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33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
背景技术
当圆管形工件的侧面需要进行多位置加工时,通常有两种加工方式,一种是在一台压力机上由人工翻转分多次加工;另一种是通过多台压力机分多道工序加工。采用一台压力机由人工翻转分多次加工的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加工效率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且危险性高,碰到圆管形工件的不同侧面位置需要加工不同形状时,还需要经常更换模具,其加工效率就更低;通过多台压力机分多道工序的加工方式,由于工件需要不断流转,其生产效率难于大幅度提高,同时无法解决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且危险性高的问题。2012年05月16日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120291559. 6、名称为“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冲压主机架,于主机架上设有驱动电机、步进式传输带、入料切边机构、冲压机构和出料切边机构,所述冲压机构至少包括第一冲压机头和第二冲压机头。这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机虽然可在一台冲压机上完成多次冲压工序,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种结构的多工位连续冲压机无法对圆管形工件的侧面进行多道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通过一台压力机可同时对圆管形工件进行多道加工,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的危险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包括压力机,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装有把圆管形工件顺次从一个工位夹持至下一个工位的移料机构、把圆管形工件从外部输送到移料机构夹持起始位的送料机构,压力机的滑块上装有前撑板和后撑板配合移料机构做夹持和放松动作;在移料机构下面的压力机工作台上至少装有第一侧面冲压下模、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第二侧面冲压下模、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及把圆管形工件送出压力机工作台的出料机构;在第一侧面冲压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在第二侧面冲压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在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把工件压入整形下模的压入组件;在压力机上还装有协调各机构动作的电控系统。优选所述的移料机构包括两根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驱动杆,两根驱动杆的一端共同穿在一根垂直于两根驱动杆的销轴上,所述的销轴与一个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固定,驱动气缸的壳体与压力机的工作台形成固定,两根驱动杆靠近前后端处各与一个前活动块和一个后活动块以轴向可移动径向相固定的方式相连接,两个前活动块与前撑板相配合,两个后活动块与后撑板相配合,前撑板和后撑板向下插入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之间时,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可垂直于移料方向向外移动,前撑板和后撑板向上脱离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时,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可由弹簧复位,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之间还设有限位块,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之间的两根驱动杆上间隔固定多对夹钳。此种移料机构容易实现且同步效果好。优选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一个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送料输送带和一个垂直于移料方向且连接送料输送带末端的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的末端处于移料机构夹持起始位的下面,所述送料轨道的末端设有一个顶料气缸,顶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一个顶料块,所述送料轨道与送料输送带连接端设有推料气缸,推料气缸与送料输送带相垂直设置,推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推料块。此种送料机构结构简单,容易与压力机滑块的工作节奏相配合。优选所述的第一侧面冲压下模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的第一内模、设置在第一内模两侧可由弹簧复位的两个冲头及设置在第一内模下面的两个脱料气缸,两个脱料气缸的上面分别连接一个脱料板,所述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包括驱动两个冲头相向移动的两个驱动块及处于两个驱动块中间的压料块,两个驱动块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压料块与压力机滑块通过导柱和缓冲压簧相连接。这种结构可同时对圆管形工件的两个侧面进行加工。优选所述的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上的底座、水平设置的推拉气缸,底座的上部固定一根立轴,立轴上套有一转动座,一连杆的中部与转动座的侧面相固定,连杆的一端与推拉气缸的活塞杆相枢接,推拉气缸缸体后部与底座相枢接,转动座的上部固定一手指气缸,手指气 缸的前端装有夹持圆管形工件的夹爪。这种旋转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旋转效率较高。优选所述的第二侧面冲压下模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的第二内模、设置在第二内模两侧可由弹簧复位的两个冲头及设置在第二内模下面的两个脱料气缸,两个脱料气缸的上面分别连接一个脱料板,所述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包括驱动两个冲头相向移动的两个驱动块及处于两个驱动块中间的压料块,两个驱动块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压料块与压力机滑块通过导柱和缓冲压簧相连接。这种结构同样可同时对圆管形工件的两个侧面进行加工。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内模与两个冲头成九十度的另外两侧的压力机工作台上固定两个定位气缸,两个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装有前端带有锥度的定位销,两个定位销的前端指向第二内模,第二内模上设有销孔与两个定位销相配合;所述压料块两侧的压力机滑块上设置两个推压气缸,两个推压气缸活塞杆的下端连接一根推杆,推杆处于第二内模的上方。可进一步提闻第~■道冲裁工序的加工精度。优选所述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包括与压力机工作台相连接的底座,底座的上部固定一个垂直于压力机工作台的外套,外套的中间加工有倒锥形轴向通孔,外套的倒锥形轴向通孔上安装有内套,内套的外表面为倒锥形与外套的倒锥形轴向通孔相配合,内套的中间加工有圆柱形轴向通孔,内套上端外表面再加工一段圆柱形与倒锥形外表面形成肩台,外套的上端安装一法兰通过所述的肩台限制内套脱离外套,内套圆柱形轴向通孔的下部装有一个脱料板,脱料板与安装在外套下部的气缸的活塞杆前端相固定;所述的内套沿轴向剖成四个等分的构件,各等分构件的侧端面之间加工有多个相对应孔,各相对应孔之间装有压缩弹簧;所述的压入组件包括与压力机滑块相固定带有阶梯中心孔的固定套,固定套的阶梯中心孔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推杆的下端固定一个压板,压板与固定套阶梯中心孔之间的推杆上装有压紧弹簧,所述的压板处于内套中间圆柱形轴向通孔的上方随压力机滑块下移可把园管形工件工件压入内套中间圆柱形轴向通孔中,所述的固定套也处于内套的上方当压力机滑块下移时能使内套下移。这种整形机构能较好保护园管形工件的外观和整形内套,且整形效率高。优选所述的出料机构包括与移料方向相垂直的出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起始端衔接在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的后面。这种出料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动作可靠。优选所述的电控系统为PLC电控系统。方便控制和进行参数调整。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一台压力机的工作台上装有把圆管形工件顺次从一个工位夹持至下一个工位的移料机构、把圆管形工件从外部输送到移料机构夹持起始位的送料机构,在移料机构下面的压力机工作台上至少装有第一侧面冲压下模、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第二侧面冲压下模、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及把圆管形工件送出压力机工作台的出料机构;在第一侧面冲压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在第二侧面冲压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在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把工件压入整形下模的压入组件;通过压力机滑块的上下移动提供动力,第一侧面冲压下模和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相配合可对圆管形工件的侧面进行第一道冲裁加工,然后经第一旋转机构把圆管形工件进行旋转再由第二侧面冲压下模和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相配合对圆管形工件另外的侧面进行第二道冲裁加工,当然还可再设置第二旋转机构对圆管形工件再进行旋转然后再进行第三道加工,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最后通过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和压入组件配合对工件进行整形完成加工,接着由出料机构把加工完成的圆管形工件送出压力机工作台;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台压力机可同时对圆管形工件进行多道加工,压力机滑块上下移动一次可完成一个圆管形工件的加工,其生产效率高;在整个加工中除了送料和出料需要人工配合外,其它均由机器完成,其自动化程度高且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图3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B向视图;图6是图5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的剖视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侧面冲压下模与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的剖视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与压入组件的剖视放大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内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10所示,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包括压力机(图中只示出工作台和滑块的安装座),在压力机的工作台I上装有把圆管形工件100顺次从一个工位夹持至下一个工位的移料机构2、把圆管形工件100从外部输送到移料机构2夹持起始位的送料机构3,压力机的滑块4上装有前撑板21和后撑板22配合移料机构2做夹持和放松动作;在移料机构2下面的压力机工作台I上装有第一侧面冲压下模5、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6、第二侧面冲压下模7、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8及把圆管形工件100送出压力机工作台I的出料机构9 ;在第一侧面冲压下模5上面的压力机滑块4上装有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50 ;在第二侧面冲压下模7上面的压力机滑块4上装有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70 ;在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8上面的压力机滑块4上装有把圆管形工件100压入整形下模8的压入组件80 ;在压力机上还装有协调各机构动作的电控系统,所述的电控系统可采用PLC控制系统。所述的移料机构2优选包括两根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驱动杆23,两根驱动杆23的一端共同穿在一根垂直于两根驱动杆23的销轴24上,所述的销轴24与一个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驱动气缸25的活塞杆相固定,驱动气缸25的壳体与压力机的工作台I形成固定,两根驱动杆23靠近前后端处各与一个前活动块26和一个后活动块27以轴向可移动径向相固定的方式相连接,两个前活动块26与前撑板21相配合,两个后活动块27与后撑板22相配合,前撑板21和后撑板22向下插入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之间时,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可垂直于移料方向向外移动,前撑板21和后撑板22向上脱离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时,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可由弹簧261,271复位,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之间还设有限位块262、272,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之间的两根驱动杆23上间隔固定多对夹钳29。所述的送料机构3优选包括一个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送料输送带31和一个垂直于移料方向且连接送料输送带31末端的送料轨道32,所述送料轨道32的末端处于移料机构2夹持起始位的下面,所述送料轨道32的末端设有一个顶料气缸33,顶料气缸33的活塞杆上固定一个顶料块331,所述送料轨道32与送料输送带31连接端设有推料气缸34,推料气缸34与送料输送带31相垂直设置,推料气缸34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推料块341。所述的第一侧面冲压下模5优选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I的第一内模51、设置在第一内模51两侧可由弹簧521、531复位的两个冲头52、53及设置在第一内模51下面的两个脱料气缸54、55,两个脱料气缸54、55的上面分别连接一个脱料板541、551,所述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50包括驱动两个冲头52、53相向移动的两个驱动块501、502及处于两个驱动块501、502中间的压料块503,两个驱动块501、502固定在压力机滑块4上,压料块503与压力机滑块4通过导柱504和缓冲压簧505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6优选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I上的底座61、水平设置的推拉气缸62,底座61的上部固定一根立轴63,立轴63上套有一转动座64,一连杆65的中部与转动座64的侧面相固定,连杆65的一端与推拉气缸62的活塞杆相枢接,推拉气缸62缸体后部与底座61相枢接,转动座64的上部固定一手指气缸66,手指气缸66的前端装有夹持圆管形工件100的夹爪661。[0038]所述的第二侧面冲压下模7优选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I的第二内模71、设置在第二内模71两侧可由弹簧721、731复位的两个冲头72、73及设置在第二内模71下面的两个脱料气缸74、75,两个脱料气缸74、75的上面分别连接一个脱料板741、751,所述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70包括驱动两个冲头72、73相向移动的两个驱动块701、702及处于两个驱动块701、702中间的压料块703,两个驱动块701、702固定在压力机滑块4上,压料块703与压力机滑块4通过导柱704和缓冲压簧705相连接。在所述第二内模71与两个冲头72、73成九十度的另外两侧的压力机工作台I上固定两个定位气缸76、77,两个定位气缸76、77的活塞杆上装有前端带有锥度的定位销761、771,两个定位销761、771的前端指向第二内模71,第二内模71上设有销孔711、712与两个定位销761、771相配合;所述压料块703两侧的压力机滑块4上设置两个推压气缸706、707,两个推压气缸706、707活塞杆的下端连接一根推杆708,推杆708处于第二内模71的上方。所述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8优选包括与压力机工作台I相连接的底座81,底座81的上部固定一个垂直于压力机工作台I的外套82,外套82的中间加工有倒锥形轴向通孔,外套82的倒锥形轴向通孔上安装有内套83,内套83的外表面为倒锥形与外套82的倒锥形轴向通孔相配合,内套83的中间加工有圆柱形轴向通孔,内套83上端外表面再加工一段圆柱形与倒锥形外表面形成肩台,外套82的上端安装一法兰84通过所述的肩台限制内套83脱离外套82,内套83圆柱形轴向通孔的下部装有一个脱料板85,脱料板85与安装在外套82下部的脱料气缸86的活塞杆前端相固定;所述的内套83沿轴向剖成四个等分的构件831,各等分构件831的侧端面之间加工有多个相对应孔,各相对应孔之间装有压缩弹簧832 ;所述的压入组件80包括与压力机滑块4相固定带有阶梯中心孔的固定套801,固定套801的阶梯中心孔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802,推杆802的下端固定一个压板803,压板803与固定套801阶梯中心孔之间的推杆802上装有压紧弹簧804,所述的压板804处于内套83中间圆柱形轴向通孔的上方随压力机滑块4下移可把圆管形工件100压入内套83中间圆柱形轴向通孔中,所述的固定套801也处于内套83的上方当压力机滑块4下移时能使内套83下移。所述的出料机构9包括与移料方向相垂直的出料输送带91,出料输送带91起始端衔接在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8的后面。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圆管形工件100通过送料输送带31送到送料轨道32,推料气缸34动作把圆管形工件100逐个推到移料机构2夹持起始位的下面,然后压力机的滑块4下移带动前撑板21和后撑板22向下插入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之间,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带动两根驱动杆23向外张开,接着顶料气缸33动作通过顶料块331把圆管形工件100顶到一对夹钳29之间,再接着压力机的滑块4上移带动前撑板21和后撑板22脱离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两个前活动块26和两个后活动块27由弹簧261、271复位带动两根驱动杆23复位,两个夹钳29就把圆管形工件100夹住,然后顶料气缸33再动作带动顶料块331回位,接着驱动气缸25动作带动两根驱动杆23、固定在两根驱动杆23上的多对夹钳29及夹持在夹钳29上的圆管形工件100向前移动一个工位;[0044]再接着压力机的滑块4下移,带动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50把圆管形工件100压入第一内模51上并驱动两个冲头52、53在圆管形工件100的两个侧面进行第一道冲裁加工,第一道冲裁加工完成后,两个脱料气缸54、55动作带动两个脱料板541、551把圆管形工件100顶离第一内模51,然后压力机的滑块4上移,夹钳29把经第一道加工的圆管形工件100夹住并移动到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6上的夹爪661之间,接着手指气缸66动作通过夹爪661把圆管形工件100夹紧,再接着推拉气缸62动作带动连杆65、转动座64、手指气缸66及圆管形工件100转动九十度;紧接着另一对夹钳29把经转动九十度的圆管形工件100送到第二侧面冲压下模7的上面,然后两个推压气缸706、707先动作带动推杆708把圆管形工件100推入第二内模71上,接着两个定位气缸76、77动作带动两个定位销761、771插入圆管形工件100经第一道加工工序预先加工好的定位孔101、102中,圆管形工件100被定位的同时两个推压气缸706,707再动作带动推杆708回位,然后压力机的滑块4下移带动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70把圆管形工件100压紧同时驱动两个冲头72、73在圆管形工件100的另两个侧面进行第二道冲裁加工,第二道冲裁加工完成后,两个脱料气缸74、75动作带动两个脱料板741、751把圆管形工件100顶离第二内模71,然后另一对夹钳29把经第二道加工的圆管形工件100夹住并移动到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8的上面;再接着,压力机滑块4下移带动压入组件80把经第二道加工的圆管形工件100压入内套83中进行整形,整形完成后,脱料气缸86动作带动脱料板85把经整形的圆管形工件100顶离内套83,然后另一对夹钳再把圆管形工件100夹持到出料输送带91上,通过出料输送带91把加工完成的圆管形工件100送出压力机的工作台,完成整个加工流程,当各圆管形工件100布满各个工位后,压力机滑块4上下移动一次可完成一个圆管形工件100的加工。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包括压力机,其特征在于 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装有把圆管形工件顺次从一个工位夹持至下一个工位的移料机构、把圆管形工件从外部输送到移料机构夹持起始位的送料机构,压力机的滑块上装有前撑板和后撑板配合移料机构做夹持和放松动作; 在移料机构下面的压力机工作台上至少装有第一侧面冲压下模、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第二侧面冲压下模、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及把圆管形工件送出压力机工作台的出料机构; 在第一侧面冲压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 在第二侧面冲压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 在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上面的压力机滑块上装有把工件压入整形下模的压入组件; 在压力机上还装有协调各机构动作的电控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料机构包括两根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驱动杆,两根驱动杆的一端共同穿在一根垂直于两根驱动杆的销轴上,所述的销轴与一个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固定,驱动气缸的壳体与压力机的工作台形成固定,两根驱动杆靠近前后端处各与一个前活动块和一个后活动块以轴向可移动径向相固定的方式相连接,两个前活动块与前撑板相配合,两个后活动块与后撑板相配合,前撑板和后撑板向下插入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之间时,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可垂直于移料方向向外移动,前撑板和后撑板向上脱离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时,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可由弹簧复位,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之间还设有限位块,两个前活动块和两个后活动块之间的两根驱动杆上间隔固定多对夹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一个与移料方向相平行的送料输送带和一个垂直于移料方向且连接送料输送带末端的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的末端处于移料机构夹持起始位的下面,所述送料轨道的末端设有一个顶料气缸,顶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一个顶料块,所述送料轨道与送料输送带连接端设有推料气缸,推料气缸与送料输送带相垂直设置,推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推料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面冲压下模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的第一内模、设置在第一内模两侧可由弹簧复位的两个冲头及设置在第一内模下面的两个脱料气缸,两个脱料气缸的上面分别连接一个脱料板,所述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包括驱动两个冲头相向移动的两个驱动块及处于两个驱动块中间的压料块,两个驱动块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压料块与压力机滑块通过导柱和缓冲压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上的底座、水平设置的推拉气缸,底座的上部固定一根立轴,立轴上套有一转动座,一连杆的中部与转动座的侧面相固定,连杆的一端与推拉气缸的活塞杆相枢接,推拉气缸缸体后部与底座相枢接,转动座的上部固定一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前端装有夹持圆管形工件的夹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侧面冲压下模包括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的第二内模、设置在第二内模两侧可由弹簧复位的两个冲头及设置在第二内模下面的两个脱料气缸,两个脱料气缸的上面分别连接一个脱料板,所述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包括驱动两个冲头相向移动的两个驱动块及处于两个驱动块中间的压料块,两个驱动块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压料块与压力机滑块通过导柱和缓冲压簧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模与两个冲头成九十度的另外两侧的压力机工作台上固定两个定位气缸,两个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装有前端带有锥度的定位销,两个定位销的前端指向第二内模,第二内模上设有销孔与两个定位销相配合;所述压料块两侧的压力机滑块上设置两个推压气缸,两个推压气缸活塞杆的下端连接一根推杆,推杆处于第二内模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包括与压力机工作台相连接的底座,底座的上部固定一个垂直于压力机工作台的外套,外套的中间加工有倒锥形轴向通孔,外套的倒锥形轴向通孔上安装有内套,内套的外表面为倒锥形与外套的倒锥形轴向通孔相配合,内套的中间加工有圆柱形轴向通孔,内套上端外表面再加工一段圆柱形与倒锥形外表面形成肩台,外套的上端安装一法兰通过所述的肩台限制内套脱离外套,内套圆柱形轴向通孔的下部装有一个脱料板,脱料板与安装在外套下部的气缸的活塞杆前端相固定;所述的内套沿轴向剖成四个等分的构件,各等分构件的侧端面之间加工有多个相对应孔,各相对应孔之间装有压缩弹簧; 所述的压入组件包括与压力机滑块相固定带有阶梯中心孔的固定套,固定套的阶梯中心孔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推杆的下端固定一个压板,压板与固定套阶梯中心孔之间的推杆上装有压紧弹簧,所述的压板处于内套中间圆柱形轴向通孔的上方随压力机滑块下移可把园管形工件压入内套中间圆柱形轴向通孔中,所述的固定套也处于内套的上方当压力机滑块下移时能使内套下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机构包括与移料方向相垂直的出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起始端衔接在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的后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系统为PLC电控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冲裁圆管形工件的冲压生产线,包括压力机,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装有把圆管形工件顺次从一个工位夹持至下一个工位的移料机构、把圆管形工件从外部输送到移料机构夹持起始位的送料机构;在移料机构下面的压力机工作台上至少装有第一侧面冲压下模、第一圆管形工件旋转机构、第二侧面冲压下模、圆管形工件整形下模及把圆管形工件送出压力机工作台的出料机构;在压力机滑块上装有配合第一侧面冲压下模的第一驱动与压料组件、配合第二侧面冲压下模的第二驱动与压料组件;配合整形下模的压入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台压力机可同时对圆管形工件进行多道加工,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的危险性。
文档编号B21D43/10GK202893940SQ20122054762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廖吉林, 曾智勇, 张远, 杨青, 黄中坤, 苏兰 申请人:厦门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