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07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于水下手工快速切割的金属材料切割技术领域,涉及ー种手工水下快速切割材料。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海洋的开发,大量的海上建筑被建造,同时,也必将造成大量的废旧码头、废弃钻井平台等水下建筑需要被拆除,为航海清除障碍。而这些水下建筑破障的难点在于水下部分结构只能在水下拆除,而且这些水下建筑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增加了拆除的难度。现在,拆除水下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采用水下切割技木,目前常用的 水下切割技术有氧-可燃气切割、水下氧-弧切割、金属-电弧切割、水下机械切割、水射流切割、水下等离子切割、爆炸切割等。氧-可燃气切割不适宜于切割耐腐蚀钢、不锈钢、铸铁和除钛以外的有色金属,水下氧-弧切割、金属-电弧切割、水下机械切割、水射流切割、水下等离子切割都需要带电作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水射流切割、水下等离子切割所需要的设备较为复杂,设备造价昂贵、庞大不易便携,而爆炸切割危险性较大。专利申请CN201010536018. 5公开了ー种手工快速切割材料,ー种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特征在干由外部的切割管材和内部的多根切割丝材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其中所述切割管材是采用锻压エ艺制备而成的钢管,钢管内外采用电镀エ艺各镀有0. Imm厚的镀铜层;所述切割丝材长度与切割管材相同,由外皮和粉芯组成,所述外皮为低碳钢08F钢带,其化学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 0. 05% 0. 11%,Si彡0. 03%,Mn 0.25% 0. 50%, P ^ 0. 035%, S ^ 0. 035%, Ni ( 0. 25%, Cr ^ 0. 1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粉芯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CuO粉2 8%,稀土铺0. 4 2%,余量为铁粉。但是,该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的粉芯组分及组分含量只适合在空气中进行切割,其放热合金CuO和Fe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不够支持切割材料在水中持续不断的燃烧,从而无法满足其在水下进行切割。另外,由于在水下作业时候,特别是将切割材料加工为直管状结构吋,切割材料的长度受到限制,毎次用完ー根之后,就必须重新安装切割材料,频繁安装切割材料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亟需在研究电弧引燃放热合金材料产生高能量原理的基础上,开发ー种无需切割燃气和切割电源,切割速度快,安全,携帯方便、操作简单且成本低的水下切割材料,用于水下环境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的快速切割和拆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各种水下切割技术的缺陷,利用放热材料在氧气中的燃烧特性,提供一种无需切割燃气和切割电源,切割效率高,切割对象范围广,携帯方便、安全,操作简单且成本低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水下金属和钢筋混凝土的快速切割和破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由外部的切割管材和内部的多根切割丝材组成,切割管材外侧有ー层绝缘层;其特征在干外部的切割管材由复合金属带绕制而成,并由此实现切割管材的柔性弯曲,所述切割丝材沿外部管材内壁均布,并在切割管材中心位置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切割丝材由外皮和粉芯组成,所述外皮为SPCC-SD型冷轧钢带,其化学成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O. 15%, Mn ^ 0.60%,P^O. 1%,S^ 0. 02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粉芯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Cu2O粉3 20%,CuO粉5 25%,Al粉2 10%,稀土铈I 7%,余量为Fe粉。进ー步地,所述铁粉粒度为-80 200目,CuO粉粒度为_80 200目,Cu2O粉粒度为-80 200目,稀土铈粒度为-300目。进ー步地,所述绝缘层是缠绕在切割管材外侧的聚こ烯胶带层或涂敷在切割管材外侧的环氧树脂层。 进ー步地,所述切割丝材的直径与切割管材的壁厚之比范围在2. I 3。进ー步地,复合金属带为中间部分厚、边缘薄的结构;复合金属带缠绕过程中,边缘相互重叠,边缘重叠之后的厚度与复合金属带中间部分的厚度一致,从而使得缠绕切割丝材后形成的切割管材的外表面平滑。进ー步地,用低碳钢08F钢带替代SPCC-SD型冷轧钢带,低碳钢08F钢带化学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 0.05% 0. 11%, Si ^ 0. 03%,Mn 0. 25% 0. 50%,P 彡 0. 035%,S^O. 035%, Ni く 0. 25%, Cr く 0. 1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进ー步地,将所述切割材料应用于水下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的切割。进ー步地,所述非金属材料为混凝土、砖或岩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便携性,整个系统主要有引弧电源、エ业氧气瓶、切割枪等,切割过程中,蓄电池引弧电源、エ业氧气瓶处在水面以上,操作人员只需要携帯切割枪和切割材料在水下工作,单人就可以携带,不必像机械切割、等离子切割等需要复杂笨重的设备;2)不需要切割电源和切割燃气,只需要在水下引燃切割材料就可以断开引弧电源,借助氧气助燃作用,利用切割材料燃烧自身放出的热量支持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进一步持续燃烧对エ件进行切割,不需要切割电源和切割燃气;3)安全性高,该方法在切割过程中不需要切割电源,所用的引弧电源也为24V的蓄电池,在水下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安全性高;4)由于切割管材为复合金属带绕制而成,其可盘绕为捆状,长度可扩展为几米或几十米,在水下作业时候,可将盘绕的切割材料不断送入切割枪,从而避免了频繁更换切割材料带来的不便。5)将切割材料制作为中空的结构,能够使得通入的燃气均匀供给切割丝材,保证了燃烧过程的稳定性,防止局部丝料燃烧过度带来的不利影响。6)切割效率高,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燃烧可以达到5000°C以上的高温,切割效率是氧-可燃气体切割的8-20倍,具有较高的切割速度,切割效率高。7)切割对象范围广,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是利用材料燃烧本身放出的热量支持切割材料进ー步持续燃烧,因此,不像氧-こ炔火焰那样受所切割对象材料成分的限制,可以切割所有金属材料,也可以切割混凝土、砖或岩石等非金属材料,切割对象范围广。
6)成本低,该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所用的材料成分主要为铁,因此,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I是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示意图;附图2是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3是规格I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4是规格2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5是规格3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6是复合金属带的示意图。其中,I-切割管材;2_切割丝材;3_丝材外皮;4_绝缘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的描述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I 6对本发明作进ー步的描述本发明所述的ー种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该切割材料由外部的切割管材和内部的多根切割丝材组成,切割管材外侧有ー层绝缘层;所述切割丝材长度与切割管材长度相同,切割丝材由外皮和粉芯组成,所述粉芯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Cu2O粉3 20%,Cu0粉5 25%,Al粉2 10%,稀土铈I 7%,余量为Fe粉。本发明中切割丝材中Cu2O粉和CuO粉的加入,是为了利用Cu2O粉和CuO粉与铝、铁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支持在水下切割的顺利进行。当Cu2O粉重量百分比小于3%,Cu0粉重量百分比小于5%时,放出的热量少,切割速度较小,而当Cu2O粉重量百分比大于20%,CuO粉重量百分比大于25%吋,反应剧烈,燃烧速度过快,不容易控制。Cu2O粉和CuO粉的同时加入可以使得反应过程平稳、持续,水下切割过程也比较平稳。Al粉的加入是因为铝与Cu2O粉和CuO粉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其含量范围是由Cu2O粉和CuO粉的含量決定的。稀土铈的加入可以提高切割材料的燃烧效率,促进切割材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当稀土铈重量百分比小于1%时,对燃烧效率的提高作用很小,在I 7%范围内,随着稀土铈重量比的増大,对燃烧效率的提高也越来越大,但超过7 %,对燃烧效率的提高与7 %的相比变化不大,而稀土铈价格较高,为了节约成本,选为I 7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皮为SPCC-SD型冷轧钢带,其化学成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彡0. 15%,Mn く 0. 60%,0. 1%,S^ 0. 02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粉芯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Cu2O粉3 20%,CuO粉5 25% ,Al粉2 10%,稀土铺I 7%,余量为Fe粉。根据工程应用的不同需求,可以加工规格不同的切割材料,例如规格I :制备具有铜-铁-铜三层结构的复合管材,所述制造复合管材的复合金属带的上下表面采用电镀エ艺各镀有0. Imm厚的镀铜层。制备复合金属带,可采用锻压エ艺制备成厚度为0.8mm的铁-铜-铁的复合金属带,再进行镀铜,镀铜流程为丙酮除油-水洗_7 %稀盐酸除锈-水洗-电镀镍打底-水洗-镀铜-水洗-吹干;再将复合金属带缠绕在多根切割丝材上,制备成具有中空结构的切割材料,在切割管材外侧有ー层绝缘层,是由一种聚こ烯胶带缠绕在切割管材外侧而形成。如图6所示,复合金属带为中间部分厚、边缘薄的结构;复合金属带缠绕制成复合管材过程中,边缘相互重叠,边缘重叠之后的厚度与复合金属带中间部分的厚度一致,从而使得形成的切割管材的外表面平滑。切割管材总的壁厚约为0. 9mm ;内径5. 2mm,外径7mm,制备的切割管材长约为600mm。切割丝材直径为2. 4mm,长约为600mm,共3根装配在切割管材中。所述切割丝材沿外部管材内壁均布,并在切割管材中心位置形成中空结构。规格2 :如上所述,或制备出具有铜-铁-铜三层结构的复合管材。管材总的壁厚约为Imm ;内径6. 6mm,外径8. 6mm,制备的切割管材长约为600mm。 切割丝材直径为2. 4mm,长约为600mm,共5根装配在切割管材中。规格3 :如上所述,制备出具有铜-铁-铜三层结构的复合管材。管材总的壁厚约为Imm ;内径8mm,外径IOmm,制备的切割管材长约为600mm。切割丝材直径为2. 4mm,长约为600mm,共7根装配在切割管材中。经过试验研究发现,所述切割丝材的直径与切割管材的壁厚之比范围在2. I 3,可达到较好的燃烧效果。根据工程应用的不同需求,用低碳钢08F钢带替代SPCC-SD型冷轧钢帯,低碳钢08F钢带化学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 0. 05% 0. 11%,Si彡0. 03%,Mn 0.25% 0. 50%, P ^ 0. 035%, S ^ 0. 035%, Ni ( 0. 25%, Cr ( 0. 1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根据工程应用的不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重量百分比粉芯加工切割材料,例如实施例I先用混料搅拌机将将Al粉、Fe粉、Cu2O粉、CuO粉和稀土铺按如表I所示的含量配比混合均匀,切割丝材由外皮和粉芯组成,所述外皮为SPCC-SD型冷轧钢带,其化学成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彡0. 15%,Mn く 0. 60%,P ^ 0. 1%,S ^ 0. 02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铁粉粒度为-80 200目,CuO粉粒度为-80 200目,Cu2O粉粒度为-80 200目,稀土铈粒度为-300目。然后通过多功能粉芯丝材成型机,采用多辊连续轧制和多道连续拔丝减径方法制造,经过裁带、轧带、填粉、封ロ、拔丝、校直和剪切エ序,即得切割丝材;制备丝材速度为约40m/min,校直速度约为5m/min。由于采用复合钢带缠绕エ艺,在此过程中也可省略校直的ェ艺。加工具有铜-鉄-铜三层结构的复合管材,所述制造复合管材的复合金属带的上下表面采用电镀エ艺各镀有0. Imm厚的镀铜层。通过复合金属带缠绕的エ艺,将3根切割丝材装配至所述切割管材内腔中,形成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由复合金属带绕制而成的切割管材可实现切割管材的柔性弯曲,并如软绳般盘绕在一起。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由外部的切割管材和内部的多根切割丝材组成,切割管材外侧有一层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外部的切割管材由复合金属带绕制而成,并由此实现切割管材的柔性弯曲,所述切割丝材沿外部管材内壁均布,并在切割管材中心位置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切割丝材由外皮和粉芯组成,所述外皮为SPCC-SD型冷轧钢带,其化学成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彡O. 15%,Mn ( O. 60%,P ^ O. I%, S ^ O. 02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粉芯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Cu2O粉3 20 %,CuO粉5 25 %,Al粉2 10%,稀土铈I 7%,余量为Fe粉。
2.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粉粒度为-80 200目,CuO粉粒度为-80 200目,Cu2O粉粒度为-80 200目,稀土铈粒度为-300目。
3.—种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是缠绕在切割管材外侧的聚乙烯胶带层或涂敷在切割管材外侧的环氧树脂层。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材的直径与切割管材的壁厚之比范围在2. I 3。
5.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复合金属带为中间部分厚、边缘薄的结构;复合金属带缠绕过程中,边缘相互重叠,边缘重叠之后的厚度与复合金属带中间部分的厚度一致,从而使得缠绕切割丝材后形成的切割管材的外表面平滑。
6.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低碳钢08F钢带替代SPCC-SD型冷轧钢带,低碳钢08F钢带化学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O. 05 % O.11%, Si ^ O. 03%, Mn O. 25 % O. 50%,P 彡 O. 035 %,S 彡 O. 035%, Ni ^ O. 25%,Cr ( O. 1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切割材料应用于水下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的切割。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材料为混凝土、砖或岩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手工快速切割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外部的切割管材和内部的多根切割丝材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切割管材外侧有一层绝缘层;外部的切割管材由复合金属带绕制而成,并由此实现切割管材的柔性弯曲,所述切割丝材沿外部管材内壁均布,并在切割管材中心位置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切割丝材由外皮和粉芯组成。该材料用于水下环境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的快速切割和拆装,无需切割燃气和切割电源,切割效率高,切割对象范围广,携带方便、安全,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文档编号B23K35/04GK102699557SQ20121000914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
发明者柳吉兰, 衣衍亮 申请人:柳吉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