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00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龙门机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龙门机台的机架1,如图1所示采用内嵌或外嵌于滑道的方法与另一机架2连接,使得两机架1、2可以相对滑动。当两机架1、2相对滑动时很可能会由于受力不均或阻力过大而造成机架1、2的损害。如图2所示,在两机架1、2连接处加一旋转模块3,可以减少这种损害,该旋转模块3的第一部分31与机架1滑动连接,该旋转模块3的第二部分32与另一机架2固定,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通过一轴枢33连接并可以相对转动。
但是,该旋转模块3在减少对机架1、2损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机架1、2之间的定位精度。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实为必要。
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贯穿孔;一第一阻挡部,该第一阻挡部设有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阻挡部,该第二阻挡部设有一第二通孔,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分别固定于壳体的贯穿孔之两端;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由第一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一第一活塞固定于调节杆位于贯穿孔内的一端;一抵靠杆,所述抵靠杆由第二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一第二活塞固定于抵靠杆位于贯穿孔内的一端;一弹簧,所述弹簧收缩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该弹簧的长度可以通过作用调节杆进行调整。
所述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通过作用调节杆来推动第一活塞,从而调整弹簧,使之具有预期的刚性。当弹簧受到压缩时,抵靠杆的前端接触点刚性渐渐增加,反之,刚性渐渐减弱。将该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设置于旋转模块的周围,即可调整旋转模块之旋转刚性,并控制该旋转模块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旋转。

图1是现有技术之龙门机台的机架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之龙门机台的机架加入旋转模块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a、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与旋转模块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4,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4,其包括一壳体41,该壳体41具有一贯穿孔411;一第一阻挡部42,该第一阻挡部42设有一第一通孔421;一第二阻挡部43,该第二阻挡部43设有一第二通孔431,第一阻挡部42与第二阻挡部43通过至少一螺钉44或其等效组件分别固定于壳体41的贯穿孔411的两端;一调节杆45,该调节杆45由第一通孔421伸出壳体41之外,一第一活塞46固定于调节杆45位于贯穿孔411内的一端,当调节杆45移动时,第一活塞46随调节杆45在贯穿孔411内部移动;一抵靠杆47,所述抵靠杆47由第二通孔431伸出壳体41之外,一第二活塞48固定于抵靠杆47位于贯穿孔411内的一端,当抵靠杆47移动时,第二活塞48随抵靠杆47在贯穿孔411内部移动;一弹簧49,所述弹簧49收缩于第一活塞46与第二活塞48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调节杆45通过螺纹与第一阻挡部42的第一通孔421配合,通过螺动调节杆45可以调整弹簧49,使之具有预期的刚性。当弹簧49受到压缩时,抵靠杆47的前端接触点刚性渐渐增加,反之,刚性渐渐减弱。
请参见图5,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5,其包括一壳体41,所述壳体41具有一贯穿孔411;一第一阻挡部42,所述第一阻挡部42设有一第一通孔421;一第二阻挡部43,所述第二阻挡部43设有一第二通孔431,所述第一阻挡部42与第二阻挡部43通过至少一螺钉44或其等效组件分别固定于壳体41的贯穿孔411的两端;一调节杆45,所述调节杆45由第一通孔421伸出壳体41之外,一第一活塞46固定于调节杆45位于贯穿孔411内的一端;一抵靠杆47,所述抵靠杆47由第二通孔431伸出壳体41之外,一第二活塞48固定于抵靠杆47位于贯穿孔411内的一端;一弹簧49,所述弹簧49收缩于第一活塞46与第二活塞48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调节杆45通过螺纹与一螺母50配合,该螺母50固定于第一阻挡部42的第一通孔421外侧。
请参见图6,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6,其包括一壳体41,所述壳体41具有一贯穿孔411;一第一阻挡部42,所述第一阻挡部42设有一第一通孔421;一第二阻挡部43,所述第二阻挡部43设有一第二通孔431,所述第一阻挡部42与第二阻挡部43通过至少一螺钉44或其等效组件分别固定于壳体41的贯穿孔411的两端;一调节杆45,所述调节杆45由第一通孔421伸出壳体41之外,一第一活塞46固定于调节杆45位于贯穿孔411内的一端;一抵靠杆47,所述抵靠杆47由第二通孔431伸出壳体41之外,一第二活塞48固定于抵靠杆47位于贯穿孔411内的一端;一弹簧49,所述弹簧49收缩于第一活塞46与第二活塞48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1的贯穿孔411为一阶梯孔,该贯穿孔411可进一步分为一收容第一活塞46的第一阶贯穿孔412及一收容第二活塞48的第二阶贯穿孔413。所述第一活塞46与第二活塞48之与壳体41相对的表面上均有一环状密封环槽51,密封环52分别安装在活塞46、48的环状密封环槽51内。当调节杆46沿壳体41的轴线纵向移动时,第一活塞46随调节杆45移动且密合于第一阶贯穿孔412;当抵靠杆47沿壳体的轴线纵向移动时,第二活塞48随抵靠杆47移动且密合于第二阶贯穿孔413。所述第二阶贯穿孔413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阶贯穿孔412的横截面,使得第二阶贯穿孔413与弹簧49闲形成一空腔。于本实施例中,壳体41的侧壁可进一步开设至少一通孔414,所述通孔414与贯穿孔411连通。一定量的流体通过该通孔414注入壳体41内部。通过调节壳体41内流体的流量也可调节该调节装置4的刚性。该流体可以为气体,也可以为液体。
请参阅图7a、b,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4可以配置于旋转模块3之相对的两端,也可以配置于旋转模块3的四周。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4的下端通过螺钉或其等效组件固定于旋转模块3的第一部分31,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4的抵靠杆47的前端与旋转模块3的第二部分32接触,所述抵靠杆47的前端为半球状。当旋转模块3旋转时,推动抵靠杆47向壳体41内部运动,抵靠杆47带动第二活塞48压缩弹簧49,使弹簧49产生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二活塞48,该作用力通过抵靠杆47反向推动旋转模块3以调整旋转模块3的旋转刚性。同样的方法,也可以配置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5或6于旋转模块3的相对两端或四周。
所述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通过作用调节杆45来推动第一活塞46,从而调整弹簧49,使之具有预期的刚性。当弹簧49受到压缩时,抵靠杆47的前端接触点刚性渐渐增加,反之,刚性渐渐减弱。将该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置于旋转模块的周围即可调整旋转模块的旋转刚性,并控制该旋转模块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旋转,也可通过调节壳体内部流体的流量配合弹簧对该调节装置4的刚性进行调整。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贯穿孔;一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设有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分别固定于壳体之贯穿孔的两端;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由第一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一第一活塞固定于调节杆位于贯穿孔内之一端;一抵靠杆,所述抵靠杆由第二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一第二活塞固定于抵靠杆位于贯穿孔内之一端;一弹簧,所述弹簧收缩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所述弹簧的长度可以通过作用调节杆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杆通过螺纹与第一阻挡部的第一通孔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螺母,该螺母固定于第一阻挡部的第一通孔外侧,该调节杆通过螺纹与螺母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靠杆伸出壳体外的一端为半球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贯穿孔为一阶梯孔,该贯穿孔进一步分为一收容第一活塞的第一阶贯穿孔及一收容第二活塞的第二阶贯穿孔,该第二阶贯穿孔之横截面大于第一阶贯穿孔之横截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与壳体相对的表面上均有一环状密封环槽,密封环分别安装在活塞的环状密封环槽内,第一活塞与第一阶贯穿孔密合,第二活塞与第二阶贯穿孔密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阶贯穿孔之侧壁进一步开设至少一通孔,流体通过该通孔注入壳体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为液体或气体中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模块的调节装置,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贯穿孔;一第一阻挡部,该第一阻挡部设有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阻挡部,该第二阻挡部设有一第二通孔,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分别固定于壳体之贯穿孔的两端;一调节杆,该调节杆由第一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一第一活塞固定于调节杆位于贯穿孔内的一端;一抵靠杆,该抵靠杆由第二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一第二活塞固定于抵靠杆位于贯穿孔内的一端;一弹簧,该弹簧收缩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其中,弹簧的长度可以通过作用调节杆进行调整。该装置可以用来调节旋转模块的旋转范围和精度。
文档编号B23Q1/48GK101085504SQ20061008701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8日
发明者胡兴亿 申请人:虹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