜗杆11转动带动蜗轮10进行转动,蜗轮10转动带动升降丝杆9进行转动的技术效果。
33.参照图1和图3,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底板1内四角处的螺纹槽14,四个螺纹槽14内均螺纹连接有地锥13。
34.通过拧动底端的四个地锥13插入土地内,可以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35.本技术可以用于白茶种植时使用,也可以用于其他适用于本技术的植物使用。
36.实施例2
37.参照图1-图3,一种白茶种植生长用能量灯,包括安装底板1;支撑杆2,支撑杆2固定连接于安装底板1的顶端;三个植物补光灯5,植物补光灯5可以与公告号为cn216018106u的专利中的照明灯相同,三个植物补光灯5设于支撑杆2的一侧用以为白茶的光合作用提供光源;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于支撑杆2和三个植物补光灯5之间用以调节三个植物补光灯5的高度;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设于支撑杆2内用以驱动升降机构进行运动;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于安装底板1的四端用以固定安装底板1的位置。
38.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利用固定机构可以将装置稳定的固定于种植白茶茶树的土地内,通过升降机构可以根据白茶茶树的树高来调节植物补光灯5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植物补光灯5的光照效果,为茶树提供生长必须的光照,便于在白茶茶园内进行使用的技术效果。
39.参照图1-图3,升降机构包括开设于支撑杆2内的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内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9,升降丝杆9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升降板4,三个植物补光灯5均固定连接于螺纹升降板4底端。
40.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升降丝杆9转动带动螺纹升降板4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植物补光灯5进行高度调整的技术效果。
41.参照图2和图3,转动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底板1内的第二凹槽8,升降丝杆9向下活动贯穿至第二凹槽8内,升降丝杆9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10,第二凹槽8内转动连接有蜗杆11,蜗杆11和蜗轮10相啮合,蜗杆11向外活动贯穿支撑杆2的侧端并向外延伸,蜗杆1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手摇转把12。
42.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通过握住手摇转把12的把柄,转动手摇转把12,手摇转把12转动带动蜗杆11进行转动,蜗杆11转动带动蜗轮10进行转动,蜗轮10转动带动升降丝杆9进行转动的技术效果。
43.参照图1和图3,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底板1内四角处的螺纹槽14,四个螺纹槽14内均螺纹连接有地锥13。
44.通过拧动底端的四个地锥13插入土地内,可以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45.参照图1和图3,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太阳能板6,支撑杆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7,两个太阳能板6均和电源模块7电性连接,三个植物补光灯5均和电源模块7之间电性连接。
46.通过两个太阳能板6在白天汲取太阳能化作电能存储至电源模块7内,在夜晚供给给植物补光灯5进行使用,较为环保,节约资源;
47.进一步的,电源模块7包括蓄电池及保护蓄电池的壳体,两个太阳能板6通过蓄电池电性连接,蓄电池同三个植物补光灯5电性连接。
48.植物补光灯5采用高压钠灯,图中未出示。
49.高压钠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少,寿命长,透雾强和不诱虫等特点,可以保证种植的白茶茶树能够获取足够的光源进行光合作用。
50.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太阳能板6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是司空见惯的,其均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
51.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为:需要调节植物补光灯5的高度时,通过握住手摇转把12的把柄,转动手摇转把12,手摇转把12转动带动蜗杆11进行转动,蜗杆11转动带动蜗轮10进行转动,蜗轮10转动带动升降丝杆9进行转动,升降丝杆9转动带动螺纹升降板4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植物补光灯5进行高度调整。
5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