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64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
由于目前的建筑物格局规划相当窄小,因此使具美化作用及不占空间性的嵌式灯具,成为极受欢迎的照明装置;而嵌式灯具的灯座结构,最早是利用中空架体与灯座枢接而成,且在架体两侧设置利用弹性元件产生弹力回复动作的连接片,由该弹性元件的扳动产生组装灯座及嵌合隔板透孔的定位作用,由于操作上必须先将弹性元件一端扳起,才可进行灯座套设及透孔定位的动作,该弹性元件的弹性抗力不但会使扳动费力,更因滑脱时易造成手指的夹伤,以致其使用性并不理想,又加上弹性元件的扳动端,操作上易因变形脱离支撑限制而必须重新扳动,所以组装上较费时。有一公告号为319354的嵌灯固定片的结构,如


图1、
图1-A及
图1-B所示,其结构是将一呈片状的主体1,其周缘形成一圆尖状的端部11,由该端部11一端以适当角度延伸倾斜状的导引边12,且于适当位置弯设有曲弧状的脱离部13,端部11另端则是倾斜角度延伸小于导引边12的从动边14,且相对脱离部13位置垂直延伸并与其连接呈一水平状的底部15以形成一体,并于主体1中央由端部11间隔一距离设有二平行延伸至底部15的折缘16以形成一基部,令两侧相向弯折有二翼片有二翼片17,而翼片17的周缘弯折有抵持部18,并开设枢孔19固定在灯具2上(如
图1所示),使用时将灯具的灯座21装入隔板的透孔3,经由主体1因平行于灯座21外缘而可利用端部11进入透孔3内,致使最先接触透孔3内壁且具导引边12的翼片17迫压变形,直到嵌入一深度后另一翼片17的从动边14始接触透孔3内壁,待灯座21全部嵌入透孔3造成其突出部211挡止时(如
图1-A所示),主体1因受压而变形的两侧翼片17即产生弹力,迫使抵持部18压制于透孔3壁面,形成嵌固定位的组装功效(如图-B所示),然而,此一结构设计因抵持部18的弯折弧度太小,致使圆尖状端部11延伸至导引旁12的相连位形成尖利锐角,在嵌合透孔3时对隔板产生利切作用,不但会造成透孔3完整性的破坏,更因利切形成妨碍灯座21装入的阻力,操作上仍是相当费力的,而翼片17是分别利用导引边12以底侧脱离部13挡止,从动旁14以抵持部18贴触孔壁方式产生定位(如图-B所示),由于挡止与贴触的支撑受力不同,所提供灯座21定位的拘持性因有差异而造成不均衡现象,以致其定位承载能力有限,不适合大型的嵌式灯具装设,且在透孔3因作业疏忽,制成大到无法与抵持部18产生贴触时,其定位支撑即会仅有脱离部13的挡止作用,如此一来则因支撑性更加不足而易形成灯座21松动,严重影响灯具使用的安全性,可见其透孔3制作绝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性,因尺寸配合的要求较精准而造成加工上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指在灯座两则固设形成有翼片挡部的固定片主体,并利用翼片挡部的挠度弹性,使其得以依序由上位导滑缘及下位卡掣缘辅助,与隔板灯置孔产生组装配合,且因翼片在灯置孔中形成四位顶持的定位支撑作用,以使灯座装设得以均衡稳固,具有操作省力、快速的灯具组装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既使是配合尺寸稍有误差的灯置孔组装,亦可利用翼片挡部的弹性作用,使其得以随孔径大、小产生不同顶持接触的定位变化,达到灯置孔成型容许误差较大的实施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使其提供的定位支撑作用,既具平衡性且又极为稳固,因此,即使是大型灯具装设仍足以维持牢固定位的实用效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习知结构的立体成型图
图1-A为习知结构组装配合的侧视图
图1-B为习知结构组装配合的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立体成型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实施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组装配合的侧视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组装配合的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为大型灯具使用时)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为小型灯具使用时)。
首先,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板片一体冲压成为一固定片主体4,于主体4两侧端形成对称分设的翼片挡部41,且将翼片挡部41上位设成倾斜延伸的导滑缘42,而下位则设有向内倾斜缩合的卡制缘43,并在翼片挡部41周旁形成曲弯状的顶撑部44,另由弯折成型使翼片挡部41因突设而增具挠度性(成型性如图2所示),由主体4中央位开设的枢孔45,使主体4得以固设在灯具2的对应侧位,并令固定片主体4与灯座21保持平行,完成实施的组装型态(如图3所示)。
如图3-A及图3-B所示,使用时,先行在房顶隔板5上适当位置开设一孔径略大于灯座21的灯置孔51,当欲将灯具2的灯座21装于灯置孔51时,只须将灯座21由外而内方式嵌于灯置孔51,连带固定片主体4利用导滑缘42进入灯置孔51中,此时主体4的翼片挡部41即因接触孔壁受压而变形,直到卡制缘43挡止在灯置孔51内缘时(如图3-A所示),即完成灯具2的嵌合定位,且主体4受压变形的翼片挡部41产生弹性迫顶,以致顶撑部44形成四位压制的嵌固定位,使灯具2嵌装得以稳固(如图3-B所示),而拆除灯具2时,则是以施力将灯具2下拉,待主体4脱离灯置孔51的拘制范围,即因翼片挡部41与灯置孔51间不再形成压制,而使灯具2在灯置孔51大于灯座21的条件下,轻易达到灯具2取出灯置孔51的卸拆动作;本实用新型不但因翼片挡部41的形状设计及弹性特征,提供灯具2直接推入省力,安全的组装作用,更可在配合尺寸稍有误差的灯置孔51组装时,由翼片挡部41的弹性作用,使其得以随孔径大、小产生不同顶持接触的定位变化,达到灯置孔51成型容许误差较大的实施功效。
另外,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对称翼部挡部41所形成的定位支撑作用,不但是成四位等距的平衡接触配合,更因承负压力性均等而使定位确实稳固,所以不论是配合大型灯具6或小型灯具7的装设实施,都足以维持灯具6及7的牢固定位效能。
权利要求1.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利用金属板片一体冲压成为一固定片主体,在主体两侧端形成对称分设的翼片挡部,且将翼片挡部上位设成倾斜延伸的导滑缘,而下位则设有向内倾斜缩合的卡制缘,并在翼片挡部周边形成曲弯状的顶撑部,另由弯折成型使翼片挡部因突设而增具挠度弹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式灯座的固定片结构,主要利用金属板片一体冲压成为一固定片主体,于主体两侧端形成对称分设的翼片挡部,且将翼片挡部上位设成倾斜延伸的导滑缘,而下位则设有向内倾斜缩合的卡制缘,并在翼片挡部周边形成曲弯状的顶撑部,另由于弯折成型使翼片挡部因突设而增具挠度弹性,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化灯具组装便利性、稳固性及加大灯座定位配合裕度的实用功效。
文档编号F21V21/00GK2352819SQ9824795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8日
发明者李文钦 申请人:李文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