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85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颖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具备将光源覆罩、防止发生眩光的灯罩、能抑制眩光发生并使光源周围温度降低的车辆用灯具。
业已存在为防止从光源发生的光成为所谓眩光的眩目光而至少具有覆罩光源前端部的灯罩的车辆用灯具。
然而,对于如上所述传统的车辆用灯具,存在光源灯泡的热量聚集在灯罩内、光源周围温度显著升高的问题。
并且,当光源周围温度升高,将发生使灯罩的镀层脱落,灯罩颜色变黑以及光源灯泡寿命变短等问题。此外,还存在因聚集在灯罩内的热量而使将灯罩支承在反光器或灯体上的座部遭破坏问题,当为防止这种座部的破坏而将座部设置在侧面上减少受热影响时,因设置在该侧面上的座部把从光源侧方射出的光遮蔽、产生光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当为了不使光源热聚集在灯罩内而构成仅将光源前方覆罩的灯罩时,发生从光源侧方与下方射出的光被反光器的侧面与下面反射、以强角度的侧方射出,成为步行者的眩光,以及从上方射出的光成为对面来车驾驶员的眩光,或在雨天时在汽车前方发生光膜现象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具备将光源覆罩防止发生眩光的灯罩的车辆用灯具,提供能抑制眩光发生,同时又能使光源周围温度降低的车辆用灯具。
根据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用灯具,在所述灯罩上形成在其后端开口缘上开口的缝隙。
因此,根据本发明车辆用灯具,能不使光源发光产生的热聚集在灯罩内、从而降低光源周围温度,同时,即使作为泄漏光从缝隙向灯罩外射出,因该漏泄光是通过缝隙的光束,故光量微弱,因而几乎不构成眩光。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5表示本发明用于汽车前照明灯的第1实施例,图1为垂直剖面图,图2为水平剖面图,图3为从后斜上方看灯罩的放大立体图,图4为将灯罩放大表示的后视,图5为将灯罩放大表示的纵剖面图。
以下,参照


本发明车辆用灯具实施例。此外,图示实施例表示本发明适用于汽车用前照明灯的实例。
汽车用前照明灯1是用前透镜3把在前方具有开口凹部的灯体2的前面开口覆罩,在由灯体2与前透镜3围成的室4内配置将光源灯泡5保持在反光器6。
此外,前透镜3采用无透镜棱的所谓透明透镜,能从汽车前照明灯1的前方清楚看到灯室4内。
将上述光源灯泡5的灯丝5a沿相对水平光轴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配置,此外,在光源灯泡5的前部配置灯罩7。
灯罩7具有形成一体的、从正面看为八角形、在后方开口的帽状主部8和从主部8的下后边缘向后方伸出的安装座片9,在安装座片9的后端一体地设置向下方伸出的安装部9a。
主部8的具体形状,就是由正面形状为圆形、稍稍向前弯曲伸出的前面部10以及从该前面部10的周边缘向后方伸出的周壁部11构成,该周壁部11由与上述前面部10连续、随着朝向后方扩开的前端部12和与该前端部12连续、沿全体形成直径大致相同的主部13构成。此外,此主部13相当于将后所述的“后半部分”。
将周壁部11的前端部12形成从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以及从其各部各以中心角45°形成角部的截头八角锥状,且由后升向左倾斜的上斜左侧面部12a,该上斜左侧面部12a的下侧缘连续、左升向上倾斜的左斜上侧面部12b,与该左斜上侧面部12b的下缘连续、左降向下倾斜的左斜下侧面部12c,与该左斜下侧面部12c的下侧缘连续、后降向左方倾斜的下斜左侧面部12d,与该下斜左侧面部12d的右侧缘连续、后降向右倾斜的下斜右侧面部12e,与该下斜右侧面部12e连续的右侧缘连续、右降向下倾斜的右斜下侧面部12f,与该右斜下侧面部12f的上侧缘连续、右升向上倾斜的右斜上侧面部12g,以及位于该右斜上侧面部12g与上述上斜左侧面部12a间的后升向右倾斜的上斜右侧面部12h构成。
形成使周壁部11的主部13的各侧面部13a-13h分别与前端部12的对应各侧面部12a-12h的后端缘连续并向后方伸出,同时,各侧面部13a-13h也与相互邻接的侧面部的侧缘连续,据此,主部13的全体成八角筒状。
通过将主部13形成八角筒状,在主部13的各侧面部13a-13h和与其相邻接的侧面部13b直至13a间分别形成角部(以下称边界部)14,在侧面部13h与13a间形成边界部14a,侧面部13a与13b间形成分界部14b,同样情况,分别形成边界部14c-14h。
此外,主部13不限于八角筒状,也可以是圆筒状或其它多角筒状,例如六角筒、十角筒。此外,也不限于筒状,也可以是向后扩开的截头圆锥状。
在上述边界14a-14h中,在从正面看灯罩7,在位于最上部的边界14a、位于左斜上方的边界14b,位于左部的边界14c、位于右斜上方的边界14h、以及位于右部的边界14g处,分别在灯罩7的后端开口缘7a上形成开口的缝隙15a、15b、15c、15h、15g。
各缝隙15、15…具有其前端直至靠近主部13前端为止的长度,同时将其宽度形成为1.5mm。
通过将缝隙15的长度形成直至靠近主部13的前端,能使灯罩7内部(前部)空气流动顺利,从而能提高放热效果。同时,由于不将缝隙15形成为从主部13直至前端部12的边界部,这样不会使灯罩整体变脆弱。
此外,将缝隙15的宽度取为1.5mm。根据本发明者的实验,当将缝隙宽度取为2mm以上时,则从该缝隙15射出的光束(漏光)的光量过多,漏光明显,外观不佳,同时,担心在某些场合产生眩光。此外,当缝隙15的宽度过小时,通过缝隙15的空气量少,不能获得满意的放热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缝隙15的宽度取为1.5mm时,放热效果适当,且能防止产生眩光。
上述安装座片9是从主部13下侧的两侧面部13d与13e的后端缘沿后方延伸形成。据此,由于将安装座片9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按照和侧面部13d与13e形成角度相同的角度弯折,使安装座片9的刚性提高。
此外,由于在灯罩7的下方形成安装座片9,即使前透镜3透明,在向该汽车前照明灯1看时也难以看到安装座片9,不影响美观。就是,从前方看汽车前照明灯1时,由于通常是从斜上方看,故难以看到位于灯罩7下侧的安装座片9。
并且,这样的灯罩7是用螺丝16将其主部8的安装座片9的安装部9a固定在反射器6上。
于是,由于上述汽车前照明灯1是在灯罩7上形成缝隙15、15…,由于能使光源灯泡5的发光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缝隙15、15…放出,且能使灯罩7内的空气流动,故热量不聚集在灯罩7内,能防止光源灯泡5的周围成为高温,从而使因炮源灯泡5的周围成为高温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如上所述,由于将缝隙15a、15b、15c、15h、15g形成在与通过灯罩7的前面部中心的水平面同高度或上方的位置上,即使在灯罩7的下部仅形成一个安装座片9,也不会因汽车前照明灯1的振动而使灯罩7变形。
就是,当靠近灯罩7的安装座片9形成缝隙15时,该缝隙15上方部分的重量过重,因汽车前照明灯1的振动,使该缝隙15的开放端的间隙时大时小,往往会使灯罩7变形,有时还会出现破损。
对此,本实施例中的缝隙15、15…的形成位置能不使形成该缝隙15位置的上侧部分重量过大,因此,不发生灯罩7因振动引起的变形或破损。
此外,根据发明者的实验,如将缝隙15、15…形成在从正面看灯罩7时在其中心的左右斜下方45°位置的上方,即使在灯罩7的下部仅设一个安装座片9,也不存在灯罩7强度上的问题。
此外,如上述实施例所示,通过将灯罩7的主部13形成八角筒状,据此形成边界部14、14…,缝隙15、15…当从前方看汽车前照明灯1时,因缝隙15、15…显眼,缝隙15、15…的开成不影响汽车前照明灯1的美观。
进而,由于将缝隙15a形成在灯罩7的上部,能使灯罩7内的热量有效向灯罩7的外面放出,从而提高放热效果。
由以上所述可知,本发明车辆用灯具具备前透镜、光源以及覆罩该光源的灯罩,由于在所述灯罩上形成在其后端开口缘上开口的缝隙。能不使光源发光产生的热聚集在灯罩内、从而降低光源周围温度,同时,即使作为漏泄光从缝隙向灯罩外射出,因该漏泄光是通过缝隙的光束,故该光量微弱而几乎不构成眩光。
根据本发明的灯具,由于将所述灯罩的后半部分形成多角简状,在形成该多角筒状的侧面部与相邻侧面部的边界部上形成所述缝隙。因缝隙明显,故不影响从前方看该车辆灯具时的美观。
根据本发明的灯具,由于所述缝隙位于所述灯罩的上部,故能使因光源热量的上升气流有效向灯罩外放出,能进一步提高放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灯具,由于缝隙的宽度为2mm以下,能使从缝隙漏泄的光量更微弱,且能抑制眩光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的灯具,由于将所述灯罩用从其后端开口缘中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一个安装座片安装固定在所述反光器上,将上述缝隙位于从正面看灯罩时、在其中心左右斜下方45°位置的上方,故能不影响从前方看该车辆灯具时的美观,尽管形成有缝隙,仍能防止由振动引起的灯罩变形与破损。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各部形状、结构都仅为表示具体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一例,这些都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范围的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前透镜、光源以及覆罩该光源的灯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罩上形成在其后端开口缘上开口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灯罩的后半部分形成多角筒状,在形成该多角筒状的相邻侧面部的边界部上形成所述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位于所述灯罩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宽度为2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灯具,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灯罩用从其后端开口缘中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一个安装座片安装固定在所述反光器上,将上述缝隙在从正面看灯罩时、形成在其中心左右斜下方45°位置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备覆罩光源、遮挡眩光的灯罩的车辆用灯具,包括透明前透镜、光源灯泡覆罩光源灯泡前方的灯罩,灯罩具有八角筒状的主部。在其相邻各侧面部的边界部中,在从正面看灯罩时处于最上部、左斜上方、左部、右斜上方以及右部的各边界部上分别形成在灯罩后端开口缘上开口的缝隙,具有能抑制眩光发生,并使光源周围温度降低等效果。
文档编号F21S8/10GK1226651SQ9910246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0日
发明者江藤丰藏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