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单元及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44072阅读:来源:国知局
0 照明单元
[0050]12、312、412、512、812A、812B、912 光源
[0051]20、320、420、520、820、920 透光性基板
[0052]20a、420a、520a、820a、920a 耳片
[0053]20b、820b 端子部
[0054]22、822、922 第 1 透明薄膜
[0055]24、824、924 第 2 透明薄膜
[0056]26、324、926 配线图案
[0057]28、928 粘结剂
[0058]32、132、232、332、432、532、632、832 第 1 半反射镜
[0059]32a半反射镜面
[0060]34、134、234、334、434、534、734、834、934 反射镜
[0061]34a、234a、4:34a 反射镜面
[0062]42、44、342、344、442、444、542、544、840、842 透明部件
[0063]50、150、250 框架
[0064]52第1框架部
[0065]54第2框架部
[0066]236、436第2半反射镜
[0067]260 衬垫
[0068]312a 发光面
[0069]322基板主体
[0070]326承载部
[0071]434b、960b 凸缘部
[0072]500、600、700、800 车辆用灯具
[0073]502、602、802 透光罩
[0074]504、604、704、804 灯体
[0075]504A、704A 灯体主体
[0076]504B 罩
[0077]840A铅直板状部
[0078]840B水平板状部
[0079]840Ba 前端面
[0080]936半反射镜
[0081 ]944透明部件(第1透明部件)
[0082]946透明部件(第2透明部件)
[0083]960 支架
[0084]1、Ia、Ib 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85]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单元10的斜视图。另外,图2是在图1的II 一 II线剖面的位置处对该照明单元10进行表示的侧剖面图。
[0087]如上述的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单元10是具有下述部分的结构:透光性基板20,其配置为沿铅直面延伸;多个光源12,它们以纵横格子状的配置,搭载在该透光性基板20上;第1半反射镜32,其配置于透光性基板20的前方侧;以及反射镜34,其配置于透光性基板20的后方侧。
[0088]图3是图2的III部详细图。
[0089]如本图所示,在该照明单元10中构成为,使来自各光源12的出射光,一边在第1半反射镜32及反射镜34之间透过透光性基板20而重复反射,一边从第1半反射镜32朝向前方射出。
[0090]下面,对该照明单元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91]透光性基板20形成下述结构,即,在透明树脂制(例如PET制)的第1及第2透明薄膜22、24之间配置有配线图案26。此时,配线图案26形成在位于后侧的第2透明薄膜24的前表面上。该配线图案26是通过对形成为网格状的不透明的导电膜的一部分进行切断而构成的。第1及第2透明薄膜22、24经由透明的粘结剂28而彼此粘贴。
[0092]在该透光性基板20的上端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耳片20a。在该耳片20a的位置处露出配线图案26,在该配线图案26上搭载有端子部20b。
[0093]各光源12是红色发光二极管,由在前后两面上具有发光面的发光芯片构成。上述各光源12在配置于第1及第2透明薄膜22、24之间的状态下导通固定在配线图案26上。
[0094]第1半反射镜32及反射镜34配置为,在与透光性基板20分别隔开相等间隔的状态下,沿铅直面延伸。此时,第1半反射镜32形成为透明树脂制(例如PET制)的薄膜状,其后表面通过金属蒸镀处理等作为半反射镜面32a而构成。另一方面,反射镜34也形成为透明树脂制(例如PET制)的薄膜状,其前表面通过金属蒸镀处理等作为反射镜面34a而构成。
[0095]在透光性基板20和第1半反射镜32之间配置有透明部件42。该透明部件42是透明树脂制(例如PET制)的板状部件,且具有固定的板厚。并且,该透明部件42以使其后表面与透光性基板20接触,并且使其前表面与第1半反射镜32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与它们粘贴。
[0096]另外,在透光性基板20和反射镜34之间配置有透明部件44。该透明部件44是透明树脂制(例如PET制)的板状部件,且具有固定的厚度。并且,该透明部件44以使其前表面与透光性基板20接触,并且使其后表面与反射镜34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与它们粘贴。
[0097]在透光性基板20、第1半反射镜32、反射镜34以及透明部件42、44的外周缘部配置有将它们包围的框架50。该框架50由第1框架部52和第2框架部54构成。此时,第2框架部54从后方侧对透光性基板20等进行支撑,在其上部使透光性基板20的耳片20a穿出。另一方面,第1框架部52在从前方侧对上述透光性基板20等进行支撑的状态下,固定在第2框架部54上。
[0098]图4是在使各光源12点灯的状态下表示照明单元10的斜视图。
[0099]如本图所示,在从外部观察点灯时的照明单元10时,通过在第1半反射镜32和反射镜34之间多重反射后的光,从而看起来象是在多个部位各光源12的像I在前后方向上数量较多地排列而发光。
[0100]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从外部观察非点灯时的照明单元10时,由于外部的光在第1半反射镜32处反射,因此几乎看不见透光性基板20及各光源12。
[0101]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102]如以上说明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单元10形成下述结构,即,在搭载有多个光源12的透光性基板20的前方侧配置有第1半反射镜32,并且在透光性基板20的后方侧配置有反射镜34,使来自各光源12的出射光,一边在第1半反射镜32及反射镜34之间透过透光性基板20而重复反射,一边从第1半反射镜32朝向前方射出,因此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0103]S卩,在从外部观察点灯时的照明单元10时,通过在第1半反射镜32和反射镜34之间多重反射后的光,能够看起来象是各光源12的像I在前后方向上数量较多地排列而发光。另一方面,在从外部观察非点灯时的照明单元10时,由于第1半反射镜32的存在,所以能够看不见透光性基板20及其上搭载的多个光源12。
[0104]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透光性基板20上搭载有多个光源12而构成的照明单元10中,不仅能够使点灯时的美观性提高,还能够使非点灯时的美观性提高。
[0105]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透光性基板20和第1半反射镜32之间,透明部件42配置为使其第1面即后表面与透光性基板20接触,并且使其第2面即前表面与第1半反射镜32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透光性基板20和第1半反射镜32之间的间隔维持为固定。另外,由于在透光性基板20和反射镜34之间,透明部件44配置为使其第1面即前表面与透光性基板20接触,并且使其第2面即后表面与反射镜34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透光性基板20和反射镜34之间的间隔维持为固定。并且由此,看起来象是各光源12的像I在前后方向上准确地隔开固定的间隔而发光。
[0106]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将多个光源12配置为纵横格子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能够采用除此以外的配置。
[0107]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透光性基板20的配线图案26是通过对形成为网格状的不透明的导电膜的一部分进行切断而构成的结构,但也能够采用除此以外的结构(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导电膜构成的结构等)。
[0108]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光源12是由在前后两面上具有发光面的发光芯片构成的结构,但也能够设为是仅由前表面或后表面具有发光面的发光芯片构成的结构。
[0109]下面,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110]首先,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0111]图5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照明单元110的、与图2相同的图。
[0112]如本图所示,本变形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