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449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各种场合灯泡的使用中,公众对灯泡的能耗和效能的要求越来越高,LED灯泡因其节能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
[0003]发明专利CNl 01593665公开了一种齒素灯泡,通过通用灯头内装有带两根向上延伸的、相互平行且竖置的金属管型电极柱的陶瓷绝缘灯座使卤素灯与白炽灯的通用灯头之间实现定位准确、安装快捷的连接,成为一种形状近似于白炽灯的环保节能灯泡。上述发明实现了在使用市面上一般白炽灯的通用灯头、灯泡外壳等组件的基础上,对卤素灯源进行装配。所以该节能灯泡装配很简单,可用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因此生产效率很高,生产成本较低。
[0004]但是,由于LED灯源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市面上的LED灯泡一般都需要配备专用的散热器,而在灯泡结构设计上,为配合有一定体积的散热器的安装,在现实一般通用的白炽灯泡的结构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重新设计灯泡的大部分部件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稳定性强的LED灯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包括外壳、发光部和用于与市电连接的电连接部,所述发光部包括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所述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均位于外壳内,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散热器与光源连接固定,散热罩盖设于散热器连接光源的一端,光源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与电连接部电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器的顶端设有形状与光源吻合的凹槽,光源位于凹槽内。
[0008]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罩的顶部设有大小与光源相同的缺口,所述光源通过该缺口固定于散热器上。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的边沿设有向凹槽内延伸并与凹槽侧壁贴合的内筒3011。
[0010]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罩为金属导热罩,所述金属导热罩的外沿设有弹性支脚,弹性支脚抵接外壳的内壁。
[0011]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脚数量为不少于2个,均匀设于散热罩的外沿。
[0012]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脚为长条片状,其往外壳内壁方向弯曲延伸且底部竖直向下,所述弹性支脚的宽度为5mm。
[0013]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罩弹性支脚的底沿与散热器的底沿平齐。
[0014]作为优选,所述发光部还包括电极线,所述光源通过电极线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底面设有电极杆,电路板通过电极杆与电连接部电连接。
[0015]作为优选,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电极管、底座、引线和灯头,所述电极管设于底座上,所述灯头上设有一容纳空间,底座与灯头的容纳空间吻合固定,所述引线用于连接电极管和灯头,所述电极管与所述发光部的电极杆对应连接。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LED灯结构的外形和安装方式与传统的白炽灯相同,降低了生产和设计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稳定性更强,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0021]图中,10、外壳;20、电连接部;201、电极管;202、底座;203、引线;204、灯头;30、发光部;301、散热罩;3011、内筒;302、光源;303、散热器;304、电极线;305、电路板;306、电极杆;40、玻璃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2,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包括外壳10、电连接部20和发光部30;所述外壳10为设有一开口的容纳空间,包括球形头部和管型颈部,颈部的一端与头部连接并呈梨形形状,颈部的另一端设为外壳开口,发光部30通过外壳开口放置于外壳10的颈部;
[0025]所述发光部30包括散热罩301、光源302、散热器303、电极线304、电路板305和电极杆306;散热罩301、光源302、散热器303和电路板30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散热器303为金属散热器,散热器303顶部设有一凹槽,光源302与凹槽固定连接,电路板305设于散热器303的底部,光源302通过电极线304与电路板305电连接,,电路板305底部设有2个电极杆306;
[0026]所述散热罩301为金属导热罩,盖设于散热器303连接光源302的一端并固定光源302,散热罩301的顶部设有一大小与光源302匹配的缺口,光源302通过该缺口固定于散热器303上的凹槽,因而该缺口可使光源302光线外射,所述缺口的边沿设有向凹槽内延伸并与凹槽侧壁贴合的内筒3011,所述内筒3011可以增加散热罩与散热器的接触面,增加散热效果,同时也能使散热罩与散热器的连接更紧密稳定;所述散热罩301的底部边沿设有不少于2个弹性支脚,均匀设于散热罩的外沿,所述弹性支脚长条片状,其往外壳内壁方向弯曲延伸且底部竖直向下,所述弹性支脚抵接外壳10的颈部内壁,弹性支脚的底沿与散热器303的底沿平齐;
[002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源在工作时候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散热器303传导到散热罩301上,散热罩301再通过弹性支脚与外壳10内壁的面接触将热量传递到LED灯外部;同时弹性支脚与外壳10的颈部内壁的面接触带来的摩擦力以及弹性支脚本身的张力可以将发光部30稳定地固定于外壳10的颈部;
[002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支脚的宽度为5mm但是不限于5mm,可以根据弹性支脚的数量适当调整弹性支脚的宽度,只要能满足所有弹性支脚与外壳10的颈部内壁达到足够的接触面积,以达到增强散热效果和增加摩擦力的作用;
[0029]所述电连接部20包括2个电极管201、底座202、引线203和灯头204,电极管201设置于底座202顶面,底座202与灯头204上设置的容纳空间吻合固定,所述引线203用于电连接电极管201和灯头204,灯头204连接市电;所述电极管201与所述发光部30的电极杆306对应电连接。
[0030]实施例二:
[0031]如图3至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0032]所述外壳10包括平面盖板和具有开口的围壁,所述平面盖板为玻璃盖40,所述围壁包括椎体头部和管型颈部,颈部的一端与椎体头部较小一端连接,颈部的另一端与电连接部20连接,椎体头部较大的一端设为外壳开口,发光部30通过外壳开口放置于外壳10的颈部,玻璃盖40用于封闭该开口 ;
[0033]所述电连接部20不包括底座202、引线203和灯头204;电连接部20直接连接市电。
[0034]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包括外壳、发光部和用于与市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包括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所述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均位于外壳内,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散热器与光源连接固定,散热罩盖设于散热器连接光源的一端,光源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与电连接部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顶端设有形状与光源吻合的凹槽,光源位于凹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的顶部设有大小与光源相同的缺口,所述光源通过该缺口固定于散热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边沿设有向凹槽内延伸并与凹槽侧壁贴合的内筒。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为金属导热罩,所述金属导热罩的外沿设有弹性支脚,弹性支脚抵接外壳的内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脚数量为不少于2个,均匀设于散热罩的外沿。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脚为长条片状,其往外壳内壁方向弯曲延伸且底部竖直向下。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弹性支脚的底沿与散热器的底沿平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还包括电极线,所述光源通过电极线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底面设有电极杆,电路板通过电极杆与电连接部电连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LED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电极管、底座、引线和灯头,所述电极管设于底座上,所述灯头上设有一容纳空间,底座与灯头的容纳空间吻合固定,所述引线用于连接电极管和灯头,所述电极管与所述发光部的电极杆对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包括外壳、发光部和用于与市电连接的电连接部,所述发光部包括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所述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均位于外壳内,散热罩、光源、散热器和电路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散热器与光源连接固定,散热罩盖设于散热器连接光源的一端,光源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与电连接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LED灯装置的外形和安装方式与传统的白炽灯相同,降低了生产和设计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稳定性更强,散热效果更好。
【IPC分类】F21K9/232, F21K9/235, F21Y115/10, F21V29/503, F21V29/70
【公开号】CN205316076
【申请号】CN201521049924
【发明人】文德彪
【申请人】文德彪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