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85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车辆用灯具,具体地说是涉及在具有覆盖光源并防止眩光发生的灯罩的车辆用灯具上防止眩光发生同时降低光源周围温度的技术。
有一种车辆用灯具,为了防止光源发出的光成为眩光,设有至少覆盖光源前端部的灯罩。
然而,在上述的传统车辆用灯具上,光源的热量会在灯罩内积聚,导致光源周围温度升高。
而且一旦光源周围形成高温,就会发生灯罩的镀层剥落、或是灯罩发黑变色、光源的寿命缩短等问题。另外,积聚在灯罩内的热量会破坏将灯罩支承于反射镜或灯体上的脚部,而如果为了避免上述脚部的破坏而将脚部设置在侧面以减轻热量的影响,则设于该侧面的脚部又会将从光源向侧方照射的光束遮住,导致光量不足。
另外,如果为了避免光源的热量积聚在灯罩内而将灯罩做成只将光源前方覆盖的形状,则从光源向侧方及下方射出的光束会被反射镜的侧面及下面反射后以强角度向侧面射出,会给行人造成眩光,并且还会向上方射出,给对面车辆的驾驶员造成眩光,或是在雨天在车辆自身的前方产生光膜现象等。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设有覆盖光源并防止眩光发生的灯罩的车辆用灯具上既防止眩光的发生,又降低光源周围的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是在灯罩上形成散热用开口部,同时设置遮光部以防止从光源射出的光束从上述散热用开口部向光源的前方射出。
从而,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可避免光源发光所产生的热量积聚在灯罩内,降低光源周围的温度,同时可避免光束向光源的前方射出,故可以防止眩光发生。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到图5是将本发明用于汽车用前大灯的第1实施形态,图1是垂直剖视图。
图2是水平剖视图。
图3是从后部斜上方看的灯罩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灯罩的放大后视图。
图5是灯罩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是从后部斜上方看的灯罩的放大立体图。
图7与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图7是从后部斜上方看的灯罩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灯罩的放大纵剖视图。
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形态。图示的各实施形态均为将本发明用于汽车用前大灯。
图1到图5是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用于汽车用前大灯的第1实施形态。
汽车用前大灯1如下形成,即,用前透镜3覆盖灯体2的前面开口,该灯体2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凹部,在由灯体2和前透镜3围成的灯室4内设置支承光源灯泡5的反射镜6。
另外,前透镜3使用没有透镜级(lens step)的平透镜,可以从汽车用前大灯1的前方清楚地看到灯室4内部。
上述光源灯泡5的灯丝5a大致水平地沿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设置,在光源灯泡5的前部设置灯罩7。关于光源灯泡5的灯丝5a和灯罩7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在后面说明。
灯罩7由从正面看呈八角形状且向后方开口的帽状主体部8和从该主体部8的下部后边缘向后方伸出的安装脚9形成一体,在安装脚9的后端一体形成向下方伸出的安装部9a。
以下详细说明主体部8的形状,是由正面形状为圆形、略向前方凸出状弯曲的前面部10和从该前面部10的圆周边缘向后方伸出的周壁部11构成,该周壁部11由与前述前面部10连续且随着向后方的延伸而扩展的前端部12和与该前端部12连续且整体直径大致相同的主要部13构成。
周壁部11的前端部12做成八角锥体形,即其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以及从这些部分起以中心角为基点各位移45度的部位成为角部,由向后上方左倾斜的上斜左侧面部12a、与该上斜左侧面部12a的下边缘连续且向左上方上倾斜的左斜上侧面部12b、与该左斜上侧面部12b的下边缘连续且向左下方下倾斜的左斜下侧面部12c、与该左斜下侧面部12c的下边缘连续且向后下方左倾斜的下斜左侧面部12d、与该下斜左侧面部12d的右边缘连续且向后下方右倾斜的下斜右侧面部12e、与该下斜右侧面部12e的右边缘连续且向右下方下倾斜的右斜下侧面部12f、与该右斜下侧面部12f的上边缘连续且向右上方上倾斜的右斜上侧面部12g以及位于该右斜上侧面部12g和上述上斜左侧面部12a之间且向后上主右倾斜的上斜右侧面部12h构成。
周壁部11的主要部13的各侧面部13a至13h分别与前端部12的对应的各侧面部12a至12h的后端边缘连续而向后方伸出。同时各侧面部13a至13h也与相邻的侧面部的侧边缘连续,这样,主要部13形成八角筒形的整体。
另外,上述安装脚9是从主要部13下侧的2个侧面部13d以及13e的后端边缘向后方延伸形成。这样就在安装脚9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弯折形成与侧面部13d和13e之间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因此提高了安装脚9的刚性。
在主要部13下侧的2个侧面部(下斜左侧面部13d和下斜右侧面部13e)上分别形成散热用开口部14、14以及遮光部15、15。
具体地说,是在侧面部13d和13e上设置矩形孔来形成散热用开口部14,并且设置从散热用开口部14的前端边缘起向后上方倾斜并基本覆盖该散热用开口部14上方的覆盖片来形成遮光部15。
遮光部15的左右两侧边缘和散热用开口部14的左右两侧边缘从侧面看是由做成三角形的小片15a和15a分别连续而成,这种遮光部15及小三角片15a、15a与灯罩7的主要部13a形成一体。
另外,散热用开口部14的后端边缘14a和遮光部15的后端边缘15b在前后方向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而且这种灯罩7的主体部8的安装脚9的安装部9a用螺钉16安装在反射镜6上。
灯罩7和光源灯泡5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即光源灯泡5的灯丝5a与上述散热用开口部14的后端边缘14a以及遮光部15的后端边缘15b在前后方向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更确切地说,由于灯丝5a有一定的粗细,故是其后端边缘与散热用开口部14的后端边缘14a以及遮光部15的后端边缘15b在前后方向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防止从光源灯泡5向下方射出的光束在反射镜6的下部6a的内侧面反射而成为向上的眩光。
而如果灯丝5a的位置处于比散热用开口部14的后端边缘14a以及遮光部15的后端边缘15b靠后的位置,就会从散热用开口部14向灯罩7外部射出光束,故至少要使灯丝5a位于比散热用开口部14的后端边缘14a以及遮光部15的后端边缘15b靠前的位置。而即使散热用开口部14的后端边缘14a及遮光部15的后端边缘15b位于比灯丝5a靠前的位置,当灯丝5a向前方照射的光束极微弱时也不会形成眩光。
这样,在上述的汽车用前大灯1上,由于在灯罩7上形成了散热用开口部14,光源灯泡5发光所产生的热量因灯罩7内的空气流动良好,就可防止光源灯泡5的周围形成高温,从而解决了因光源灯泡5的周围形成高温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即,一旦由于光源灯泡5的发光而使热量在灯罩7内积聚,该热量就会使空气从灯罩7的后端开口边缘7a的上部向后方及上方流动,这样又使灯罩7下方的冷空气从在光源灯泡5下方形成的散热用开口部14流入灯罩7内,故更促使空气从上述后端开口边缘7a上部散发(散热),这样就避免了热量积聚在灯罩7内。
另外,由于是在灯罩7的下侧形成散热用开口部14,故即使前透镜3是平透镜,在看该汽车用前大灯1时,也看不到散热用开口部14,不会影响外观。即,从前方看汽车用前大灯1时,通常是从前斜上方看的,故不会看到处于灯罩7下侧的散热用开口部14。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使遮光部15向灯罩7的内侧伸出,形成向后上方倾斜的状态,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形式,也可以在灯罩7的外侧向前下方倾斜形成遮光部,也可以在灯罩7的外侧向后下方倾斜形成遮光部,或者也可以在灯罩7的内侧向前上方倾斜形成遮光部。
图6是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第2实施形态。
该第2实施形态与前述第1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散热用开口部14及遮光部15的形状,故图中只示出主要部分,并只就上述不同之处进行说明。至于其他部分,则在图中与前述第1实施形态的车辆用灯具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主要部13下侧的2个侧面部(下斜左侧面部13d、下斜右侧面部13e)上形成的散热用开口部17、17以及遮光部18、18是在两个侧面部13d和13e上切开后折起形成的。
即,在侧面部13d和13e上分别形成向前方开口的コ字形切口,并将被该切口围绕的部分向内侧弯折,由此来把该被打开的部分作为散热用开口部17,而把翘起的舌片作为遮光部18。
该第2实施形态中的遮光部18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的遮光部15一样,是向灯罩7A的内侧伸出并向前上方倾斜,不仅可提高散热效果,且可避免发生眩光,结构简单,故可降低制造成本。
图7和图8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第3实施形态。
该第3实施形态也与上述第2实施形态一样,只是散热用开口部14及遮光部15的形状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故图中只示出主要部分,并只就上述不同点加以说明,至于其他部分,则在图中与前述第1实施形态的车辆用灯具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形态是形成一个横跨主要部13下侧的2个侧面部(下斜左侧面部13d和下斜右侧面部13e)的散热用开口部19,同时以连接该散热用开口部19的左右两侧边缘的形式在上侧形成凸出的圆弧状遮光部20。即,遮光部20相对散热用开口部19而位于更靠灯罩7B内侧的位置,且散热用开口部19的左右两侧边缘和遮光部20的左右两侧边缘连接。这样,散热用开口部19就通过在遮光部20的前后两端部形成的小扇形空间而使灯罩7B的内外连通。
另外,遮光部20的后端边缘在前后方向位于与灯罩7B的后端开口边缘7a大致相同的位置,光源灯泡5的灯丝5a位于连接二者的直线上。
该第3实施形态的遮光部20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的遮光部15一样,不仅可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可防止眩光发生,且可使遮光部20与灯罩7B的主要部13形成一体,故结构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
不过,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都是在灯罩的下侧设置散热用开口部,当然也可以只在灯罩上部设置,或是上下两部分都设置。
从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是在灯罩上形成散热用开口部,同时设有遮光部,防止从光源射出的光束从上述散热用开口部向光源的前方射出,故不仅可防止光源发光产生的热量积聚在灯罩内,可降低光源周围的温度,而且不会向光源的前方射出光束,还可防止发生眩光。
由于本发明是在灯罩的下侧形成散热用开口部,故即使前透镜是平透镜,从前方看该车辆用灯具时也看不到散热用开口部,不会因散热用开口部的存在而破坏灯罩的外观。
又由于本发明是将遮光部与灯罩形成一体,故不必在灯罩之外另外制造遮光部,从而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又由于本发明是将灯罩的一部分切开后折起形成遮光部,故其结构简单,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还由于本发明是在灯罩的侧面部形成散热用开口部,并在从该散热用开口部起靠近灯罩内侧的位置上形成遮光部,再将上述散热用开口部的侧边缘与对向的遮光部的侧边缘连接,故可以使遮光部与灯罩形成一体,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另外,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和结构都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例子,并不能以它们来限定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具有前透镜、光源、覆盖该光源的灯罩,其特征在于,在灯罩上形成散热用开口部,设有防止从光源射出的光束从所述散热用开口部向光源的前方射出的遮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灯罩的下侧形成散热用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将遮光部与灯罩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将灯罩的一部分切开后折起形成遮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灯罩的侧面部形成散热用开口部,在从该散热用开口部起靠近灯罩内侧的位置上形成遮光部,将所述散热用开口部的侧边缘与对向的遮光部的侧边缘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灯具,具有前透镜、光源、覆盖该光源的灯罩,其特征在于,在灯罩上形成散热用开口部,设有防止从光源射出的光束从所述散热用开口部向光源的前方射出的遮光部。本发明可防止发生眩光,同时可降低光源周围的温度。
文档编号F21S2/00GK1226652SQ9910246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0日
发明者江藤丰藏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