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剪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79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剪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断导线的机器,特别涉及一种切断汽车起动机电枢上的导线的自动剪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导线剪断的方法主要是用气剪钳剪断线,具体方法是将工件多余的一处导线放到钳子中,由操作者按动气剪钳将线剪断,然后转动工件,将下一处需剪断的线放到钳子中,再剪。由于工件上有多根线,所以要剪多次。这种方法不论是从效率上还是从劳动强度上都不能满足现在的加工要求,并且留下的导线的长度容易不一致,不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自动剪线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剪线机,包括转动体座、转动体、下刀片、上刀片、连接板、深度定位块、转动杆、气缸,其中所述转动体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转动体座内,在所述转动体中键连所述下刀片,所述下刀片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刀片相接,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设置多个对应的线槽,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固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接于转动体座,所述连接板上固接用于安装工件的深度定位块,所述转动体与转动杆固接,所述转动杆与气缸连接,所述转动体座上设置供转动杆转动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固接于转动体座。
所述连接板通过柱塞与转动体座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板设置提手。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上下两刀片各开出多个槽,并且保证装配后上下两刀片的槽是对着的,这样在放上工件时线都是从上刀片的槽穿入下刀片的槽中,上刀片保持不动,由下刀片旋转通过刀片的槽边缘将线剪断。并且通过深度定位块保证插在刀片内线的长短,由此也就保证了线剪断的长度。多根导线一次剪断,机械化操作,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上下刀片与连接板固定在一起,转动体与下刀片键连接,旋开柱塞后即可将连接板取出,所以当上下刀片磨损后,只要松开柱塞,将连接板取出就可以更换上下刀片了。并且如果有不同数量的线需剪断,可以将刀片上槽的数量做成需剪断线头的数量后使用,便于维护,并且只需更换上下刀片和深度定位块便可一机多用。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动体座6、转动体10、下刀片8、上刀片4、连接板1、深度定位块2、转动杆11、和气缸,连接板1上固装有深度定位块2,深度定位块2上安装有待加工件电枢3,连接板1下面固接上刀片4。连接板1与转动体座6固接,保证连接板1不动,转动体座6上有与连接板1螺纹连接的柱塞7,松开柱塞7后可将连接板1取出。从而取出上刀片4和与连接板1固接的下刀片8,下刀片8通过转动键9与安装在转动体座6内的转动体10相连,转动体10上固装转动杆11,转动杆11与气缸相连,气缸动作后通过旋转杆11带动转动体10转动,从而带动下刀片8转动。
所述连接板1上端面上设置提手12。便于连接板1的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操作者先将电枢3放到深度定位块2上,这样线头就从上刀片4的槽中插入下刀片8的槽中。然后扳动开关,气缸动作,气缸通过转动杆11带动转动体10旋转,下刀片8也随之转动。上刀片4固定不动,随着下刀片8旋转,下刀片8的槽边缘接触到线,并将线逐渐挤压到上刀片4的槽边缘,由于线受到挤压力而将线剪断。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剪线机,其特征是包括转动体座、转动体、下刀片、上刀片、连接板、深度定位块、转动杆、气缸,其中所述转动体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转动体座内,在所述转动体中键连所述下刀片,所述下刀片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刀片相接,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设置多个对应的线槽,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固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接于转动体座,所述连接板上固接用于安装工件的深度定位块,所述转动体与转动杆固接,所述转动杆与气缸连接,所述转动体座上设置供转动杆转动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剪线机,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固接于转动体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剪线机,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通过柱塞与转动体座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自动剪线机,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设置提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剪线机。其特点是包括转动体座、转动体、下刀片、上刀片、连接板、深度定位块、转动杆、气缸,其中所述转动体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转动体座内,在所述转动体中键连所述下刀片,所述下刀片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刀片相接,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设置多个对应的线槽,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固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接于转动体座,所述连接板上固接用于安装工件的深度定位块,所述转动体与转动杆固接,所述转动杆与气缸连接,所述转动体座上设置供转动杆转动的开口。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文档编号B21F11/00GK201136032SQ20072009893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李红利 申请人:天津电装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