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95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速冲压过程中,废料上带会来零件压印、变形,送料错位,严重时还会导致模具损环,所以防废料上带设计是模具设计的关键。在精密冲压时,材料较薄,零件要求较高。以某通信继电器需冲压生产的动簧带料为例,料厚t0.1mm,冲裁最窄处为0.16mm,零件平面度要求为0.03mm。在冲压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凸模磨异形,冲压后条料会有轻微变形,平面度会超过0.03mm ;如果使用下吹气或吸尘气,因材料较薄,冲压生产时送料较困难,冲压生产时错位较频繁;如果使用点焊凹模,焊点大小不好控制,生产时容易产生铜粉;综上,这些传统的防废料上带方式已不适应此类冲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该两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间形成至少一型腔,在该型腔的刃口设有至少二对对称的沿型腔壁向上逐渐扩大的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冲压时,在凸模、凹模的共同作用下废料和基材发生分离,废料外形会在本实用新型防废料上带结构开槽处长出一块与所述槽的形状相同的凸起,随着凸模的向下废料被推过该槽的下端,废料与凸模分离凸模开始向上回升,但废料因外形有凸起在槽处会被挡住,无法带起,因此防废料上带的效果明显,维修方便,能够较大的提闻冲压生广效率,提闻零件的冲压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2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1,包括三个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11,该三个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间形成四个型腔12,在该型腔12的上开口设有两对对称的沿其腔壁向上逐渐扩大的槽13。[0013]冲压时,在凸模、凹模的共同作用下废料和基材发生分离,废料会在槽13处长出一块与该槽13的形状相同的凸起,随着凸模的向下废料被推过该槽13的下端,废料与凸模分离凸模开始向上回升,但废料却被该槽13的挡住,无法带起,完成一次冲裁动作。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该两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间形成至少一型腔,其特征在于:在该型腔的刃口设有至少二对对称的沿型腔壁向上逐渐扩大的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模废料防上带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该两相互配合的冲模凹模镶件间形成至少一型腔,在该型腔的刃口设有至少二对对称的沿型腔壁向上逐渐扩大的槽。本实用新型在冲压生产时防废料上带的效果明显,维修方便,能够较大的提高冲压生产效率,提高零件的冲压质量。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044696SQ20132006313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赖金华, 邵显楚 申请人:厦门金越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