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护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75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尘护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工具机的防尘护盖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以一板体弯折成形的防尘护盖。
背景技术
工具机的伸缩防尘装置是由多个形状类同但尺寸递增的防尘护盖依序套接,从而形成一可随工具机的轴向运动而伸展或缩合的装置。习用的防尘护盖主要包含有由一板体一体弯折成具有一顶板及二侧板且断面呈π形的一主体,伸缩防尘装置中除了尺寸最小的护盖之外,其它各护盖是以其主体的前端套接于另一尺寸较小的护盖的主体后端;各该防尘护盖的后端还设有一背板,其功能除了防止该护盖与另一相邻护盖分离之外,更可用于阻挡该护盖的主体外表面上的残油及碎屑进入该护盖的内部。然而,该防尘护盖的主体及背板需先分别经备料、裁切、弯折或钻孔等加工后,再以焊接方式相互固定,因而在制作上需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及人力成本,因此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护盖,其以一体的板材直接成形各部位结构,再加以弯折及成形后接合,可有效节省加工及组装的成本及工序,且可使构件一体化具有较佳的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尘护盖,由一板体弯折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护盖包含有一顶板,具有一前侧边、一后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一左侧板, 自所述顶板的左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左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右延伸的左结合板;一右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右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右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左延伸的右结合板;一背板,自所述顶板的后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背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具有一左结合部及一右结合部,所述左结合部及右结合部分别与所述左结合板及右结合板固接。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防尘护盖,由一板体弯折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护盖包含有一顶板,具有一前侧边、一后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一左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左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一右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右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一背板,自所述顶板的后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背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连接向前延伸的一左结合板及一右结合板,所述左结合板及右结合板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固接。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一自所述上表面朝所述下表面凹陷的沟槽,所述沟槽的二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左侧边及右侧边。所述背板具有两分别与之一体连接而邻近其右侧及左侧的导引件连接部。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分别具有一与所述顶板的左侧边及右侧边相对的下侧边,且所述左侧板的下侧边一体连接一向右延伸的左底板,所述右侧板的下侧边一体连接一向左延伸的右底板。
所述顶板具有一顶脊,且所述顶板为自所述顶脊分别朝所述左侧边及所述右侧边向下倾斜。所述左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左延伸的缓冲块连接板,所述右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右延伸的缓冲块连接板。所述背板的左结合部的左端具有一突露于所述左侧板的左侧的缓冲块连接槽;所述背板的右结合部的右端具有一突露于所述右侧板的右侧的缓冲块连接槽。所述背板的左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左结合板的外侧而位于其后方,所述背板的右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右结合板的外侧而位于其后方。所述背板的左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左结合板的内侧而位于其前方,所述背板的右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右结合板的内侧而位于其前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防尘护盖不但具有习用防尘护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制作防尘护盖的过程中,其背板的部份不需另外备料、裁切及加工,因而较为节省时间及人力。


图1是本发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前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后的前视图,显示其设有缓冲垫、导引件及刮刷片的形态;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显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未设缓冲垫、导引件及刮刷片时的形态;图4是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后的侧视图,显示其设有缓冲垫、导引件及刮刷片的形态;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显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未设缓冲垫、导引件及刮刷片时的形态;图6是沿图3中6-6剖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后的前视图;图8是本发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前的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后的前视图;图10是本发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前的俯视图;图11是本发明一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前的局部俯视图;图12是本发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弯折成形后的局部前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13-13剖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如下。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其结构特征。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10由一板体20所制成,板体20为一预先裁切成特定形状的金属板材,具有相对的一外表面21及一内表面 (图中未示),板体20可由特定折线区分为一顶板30、一左侧板41、一右侧板42、一左结合板51、一右结合板52、一左底板61、一右底板62,以及一背板70。顶板30呈矩形,具有一左侧边31、一右侧边32、一前侧边33及一后侧边34,且顶板30具有分别由板体20的外表面21及内表面所形成的一上表面35及一下表面36(如图 3所示),以及一自上表面35朝下表面36凹陷的沟槽37 (如图4所示),沟槽37为平行且邻近后侧边34,且沟槽37的二端分别延伸至左侧边31及右侧边32。左侧板41及右侧板42分别一体连接于顶板30的左侧边31及右侧边32,且左侧板41及右侧板42呈矩形,分别具有一与顶板30的左侧边31及右侧边32相对的下侧边 412,422,以及相对的一前侧边413、423及一后侧边414、424。左结合板51及右结合板52 分别一体连接于左侧板41的后侧边414及右侧板42的后侧边424 ;左底板61及右底板62 分别一体连接于左侧板41的下侧边412及右侧板42的下侧边422。背板70 —体连接于顶板30的后侧边34,且背板70的左侧及右侧分别具有一左结合部71及一右结合部72,左结合部71的左端及右结合部72的右端分别具有二缓冲块连接槽712、722,且左结合部71的右侧及右结合部72的左侧分别具有二导引件连接部73、74。防尘护盖10是通过将板体20沿着特定折线朝其内表面方向弯折而成,使得左侧板41及右侧板42为分别垂直地从顶板30左侧边31及右侧边32向下延伸,左结合板51 为垂直地从左侧板41的后侧边414向右延伸,右结合板52为垂直地从右侧板42的后侧边 424向左延伸,左底板61为垂直地从左侧板41的下侧边412向右延伸,右底板62为垂直地从右侧板42的下侧边422向左延伸。此外,背板70是与顶板30垂直地从顶板30后侧边34向下延伸,且背板70的左结合部71贴接于左结合板51的外侧,右结合部72则贴接于右结合板52的外侧(如图6所示),即,背板70的左结合部71及右结合部72分别位于左结合板51及右结合板52后方。然而,背板70的左结合部71及右结合部72也可分别连接于左结合板51及右结合板52的内侧而位于其前方(图中未示),只要相互间隔逃开或作逃孔即可构成。另外,背板70的左侧及右侧分别突伸至左侧板41及右侧板42外侧,使得左结合部71的缓冲块连接槽712位于左侧板41的左侧,右结合部72的缓冲块连接槽722 则位于右侧板42的右侧(如图3所示)。再者,板体20弯折成形之后,可分别在左结合部 71与左结合板51贴接处以及右结合部72与右结合板52贴接处施以点焊作业,即可将防尘护盖10定型。前述本发明所提供的防尘护盖10中,顶板30、左侧板41、右侧板42、左底板61及右底板62形成防尘护盖10的一主体,是用于套接在另一尺寸较小的防尘护盖10的主体后端,而背板70的功能除了防止二相邻防尘护盖10脱离之外,更可利用各缓冲垫连接槽712、 722分别装设一缓冲垫12,以降低相邻防尘护盖10接触时所产生的噪音及振动,并可利用各导引件连接部73、74分别装设一为滚轮或滑块的导引件14,以使相邻防尘护盖10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顺畅。另外,顶板30、左侧板41及右侧板42的前侧边33、413、423可用于分别设置一刮刷片16 (如图2所示),以刮除防尘护盖10所套接的较小防尘护盖10的外表面 21上的残油及碎屑,且顶板30的沟槽37更可防止残油及碎屑经由顶板30的后侧边34进入到防尘护盖10内部。更重要的是,在制作防尘护盖10的过程中,背板70的部份不需与其它部份分开备料、裁切及加工,因而较为节省时间及人力。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防尘护盖80,由如图8所示的一板体81弯折而成,其与前述板体20的主要差别在于板体81的顶板30、左侧板41及右侧板42的前侧边33、413、423还分别一体连接一第一前板82、一第二前板84及一第三前板 86 ;由此,将板体81弯折成防尘护盖80后,如图7所示,第一前板82与顶板30垂直地从顶板30前侧边33向下延伸,第二前板84为与左侧板41垂直地从左侧板前侧边413向右延伸,第三前板86是与右侧板42垂直地从右侧板前侧边423向左延伸。在将多个尺寸递增的防尘护盖10依序套接成一工具机的伸缩防尘装置时,还需在尺寸最大的防尘护盖10后端套接防尘护盖80,并将第一、第二、第三前板82、84、86与工具机的一产生轴向进给运动的床台(图中未示)固接,使得伸缩防尘装置可随工具机的轴向运动而伸展或缩合。另外,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防尘护盖90,由如图 10所示的板体91弯折而成,其顶板92具有一顶脊922,且顶板92为从顶脊922分别朝其左侧边拟4及右侧边926向下倾斜,由此,防尘护盖90更可避免其外表面留有残油及碎屑, 且因同样是由同一板体91弯折而成,因此在制作上也具有节省时间及人力成本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护盖10、80、90中,左结合板51及右结合板52可分别与具有各缓冲块连接槽712、722的部分位置对调。如图11至图13所示,以防尘护盖10的右半部为例(左、右半部呈对称),其右结合板52可一体连接于背板70的右侧,并在弯折后朝向前方延伸,再与右侧板42固接;另外,右侧板42的后侧边4 一体连接一缓冲块连接板44,且缓冲块连接板44被向右弯折,缓冲块连接槽便构成在左右侧板以设置缓冲垫。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发明在前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 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它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

ΓΤΠ ο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尘护盖,由一板体弯折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护盖包含有一顶板,具有一前侧边、一后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一左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左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左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右延伸的左结合板;一右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右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右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左延伸的右结合板;一背板,自所述顶板的后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背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具有一左结合部及一右结合部,所述左结合部及右结合部分别与所述左结合板及右结合板固接。
2.一种防尘护盖,由一板体弯折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护盖包含有一顶板,具有一前侧边、一后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一左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左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一右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右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一背板,自所述顶板的后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背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连接向前延伸的一左结合板及一右结合板,所述左结合板及右结合板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固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一自所述上表面朝所述下表面凹陷的沟槽,所述沟槽的二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左侧边及右侧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具有两分别与之一体连接而邻近其右侧及左侧的导引件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分别具有一与所述顶板的左侧边及右侧边相对的下侧边,且所述左侧板的下侧边一体连接一向右延伸的左底板,所述右侧板的下侧边一体连接一向左延伸的右底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具有一顶脊,且所述顶板为自所述顶脊分别朝所述左侧边及所述右侧边向下倾斜。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左延伸的缓冲块连接板,所述右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右延伸的缓冲块连接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左结合部的左端具有一突露于所述左侧板的左侧的缓冲块连接槽;所述背板的右结合部的右端具有一突露于所述右侧板的右侧的缓冲块连接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左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左结合板的外侧而位于其后方,所述背板的右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右结合板的外侧而位于其后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左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左结合板的内侧而位于其前方,所述背板的右结合部固接于所述右结合板的内侧而位于其前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尘护盖,由一板体弯折而成,所述防尘护盖包含有一顶板,具有一前侧边、一后侧边、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一左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左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左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右延伸的左结合板;一右侧板,自所述顶板的右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右侧板的一后侧边连接一向左延伸的右结合板;一背板,自所述顶板的后侧边一体向下延伸,且所述背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具有一左结合部及一右结合部,所述左结合部及右结合部分别与所述左结合板及右结合板固接。由此,本发明不但具有习用防尘护盖的功能,在制作过程中,还较为节省时间及人力。
文档编号B23Q11/08GK102528547SQ2011103947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嘉裕 申请人:台湾引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