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

文档序号:305342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分卷平整机组卷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钢卷内圈划伤的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分卷线卷取机在分卷8_及以上板厚的钢卷时,卷取结束后的卸卷过程中内卷与卷筒扇形板接触,导致划伤的问题一直存在。卷筒的工作过程是当带钢头部插入钳口位置后,卷筒涨开,夹钳升起将带钢夹紧,然后开始正转,将带钢缠绕在卷筒上。当长度达到要求时,检测装置发出信号,卷筒电机转速下降,然后开始建立张力并进行切分操作,最后由带尾光栅检测装置指导带尾停在出口缓冲辊位置,卷筒电机停止。 当托卷小车将钢卷托起后,钳口位置对应外表面局部凸起,曲率半径骤然减小,托卷过程中当钳口位置与托卷小车的衬板接触时,钢卷会偏离卷筒中心位置。当钢板较厚时,卷筒的涨缩量不足以满足间隙需求,造成钳口附近扇形板与钢卷内表面摩擦,就会在钢卷内圈产生划伤。由于生产中主要对钢卷的带尾进行控制,导致钳口的位置处于不可控状态,因此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托卷偏心所造成的钢卷内圈划伤现象。通过对卷取过程的分析发现,当带尾停在设计位置时,钳口应处于卷筒中心水平线之上,此时停好钳口,然后发出指令进行切分操作,即可避免因为卷心偏移所产生的划伤问题,因此在卷取机分卷作业中引入钳口位置控制方法就是目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引入卷取机分卷作业控制中,控制分切时钳口位置,消除钢卷内圈划伤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分卷过程中,当钢卷长度达到要求时,检测装置发出信号后,卷筒电机停止;2)计算此时切分后钳口旋转的周数N,N= 1/3+(L1+L2)/jiD,结合周数N即可推算出卷取结束后钳口的位置,如果经过计算后钳口位置位于水平线以下,按照系统提示调整钳口位置,目的是保证卷取结束后钳口应处于卷筒中心水平线之上;其中L1为切分剪到下偏导辊之间的距离;L2为下偏导辊到最外层钢板与钢卷之间切点A的距离;1/3为切点A到出口缓冲辊之间的周数,该区间正好为120° ;D为切分前钢卷外圆直径;3)启动卷筒电机,建立张力并进行切分操作;4)由带尾光栅检测装置指导带尾停在托卷辊位置,卷筒电机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分卷机分卷作业中,控制分切时钳口位置,有效地避免了钢卷因托卷偏心所引发的划伤频发的问题,尤其是8mm以上板材钢卷内圈划伤几率大大降低,提高产品成材率O. 4 O. 5个百分点以上。


图I是本发明分卷线切分状态示意图;图2是托卷过程中产生偏心的示意图;图3是钢卷外圈由于钳口位置所引发的凸起示意图。图中I-板带2_卷筒3_出口缓冲棍4_下偏导棍5_上偏导棍6_深弯棍7_张力辊组8-切分剪9-钢卷10-托卷小车11-钳口 12-扇形板13-外圈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是本发明一种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中分卷切分状态示意图,板带I 一头绕在卷筒2上,另一头经上偏导辊5、下偏导辊4、深弯辊6、张力辊组7与平整机组相连,出口缓冲辊3位于钢卷9的八点钟位置,切分剪8位于张力辊组7的后面。见图2,是钢卷9在托卷小车10上的变形分析示意图,当钳口 11位于四点到八点钟位置时,钢卷9被托起后,钳口 11位置对应外表面局部有外圈凸起13,曲率半径骤然减小,托卷过程中,钢卷9会偏离卷筒2中心位置,造成钳口 11附近扇形板12与钢卷9内表面摩擦,就会在钢卷9内圈产生划伤。如图I至图3,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分卷过程中,当钢卷9长度达到要求时,检测装置发出信号后,卷筒2电机停止转动;2)计算此时切分后钳口 11旋转的周数N,N= 1/3+(L1+L2) / π D,结合周数N即可推算出卷取结束后钳口 11的位置,如果经过计算后钳口 11位置位于水平线以下,按照系统提示调整钳口位置,目的是保证卷取结束后钳口应处于卷筒中心水平线之上;其中L1为切分剪8到下偏导辊4之间的距离,L2为下偏导辊4到最外层钢板与钢卷之间切点A之间的距离,1/3为切点A到出口缓冲辊3之间的周数,该区间正好为120°,D为切分前钢卷9外圆直径;3)启动卷筒2电机,开始建立张力并进行切分操作;4)由带尾光栅检测装置指导带尾停在出口缓冲辊3对应托卷辊位置,卷筒电机停止。依该方法可编写应用程序植入分卷线卷取机控制系统,对钢卷的分卷过程实施运算,实施例中,D = 2000mm, LI = 7420mm, L2 取模糊值 X = 2430mm,计算N= l/3+(Ll+L2)/3iD = O. 33+1. 57 = I. 9,对N值去整,即取小数点以后的值0.9,然后乘以360°得到的值为钳口位置的变化角度324°,即此时切分,卷取结束后,钳口 11将落入象限III,不满足钳口 11应处于卷筒9中心水平线之上的目标,因此需继续转动卷筒半圈,使钳口 11位于I象限中。应用上述条件进行数学运算,可得出钳口 11分切前后的位置变化,最后算出剪切前钳口参照停车的位置,按照指定位置停好钳口,然后发出指令进行切分操作。按照此钳口定位方法,实现了当卷取结束后,带尾可停在原设计要求位置(八点钟方向),同时钳口停 在卷筒中心水平线之上,避免因为卷筒中心偏移所产生的划伤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分卷过程中,当钢卷长度达到要求时,检测装置发出信号后,卷筒电机停止; 2)计算此时切分后钳口旋转的周数N,N=1/3+α + 2)/π ,结合周数N即可推算出卷取结束后钳口的位置,如果经过计算后钳口位置位于水平线以下,按照系统提示调整钳口位置,目的是保证卷取结束后钳口应处于卷筒中心水平线之上; 其中L1为切分剪到下偏导辊之间的距离; L2为下偏导辊到最外层钢板与钢卷之间切点A的距离; 1/3为切点A到出口缓冲辊之间的周数,该区间正好为120° ; D为切分前钢卷外圆直径; 3)启动卷筒电机,建立张力并进行切分操作; 4)由带尾光栅检测装置指导带尾停在托卷辊位置,卷筒电机停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取机卷筒钳口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当钢卷长度达到要求时,检测装置发出信号后,卷筒电机停止;2)计算切分后钳口旋转的周数N,N=1/3+(L1+L2)/πD,结合周数N即可推算出卷板终了时钳口的位置,钳口应处于卷筒中心水平线之上;3)启动卷筒电机,开始建立张力并进行切分操作;4)由带尾光栅检测装置指导带尾停在托卷辊位置,卷筒电机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分卷机分卷作业中,控制分切时钳口位置,8mm以上板材钢卷内圈划伤几率大大降低,提高产品成材率0.4~0.5个百分点以上。
文档编号B21C47/16GK102847749SQ20111017824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宏, 周世宇, 孙立耕, 于贺宝, 熊宏亮, 王健, 李鹭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