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部件连结体,板状部件连结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7860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板状部件连结体,板状部件连结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板状部件的连结体,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提供在接合面不形成突出物而能连结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以及使用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接合第一板状部件(1)和第二板状部件(2),形成贯通孔(3)的所述第一板状部件(1)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2)叠合,将与所述贯通孔(3)对应的所述第二板状部件(2)的部位朝所述贯通孔方向推压,使其塑性变形,形成突起部(7),所述突起部(7)充填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件(1)的所述贯通孔(3)。
【专利说明】板状部件连结体,板状部件连结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板状部件的连结体,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图像形成装图。
【背景技术】
[0002]在冲压零件中,金属板接合是不可缺少的技术。作为一般的接合方法,可以列举焊接或螺纹连接等,作为与所述接合方法不同的低成本接合技术,从以往已经开发翻边铆接或TOX铆接等多种塑性连结工艺方法,这为人们所公知。又,近年,使用各种各样材质的钢板,即使作为异种材料之间可连结的方法,塑性连结工艺方法的需要也得到提高。
[0003]但是,至今为止的塑性连结存在构成上制约、需要高价的专用夹具、工序数多等的各种课题,现状是存在不能采用的场合或需要在各场所分开使用。由此,存在生产成本增大或导致管理面复杂化的问题。
[0004]【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274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接合面不形成突出物而能连结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以及使用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提出一种板状部件的连结体,接合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
[0007]形成贯通孔的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叠合,将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部位朝所述贯通孔方向推压,使其塑性变形,形成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充填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所述贯通孔。
[0008]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09]按照本发明,在接合面不形成突出物而能连结,因此,难以受到构成上制约。又,不使用专用夹具,能通过一道工序连结,因此,模具费用少,不管什么地方都能通用地适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A-图1C是说明本发明的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的图,其中,图1A是连结前的截面图,图1B是连结后的截面图,图1C是完成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截面图(第一实施形态)。
[0011]图2是说明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连结时状态的截面图(第二实施形态)。
[0012]图3A-图3B表示连结使用的冲头的形状例,其中,图3A是立体图,图3B是平面图(第三实施形态)。
[0013]图4A-图4B是说明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连结时状态的图,其中,图4A是平面图,图4B是截面图(第二实施形态)。[0014]图5A-图5C是说明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连结时状态的图,分别表示模具及冲头的前端形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第四实施形态)。
[0015]图6A-图6B是表示第一板状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壁形状变形例的截面图(第五实施形态)。
[0016]图7A-图7C是表示第一板状部件的贯通孔的孔形状变形例的平面图(第六实施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在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上具有以下特征。总之,在本发明中,通过冲头推压,使得塑性变形引起的突起部从第二板状部件突出,以便充填在第一板状部件开口的贯通孔。同时,因配置为覆盖第一板状部件的贯通孔表面的模具而失去去处的突起部的材料,通过朝着从贯通孔的中心离开的方向流动,突起部的外周与贯通孔的内壁咬合,仅仅通过一工序,使得板状部件之间连结。这时,因突起部的充填,贯通孔堵塞,且用模具密闭贯通孔,因此,突起部的突出物不能从连结后模具侧的贯通孔出来。
[0018]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0019]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20][第一实施形态]
[0021]图1A-图1C是说明本发明的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的图,其中,图1A是连结前的截面图,图1B是连结后的截面图,图1C是完成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截面图。
[0022]首先,使得作为例如开口有圆形状的贯通孔3的第一板状部件的金属板I和作为没有贯通孔开口的第二板状部件的金属板2叠合,夹入模具4和冲孔模板10之间。与金属板I表面相接的模具4的表面成为平面,堵塞贯通孔3的一方的开口部。
[0023]接着,在与贯通孔3对应的金属板2的部位,配置前端平、全周缘具有切刃的圆柱状的冲头5,通过从金属板2向着贯通孔3方向压入冲头5,推压金属板2,因金属板2的塑性变形形成突起部7,从金属板I的贯通孔3的另一方开口部向着贯通孔3的内部充填。这时,较好的是,模具4,冲头5,以及贯通孔3分别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又,冲头5的直径设为比贯通孔3的直径小,成为突起部7和金属板2的连结部7c不切离而残留的程度。
[0024]所形成的突起部7的前端7a因堵塞贯通孔3的模具4,不从金属板I表面突出,其端面与金属板I表面成为同一面,同时,其厚度比金属板2的原板厚薄,变薄部分的材料朝着离开贯通孔3中心的方向流动。由此,在金属板I的贯通孔3的内壁和与内壁接触的金属板2的突起部7的外周7b之间,产生咬合力,连结金属板I和金属板2。此后,卸下模具4,冲头5,以及冲孔模板10,如图1 (c)所示,完成在贯通孔3的某部位使得第一金属板I和第二金属板2接合的连结体。
[0025][第二实施形态]
[0026]第二实施形态是采取通过哨合(过度咬合,under cut)提高连结力的实施形态。图2是说明第二实施形态涉及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连结时状态的截面图。
[0027]S卩,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连结时相比,若更深地压入冲头5,则突起部7的前端7a进一步变薄,朝着离开贯通孔3中心的方向流动的材料增加。由此,金属板2的突起部7的外周7b,与根部侧相比,前端侧直径大大地膨胀,与此相对应,金属板I的贯通孔3的内径塑性变形,产生变大部分,成为过度咬合形状。由于该过度咬合形状,在金属板I的贯通孔3的内壁和与内壁接触的金属板2的突起部7的外周7b之间,产生啮合,与第一实施形态的仅仅咬合力时相比,能得到更强的连结力。
[0028][第三实施形态]
[0029]第三实施形态是采取通过追加桥形状部提高防止断裂及连结力的实施形态。即,第三实施形态使用具有带槽部的前端的冲头进行板状部件的连结。
[0030]图3A-图3B表示连结使用的冲头的形状例,其中,图3A是立体图,图3B是平面图。图4A-图4B是说明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连结时状态的图,其中,图4A是平面图,图4B是截面图。
[0031]如图3A及图3B所示,圆柱状的冲头5将其前端周缘的切刃在四处切断,形成槽部
6。金属板I连结时,若使用该带槽部6的冲头5,则在突起部7的里侧,形成四个棱状部9,连结金属板2的与贯通孔3不对应部位和突起部7。若使用该带槽部6的冲头5,则即使将冲头5压入金属板2的板厚以上,仅仅具有槽部6的部分,因棱状部9成为突起部7和金属板2连接状态,因此,不会发生突起部7断裂脱落。又,能确保连结部7c的体积,因此,提高连结力。
[0032][第四实施形态]
[0033]第四实施形态是采取更有效地使得突起部7的材料朝着离开贯通孔3中心的方向移动的实施形态。即,第四实施形态改变模具4和冲头5的前端形状进行板状部件的连结。
[0034]图5A-图5C是说明板状部件的连结体的连结时状态的图,分别表示模具及冲头的前端形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35]在图5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为具有比贯通孔3的直径稍稍小的直径的圆柱状,前端侧具有圆锥形的圆锥状部4a。模具4以模具架11支持,配置为圆锥状部4a进入贯通孔3内部。圆柱状的冲头5在其前端周缘具有带有R的R状周缘部6。在本发明中,上述R状是指圆弧状。金属板连结时,若使用这种形状的模具4和冲头5,则在突起部7的前端7a形成与模具4的圆锥状部4a外形一致的圆锥形凹部。
[0036]在图5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模具4为具有比贯通孔3的直径稍稍小的直径的圆柱状,在前端的平端面的中央附近,形成任意曲率的凸部4b。模具4以模具架11支持,配置为凸部4b进入贯通孔3内部。圆柱状的冲头5在其前端周缘具有带有R的R状周缘部
6。金属板连结时,若使用这种形状的模具4和冲头5,则在突起部7的前端7a形成具有与模具4的凸部4b外形一致的曲率的凹部。
[0037]在图5C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模具4为具有比贯通孔3的直径稍稍小的直径的圆柱状,在前端的平端面的周缘附近,形成任意曲率的环状凸部4c。模具4以模具架11支持,配置为凸部4b进入贯通孔3内部。圆柱状的冲头5在其前端周缘具有带有R的R状周缘部6。金属板连结时,若使用这种形状的模具4和冲头5,则在突起部7的前端7a形成具有与模具4的环状凸部4c外形一致的曲率的环状凹部。
[0038]这样,根据第一?第三的变形例,通过在模具4的前端的面,例如中心部或外周附近,设置凸状的突出物,突起部7的前端7a的厚度局部比金属板2原板厚薄,朝着离开贯通孔3中心的方向流动的材料增加,引起提高连结力。又,突起部7的前端7a留在贯通孔3内部,不会从金属板I表面突出。
[0039][第五实施形态]
[0040]第五实施形态是采取改变贯通孔3的内壁形状提高连结力的实施形态。图6是表示金属板I的贯通孔3的内壁形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41]在图6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预先使得贯通孔3的内壁变形为具有凹凸的螺纹切口状部3a。又,在图6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预先使得贯通孔3的一方的开口部附近的内壁变形为锪孔形状的锪孔状部3b。
[0042]这样,根据第一?第二的变形例,通过预先在贯通孔3设置螺纹切口形状或锪孔形状,金属板连结时,材料流入该部分,更确实地产生金属板之间的啮合(过度咬合)。由此,具有提高连结力的效果。
[0043][第六实施形态]
[0044]第六实施形态是采取改变贯通孔3的形状制止回转的实施形态。图7A-图7C分别是表示金属板I的贯通孔3的孔形状变形例的平面图。
[0045]在图7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预先使得贯通孔3的孔形状变形为多角形状。又,在图7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预先使得贯通孔3的孔形状变形为D切口形状。又,在图7C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预先使得贯通孔3的孔形状变形为椭圆形状。
[0046]这样,根据第一?第三的变形例,通过将贯通孔3的形状设为圆形以外的例如多角形、D切口状、椭圆状等,起着制止连结部分回转的作用,对于回转扭矩变强。
[0047]如上所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形,适合各种应用。所述各种变形、应用,只要具备本发明的构成,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8]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板状部件设为金属部件,但是,也可以设为树脂部件。
[0049]又,本发明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在接合部分(贯通孔3部分)不形成突出物进行连结,因此,难以受到构成上的制约,可以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或盘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板状部件的连结体,接合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贯通孔的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叠合,将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部位朝所述贯通孔方向推压,使其塑性变形,形成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充填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所述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充填在所述贯通孔,使得该突起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接合的面相反侧的面成为同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贯通孔的内径局部变形为过度咬合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个所述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其特征在于: 形成连结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与所述贯通孔不对应部位和所述突起部的棱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个所述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起部的前端形成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个所述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贯通孔的形状设为圆以外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个所述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内壁具有凹凸。
8.一种板状部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得形成贯通孔的第一板状部件和没有形成贯通孔的第二板状部件叠合,夹持在模具和冲孔模板之间,将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部位用直径比所述贯通孔小的冲头朝所述贯通孔方向推压,使其塑性变形,充填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所述贯通孔,连结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个记载的板状部件的连结体。
【文档编号】B21D39/02GK103447401SQ201310195780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田中慎一, 栗原弘和, 石野圭二, 前田大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