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435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是用于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板更换换热管的工具,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提管工具和安装滑道,一对结构相同的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和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均包括提拉板、插管和提拉把手,提拉板上分布有若干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的插管,一安装滑道,安装滑道为一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与插管对应的圆弧形导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换热管板一侧设置安装滑道,利用一对提管工具将数根换热管同时提升至安装高度,换热管靠近换热管板侧的一端落在安装滑道的导槽内,再由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水平推动各换热管在导槽的导向下嵌入换热管板的管孔内,一次提升即可完成多个换热管的更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工作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投入低、更换效率高且劳动强度低的换热管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0002]以热管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有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炼油、锅炉、陶瓷、交通、轻纺、机械等行业中,作为废热回收和工艺过程中热能利用的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0003]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使用的各种设备也在不断的大型化,例如对一些处理量要求较高或者换热量要求较大的场合,热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数量也会大量增力口,从原来的几十根到上百根甚至几千根都是存在的。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热管式换热器无论是设计上还是生产上,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提高换热管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因为换热器一般属于非标产品,完全机械化的安装模式会投入较多的成本,比较产出结果,经济性较差。而目前使用的纯人工的方法,对于换热管数量较多的情况,其缺点显而易见,安装工作量较大,安装时间较长,而且在当前中国的人工费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安装成本也比较高。
[0004]因此研发一种投入低、更换效率高的换热管安装工具势在必行。经检索相关文献,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入低的换热管安装工具,且能够实现热管式换热器换热管的快速、高效、安全的安装,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是用于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板更换换热管的工具,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提管工具和安装滑道,一对结构相同的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和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均包括提拉板、插管和提拉把手,提拉板上分布有若干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的插管,所述的插管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相配以便插管刚好插入换热管内,所述的各插管间距与换热管板上的各换热管间距相应;提拉板上配备有用于提拉的把手;一安装滑道,安装滑道为一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与插管对应的圆弧形导槽,所述的各圆弧形导槽半径大于换热管外径。
[0007]优选的,所述的插管长度为换热管长度的8?12%。
[0008]优选的,所述的插管长度为28?32cm。
[0009]优选的,所述的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的插管长度短于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的插管长度。
[0010]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滑道为升降式安装滑道。
[0011]优选的,所述的升降式安装滑道包括基座,基座为一轴线为铅直方向的空心柱体结构;滑道,滑道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与插管对应的圆弧形导槽,滑道的下部为一套管结构,该套管套装在基座的空心柱体外并可沿空心柱体轴向移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伞齿轮副、支承板、丝杆螺母副;驱动轴通过轴承水平安装在套管内,驱动轴上套装伞齿轮副的主动伞齿轮,驱动轴的端部伸出套管后配备手轮;支承板为一与滑道套管内壁连接固定的板体,板体中心开孔;伞齿轮副的从动伞齿轮由支承板支承;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内置于基座中并与基座连接固定;丝杆螺母副的丝杆上端穿过支承板的孔后与从动伞齿轮通过销轴或键连接固定。
[001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换热管板一侧设置安装滑道,安装滑道的导槽与换热管板上需要更换换热管的管孔对齐;利用一对提管工具将数根换热管同时提升至安装高度,换热管靠近换热管板侧的一端落在安装滑道的导槽内,撤去该端的提管工具,再由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水平推动各换热管在导槽的导向下嵌入换热管板的管孔内,一次提升即可完成多个换热管的更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工作成本。
[0013]另外,安装滑道为升降式安装滑道,可根据不同的管孔高度进行调整,避免制作不同高度的安装滑道增加成本,也无需通过增加或减少垫块高度的方式来调整安装滑道导槽的高度,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中提管工具俯视图。
[0015]图2为本发明中安装滑道的导槽分布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发明中安装滑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发明安装滑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发明中提管工具夹持换热管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发明中换热管安装工具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2、3、4,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其是用于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板更换换热管的工具,包括提管工具和安装滑道,
一对结构相同的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I和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2,均包括提拉板
11、插管12和提拉把手13,提拉板11上分布有若干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的插管12,插管12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相配以便插管12刚好插入换热管内,各插管12间距与换热管板4上的各换热管间距相应;提拉板11外侧配备有用于提拉的把手13。
[0021]插管长度为换热管长度的8?12%,优选的,插管长度为28?32cm。
[0022]作为本发明更具体的实施方案: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I的插管长度短于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2的插管长度。以方便提管后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的退出。
[0023]一安装滑道3,安装滑道3为一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与插管12对应的圆弧形导槽33,各圆弧形导槽33半径大于换热管外径。
[0024]本发明中安装滑道可为升降式安装滑道,以便于适用不同高度的换热管板或换热管板中不同高度的换热管孔。[0025]本实施例中,升降式安装滑道包括
基座31,基座31为一轴线为铅直方向的空心柱体结构;
滑道32,滑道32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与插管12对应的圆弧形导槽33,滑道32的下部为一套管结构,该套管套装在基座31的空心柱体外并可沿空心柱体轴向移动。
[0026]驱动组件34,用于驱动滑道32沿空心柱体轴向移动。
[0027]作为本发明更具体的实施方案:驱动组件34包括驱动轴341、伞齿轮副的主动伞齿轮342、从动伞齿轮343、支承板344、丝杆螺母副的丝杆345、螺母346。
[0028]驱动轴341通过轴承347水平安装在套管内,驱动轴341上套装伞齿轮副的主动伞齿轮342,驱动轴341的端部伸出套管后配备手轮;支承板344为一与滑道32套管内壁连接固定的板体,板体中心开孔;伞齿轮副的从动伞齿轮343由支承板344支承。
[0029]丝杆螺母副的螺母346内置于基座31中并与基座31连接固定;丝杆螺母副的丝杆345上端穿过支承板344的孔后与从动伞齿轮343通过销轴348或键连接固定。
[0030]工作原理:如图5、6所示,
在换热管板4 一侧设置安装滑道3,调整安装滑道3高度,使得其导槽33与换热管板4上需要更换换热管的管孔41对齐;
利用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I和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2将数根换热管同时提升至安装高度,换热管5靠近换热管板侧的一端落在安装滑道的导槽内,撤去该端的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I,再由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I水平推动各换热管5在导槽的导向下嵌入换热管板4的管孔41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管安装工具,是用于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板更换换热管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提管工具和安装滑道, 一对结构相同的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和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均包括提拉板、插管和提拉把手,提拉板上分布有若干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的插管,所述的插管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相配以便插管刚好插入换热管内,所述的各插管间距与换热管板上的各换热管间距相应;提拉板上配备有用于提拉的把手; 一安装滑道,安装滑道为一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与插管对应的圆弧形导槽,所述的各圆弧形导槽半径大于换热管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管长度为换热管长度的8?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管长度为28?32cm。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换热管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板近端提管工具的插管长度短于换热管板远端提管工具的插管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滑道为升降式安装滑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式安装滑道包括 基座,基座为一轴线为铅直方向的空心柱体结构; 滑道,滑道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与插管对应的圆弧形导槽,滑道的下部为一套管结构,该套管套装在基座的空心柱体外并可沿空心柱体轴向移动;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伞齿轮副、支承板、丝杆螺母副;驱动轴通过轴承水平安装在套管内,驱动轴上套装伞齿轮副的主动伞齿轮,驱动轴的端部伸出套管后配备手轮;支承板为一与滑道套管内壁连接固定的板体,板体中心开孔;伞齿轮副的从动伞齿轮由支承板支承; 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内置于基座中并与基座连接固定;丝杆螺母副的丝杆上端穿过支承板的孔后与从动伞齿轮通过销轴或键连接固定。
【文档编号】B23P19/04GK103567749SQ20131052340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张旭, 茅陆荣 申请人:森松(江苏)海油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