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8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电机等旋转设备速度检测的脉冲发生器(简称PLG)被广泛应用于国内 外各行各业中。脉冲发生器一般通过联轴器与所需速度检测设备的旋转轴连接在一起。由 于使用寿命、内部器件劣化、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影响脉冲发生器的脉冲计数,从而 影响控制精度。为此,在现场时常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而更换脉冲发生器过程中的重点工 作是其联轴器的更换。脉冲发生器内部结构精密,特别是其内部的玻璃刻盘非常脆弱。由于脉冲发生器 上的旋转轴与联轴器装配为过盈配合,所以在拆卸联轴器时,可以用拉码拉卸联轴器;但在 安装联轴器时不得用铜棒等器件加以敲击,否则会损坏脉冲发生器内部的玻璃刻盘。一旦 玻璃刻盘有裂纹或破损,将造成脉冲发生器计数不准,从而影响设备控制精度或造成故障停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该拆装装置 能加快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卸和装配速度,避免重器敲击脉冲发生器联轴器,保证了脉 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质量。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包括底板、中板、顶板、笼骨、旋杆、套管 和螺母,底板外沿开有若干个螺纹孔,笼骨为上下两端开有螺纹的螺杆,笼骨下端螺纹与底 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笼骨上半部分开有垂直的凸肩,且凸肩以上笼骨直径小于凸肩以 下笼骨直径;中板设置在底板上方,中板为凹形板,中板外沿开有若干个圆孔,中板上圆孔 的位置与底板上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中板通过中板上的圆孔设置在笼骨凸肩上;顶板设 置在中板上方,且顶板与中板之间设置有套管,套管套在笼骨上,套管底面抵住中板顶面, 顶板底面置于套管顶面上,顶板外沿开有若干个圆孔,顶板上圆孔的位置与底板上螺纹孔、 中板上圆孔的位置相对应,顶板通过顶板上的圆孔套在笼骨上,且笼骨上端高于顶板顶面, 螺母设置在顶板上,螺母与笼骨上端螺纹连接将顶板固定在套管顶面,顶板中部开有螺纹 通孔,螺纹通孔内可设置有旋杆。所述旋杆为全螺纹丝杆,旋杆杆身直径及螺距与顶板中部螺纹通孔的孔径及螺距 相同,旋杆上端成方形,旋杆下端与联轴器的内孔相配合,且旋杆轴心线位于中板凹口处。所述底板、顶板为圆形板,中板为凹形圆板,底板外沿以圆心等距开有三个螺纹 孔,三个螺纹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中板和顶板外沿分别以圆心等距开有三个呈等边三角 形分布的圆孔,且中板和顶板上的圆孔孔径略大于笼骨凸肩以上的笼骨直径。[0009]所述笼骨凸肩以下笼骨高度是笼骨凸肩以上笼骨高度的四倍。所述笼骨下端螺纹高度等于底板厚度,笼骨上端螺纹高度等于顶板厚度的三倍。本实用新型拆装装置主要用于脉冲发生器与联轴器之间的安装和拆卸。该拆装装 置主要由底板、中板、顶板、笼骨和旋杆组成,其中底板、中板、顶板和笼骨构成笼式结构,脉 冲发生器和联轴器放置在笼式结构的拆卸装置内部,顶板上的旋杆用于对脉冲发生器或联 轴器产生作用力,使脉冲发生器的轴头压入或压出联轴器的内孔,从而完成脉冲发生器与 联轴器之间的安装或拆卸。本实用新型能加快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卸和装配速度,避免 重器敲击脉冲发生器联轴器,保证了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拆卸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中板,3顶板,4笼骨,5旋杆,6套管,7螺母,8脉冲发生器,9联轴 器,1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一种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包括底板1、中板2、顶板 3、三根笼骨4、旋杆5、套管6和螺母7,其中底板1和顶板3为圆形板,中板2为凹形圆板, 参见图3。底板1外沿以圆心等距开有三个螺纹孔,三个螺纹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笼骨4 为上下两端开有螺纹的螺杆,三根笼骨4下端的螺纹分别与底板1上的三个螺纹孔螺纹连 接,且笼骨4下端螺纹高度等于底板1厚度。笼骨4上半部分开有垂直的凸肩,凸肩以上笼 骨4直径小于凸肩以下笼骨4直径。在本实用新型中,凸肩位于笼骨4高度的五分之一处, 即笼骨4凸肩以下笼骨4高度是笼骨4凸肩以上笼骨4高度的四倍。中板2设置在底板1上方,中板2外沿以圆心等距开有三个圆孔,中板2上圆孔的 位置与底板1上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即中板2上的三个圆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参见图3。 中板2通过其上的三个圆孔分别套在三根笼骨4上,并置于笼骨4的凸肩上。顶板3设置在中板2上方,且顶板3与中板2之间设置有套管6。套管6套在笼骨 4上,套管6底面抵住中板2顶面,顶板3底面则置于套管6顶面上。顶板3外沿以圆心等 距开有三个圆孔,顶板3上圆孔的位置与底板1上螺纹孔、中板2上圆孔的位置相对应,即 顶板3上的三个圆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顶板3通过顶板3上的三个圆孔分别套在三根笼 骨4上,由于中板2和顶板3上的圆孔孔径均略大于笼骨4凸肩以上笼骨4直径,因此中板 2和顶板3能恰好套在笼骨4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笼骨4上端螺纹高度等于顶板3厚度的三倍,因此顶板3套在笼 骨4上后,笼骨4上端仍高于顶板3顶面。螺母7设置在顶板3上,螺母7与笼骨4上端螺
4纹连接将顶板3固定在套管6顶面,即通过螺母7与笼骨4上端螺纹的连接将顶板3、中板 2、底板1和套管6固定在一起。顶板3中部还开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可设置有旋杆5。旋杆5为全螺纹丝杆, 旋杆5杆身直径及螺距与顶板3中部螺纹通孔的孔径及螺距相同,且旋杆5轴心线位于中 板2凹口处。旋杆5上端成方形,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套筒或扳手对旋杆5进行旋转,旋杆5 下端与联轴器9的内孔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中,旋杆5下端杆径小于联轴器9内孔孔径, 可方便地将旋杆5下端穿入联轴器9的内孔中。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参见图4,安装联轴器9时,先将脉冲发生器8放置在本实用新型拆装装置内,且脉 冲发生器8的轴头向下,联轴器9放置在脉冲发生器8的下方,脉冲发生器8的轴头与联轴 器9的内孔相对。旋转旋杆5,旋杆5下端穿过中板2的凹口对脉冲发生器8的端盖产生向 下的作用力,使脉冲发生器8的轴头慢慢压入联轴器9的内孔中,从而完成脉冲发生器8与 联轴器9的安装。为了防止旋杆5下端顶坏脉冲发生器8的端盖,可以在旋杆5下端与脉 冲发生器8的端盖之间放置垫块10。参见图5,拆卸联轴器9时,先将带有联轴器9的脉冲发生器8放置在本实用新型 拆装装置内,并将联轴器9的颈部卡于凹形中板2的凹口处,且脉冲发生器8位于联轴器9 的下方。旋转旋杆5,旋杆5下端穿过联轴器9的内孔将脉冲发生器8的轴头慢慢压出联轴 器9的内孔,从而完成脉冲发生器8与联轴器9的拆卸。本实用新型能加快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卸和装配速度,避免重器敲击脉冲发生 器联轴器,保证了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质量。
权利要求一种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拆装装置包括底板、中板、顶板、笼骨、旋杆、套管和螺母,底板外沿开有若干个螺纹孔,笼骨为上下两端开有螺纹的螺杆,笼骨下端螺纹与底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笼骨上半部分开有垂直的凸肩,且凸肩以上笼骨直径小于凸肩以下笼骨直径;中板设置在底板上方,中板为凹形板,中板外沿开有若干个圆孔,中板上圆孔的位置与底板上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中板通过中板上的圆孔设置在笼骨凸肩上;顶板设置在中板上方,且顶板与中板之间设置有套管,套管套在笼骨上,套管底面抵住中板顶面,顶板底面置于套管顶面上,顶板外沿开有若干个圆孔,顶板上圆孔的位置与底板上螺纹孔、中板上圆孔的位置相对应,顶板通过顶板上的圆孔套在笼骨上,且笼骨上端高于顶板顶面,螺母设置在顶板上,螺母与笼骨上端螺纹连接将顶板固定在套管顶面,顶板中部开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可设置有旋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杆为 全螺纹丝杆,旋杆杆身直径及螺距与顶板中部螺纹通孔的孔径及螺距相同,旋杆上端成方 形,旋杆下端与联轴器的内孔相配合,且旋杆轴心线位于中板凹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顶 板为圆形板,中板为凹形圆板,底板外沿以圆心等距开有三个螺纹孔,三个螺纹孔呈等边三 角形分布,中板和顶板外沿分别以圆心等距开有三个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圆孔,且中板和 顶板上的圆孔孔径略大于笼骨凸肩以上的笼骨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笼骨凸 肩以下笼骨高度是笼骨凸肩以上笼骨高度的四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笼骨下 端螺纹高度等于底板厚度,笼骨上端螺纹高度等于顶板厚度的三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笼式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装置,包括底板、中板、顶板、笼骨、旋杆、套管和螺母,底板上开有螺纹孔,笼骨下端螺纹与螺纹孔连接,笼骨上半部分开有凸肩,凹形中板设在底板上方,中板上开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圆孔,中板通过圆孔设在笼骨凸肩上,顶板设在中板上方,顶板与中板之间设有套管,套管套在笼骨上,顶板上开有与底板上螺纹孔、中板上圆孔相对应的圆孔,顶板通过圆孔套在笼骨上并置于套管上,笼骨上端高于顶板,螺母与笼骨上端螺纹连接将顶板固定在套管上,顶板中部开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可设有旋杆。本实用新型能加快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速度,避免重器敲击脉冲发生器联轴,保证了脉冲发生器联轴器的拆装质量。
文档编号B23P19/02GK201645117SQ20102003285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8日
发明者孙云龙, 徐明红, 汪卫明, 鞠大亮, 黄健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