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管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253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钛管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管材矫直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管矫直机。
背景技术
在大口径薄壁钛管生产成型后,因经过后续的诸如轧制和热处理等工序,因此往往会产生不希望出现但又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弯曲变形,采用矫直机进行矫直是目前通用的做法,但是由于钛管的壁厚相对于其它钢管如不锈钢管而言较为薄,因此如果采用对钢管进行矫直的矫直机,那么易出现矫瘪、压伤等的现象,即引发二次伤害而影响钛管的最终成材率。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管材矫直机的技术信息,略举的专利如授权公告号CN2075113U (313钢管矫直机)、CN201552211U (—种用于矫直机的导入辊装置)、CN201711391U (矫直机)、CN201760476U (小型钢管矫直机)、CN202447433U (—种管材矫直机)和CN202741492U (钢管矫直机),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方案对于设计结构合理的钛管矫直机并无借鉴意义。典型的专利如CN202239084U推荐的“一种钢管矫直机”,该专利的技术要点是将容易产生热量的电机移至机外,以便热量直接向外界散发,防止设备过热损坏而耽误矫直工作(说明书第0008栏和0014栏),尤其,该专利方案对于大口径薄壁钛管的矫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客观上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管子支承机构(专利称支撑架)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对应于液压缸的下方,因此对于管子(专利称工件)的长短变化具有挑剔性;其二,由于当管子置于支撑架上后,在管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无防护措施,因此一旦滚落容易引发伤及操作者的安全隐患,并且这方面的事故在钢管生产厂商并不鲜见;其三,由于对管子施压的压模(专利称压板)不能更换,因此对管子直径变化的适应性差;其四,由于油缸支架(专利称主箱体)的结构有失合理,即侧面形状呈中国汉字的“厂”字形,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形之虞。鉴于上述CN202239084U存在的诸多缺憾,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使其适合于对大口径薄壁钛管的矫直,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管子支承机构得以依需调整而藉以体现对管子长短变化的良好的适应效果、有利于对管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有效防护而藉以防止在矫直过程中因滚落而引发安全事故、有益于方便更换压模而藉以满足管子直径变化要求和有便于保障油缸支架的受力均匀效果而藉以避免变形并且确保使用寿命的钛管矫直机。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钛管矫直机,包括由一底板、一第一侧板和一第二侧板构成的一槽梁,第一侧板与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第二侧板与底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固定,第一、第二侧板彼此并行,并且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管子支承机构腔,该管子支承机构腔自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并且在底板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一对彼此并行的导轨;一对管子支承机构,该一对管子支承机构彼此以面对面的状态移动地与所述的一对导轨相配合;一液压站,该液压站设置在所述槽梁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油缸支架,该油缸支架以腾空状态对应于所述横槽梁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的一对管子支承机构之间;一油缸,该油缸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所述的油缸支架上,与所述的液压站液压管路连接,并且该油缸的油缸柱朝向下;一压模,该压模以可更换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油缸柱的末端,并且对应于所述管子支承腔的上方。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底板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支承固定脚,第一支承固定脚固定在第一槽梁座上;在底板的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支承固定脚,第二支承固定脚固定在第二槽梁座上,其中:所述的第一槽梁座和第二槽梁座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管子支承机构各包括一移动调整座和一对托棍,在移动调整座的底部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各枢轴设置有一对滚轮,滚轮与所述的导轨构成滚动副,一对托辊彼此并行地转动支承在移动调整座上。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油缸支架的高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油缸支承板,所述油缸具有一缸体固定座,该缸体固定座通过固定螺钉与油缸支承板固定,油缸的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与所述的液压站液压管路连接。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模朝向所述油缸柱的一侧固定有一缸柱连接座,该缸柱连接座与油缸柱的所述末端固定,而压模朝向所述管子支承机构腔的一侧构成有一管子配合凹腔。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管子配合凹腔为弧形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构成槽梁的底板上设置了一对导轨,并且将一对管子支承机构与导轨移动配合,因而可以满足对长度不同的钛管的矫直要求;由于在底板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侧板,另一侧固定有一第二侧板,使管子支承机构位于由第一、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的管子支承机构腔内,因此在作业过程中不会出现因管子滚落而伤及作业人员的情形;由于压模以可更换方式固定于油缸柱,因而可适应钛管直径的变化;由于油缸支架对应于槽梁的上方,因而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变形现象,从而能保障油缸支架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暨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槽梁1,该槽梁I由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共同构成,由图1所示,第一侧板12优选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底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朝向上的一侧),第二侧板13同样优选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底板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朝向上的一侧),如果将槽梁I直接使用横截面形状呈U形的槽钢,那么应当视为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第一、第二侧板12、13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并且在该第一、第二侧板12、13之间保持有空间,藉由该空间而构成为管子支承机构腔14,该管子支承机构腔14自底板11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也就是说管子支承机构腔14的两端是不封闭的,以便图中示意的钛管7的引入和引出。在前述的底板11上并且朝向管子支承机构腔14的一侧固定有一对导轨111,该对导轨111彼此并行,并且长度优选与底板11相同。在底板11的一端(图示左端)并且在背对管子支承机构腔14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支承固定脚步112,该第一支承固定脚112固定在第一槽梁座1121上;在底板11的另一端(图示右端)并且同样在背对管子支承机构腔14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支承固定脚113,该第二支承固定脚113固定在第二槽梁座1131上。在使用本发明时,将第一、第二槽梁座1121、1131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给出了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该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移动地与前述的一对导轨111相配合,各管子支承机构2包括一移动调整座21和一对托棍22,在移动调整座22的底部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各通过滚轮轴2111转动地设置有一对滚轮211,滚轮211与导轨111构成滚动副,一对托辊22各通过托辊轴221传动地支承在移动调整座21的上部的对应壁体上,并且该一对托辊22彼此并行。给出了一液压站3,该液压站3设置在槽梁I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对应于第二侧板1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且位于右端。液压站3包括油箱31、电机32、油泵33和换向阀34,油箱3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电机32、油泵33和换向阀34设置在油箱31的顶部,并且电机32与油泵33传动配合,油泵33与油相31相通,换向阀34与油泵33油路相通,并且换向阀34的第一进出油口 341通过第一油管3411与下面还要描述的油缸5液压油路连接,换向阀34的第二进出油口 342通过第二油管3421同样与油缸5液压油路连接。请继续见图1,给出了一油缸支架4,该油缸支架4以腾空状态对应于前述槽梁I的上方,并且对应于前述的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之间,在该油缸支架4的高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油缸支承板41。前述的油缸5以纵向状态固定在该油缸支承板41上,具体由图所示,油缸5具有一缸体固定座52,该缸体固定座52通过固定螺钉521与油缸支承板41固定,油缸5的油缸柱51朝向下并且穿过油缸支承板41。油缸5的第一进出油接口 53与前述的第一油管3411液压管路连接,油缸5的第二进出油接口 54与前述的第二油管3421液压管路连接。给出了一可以根据钛管7的直径变化而更换的压模6,该压模6朝向油缸柱51的一侧使用连接座固定螺钉611固定有一缸柱连接座61,该缸柱连接座61使用螺钉612与前述油缸柱51的末端固定;压模6朝向管子支承机构腔14的一侧构成有一管子配合凹腔62,该管子配合凹腔62为弧形腔。当要对图中示意的大口径并且薄壁的钛管7矫直时,将钛管7从前述的管子支承机构腔14的一端引入到管子支承机构腔14内,并且使钛管7的一端(左端)搁置在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中的其中一个管子支承机构2 (左端的一个)的一对托辊22上,而将钛管7的另一端(右端)搁置在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中的另一个管子支承机构2 (右端的一个)的一对托辊22上,而钛管7的中部对应于压模6的下方,由在线作业人员通过对电气控制箱的操作,使液压站3处于工作状态,液压油自油缸5的第一进油接口 53引入,油缸柱51下行,带动压模6下行,由于压模6的管子配合凹腔62与钛管7的表面相贴触,因此由压模6对钛管7上的弯曲部位施压而使钛管7得到矫直。如果一根钛管7上存在多个矫直点,那么可以通过移动管子支承机构2的位置实现,也就是说由管子支承机构2连同钛管7移动,直至钛管7上的有待于矫直的矫直点对应到压模6的下方。如果钛管7的直径发生了变化即更换对不同批次或称规格的钛管7进行矫直时,那么相应更换不同的压模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完成了发明任务,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钛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底板(11)、一第一侧板(12)和一第二侧板(13)构成的一槽梁(I),第一侧板(12)与底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第二侧板(13)与底板(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固定,第一、第二侧板(12、13)彼此并行,并且第一、第二侧板(12、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管子支承机构腔(14),该管子支承机构腔(14)自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并且在底板(11)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一对彼此并行的导轨(111);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该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彼此以面对面的状态移动地与所述的一对导轨(111)相配合;一液压站(3 ),该液压站(3)设置在所述槽梁(I)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油缸支架(4),该油缸支架(4)以腾空状态对应于所述横槽梁(I)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的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之间;一油缸(5),该油缸(5)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所述的油缸支架(4)上,与所述的液压站(3)液压管路连接,并且该油缸(5)的油缸柱(51)朝向下;一压模(6),该压模(6)以可更换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油缸柱(51)的末端,并且对应于所述管子支承腔(1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板(11)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支承固定脚(112),第一支承固定脚(112)固定在第一槽梁座(1121)上;在底板(11)的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支承固定脚(112 ),第二支承固定脚(112)固定在第二槽梁座(1131)上,其中:所述的第一槽梁座(1121)和第二槽梁座(113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管子支承机构(2)各包括一移动调整座(21)和一对托辊(22),在移动调整座(22)的底部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各枢轴设置有一对滚轮(211),滚轮(211)与所述的导轨(111)构成滚动副,一对托辊(22)彼此并行地转动支承在移动调整座(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缸支架(4)的高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油缸支承板(41),所述油缸(5)具有一缸体固定座(52),该缸体固定座(52)通过固定螺钉(521)与 油缸支承板(41)固定,油缸(5)的第一进出油口(53)和第二进出油口(54)与所述的液压站(3)液压管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模(6)朝向所述油缸柱(51)的一侧固定有一缸柱连接座(61),该缸柱连接座¢1)与油缸柱(51)的所述末端固定,而压模(6)朝向所述管子支承机构腔(14)的一侧构成有一管子配合凹腔(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钛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子配合凹腔¢2)为弧形腔。
全文摘要
一种钛管矫直机,属于金属管材矫直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由底板、第一和第二侧板构成的槽梁,第一侧板与底板的一侧固定,第二侧板与底板的另一侧固定,两侧板间构成为管子支承机构腔,在底板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一对导轨;一对管子支承机构,移动地与一对导轨配合;液压站,设在槽梁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油缸支架,对应于横槽梁的上方,且位于一对管子支承机构之间;油缸,固定在油缸支架上,与液压站液压管路连接,且该油缸的油缸柱朝向下;压模,固定在油缸柱的末端,且对应于管子支承腔的上方。可以满足对长度不同的钛管的矫直要求;不会出现伤及作业人员的情形;可适应钛管直径的变化;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变形现象,能保障油缸支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1D3/10GK103143596SQ2013101070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吴建刚, 吕伟青, 章建国, 凌志雄, 唐瑞龙 申请人:常熟市中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