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09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辊锻模具,尤其是一种应用在辊锻领域的、用于铝合金锻件的扇
形辊锻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锻造行业的迅速发展,辊锻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锻造新工艺。辊锻 是坯料的延伸变形过程。坯料在高度方向经辊锻模压縮后,除一小部分金属横向流动而使 坯料宽度略有增加外,大部分被压縮的的金属沿坯料的长度方向流动。被辊锻的毛坯横截 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由辊锻变形的特点可见,它适于减少坯料截面,如杆件的拔长。辊锻 是一个逐步连续的变形过程。变形时,模具只与毛坯的一部分接触,所需变形力较小。辊锻 是静压的变形过程,冲击、振动、噪音公害小,劳动条件好。 辊锻是锻造中一种新型工艺,属于回转压縮成型类。辊锻多用于延伸变形为主的 锻造过程,除为模锻制坯外,对长轴类,板件类中某些锻件可实现终成形。因此在工业应用 中,辊锻分为制坯和成型辊锻两类,而辊锻机是专门为辊锻工艺设计、制造的专用设备。该 设备结构简单,易操作,若配备辊锻机械手及微机控制,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因此它比模锻 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势。凡是几何形状复杂,厚度差较大的模锻件,如连杆、前轴、履带等 锻件,可采用初成形辊锻工艺,再配制小能力的模锻设备进行整形的成形方法。由这种工艺 组成的生产线,在实践中表明,生产线投资少,生产效率高,锻件质量优良,技术经济效益十 分显著。 目前辊锻制坯的现有技术一般分二道次或四道次辊锻,主要是改变坯料的横截面 积使辊锻件拔长,其工艺过程是辊锻一弯曲一模锻过程。 随着辊锻工艺的发展,辊锻件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对辊锻模具要求也越来越高。辊 锻件弯曲在辊锻机上实现,这不但縮短锻造工艺过程,减少弯曲设备,而且大大降低锻造经 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它可以使弯曲工步 在辊锻过程中实现。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臂在辊锻 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它包括上辊锻扇形模具、下辊锻扇形模具,其特征在于第四道上 辊锻模具、下辊锻模具弯曲段的模堂不对称,上辊锻模具的弯曲段模堂较浅,下辊锻模具弯 曲段的模堂较深,下模堂的中心距分模线的距离为d,下模堂的剖面夹角为S 。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其弯曲端距咬入端的角度分别为a和 P,其角度a为32° 35° ,13为45° 49° 。它的弯曲段模具型腔的中心线向下偏移 距离d,其偏移距离d的取值范围在14mm 18mm之间,而S = 54° ,其辊锻模具的上、下 扇形模块扇形包角为e,其角度为115。。[0009] 本使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新设计的辊锻模具的模堂
结构局部尺寸不对称,下模模堂较深,在辊锻过程中有利于辊锻件的料向下流动,充满下模
堂,使弯曲得以实现。弯曲在辊锻机上进行,有利于縮短工艺过程,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工作
效率,节约经济成本。
图l是辊锻工步图; 图2是第一道辊锻模具的前端面在两锻辊连线处贴合的位置图; 图3是第二道辊锻模具的前端面在两锻辊连线处贴合的位置图; 图4是第三道辊锻模具的前端面在两锻辊连线处贴合的位置图; 图5是第四道辊锻模具的前端面在两锻辊连线处贴合的位置图; 图6是图1中标号为5的部分在弯曲之前的E-E截面视图; 图7是图1中标号为5的部分在弯曲之后的E-E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使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辊锻工步图,其中标号1为辊锻第一道;标号2为辊锻第二道;标号3为辊 锻第三道;标号4为辊锻第四道。标号5为辊锻弯曲之前的部分,标号6为在第四道中弯曲 的部分。图1中第一道辊锻、第二道辊锻、第三道辊锻在一般制坯辊锻中都存在,即第一道 压扁、第二道辊圆、第三道压扁是非常普通的辊锻方法,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之处在于第四道 辊圆的同时进行辊锻弯曲,这样在整个锻造过程中省去弯曲工步,这有利于加快锻造过程 并节省开支。 图2为辊锻的第一道辊锻模具,其扇形包角e为115° ,标号7和8分别代表辊锻 上模和辊锻下模,标号7和8在其它图中也是如此。A\和&是第一道辊锻模的止推环,与 辊锻机的止口配合,轴向固定在辊锻机上。B\和B工是第一道辊锻模具的凹环,它分别与第 二道辊锻模的止口 A' 2和A2配合,把第二道辊锻模与第一道辊锻模固定在辊锻机上。 图3为辊锻的第二道辊锻模具,其扇形包角9为115° , A' 2和A2是第二道辊锻 模的止推环,与第一道辊锻模的止口配合,轴向固定在辊锻机上。B/和B2是第二道辊锻模 具的凹环,它分别与第三道辊锻模的止口 A' 3和A3配合,把第三道辊锻模与第二道辊锻模 固定在辊锻机上。 图4为辊锻的第三道辊锻模具,其扇形包角9为115° , A' 3和A3是第三道辊锻 模的止推环,与第二道辊锻模的止口配合,轴向固定在辊锻机上。B/和B3是第三道辊锻模 具的凹环,它分别与第四道辊锻模的止口 A' 4和A4配合,把第四道辊锻模与第三道辊锻模 固定在辊锻机上。 图5为辊锻的第四道辊锻模具,其扇形包角e为115° , A' 4和~是第四道辊锻 模的止推环,与第三道辊锻模的止口配合,轴向固定在辊锻机上。B'4和B4是第四道辊锻模 具的凹环,它分别辊锻机的止推环配合,把第四道辊锻模与第一、二、三道辊锻模固定在辊 锻机上。图5中E-E处是弯曲段的模具型腔,其距咬入端的角度分别定义为a和p,其角 度a为32° 35° , P为45° 49° 。 图6为图1中标号5的部分所对应的辊锻模具截面E-E视图,它的上、下型腔都对 称。
4[0026] 图7为图1中标号6的部分所对应的辊锻模具截面E-E视图,它的上、下型腔都不
对称。图中D为直径,与图6中的D相同,即在辊锻过程中标号为6的部分截面粗细不发生
变化,只是此处的中心线向下偏移距离d,其取值范围在14mm 18mm之间,而S = 54° 。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之处在于局部部位不发生变形,而能在辊锻过程中同时弯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为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它包括上辊锻扇形模具、下辊锻扇形模具,其特征在于第四道上辊锻模具、下辊锻模具弯曲段的模堂不对称,上辊锻模具的弯曲段模堂较浅,下辊锻模具弯曲段的模堂较深,下模堂的中心距分模线的距离为d,下模堂的剖面夹角为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弯曲段模具 型腔距咬入端的角度分别为a和P,其角度a为32° 35° , P为45° 49° 。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其第四道辊锻下模 偏移距离d取值范围在14mm 18mm之间,而S =54° 。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其特征在于辊锻扇形模 具的扇形包角为e,其角度为1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辊锻过程中实现弯曲工步的辊锻模具,它包括四道辊锻模具,且每道次辊锻模具的扇形包角为θ,且θ=115°,第一道辊锻为压扁,即把圆坯料辊成椭圆形坯料;第二道辊圆,即把第一道压扁的部分辊圆;第三道是压扁,把第二道辊圆的部分再压扁;第四道辊圆的同时,把不变形的部分辊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弯曲工步在辊锻过程中的第四道实现,在辊锻过程中实现弯曲,缩短锻造工艺过程,减少弯曲设备,降低锻造成本。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1519735SQ200920154109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2日
发明者付殿禹, 余光中, 曹飞, 杨勇, 胡福荣, 蒋鹏, 韦韡 申请人:北京机电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