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外壳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343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晶振外壳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晶体谐振器的晶振外壳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彩电、电话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生产量已位居世界前沿,其中使用的电子元件石英晶体谐振器,每年产量在120亿只左右,石英晶体谐振器由于产生的振荡频率十分稳定,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中的振荡电路中作为谐振元件使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较低的价格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也要求晶振外壳的成本降低,而目前冲压生产晶振外壳的一个步距使用的板料面积为26 X 18mm,材料利用率仅为11. 91%,尚未有一种能够提高利用率的模具出现,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所说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晶振外壳冲压模具,与原来的冲压模具相比,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晶振外壳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由晶振外壳排样设计和冲压模具组成,排样设计包括第一工位导正工艺孔、第二工位切口、第三工位切口、第四工位一次拉深、第五工位二次拉深、第六工位三次拉深、第七工位四次拉深、第八工位五次拉深、第九工位整形、第十工位落料;冲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所述的上模由Φ2. 5孔凸模、导正销、R6. 5切工艺孔凸模、R7切工艺孔凸模、一次拉深凸模、二次拉深凸模、卸料板、三次拉深凸模、四次拉深凸模、五次拉深凸模、整形凸模、落料凸模依次安装在凸模固定板上,在凸模固定板放入卸料弹簧,并用卸料螺栓固定;在导正销的内部置有弹簧,在其顶端设有顶丝,并通过固定螺栓一固定上模垫板和上模座。所述的下模为在凹模内依次装入推件块一、推件块二、推件块三、推件块四、弹性导料销、推件橡胶、橡胶和下模垫板,并通过固定螺栓二固定下模座组成。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晶振外壳排样设计,导正孔采用Φ2. 5mm,下料宽度为21mm,冲压步距15mm。五步拉深,一个步距使用的板料面积为21 X 15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材料利用率提高33%,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样设计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3第三工位、4第四工位、5第五工位、6第六工位、7第七工位、8第八工位、9第九工位、10第十工位、11为Φ 2. 5孔凸模、12导正销、13为R6. 5切工艺孔凸模、14为R7切工艺孔凸模、15 —次拉深凸模、16 二次拉深凸模、17卸料板、18三次拉深凸模、19四次拉深凸模、20五次拉深凸模、21整形凸模、22落料凸模、23凸模固定板、24弹簧,25顶丝、26-1固定螺栓一、27上模垫板、28上模座、29卸料弹簧,30卸料螺栓、31凹模、32-1推件块一、32-2推件块二、32-3推件块三、32_4推件块四、33弹性导料销、34推件橡胶、35橡胶,36下模垫板,26-2固定螺栓二、37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I、图2所示的晶振外壳冲压模具的示意图中,包括晶振外壳排样设计和冲压模具;排样设计包括第一工位导正工艺孔I、第二工位切口 2、第三工位切口 3、第四工位一次拉深4、第五工位二次拉深5、第六工位三次拉深6、第七工位四次拉深7、 第八工位五次拉深8、第九工位整形9、第十工位落料10 ;冲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
权利要求1.一种晶振外壳冲压模具,由晶振外壳排样设计和冲压模具组成,其特征在于排样设计包括第一工位导正工艺孔、第二工位切口、第三工位切口、第四工位一次拉深、第五工位二次拉深、第六工位三次拉深、第七工位四次拉深、第八工位五次拉深、第九工位整形、第十工位落料;冲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晶振外壳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由Φ2.5孔凸模、导正销、R6. 5切工艺孔凸模、R7切工艺孔凸模、一次拉深凸模、二次拉深凸模、卸料板、三次拉深凸模、四次拉深凸模、五次拉深凸模、整形凸模、落料凸模依次安装在凸模固定板上,在凸模固定板放入卸料弹簧,并用卸料螺栓固定,在导正销的内部置有弹簧,在其顶端设有顶丝,并通过固定螺栓一固定上模垫板和上模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晶振外壳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为在凹模内依次装入推件块一、推件块二、推件块三、推件块四、弹性导料销、推件橡胶、橡胶和下模垫板,并通过固定螺栓二固定下模座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晶振外壳冲压模具,由晶振外壳排样设计和冲压模具组成,排样设计包括第一工位导正工艺孔、第二工位切口、第三工位切口、第四工位一次拉深、第五工位二次拉深、第六工位三次拉深、第七工位四次拉深、第八工位五次拉深、第九工位整形、第十工位落料;冲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使用时,通过晶振外壳排样设计,导正孔采用Φ2.5mm,下料宽度为21mm,冲压步距15mm。五步拉深,一个步距使用的板料面积为21×15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材料利用率提高33%,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725795SQ20122026358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贾铁钢 申请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