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丝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42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灯丝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丝,特别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灯丝的保护器件,属电保护装置技术领域。
以电流的热效应为原理进行工作的灯丝,诸如机动车辆的前大灯,电视机中的显像管等,其灯丝的冷态阻值和正常工作时的热态阻值有着很大的差异。以14时显像管为例,其冷态阻值仅为20欧左右,而热态阻值达160欧左右,两者相差约8倍。这样,按正常工作时的热态阻值设计的供电电路,在开启电源的瞬间,就会出现高达几倍的大电流冲击,灯丝的薄弱部分往往由此被损坏,令价格昂贵的灯具报废,同时灯丝瞬间产生高温,也会引起灯丝电子的过量蒸发,从而缩短了灯丝的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曾有人在显像管的灯丝电路中加入一个以晶体管为关键部件的保护电路,但电路相对复杂一些,难以推广普及,而在机动车辆前大灯的供电回路中,则一直无人解决所存问题。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丝供电保护器的设计方案,它除应能降低灯丝的瞬间冲击电流,而又不影响灯丝的正常工作外,其电路应简单实用,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容电压不能跃升的性质,将其分别串并联到灯丝的供电回路中去。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电感L、电容C、壳体G及接线端子O、P、Q所组成,电感L和电容C密封于壳体G内,在壳体上引出三个接线端子,其中,电感L和电容C的一端联接在一起,并引至端子P上,其另一端分别引至端子O和Q上。应用时,将灯丝用引线接于Q、P端子上,将供电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于O、Q端子上。
外壳可以采用绝缘材料浇注而成,如环氧树脂等,电感L、电容C即密封在其内,接线端子则引出壳外以便接线。
在灯丝断电时,电感L将产生较大的自感电动势,为了吸收这一电动势,在电感L上并联一个二极管D,二极管的正极接于P处,负极接于O处。
本新型中的LC电路时间常数选择在0.5秒,自电源开启0.5秒后,灯丝热态阻值基本稳定,按上述参数设计,则电感L宜在5-25毫亨范围内选择,电容C宜在300-90000μ范围内选择,二极管D的工作电流可选2A,反向工作电压可选大于100伏。
将本新型接于灯丝电路中去后,在电源开启的瞬间,由于电感L将产生较大的感抗阻止电流通过,而电容C上的电压是缓慢上升的,则灯丝两端的电压将延缓0.5秒后逐渐达到额定电压,灯丝电流逐渐加大,对灯丝的冲击大大降低。从而延长了灯丝的寿命,根据实验,在汽车前大灯上安装本新型后,平均寿命从叁个月延长到一年,提高寿命2-3倍,本新型还可应用推广到其它以电流热效应为特征的灯具上去,以保护价格昂贵的灯具,本新型所采用的保护元件,较之晶体管等,更易于经受各种恶劣工作条件的考验,具有成本低,易于制作及安装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灯丝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电感L、电容C、壳体G及接线端子O、P、Q所组成,电感L和电容C密封于壳体G内,在壳体上引出三个接线端子,其中,电感L和电容C的一端联接在一起,并引至端子P上,其另一端分别引至端子O和Q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丝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电感L上并联一个二极管D,二极管D的正极接于P处,负极接于O处。
专利摘要一种灯丝保护器,它由电感L、电容C、壳体G及接线端子O、P、Q所组成,它利用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容电压不能跃升的原理,对各种以电流热效应为原理进行工作的灯丝提供保护,将本新型接入灯丝供电回路中去后,冲击电流大大降低,灯丝寿命延长2—3倍,使各种价格昂贵的灯具得以保护。
文档编号H01J29/00GK2096858SQ9121819
公开日1992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12日
发明者孙大群 申请人:孙大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