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中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47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焊机中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机,尤其涉及一种焊机中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可控硅(也叫晶闸管)控制的三相整流电路是CO2气体保护焊机市场上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其主回路通常采用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形接法。对电气进行控制和对电参数进行调制的控制板是其中枢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焊机的品质。市场上现有的电路,一些功能较多的,电路过于复杂,甚至须借助厚膜电路来压缩主控板幅面,其生产、调试和维护的成本与风险较大;而另一些产品,则功能太少,且大多由分立元件组成,焊机的使用受到限制,稳定性也不近人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焊机中的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目前功能较多的、电路过于复杂或者功能太少、焊机的使用受到限制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逻辑电路,参数调制电路,送丝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参数调制电路、送丝电路以及可控硅触发电路在逻辑电路控制下,参数调制电路控制送丝电路和可控硅触发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包括三个相同的电路;其中第一个电路是R31一端与低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C1的一端和ZD1的一端连接;C1的另一端与公共端和ZD2的一端连接ZD1的另一端与光耦PC1的第一端连接,光耦PC1的第二端与ZD2的另一端连接;光耦PC1的第三端通过R41与VCC连接,同时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光耦PC1的第四端接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R4与VCC连接,同时通过C4与VCC连接以及与比较器IC2的第一端连接;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比较器IC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路中相同的比较器的一端连接,接入由D25提供的给定值;比较器IC2的第三端通过R1与光耦PC4的第一端连接;光耦PC4的第二端与负压连接,第三端通过R7与主电源连接,第四端通过D1、D2分别去驱动两个同相位的可控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电路相比,元器件数减少过半,电路简练,稳定性高,调试简单;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框图;图2是可控硅触发电路具体电路图;其中逻辑电路1,参数调制电路2,送丝电路3,可控硅触发电路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2可见包括逻辑电路1,参数调制电路2,送丝电路3,可控硅触发电路4;参数调制电路2、送丝电路3以及可控硅触发电路4在逻辑电路1控制下,参数调制电路2控制送丝电路3和可控硅触发电路4;可控硅触发电路包括三个相同的电路;其中第一个电路是R31一端与低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C1的一端和ZD1的一端连接;C1的另一端与公共端和ZD2的一端连接;ZD1的另一端与光耦PC1的第一端连接;光耦PC1的第二端与ZD2的另一端连接;光耦PC1的第三端通过R41与VCC连接,同时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光耦PC1的第四端接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R4与VCC连接,同时通过C4与VCC连接以及与比较器IC2的第一端连接;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比较器IC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路中相同的比较器的一端连接,接入由D25提供的给定值;比较器IC2的第三端通过R1与光耦PC4的第一端连接;光耦PC4的第二端与负压连接,第三端通过R7与主电源连接;第四端通过D1、D2分别去驱动两个同相位的可控硅。
光耦PC4的第二端与-15V连接。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的原理作如下描述可控硅触发电路由同步、移相、触发三步组成同步11、13、15为主变压器三个低压输出端,7为公共端,具体实现过程以第一路为例交流信号经R31、ZD1、ZD2及光耦PC1时会在零点反相截止,此截止信号即为同步信号;移相仍以第一路为例光耦PC1截止时,Q1导通,电容C4放电清零,过零点后,电源通过R4向C4充电,比较器“3”端电压呈指数上升,“2”端为给定值,,调整“2”端的给定值,意味着移动可控硅触发角,也就起到移相的作用;触发再以第一路为例“3”端电压一旦高于“2”端电压,比较器翻转,输出+15V给R1,PC4的“1、2”脚接通,主电源通过“9”输入端经R7、光耦PC4的“7、8”脚,D1、D2向可控硅SCR1和SCR2分别输出一个触发脉冲。SCR1、SCR2中处于电源正半周的一个导通。
三路电路彼此交错导通,就构成了主电源的输出电压。
每个模块分别从几套备用电路中进行精选、整合调制、运行,形成电路最简化与稳定性的统一。
合理使用集成电路。鉴于分立元件参数易漂移,元器件抗干扰能力差的特点,在电路的实现中,尽量采用了集成电路。采用集成电路也通过反复比较,以最少的集成电路实现预期的功能。
电参量固化可固定的电参量一律固化,浮动的电参量也配置在常用的量值左右,减低调试难度。
权利要求1.一种焊机中的控制电路,包括逻辑电路(1),参数调制电路(2),送丝电路(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控硅触发电路(4);参数调制电路(2)、送丝电路(3)以及可控硅触发电路(4)在逻辑电路(1)控制下,参数调制电路(2)控制送丝电路(3)和可控硅触发电路(4);所述的可控硅触发电路包括三个相同的电路;其中第一个电路是R31一端与低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C1的一端和ZD1的一端连接;C1的另一端与公共端和ZD2的一端连接;ZD1的另一端与光耦PC1的第一端连接,光耦PC1的第二端与ZD2的另一端连接;光耦PC1的第三端通过R41与VCC连接,同时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光耦PC1的第四端接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R4与VCC连接,同时通过C4与VCC连接以及与比较器IC2的第一端连接;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比较器IC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路中相同的比较器的一端连接,接入由D25提供的给定值;比较器IC2的第三端通过R1与光耦PC4的第一端连接;光耦PC4的第二端与负压连接,第三端通过R7与主电源连接,第四端通过D1、D2分别去驱动两个同相位的可控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机中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光耦PC4的第二端与-15V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机中的控制电路,包括逻辑电路(1),参数调制电路(2),送丝电路(3),可控硅触发电路(4);参数调制电路(2)、送丝电路(3)以及可控硅触发电路(4)在逻辑电路(1)控制下,参数调制电路(2)控制送丝电路(3)和可控硅触发电路(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电路相比,元器件数减少过半,电路简练,稳定性高,调试简单;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
文档编号B23K9/10GK2751958SQ200320122650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书进 申请人:上海沪工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