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18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印刷电路板制作装置,尤指一种可自动将铜片嵌入印刷电路板 上,以提升生产效率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安装于电子产品内部,提供各种电 子元件设置,使各电子元件之间可相互连接,以发挥其整体功能,但电子产品运作的同时, 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会产生热量并使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将造成电子产品的效能降 低,故在电子产品内部靠近印刷电路板处可设置有散热风扇,藉由风扇转动产生的气流吹 向印刷电路板而使热量散失,如此确保电子元件不会过热而能正常运作。上述的风扇虽能将热量予以吹散,但风扇具有相当的体积,在安装上会受到空间 的限制,尤其不适用于尺寸较小的电子产品,故另有一种提供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散 热的方法,其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铜片,由于铜材料具有仅次于银材料的高导热性,且铜 材料的价钱相较于银材料便宜,透过铜片可直接将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予 以有效散失。然而,现有技术将铜片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方式,是以人工将铜片嵌入印刷电 路板上对应的洞孔中,操作员需要具备有高度的专注力,才得以将铜片确实对位于洞孔中, 在长时间的操作下,操作员的手部与眼部容易感到疲劳,因而不利于长时间作业,造成生产 效率无法提升,且现今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亦不符合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之铜片 自动压入装置,藉由自动化的机械设计,提供铜片嵌入印刷电路板上的作业得以有效率的 进行。为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 其包括有一机座、一装载结构、一送料臂以及一压入结构,其中该机座具有一底座及该底 座后端连接有一侧板;该装载结构具有一装载器,该装载器设有一底板及一柱体,该底板上 贯穿设有一开孔,该柱体可转动的设置于底板顶面,柱体上间隔贯穿设有复数贯孔,将柱体 相对于底板转动,可使各贯孔分别对应于底板的开孔,该装载器设置于机座的底座顶面;该 送料臂具有一固定座及一移动座,该移动座可相对于该固定座移动,移动座上形成有一凹 槽,且该凹槽可位于装载器之底板的开孔下方,该送料臂以其固定座固定于机座的底座一 侧;该压入结构设置于机座的侧板上,该压入结构具有一冲头座及一移动组件,该冲头座中 设置有一冲头,该冲头底端突出于冲头座底面,冲头内部贯穿形成有一通道,该通道顶端的 开口位于冲头顶端面并连接有一真空装置,通道底端的开口位于冲头底端面,该移动组件 具有一移动板,该移动板与冲头座相互固定且可相对于侧板移动,另送料臂的移动座可移 动至其凹槽位于冲头下方。[0007]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机座的底座设置有该送料臂的 一侧面呈阶级状并形成有一凹部,该凹部后端呈开放状,凹部前端的端面突伸设有一抵挡 件;该送料臂的移动座后端设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具有一枢接部及该枢接部朝向两侧分 别形成有一抵靠部及一定位部,该抵靠部底面突伸设有一抵掣件,该定位部朝向移动座的 内侧面内凹设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中设置有一弹簧,该定位杆以其枢接部枢接于移动座 上,使抵靠部对应于移动座的凹槽,定位杆的抵掣件与该枢接处间隔一定距离并可抵靠在 机座的抵挡件上,且弹簧位于移动座与定位部之间。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移动座穿设有一通道,该通道后 端与该凹槽连通,通道前端连接有一真空装置。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送料臂进一步具有一横向气压 缸,该横向气压缸设有一横向活塞杆,横向气压缸远离横向活塞杆的一端定位于机座上,而 横向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座上。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固定座顶面设有一鸠尾座,该移 动座底面形成有一鸠尾槽,该移动座以其鸠尾槽可滑移的嵌合在固定座的鸠尾座外侧。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移动组件进一步设有一滚珠螺 杆,该滚珠螺杆具有一螺杆及该螺杆外侧套设有一螺帽,该滚珠螺杆以其螺帽固定设置在 该移动板上。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移动组件进一步设有一伺服马 达,该伺服马达系设置在机座上,且伺服马达的输出轴与螺杆顶端连接。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移动组件进一步设有两鸠尾座, 该两鸠尾座间隔设置在机座的侧板两侧,该移动组件的移动板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鸠尾 槽,该移动板以其鸠尾槽可滑移的嵌合于移动组件的鸠尾座外侧。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压入结构进一步设有一装配座、 两导杆及两纵向气压缸,该装配座中央设置有该冲头座,该两导杆可移动的穿设在装配座 上且位于冲头座两侧,两导杆底端突出于装配座底面,两导杆底端之间连接有一压力脚,该 压力脚贯穿形成有一对应于冲头的通孔,使冲头底端可位于该通孔中,该两纵向气压缸分 别设有一纵向活塞杆,该两纵向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两导杆顶端。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冲头座内部形成有一气压室,冲 头座贯穿设有一连通至该气压室的气孔,该气孔连接有一压力装置,该冲头座连接的压力 装置设有一调压阀。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装载结构进一步设有一从动齿 轮、一马达、一主动齿轮及一皮带,该从动齿轮设置于机座的底座底面且位于该装载器下 方,从动齿轮中央处固设有一转轴,该转轴贯穿底座与装载器的底板而突出于装载器的底 板顶面并与装载器的柱体相互固定,该马达设置在机座相邻装载器处,该马达具有一输出 轴,该输出轴固设有该主动齿轮,该皮带环设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侧。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中该冲头底端面镀有铁氟龙。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 进至少包括在装载器中容置有若干铜片,且铜片可通过装载器的开孔而定位于移动座上, 并经由移动座将铜片移送至压入结构的冲头下方,再利用冲头将铜片下压固定至印刷电路板上,藉此提供铜片装设作业得以自动化进行,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及提升生产效率之目 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臂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载结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载器立体外观图。图5是铜片的前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座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入结构前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入结构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动作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0]10机座11底座[0031]111凹部112抵挡件[0032]113扣件12侧板[0033]20装载结构21装载器[0034]211底板2111开孔[0035]2112握把212柱体[0036]2121贯孔22从动齿轮[0037]23马达24主动齿轮[0038]25皮带26铜片[0039]261凸角30送料臂[0040]31固定座311鸠尾座[0041]32移动座321平板[0042]3211连接板3212凹槽[0043]3213连接孔3214通道[0044]3215真空接头3216装设槽[0045]322移动块3221鸠尾槽[0046]323定位杆3231枢接部[0047]3232抵靠部3233定位部[0048]3234枢接孔3235沟槽[0049]3236弧面3237抵掣件[0050]3238定位槽3239弹簧[0051]33横向气压缸331横向活塞杆[0052]332传动块40压入结构[0053]41装配座42冲头座[0054]421气压室422冲头[0055]4221通道4222真空接头[0056]423气孔4231气压接头[0057]43导杆431压力脚[0058]4311通孔432垫圈[0059]44纵向气压缸441纵向活塞杆[0060]45移动组件451鸠尾座[0061]452移动板4521鸠尾槽[0062]453滚珠螺杆4531螺杆[0063]4532螺帽454伺服马达[0064]50枢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包括有一机 座10、一装载结构20、一送料臂30以及一压入结构40,其中该机座10具有一底座11及该底座11后端连接有一侧板12,请参阅图2所示,底 座11 一侧面呈阶级状并形成有一凹部111,该凹部111后端呈开放状,凹部111前端的端面 突伸设有一抵挡件112;请参阅图1及3所示,该装载结构20设置于机座10的底座11上,该装载结构20 具有一装载器21、一从动齿轮22、一马达23、一主动齿轮M及一皮带25,请配合参阅图4所 示,该装载器21设有一底板211及一圆形的柱体212,该底板211上贯穿设有一开孔2111, 底板211 —侧连接有一握把2112,该柱体212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211顶面,柱体212上 间隔贯穿设有复数个距离柱体212中心轴为等距且呈纵向的贯孔2121,各贯孔2121中容 置有若干层迭的铜片26,将柱体212相对于底板211转动,可使各贯孔2121分别对应于底 板211的开孔2111,较佳的实施例,该贯孔2121具有八个,请参阅图5所示,各铜片沈呈圆 形,且其边缘间隔形成有复数凸角沈1,较佳的,每一片铜片沈的凸角261具有六个;请参阅图3所示,该装载器21可拆离的设置于机座10的底座11顶面且相邻凹部 111处,装载器21以其底板211放置于底座11顶面,并以设置于底座11上的扣件113压 抵装载器21的底板211,使装载器21获得定位,且装载器21的底板211的开孔2111对应 于底座11的凹部111,另该从动齿轮22设置于底座11底面且位于装载器21下方,从动齿 轮22中央处固设有一转轴(图中未示),该转轴贯穿底座11与装载器21的底板211而突 出于装载器21的底板211顶面并与装载器21的柱体212相互固定,该马达23设置于机座 10的底座11顶面且相邻装载器21处,该马达23具有一输出轴(图中未示),该输出轴贯 穿底座11而突出于底座11底面,输出轴底端固设有该主动齿轮对,该皮带25环设于主动 齿轮M与从动齿轮22外侧;请参阅图2所示,该送料臂30具有一固定座31、一移动座32及一横向气压缸33, 该固定座31为一朝向前、后两端延伸的长形体,其顶面设有一朝向前、后两端延伸的鸠尾 座311,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该移动座32具有一平板321及该平板321底面的前端处连接 有一移动块322,该移动块322底面内凹形成有一朝向前、后两端延伸的鸠尾槽3221,该移动块322以其鸠尾槽3221可滑移的嵌合于固定座31的鸠尾座311外侧,使移动座32可相 对于固定座31进行移动,另平板321后端一侧呈阶级状并形成有一连接板3211,该连接板 3211 一侧形成有一弧形凹槽3212,该凹槽3212可容置有一铜片沈,连接板3211另一侧贯 穿设有一纵向的连接孔3213,平板321前端面且对应于凹槽3212的一侧穿设有一朝向后端 延伸的通道3214,该通道3214后端连通于该凹槽3212,通道3214前端有一真空接头3215, 该真空接头3215连接有一真空装置(图中未示),平板321后端面的另一侧内凹设有一装 设槽3216(如图2所示);又平板321后端设有一定位杆323,该定位杆323具有一枢接部3231及该枢接部 3231朝向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一抵靠部3232及一定位部3233,枢接部3231贯穿设有一纵 向的枢接孔3234,枢接部3231与抵靠部3232朝向平板321的内侧面内凹设有一横向的沟 槽3235 (如图6所示),该沟槽3235与该枢接孔3234相互连通,且抵靠部3232内侧面位于 沟槽3235上方处形成有一弧面3236,抵靠部3232底面突伸设有一抵掣件3237,该抵掣件 3237与该枢接孔3234间隔一段距离,定位部3233朝向平板321 —侧的内侧面内凹设有一 定位槽3238,该定位槽3238中设置有一弹簧3239,该定位杆323在其沟槽3235容置有平 板321的连接板3211,定位杆323的枢接孔3234对应于连接板3211的连接孔3213,以一 枢接件50贯穿定位杆323的枢接孔3234与连接板3211的连接孔3213,使定位杆323枢接 于平板321上,定位杆323的抵靠部3232的弧面3236对应于连接板3211的凹槽3212,定 位杆323的定位部3233的定位槽3238对应于连接板3211的装设槽3216,使弹簧3239 — 端抵顶于定位部3233的定位槽3238槽面,另一端抵顶于连接板3211的装设槽3216槽面;该横向气压缸33设有一横向活塞杆331,横向气压缸33远离横向活塞杆331的一 端定位于机座10上(图中未示),而横向活塞杆33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一传动块332,该 传动块332固定在移动座32的平板321底面的后端处;请参阅图1及2所示,该送料臂30以其固定座31固定于机座10的底座11设有 凹部111的一侧,使移动座32的定位杆323的抵掣件3237可抵靠于机座10的抵挡件112, 且移动座32的凹槽3212可位于装载器21的底板211的开孔2111下方;请参阅图1及7所示,该压入结构40设置在机座10的侧板12上,该压入结构40 具有一装配座41、一冲头座42、两导杆43、两纵向气压缸44及一移动组件45,请配合参阅 图8所示,该冲头座42贯穿设置于该装配座41中央处,冲头座42内部形成有一气压室421, 该气压室421中贯穿设置有一冲头422,该冲头422底端突出于冲头座42底面,且冲头422 顶端突出于冲头座42顶面,冲头422内部贯穿形成有一通道4221,该通道4221顶端的开口 位于冲头422顶端面并连接有一真空接头4222,该真空接头4222连接有一真空装置(图中 未示),通道4221底端的开口位于冲头422底端面,且冲头422底端面镀有具低摩擦系数的 铁氟龙,在冲头座42顶部贯穿设有一连通于气压室421的气孔423,该气孔423顶端的开口 连接有一气压接头4231,该气压接头4231连接有一压力装置(图中未示),该压力装置设 有一调压阀;该两导杆43可纵向移动的穿设在装配座41上且位于冲头座42两侧,两导杆43 底端突出于装配座41底面,两导杆43底端之间连接有一压力脚431,该压力脚431中央处 贯穿形成有一对应于冲头422的通孔4311,使冲头422底端可位于通孔4311中,在压力脚 431底面且位于该通孔4311周围处设有一垫圈432 ;该两纵向气压缸44分别设有一纵向活塞杆441,该两纵向活塞杆44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两导杆43顶端;请参阅图1及7所示,该移动组件45具有两鸠尾座451、一移动板452、一滚珠螺 杆453及一伺服马达454,该两鸠尾座451呈纵向的间隔设置在机座10的侧板12朝向底 座11的前端面且位于侧板12的两侧,该移动板452后端面的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呈纵向 的鸠尾槽4521,该移动板452以其鸠尾槽4521可滑移的嵌合在鸠尾座451外侧,使移动板 452可相对于机座10的侧板12移动,另该滚珠螺杆453具有一螺杆4531及该螺杆4531外 侧套设有一螺帽4532,该螺帽4532内设有钢珠可将螺杆4531的旋转转变为螺帽4532相对 于螺杆4531进行的直线运动,该滚珠螺杆453以其螺帽4532固定设置于移动板452后端 面并位于两侧鸠尾座451之间,该伺服马达妨4设置在机座10的侧板12顶部,且伺服马达 454的输出轴与螺杆4531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机座10安装在一机台上,该机台的工作平台上放置有待嵌入铜片 26的印刷电路板,并在机台与机座10之间设有驱动机构,藉由该驱动机构可驱使机座10 相对于机台上的印刷电路板形成移动,该驱动机构可为油压缸及导件间的配合(此构造为 现有技术不再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及9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先控制横向活 塞杆331相对于横向气压缸33呈收缩状态,使设置在平板321后端的定位杆323的抵掣件 3237抵靠于底座11的抵挡件112,由于定位杆323的抵掣件3237受到推抵,请配合参阅图 6所示,定位杆323的抵靠部3232会远离平板321,而定位杆323的定位部3233会靠近平板 321,使设置在定位部3233与平板321之间的弹簧3239产生压缩而储存有弹力,且此时平 板321的凹槽3212对应位于装载器21的底板211的开孔2111下方,启动装设于平板321 的真空接头3215的真空装置,利用真空力量将铜片沈确实从柱体212的贯孔2121与底板 211的开孔2111中吸出并位于平板321的凹槽3212上;待铜片沈被吸出后,则可控制横向活塞杆331相对于横向气压缸33呈伸长状态, 使移动座32相对于固定座31朝向后端移动,且由于定位杆323的抵掣件3237脱离抵靠于 底座11的抵挡件112,弹簧3239提供有恢复弹力,使定位杆323的定位部3233远离平板 321,而定位杆323的抵靠部3232靠近平板321,故抵靠部3232的弧面3236会紧抵于凹槽 3212上的铜片26,使铜片沈确实定位于凹槽3212上;请参阅图1及10所示,移动座32朝向后端移动至其凹槽3212上的铜片沈对应 位于冲头422下方,启动装设于冲头422的真空接头4222的真空装置,利用真空力量使铜 片26确实由冲头422吸起并位于冲头422底端,另控制横向活塞杆331相对于横向气压缸 33呈收缩状态,则移动座32远离冲头422 ;请参阅图7所示,进一步控制机台的驱动机构,使冲头422移动至印刷电路板所穿 设的洞孔上方,启动伺服马达妨4提供螺杆4531旋转的动力,使螺帽4532可相对于螺杆 4531向下移动,并带动移动板452与装配座41,进而使冲头422下降并将铜片沈压入对应 的印刷电路板的洞孔中,冲头422底端面的铁氟龙提供铜片沈在压入瞬间可微量偏移并对 准洞孔,以达到所需精度,且铜片沈边缘的凸角261可紧抵于洞孔的孔壁,提供铜片沈确 实固定于印刷电路板的洞孔中,另控制纵向活塞杆441相对于纵向气压缸44呈伸长状态, 可使压力脚431下降并压抵在印刷电路板上,藉以防止印刷电路板位移而利于铜片沈嵌入 作业的进行;完成一铜片沈嵌入印刷电路板后,启动伺服马达妨4使螺帽4532相对于螺杆 4531向上移动,进而使冲头422上升,且控制纵向活塞杆441相对于纵向气压缸44呈收缩状态,使压力脚431上升;反复进行上述动作,使移动座32可陆续将装载器21中的铜片沈移送至冲头422 下方,并利用冲头422下压固定至印刷电路板上,如此,藉由本实用新型之自动化设计,提 供有节省作业时间及提升生产效率的功效。请参阅图8所示,冲头座42内部的气压室421提供冲头422将铜片沈下压于印 刷电路板时具有缓冲力量,故利用调压阀控制气压室42的压力大小,可调整冲头422下压 的力道,使铜片26可依照所需的力量进行嵌入,并确保铜片沈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紧密度 可符合制造需求。请参阅图3所示,驱动马达23产生的动力可经由皮带25传递至柱体212,使柱体 212转动并以不同位置的贯孔2121对应于底板211的开孔2111,故各贯孔2121中的铜片 26可依序从底板211的开孔2111被吸出,进而利于本实用新型可长时间的进行铜片沈嵌 入印刷电路板的作业,请参阅图4所示,装载器21可拆离于机座10并单独进行铜片沈的 装载作业,故当机座10上的装载器21所装载的铜片沈皆被吸出后,使用者可操作底座11 上的扣件113脱离压抵于装载器21的底板211,并手握住握把2112,将该装载器21由底座 11顶面拿起,并更换为另一装满铜片26的装载器21,提供铜片沈嵌入印刷电路板的作业 可持续进行,藉此,亦达到节省作业时间的目的。
10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座、一装载结构、一 送料臂以及一压入结构,其中该机座具有一底座及该底座后端连接有一侧板;该装载结构具有一装载器,该装载器设有一底板及一柱体,该底板上贯穿设有一开孔, 该柱体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顶面,柱体上间隔贯穿设有复数贯孔,将柱体相对于底板转动, 可使各贯孔分别对应于底板的开孔,该装载器设置在机座的底座顶面;该送料臂具有一固定座及一移动座,该移动座可相对于该固定座移动,移动座上形成 有一凹槽,且该凹槽可位于装载器的底板的开孔下方,该送料臂以其固定座固定在机座的 底座一侧;该压入结构设置在机座的侧板上,该压入结构具有一冲头座及一移动组件,该冲头座 中设置有一冲头,该冲头底端突出于冲头座底面,冲头内部贯穿形成有一通道,该通道顶端 的开口位于冲头顶端面并连接有一真空装置,通道底端的开口位于冲头底端面,该移动组 件具有一移动板,该移动板与冲头座相互固定且可相对于侧板移动,另送料臂的移动座可 移动至其凹槽位于冲头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底座设置有该送料臂的一侧面呈阶级状并形成有一凹部,该凹部后端呈开 放状,凹部前端的端面突伸设有一抵挡件;该送料臂的移动座后端设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具有一枢接部及该枢接部朝向两侧分 别形成有一抵靠部及一定位部,该抵靠部底面突伸设有一抵掣件,该定位部朝向移动座的 内侧面内凹设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中设置有一弹簧,该定位杆以其枢接部枢接在移动座 上,使抵靠部对应于移动座的凹槽,定位杆的抵掣件与该枢接处间隔一距离并可抵靠在机 座的抵挡件,且弹簧位于移动座与定位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穿 设有一通道,该通道后端与该凹槽连通,通道前端连接有一真空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臂进 一步具有一横向气压缸,该横向气压缸设有一横向活塞杆,横向气压缸远离横向活塞杆的 一端定位于机座上,而横向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顶 面设有一鸠尾座,该移动座底面形成有一鸠尾槽,该移动座以其鸠尾槽可滑移的嵌合在固 定座的鸠尾座外侧。
6.如权利要求第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 件进一步设有一滚珠螺杆,该滚珠螺杆具有一螺杆及该螺杆外侧套设有一螺帽,该滚珠螺 杆以其螺帽固定设置在该移动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组件进 一步设有一伺服马达,该伺服马达设置在机座上,且伺服马达的输出轴与螺杆顶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 进一步设有两鸠尾座,该两鸠尾座间隔设置在机座的侧板两侧,该移动组件的移动板两侧 分别形成至少一鸠尾槽,该移动板以其鸠尾槽可滑移的嵌合在移动组件的鸠尾座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结构进一步设有一装配座、两导杆及两纵向气压缸,该装配座中央设置有该冲头座,该两导杆可 移动的穿设在装配座且位于冲头座两侧,两导杆底端突出于装配座底面,两导杆底端之间 连接有一压力脚,该压力脚贯穿形成有一对应于冲头的通孔,使冲头底端可位于该通孔中, 该两纵向气压缸分别设有一纵向活塞杆,该两纵向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两导杆顶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冲头座内部 形成有一气压室,冲头座贯穿设有一连通至该气压室的气孔,该气孔连接有一压力装置,该 冲头座连接的压力装置设有一调压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结构 进一步设有一从动齿轮、一马达、一主动齿轮及一皮带,该从动齿轮设置在机座之底座底面 且位于该装载器下方,从动齿轮中央处固设有一转轴,该转轴贯穿底座与装载器的底板而 突出于装载器的底板顶面并与装载器的柱体相互固定,该马达设置在机座相邻装载器处, 该马达具有一输出轴,该输出轴固设有该主动齿轮,该皮带环设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 侧。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头底端面镀有铁氟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印刷电路板的铜片自动压入装置,其是在一机座上设置有一装载结构、一送料臂及一压入结构,该装载结构具有一装载器可容置若干铜片,并在装载器底端形成有一开孔,该送料臂具有一固定座及一移动座,该移动座可相对于该底座进行滑移,该压入结构具有一可向下移动的冲头,藉此,铜片可通过装载器的开孔而定位于移动座上,并经由移动座将铜片移送至压入结构的冲头下方,再利用冲头将铜片下压固定至印刷电路板上,进而达到节省铜片装设作业时间及提升生产效率的功效。
文档编号B23P19/027GK201906967SQ201020629658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林万礼, 林昌辉, 洪志德, 苏清海, 邓金安, 陈法古 申请人: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