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09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灯体的内部配设反射镜的车辆用灯具。
作为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我们知道有一种在灯体的内部配设反射镜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的车辆用灯具中,必须将反射镜组装在灯体内,然而一般这种组装如图8所示,通过将反射镜2在其多个部位用止头螺钉固定于灯体4内来进行。
但是,在具有如此的反射镜组装结构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没有作任何临时定位而直接将反射镜2用止头螺动固定于灯体4内,故在所述组装作业时,必须在将反射镜2相对灯体4保持成规定位置的状态下用止头螺钉进行固定。为此,存在着组装作业性差、花费时间长的缺点。
鉴于上述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反射镜配设于灯体内部的车辆用灯具中反射镜可容易组装在灯体内的车辆用灯具。
本发明通过在反射镜上形成临时定位用的肋来达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车辆用灯具的技术方案是,在灯体的内部配设反射镜,其特点在于在所述反射镜的互相相对的1对外壁面上形成有当所述反射镜插入所述灯体内时与所述灯体的互相相对的1对内壁面滑动接触的数对肋。
所述「1对外壁面」如果处于互相相对的位置,则其具体的位置不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所述反射镜反射面的背面或向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立壁的外面等。
所述各「肋」如果当反射镜插入所述灯体内时与所述灯体的互相相对的1对内壁面滑动接触,则其具体的结构不特别限定。另外,所述「数对肋」既可在所述1对外壁面形成为互相相对的位置,也可形成为从互相相对的位置偏离的位置。另外,在所述各外壁面的所述肋的根数,既可在所述1对的外壁面相互间是相同的根数,也可是不相同的根数。
如上述结构所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在反射镜的互相相对的1对外壁面上形成有当所述反射镜插入所述灯体内时与所述灯体的互相相对的1对内壁面滑动接触的数对肋,故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在将所述反射镜组装在所述灯体内时,通过所述反射镜插入灯体内而使其数对的肋与所述灯体的1对内壁面滑动接触,可将所述反射镜临时定位在所述灯体内。因此,在利用该临时定位而使反射镜与灯体保持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可用止头螺钉固定等进行最后组装,由此与现有技术结构相比,可大幅度提高灯体内反射镜的组装作业性,可缩短组装作业的时间。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在反射镜配设于灯体内部的车辆用灯具中,反射镜可容易组装在灯体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除了止头螺钉固定等的组装用的固定部位外,在所述反射镜的肋与所述灯体内壁面的滑动接触部位也进行所述反射镜与所述灯体的定位固定,故与现有技术结构相比,可大幅度提高灯体内反射镜的组装强度。
然而,在所述灯体具有多个灯室部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用将配设所述反射镜的灯室部和与其两侧邻接的1对灯室部进行分隔的1对分隔壁的内面来构成所述1对内壁面,而在如此情况下,也可在所述各分隔壁的前方侧从该分隔壁延伸到邻接灯室部侧来形成所述各肋,同时在所述各肋的邻接灯室部侧的端部,为连接所述各肋而形成从所述各分隔壁的前端部延伸到后方的板状部。而这样,由于可获得所述各肋的加强,故可提高所述临时定位的位置精度,另外,在向所述灯体插入时可容易拿住所述反射镜,又由于利用所述板状部可遮住所述各肋与所述灯体分隔壁的滑动接触部,故可提高灯具的美观。
配设所述反射镜的灯室部,既可是通常的具有光源灯的灯室部,也可是元光源灯的假灯室部,而在具有光源灯的场合,如果做成将所述光源灯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插装在所述灯室部内,将所述反射镜在其内面的所述光源灯的后方部位用止头螺钉固定在所述灯体内的结构,则由于很难从灯具正面侧看到组装用的止头螺钉固定部,故可提高灯具的美观。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以单件表示所述车辆用灯具的反射镜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中VI向的向视图。
图7是沿图5中VII向的向视图。
图8是表示现有例子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图2、3及4是沿图1中II-II线、III-III线、IV-IV线的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灯具10是在车体右侧后端部设置的后组合灯,具有备用灯、转弯信号灯及尾灯和制动灯的功能。并且,该灯具10,利用透镜12和在其后方(是作为灯具的后方,作为车体是前方,以下相同)设置的灯体14,形成4个灯室部16、18、20及22。
在所述灯具10的中段,左右并排设置的灯室部16及18,是备用灯用及转弯信号灯用的灯室部,上段的灯室部20是假灯室部,下段的灯室部22是尾灯和制动灯用的灯室部。在所述灯室部16、18及22,光源灯24、26及28分别设在其内部,而在所述假灯室部20的内部,未设置光源灯。
在所述灯体14上,形成有将中段灯室部16、18与上段灯室部20予以分隔并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14a及将中段灯室部16、18与下段灯室部22予以分隔并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14b。并且,在所述灯体14上,分别在其中段配设反射镜30,在其下段配设反射镜32。
如图4所示,所述反射镜30系由左右并排设置构成所述灯室部16的反射镜部30A和构成所述灯室部18的反射镜部30B而成。这些各反射镜部30A、30B具有形成许多反射面单元的反射面34A、34B。所述灯室部16的光源灯24,通过在所述反射面34A中途的阶梯部所形成的灯泡贯通孔36A而从车宽方向内侧插装在该灯室部16内。另外,所述灯室部18的光源灯26,通过在所述反射面34B的后顶部所形成的灯泡贯通孔36B而从后方侧插装在该灯室部18内。
如图2及3所示,所述各反射镜部30A、30B,用向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面壁38A、38B及下面壁40A、40B构成其反射面34A、34B的上下两侧。
图5是以单件表示所示反射镜30的主视图,图6及7是沿其VI向及VII向的向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所述上面壁38A及38B的上面,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3根肋42,在所述下面壁40A及40B的下面,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3根肋44。所述上下3对肋42、44中,车宽方向内侧的2对肋,形成在同一铅垂面上,车宽方向外侧的1对肋,所述肋44形成在相对所述肋42而稍稍偏向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2及3所示,所述反射镜30从前方插装在所述灯体14上。在插装时,在所述反射镜30的上面壁38A及38B的上面形成的3根肋42的上端部,与所述灯体14的分隔壁14a的下面滑动接触,并且,在所述反射镜30的下面壁40A及40B的下面形成的3根肋44的下端部,与所述灯体14的分隔壁14b的上面滑动接触,因此,所述反射镜30就临时定位在图示的位置上。此时,如图4所示,在所述灯体14的内面,在所述反射镜30的反射镜部30A及30B之间向前方延伸而形成的肋14c从其侧方与所述反射镜部30A抵接,从而进行所述反射镜30的左右方向的定位。
并且,所述反射镜30以所述临时定位的状态通过止头螺钉固定而组装在所述灯体14上。
如图5所示,对于所述反射镜30的各反射镜部30A、30B,在其反射面34A、34B上形成有所述止头螺钉固定用的螺钉贯通孔46A、46B。所述螺钉贯通孔46A形成在所述反射面34A的后顶部,所述螺钉贯通孔46B形成在所述反射面34B上所述灯泡贯通孔36B的斜上方附近的部位。
此外,如图2所示,在所述灯体14上所述反射镜部30A的螺钉贯通孔46A的后方部位,形成有攻丝用突起部14d。利用所述螺钉贯通孔46A,将螺钉48紧固在所述攻丝用突起部14d上,就可将所述反射镜部30A固定在所述灯体14内。另外,在所述灯体14上所述反射镜部30B的螺钉贯通孔46B(参照图5)的后方部位,也形成有同样的攻丝用突起部(未图示),在该攻丝用突起部上也进行螺钉紧固,就可将所述反射镜部30B固定在所述灯体14内。如此,所述反射镜部30,在其螺钉贯通孔46A、46B的2个部位通过止头螺钉固定就可进行在所述灯体14内的组装。
对于所述反射镜30,在其上面壁38A及38B上形成的3根肋42,在所述分隔壁前方侧部分(位于所述灯体14的分隔壁14a的前方侧的部分)42a也从所述分隔壁14a延伸到上方侧来形成。并且,在所述各肋42的分隔壁前方部分42a的上端部,为连接所述各肋42而形成有从所述分隔壁14a的前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到后方的板状部52。该板状部52,在其前端部通过带状地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面壁54而与所述上面壁38A及38B连接。
同样,对于反射镜30,在其下面壁40A及40B上形成的3根肋44,在所述分隔壁前方侧部分(位于所述灯体14的分隔壁14b的前方侧的部分)44a也从所述分隔壁14b延伸到下方侧来形成。并且,在所述各肋44的分隔壁前方侧部分44a的下端部,为连接所述各肋44而形成有从所述分隔壁14b的前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到后方的板状部56。该板状部56,在其前端部通过带状地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面壁58而与所述下面壁40A及40B连接。
如图6所示,位于所述反射镜30上侧的板状部52,被做成不将所述各反射镜部30A、30B上面壁38A、38B的后端部所形成的散热用开口部60A、60B的上方予以遮住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所示灯体14的下段形成的反射镜32与所示反射镜30相同,从其前方就可插装在所述灯体14内。在插装时,在使形成于所述反射镜32下端部的肋32a与形成于所述灯体14内面的肋14e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形成于所述反射镜32上端部的螺钉贯通孔32b而将螺钉62紧固在形成于所述灯体14上的攻丝用突起部14f上,就可固定在所述灯体14内。
另外,如图2、3及4所示,在所述各灯室部16、18、22内设置的光源灯24、26、28,通过各灯座64、66、68而固定在所述灯体14上,而所述各灯座64、66、68在所述灯体14上的固定部分,由于用设在所述灯体14内的所述反射镜30、32遮住,故不能从灯具外部看到。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10,由于在构成反射镜30的反射镜部30A、30B的上面壁38A、38B及下面壁40A、40B上,形成有当将该反射镜30插入灯体14内时与该灯体的分隔壁14a的下面及分隔壁14b的上面滑动接触的3对肋42与44,故在将所述反射镜30组装在所述灯体14内时,可利用所述滑动接触而将所述反射镜30临时定位在所述灯体内。因此,在利用该临时定位而使所述反射镜30与所述灯体14保持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可进行利用止头螺钉固定等进行最后组装,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可大幅度提高灯体内的反射镜的组装作业性,可缩短组装作业的时间。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可在反射镜配设于灯体内部的车辆用灯具中反射镜容易地组装在灯体内。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在所述灯体14内面形成的肋14c与所述反射镜部30A的抵接作用,可进行所述临时定位中所述反射镜30的左右方向定位,故可进一步提高所述组装的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除了所述最后组装的固定部位外,在所述临时定位的固定部位还进行所述反射镜30与所述灯体14的定位固定,故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可大幅度提高灯体内的反射镜的组装强度。
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所述上面壁38A、38B形成的各肋42的分隔壁前方侧部分42a,从该分隔壁38A、38B延伸到上方侧来形成,且在其上端部,为连接所述各肋42而形成有从所述分隔壁14a的前端侧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到后方的板状部52,又由于在所述下面壁40A、40B形成的各肋44的分隔壁前方侧部分44a,从该分隔壁40A、40B延伸到下方侧来形成,且在其下端部,为连接所述各肋44而形成有从所述分隔壁14b的前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到后方的板状部56,因此,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由于通过形成所述板状部52、56而可获得所述各肋42、44的加强,故可提高所述临时定位的位置精度,另外,在向所述灯体插入时可容易拿住所述反射镜30。又由于,通过设置位于所述反射镜30上方侧的板状部52而可遮住所述各肋42与所述灯体14分隔壁14a的滑动接触部,故可提高灯具10的美观。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在所述灯室部16内的光源灯24从车宽方向内侧插装在该灯室部16内,并且,所述反射镜30,在其反射镜部30A的反射面34A上所述光源灯24后方部位形成的螺钉贯通孔46A处用止头螺钉固定在所述灯体14内,故从灯具正面侧难以看到所述止头螺钉固定部,由此可提高灯具的美观。另外,由于在所述反射镜30上形成的另一个螺钉贯通孔46B,设定在其反射镜部30B的反射面34B上灯泡贯通孔36B的斜上方部位,故难以从灯具正面侧看到所述止头螺钉固定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在灯体内部配设反射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镜的互相相对的1对外壁面上成有当所述反射镜插入所述灯体内时与所述灯体的互相相对的1对内壁面滑动接触的数对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1对外壁面系由大致向前后方向延伸的1对立壁的外面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具有多个灯室部;所述1对内壁面系由将对配设所述反射镜的灯室部和与所述灯室部的两侧邻接的1对灯室部予以分隔的1对分隔壁的内面所构成;所述各肋是,在所述各分隔壁的前方侧从所述分隔壁延伸到所述邻接的灯室部侧而形成;在所述各肋的所述邻接的灯室部侧的端部,为连接所述各肋而形成有从所述各分隔壁的前端部延伸到后方的板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配设所述反射镜的灯室部具有光源灯;所述光源灯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插装在所述灯室部内;所述反射镜,在其内面上的所述光源灯的后方部位被止头螺钉固定在所述灯体内。
全文摘要
一种在灯体内部配设反射镜的车辆用灯具,在构成反射镜30的反射镜部30A(30B)的上面壁38A(38B)的上面及下面壁40A(40B)的下面,形成当反射镜30插入灯体14内时与灯体14分隔壁14a的下面及分隔壁14b的上面滑动接触的肋42及44,因此在将反射镜30组装在灯体14内时可利用所述滑动接触而将反射镜30临时定位在灯体14内,从而容易将反射镜组装在灯体内。
文档编号F21S8/10GK1197908SQ98105480
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0日
发明者后藤仪正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