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的偏转线圈包及备有它的阴极射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34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极射线管的偏转线圈包及备有它的阴极射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用偏转线圈包,及备有它的阴极射线管。
通常阴极射线管具有真空管壳,该管壳具有大致呈矩形的面板和漏针形玻锥。该玻锥由一端呈圆筒状的口径小的颈部及另一端具有与面板外形对应大致呈矩形剖面的口径大的锥体构成。面板内面形成有荧光屏,玻锥颈部内设有电子枪。然后,阴极射线管,其玻锥的颈部与锥体交界处附近外侧安装有偏转线圈包,借助该偏转线圈包产生的磁场使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偏转,通过水平、垂直扫描荧光屏显示图像。
在彩色阴极射线管中,使用发射3电子束的电子枪,由偏转线圈包产生的磁场使3电子束偏转后,经荫罩选择,射入3色荧光层构成的荧光屏。
通常,偏转线圈包具有安装于玻锥外周的由俣成树脂制作的隔离器,和安装于该隔离器上的水平及垂直偏转线圈。由于这种偏转线圈包电功率消耗大,所以在阴极射线管中,人们正设法降低这种转功率,使之比已有技术的低。
例如,在特公昭48-34349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结构作为减小偏转功率的手段,该结构将玻锥中颈部与锥体交界处附近的通常为圆形的横剖面形状作成沿从颈部到锥体部的方向逐渐变化成近似于面板外形的大致矩形。在特开昭48-85030公报中,将偏转线圈包内面形状作成,按照玻锥中颈部与锥体部交界处部附近的形状,沿从颈部到锥体部的方向,剖面从圆形逐渐变化为大致矩形。
按照上述结构,能够使设置于颈部与锥体部接界部外周的偏转线圈包的偏转线圈,在阴极射线管水平轴端及垂直轴端靠近电子束轨道,与已有的横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偏转线圈包相比,能降低偏转线圈包的偏转功率。
另一方面,近年来,不仅在电视广播显像中而且在计算机等办公室自动化(OA)设备的终端显示装置中,都在广泛应用阴极射线管,特别是对于OA设备终端显示装置中所用的阴极射线管,要求有高清晰图像显示。
阴极射线管,通常以高频的行频使电子束作水平方向偏转形成水平扫描线,再以低频的场频使电子束作垂直方向偏转,从而显示出图像。考虑画面闪烁,该场频设定为60~80Hz左右。因此,为了谋求显示图像的高清晰化,有必要提高行频。
为了增大行频(也即行频高频化),必须减小偏转线圈包中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感。为此,计算机等的OA设备的终端显示装置中所用的阴极射线管的偏转线圈包,其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感小到约100μH左右。此时,偏转线圈相当于减少约30圈左右。因此,在低电感的偏转线圈包中,流过线圈中一根线的偏转电流变大,必须加粗所绕的线。然而,使用太粗的绕线时,即使绕组相对于隔离器钞有位置偏差,也会使图像特性发生异常波动。
在特开平4-184845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防止上述低电感偏转线圈中绕组错位的手段,该手段通过在隔离器内面设置多条槽,并将绕线绕在这些槽内,以此来限定配设在隔离器内侧的水平偏转线圈的绕组位置。按照这种偏转线圈包,与备有已往模成形的偏转线圈的偏转线圈包相比,能抑制绕组位置偏差。
但是,将上述结构用于具有所述剖面形状沿从玻锥的颈部到锥体部的方向,从图形逐渐变为大致矩形的隔离器的偏转线圈包时,由于隔离器内面其剖面形状大致为矩形部分的各角附近的曲率大,故横切该角部分延伸的绕组可能会从隔离器内面浮起。绕组浮起偏离预定位置时,会使阴极射线管的图像特定变坏。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偏转线圈的绕组浮起,从而抑制偏转线圈位置偏差的偏转线圈包及备有该线圈包的阴极射线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偏转线圈包备有一端部口径小,另一端部口径大的喇叭状隔离器,和至少设置在所述隔离器内表面侧的偏转线圈;所述隔离器具有横剖面形状在所述隔离器的一端为圆形,在另一端为非圆形,并随着从所述一端接近所述另一端,从圆形逐渐变为非圆形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线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一钩;和设置于所述另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二钩;所述偏转线圈具有以卷绕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钩上的状态安装于所述隔离器内表面上的绕组;
所述隔离器还有,设于所述内面非圆形部分中横剖面曲率半径最小的部位处,与所述偏转线圈绕组内横切所述曲率半径最小部延伸的部分相结合,以防止绕组从所述隔离器内浮起的第三钩。
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配备有具有大致呈矩形的有效部的面板和与该面板相结合的玻锥的管壳,所述玻锥在一端部具有圆筒状的口径小的颈部,而在另一端部具有对应于所述面板外形大致呈矩形的口径大的锥体,形成漏斗状;安装于所述玻锥中颈部与锥体部交界处附近的偏转线圈包,该线圈包具有一端部口径小另一端部口径大的喇叭状隔离器和至少设置于所述隔离器内表面侧的偏转线圈。
所述玻锥中颈部与锥体部交界处附近形成外形沿从颈部到所述锥体部的方向从圆形逐渐变成大致为矩形;所述隔离器具有与所述玻锥中颈部与锥体部交界处附近外形相似且横剖面形状在所述隔离器的一端为圆形,在另一端为非圆形,并随着从所述一端接近所述另一端,从圆形逐渐变为非圆形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线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一钩;和设置于所述另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二钩;所述偏转线圈具有以卷绕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钩上的状态安装于所述隔离器内表面上的绕组;所述隔离器还有,设于所述内表面非圆形部分中横剖面曲率半径最小的部位处,与所述偏转线圈绕组内横切所述曲率半径最小部延伸的部分相结合,以防止绕组从所述隔离器内浮起的第三钩。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中图1表示彩色阴极射线管局剖的平面图。
图2是偏转线圈局剖侧视图。
图3A是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真空管壳的平面图。
图3B至图3F是图3A分别沿I-I、II-II、III-III、IV-IV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上述转偏线圈的隔离器的正视图。
图5是上述隔离器局剖侧视图。
图6是沿图的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彩色阴极射线管配备具有由玻璃构成的面板22及与该面板连接的玻锥25的真空管壳26。面板22具有大致为矩形的有效部20及垂直设置于有效部周缘的裙部21。玻锥25在其一端有一圆筒状的直径小的颈部23,而在其另一端有一与面板22的裙部21的外形对应大致呈矩形的直径大的锥体部24,整体形成漏斗形,锥体24与面板接合。
如图3A至图3F所示,管壳26的玻锥25,其颈部23与锥体部24的边界部附近的横截面形状形成成使从圆形的颈部23逐渐变化成与面板22的裙部21的外形近似的矩形(非圆形)。
如图1所示,在面板22的有效部20的内表面,形成由发出蓝、绿、红3色光的荧光体层构成的荧光屏27。又,在管壳26内,与荧光屏27相对,在其内侧配置大致为矩形的荫罩28。进而,在玻锥25的颈部23内设置电子枪29。在玻锥25的颈部23与锥体部24的交界部附近的外侧,配置后述的偏转线圈包30。自电子枪29发出的3束电子束,由偏转线圈包产生的磁场使之产生水平和垂直偏转,由荫罩28作选择后入射至荧光屏27,显示出期望的图像。
偏转线圈包30如图2所示包括由合成树脂构成,且玻锥25的颈部23侧一端直径小,锥体部24侧的另一端直径大的喇叭状隔离器32;在该隔离器32的内侧上下对称配设的一对鞍形水平偏转线圈33;包围隔离器32外表面的筒状铁芯34;绕在该铁芯34上,并在隔离器32的外侧上下对称配设的环形垂直偏转线圈35。
如图4至图6所示,隔离器32做成具有形状与管壳26的玻锥25的外形相对的内表面。即,隔离器32的内表面,与装有偏转线圈包30的玻锥25的颈部23与锥体部24的交界部附近的外形相对应,形成颈部侧一端的横截面为圆形,并由该端向其另一端截面形状逐渐变为大致矩形(非圆形)的形状。
隔离器32的一端32a的内表面一体地形成多个第1钩40,它们相对于隔离器的中心轴线C呈放射状,且在一个端部的周围方向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每个第1钩40形成板状,相对于隔离器32的内表面垂直伸出。又,在隔离器32的另一端32b内表面,一体地形成多个第2钩42,它们相对于隔离器的中心轴线C呈放射状,且在该端部的圆周方向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每个第二钩42形成板状,相对于隔离器32的内表面垂直伸出。
进而,如图7所示,隔离器32备有多个第3钩44。在隔离器内表面内、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的区域即在第1及第2钩40、42之间的区域中,经横截面的曲率半径为最小的部分(即大致为矩形的横截面的角)延伸的四根对角轴D附近分别设置该多个第3钩。在各对角轴D上,第3钩44例如以预定间隔设置2个。
如图4所示,在隔离器32的内侧上下对称配设的一对鞍形水平偏转线圈33(仅图示一个)各自通过在第1及第2钩40、42上缠绕绕组46而形成的。这时,缠绕方式是在绕组46缠挂至第1、第2钩40、42的同时,还插入相邻的第1钩40间规定的槽50及相邻的第2钩42之间规定的槽52。
进而,绕组46内,斜向横切隔离器32内表面的对角轴D而延展的部分,以缠挂在第3钩44的状态卷绕。
如上所述构成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偏转线圈包30的各水平偏转线圈33以缠绕在隔离器32的两端部内表面上形成的第1、第2钩40、42上且插入各钩间规定的槽50、52的方式卷绕。因此,可按装的水平偏转线圈33处于正确定位于隔离器32内表面的预定位置的状态。
尤其,构成水平偏转线圈33的绕组46内横切隔离器32内表面的对角轴D而延展的部分,即横切隔离器内表面曲率半径最小部分的延展部分,以栓挂于设置在该对角轴D附近的第3钩44的方式缠绕。因此,能确实防止绕组46在对角轴D的部分,从隔离器32的内表面浮起,其结果是能防止水平偏转线线圈33的位置偏移。
且,通过把上述结构的偏转线圈包30装在管壳26中构成彩色阴极射线管,该管壳又形成以玻锥25的颈部23和锥体部分24的交界部附近的外形从圆形的颈部23逐渐变化成近似于面板22的裙部21外形的大致矩形(非圆形)这种形状。据此,使水平及垂直偏转线圈33、35靠近电子束轨道,能谋求降低偏转功率,同时,防止偏转线圈的位置偏移,能保持正确的线圈位置,使之不产生因线圈位置偏移而引起的偏转磁场分布的混乱,因而可得到优良的图像特性。
又,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有种种变形的可能。例如,本实施例对隔离器32内表面不设置槽50、52的中间部,在横截面曲率半径最小的对角轴D的附近分别伸出设置2个第3钩44,但第3钩数目也可根据需要增减。例如也可以沿各对角轴设置3个以上的第3钩,这时,偏转线圈的绕组限位自由度增加,能比上述实施例更正确地限定绕组位置。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水平偏转线圈为鞍形、垂直偏转线圈为环形构成的偏转线圈包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水平、垂直偏转线圈均是鞍形的偏转线圈包,并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本发明不限于彩色阴极射线管,也可适用于单色阴极射线管及其偏转线圈包。
权利要求
1.一种偏转线圈包,备有一端部口径小,另一端部口径大的喇叭状隔离器,和至少设置在所述隔离器内表面侧的偏转线圈;所述隔离器具有横剖面形状在所述隔离器的一端为圆形,在另一端为非圆形,并随着从所述一端接近所述另一端,从圆形逐渐变为非圆形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备有设置于所述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线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一钩;和设置于所述另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二钩;所述偏转线圈具有以卷绕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钩上的状态安装于所述隔离器内表面上的绕组;所述隔离器还有,设有所述内表面非圆形部分中横剖面曲率半径最小的部位,与所述偏转线圈绕组内横切所述曲率半径最小部延伸的部分相结合,以防止绕组从所述隔离器内浮起的第三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钩在隔离器内表面内横剖面曲率半径最小部分上沿所述隔离器中心轴设有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另一端部内表面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剖面,所述第三钩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内大致呈矩形部分的横剖面的各角部中,且配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钩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具有按规定设于相邻的第一钩间的槽和按规定设于相邻的第二钩间的槽,所述偏转线圈的绕组按照插入上述槽内的状态进行卷绕。
5.一种阴极射线管配备具有大致呈矩形的有效部的面板和与该面板相结合的玻锥的管壳,所述玻锥在一端部具有圆筒状的口径小的颈部,而在另一端部具有对应于所述面板外形大致呈矩形的口径大的锥体,形成漏斗状;安装于所述玻锥中颈部与锥体部交界处附近的偏转线圈包,该线圈包具有一端部口径小另一端部口径大的喇叭状隔离器和至少设置于所述隔离器内表面侧的偏转线圈;所述玻锥中颈部与锥体部交界处附近形成外形沿从颈部到所述锥体部的方向,从圆形逐渐变成大致为矩形;所述隔离器至少具有与所述玻锥中颈部与锥体部交界处附近外形相似且横剖面形状在所述隔离器的一端为圆形,在另一端为非圆形,并随着从所述一端接近所述另一端,从圆形逐渐变为非圆形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设置于所述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线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一钩;和设置于所述另一端部内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隔离器中心轴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第二钩;所述偏转线圈具有以卷绕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钩上状态安装于所述隔离器内面上的绕组;所述隔离器还有,设有所述内表面非圆形部分中横剖面曲率半径最小的部位处,与所述偏转线圈绕组内横切所述曲率半径最小部延伸的部分相结合,以防止绕组从所述隔离器内浮起的第三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另一端部内表面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剖面,所述第三钩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内大致呈矩形部分的横剖面的各角部中,且配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钩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具有按规定设于相邻的第一钩间的槽和按规定设于相邻的第二钩间的槽,所述偏转线圈的绕组按照插入上述槽内的状态进行卷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阴极射线管的偏转线圈包及使用它的阴极射线管。该线圈包设置在真空管壳玻锥(25)的颈部(23)和锥体(24)交界部分的外面,具有一端部直径小、另一端部直径大的喇叭状隔离器(32)。隔离器内表面安装偏转线圈,并形成一端为圆形、另一端为大致矩形的形状,在各端部内表面分别设置多个第1、第2钩(40、42)及规定的钩间槽(50、52)。偏转线圈的绕组以插入槽内的方式缠绕在第1、第2钩上。在隔离器内横截面曲率半径为最小位置设置防止绕组浮起的第3钩。
文档编号H01J29/86GK1167333SQ9711085
公开日1997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26日
发明者横田昌广 申请人:东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