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68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特别是一种长材生产线开坯轧机或无牌坊短应力线轧机的轧辊轴向调整装置。它包括工作辊,该工作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配合在左侧的传动侧轴承座和右侧的操作侧轴承座中,该轴承的内圈与工作辊滑动配合;在所述的操作侧轴承座右侧端面设置有轴向调整机构,该轴向调整机构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固定机构、活塞机构以及缸体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套装在工作辊上,所述的活塞机构作用在固定机构上且与缸体机构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由于在工作辊的操作侧轴承座右侧端面设置了由缸体机构、活塞机构以及固定机构配合组成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使得下轧辊的轴向调整对接相当方便。
【专利说明】轧辊轴向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特别是一种长材生产线开坯轧机或无牌坊短应力线轧机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通过轧辊轴向调整实现对正孔型是型钢开坯机必备的功能之一。目前,主要是采用液压马达或减速电机驱动蜗杆,蜗杆带动斜齿轮实现轧辊的轴向调整。该结构加工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装配困难,调整精度有限,后期检修维护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和调整精度高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乳辊轴向调整机构,包括工作辊,该工作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配合在左侧的传动侧轴承座和右侧的操作侧轴承座中,该轴承的内圈与工作辊滑动配合;在所述的操作侧轴承座右侧端面设置有轴向调整机构,该轴向调整机构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固定机构、活塞机构以及缸体机构,所述的缸体机构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的右端面上,所述的固定机构套装在工作辊上,所述的活塞机构作用在固定机构上且与缸体机构滑动配合。
[0005]为增强机械稳定性,提高轴向调整精度,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从轴承右侧端面开始沿工作辊轴向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定距套、止推轴承、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内螺纹调整定距环以及挡圈,所述的止推轴承内圈与工作辊固定配合,外圈与活塞机构配合,所述的内定距套和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分别作用于止推轴承的内圈左右两侧的端面上,所述的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螺纹配合,所述的挡圈抵靠在内螺纹调整定距环右侧端,且通过设置在工作辊柱面上的凹槽固定在工作辊上。
[0006]为进一步增强机械稳定性,提高轴向调整精度,所述的缸体机构包括缸体,该缸体的左端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的右端面上,缸体的右端设置有压盖;所述的活塞机构包括调整压盖和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的外表面与缸体内腔滑动配合,该活塞杆内表面设置有内凸台,活塞杆的左端与调整压盖连接,该调整压盖的右端面和内凸台的左端面之间形成凹形空腔,止推轴承的外圈配合在该凹形空腔中;所述的缸体右端的内径扩大形成阶梯台,该阶梯台与压盖形成凹腔,活塞杆的右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凸台,该外凸台配合在凹腔中,形成A油腔和B油腔,在活塞杆中设置有连通A油腔和B油腔的油路通道。
[0007]为增强密封性能,提高调整精度,在所述的活塞杆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之间的缝隙设置有旋转密封。
[0008]为方便对油腔的初始注油,所述的油路通道的进口端设置在活塞杆的右端面上,且配合有密封该进口端的密封压盖。
[0009]为防止工作辊向右轴向调整后左滑,在活塞杆外侧面上螺纹配合有位于压盖右端面的锁紧螺母。
[0010]为防止工作辊向左轴向调整后右滑,在缸体右端外侧柱面上铰接有抱箍,该抱箍的末端折回配合于锁紧螺母右端面的右侧,在所述的抱箍的末端上螺纹配合有从抱箍右侧穿过该抱箍抵靠在锁紧螺母右端面上的锁紧螺钉。
[0011]为增强密封性能,提高调整精度,在所述的A油腔左侧的活塞杆外表面与缸体内腔配合处、外凸台与缸体内腔配合处、B油腔右侧的缸体与压盖配合处以及活塞杆外表面与压盖配合处均设置有液压密封。
[0012]为提高机械稳定性,所述的调整压盖与活塞杆左端通过螺栓把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的调整压盖同止推轴承外圈配合处和内凸台同止推轴承外圈配合处均设置有紧定弹

只ο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由于在工作辊的操作侧轴承座右侧端面设置了由缸体机构、活塞机构以及固定机构组成的轴向调整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套装在工作辊上,所述的活塞机构作用在固定机构上且与缸体机构滑动配合,当活塞机构轴向移动时,带动固定机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工作辊轴向移动,方便了下轧辊的轴向调整对接,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的特点;由于止推轴承内圈与工作辊固定配合,外圈与活塞机构固定连接,活塞机构运动的时候带动止推轴承轴向运动,从而带动工作辊轴向运动,实现工作辊轴向调整功能;通过内定距套、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内螺纹调整定距环以及挡圈的配合,使止推轴承的截面始终垂直于工作辊的轴线方向,使得作用到止推轴承内圈上的力只沿工作辊轴向方向,减轻止推轴承内圈的负担,延长其使用寿命,当内定距套、止推轴承、外螺纹调整定距环、内螺纹调整定距环以及挡圈之间出现松动时,可以通过旋转内螺纹调整定距环来调紧,提高了调整精度;由于设置了相互连通的A油腔和B油腔,使用时,B油腔向通过A油腔注油,则活塞杆向右端滑动,带动止推轴承向右运动,从而带动工作辊6向右运动;同理,A油腔向通过B油腔注油,则活塞杆向左端滑动,带动止推轴承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工作辊向左运动,实现轴向调整功能,相当方便;由于所述的油路通道的进口端设置在活塞杆的右端面上,且配合有密封该进口端的密封压盖,方便了对油腔的初始注油;由于在活塞杆外侧面上螺纹配合有位于压盖右端面的锁紧螺母,防止了工作辊向右轴向调整后左滑;由于在缸体右端外侧柱面上铰接有抱箍,该抱箍的末端折回配合于锁紧螺母右端面的右侧,在所述的抱箍的末端上螺纹配合有从抱箍右侧穿过该抱箍抵靠在锁紧螺母右端面上的锁紧螺钉,防止了工作辊向左轴向调整后右滑;由于在所述的活塞杆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之间的缝隙设置有旋转密封,增强了密封性能,提高了调整精度;由于所述的调整压盖与活塞杆左端通过螺栓把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的调整压盖同止推轴承外圈配合处和内凸台同止推轴承外圈配合处均设置有紧定弹簧,增强了机械稳定性,增强了对止推轴承夹紧的效果,避免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松动影响调整精度,同时也延长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中,I一操作侧轴承座,2—轴承,3—内定距套,4一紧定弹簧,5—止推轴承,6—工作辑,7一外螺纹定距环,8 —内螺纹定距环,9一挡圈,10一密封压盖,11 一旋转密封,12一活塞杆,13—抱雜,14 一压盖,15—液压密封,16 一调整压盖,17 一缸体,18—锁紧螺母,19 一A油腔,20—B油腔,21—传动侧轴承座,22—锁紧螺钉,23—内凸台,24—外凸台,25—油路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0018]如图1、图2所示,乳辊轴向调整机构,包括工作辊6,该工作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2分别配合在左侧的传动侧轴承座21和右侧的操作侧轴承座I中,该轴承2的内圈与工作辊6滑动配合;在所述的操作侧轴承座I右侧端面设置有轴向调整机构,该轴向调整机构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固定机构、活塞机构以及缸体机构,所述的缸体机构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I的右端面上,所述的固定机构套装在工作辊6上,所述的活塞机构作用在固定机构上且与缸体机构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由于在工作辊6的操作侧轴承座I右侧端面设置了由缸体机构、活塞机构以及固定机构组成的轴向调整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套装在工作辊6上,所述的活塞机构作用在固定机构上且与缸体机构滑动配合,当活塞机构轴向移动时,带动固定机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工作辊6轴向移动,方便了下轧辊的轴向调整对接,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左侧和右侧,以及下面将要提到的左端和右端等均是根据工作辊6轴向方向来叙述的,即定义与工作辊6轴承配合的传动侧轴承座21位于工作辊6左端,定义与工作辊6轴承配合的操作侧轴承座I位于右端。
[0019]所述的固定机构的功能是与工作辊6相对固定,以便于通过活塞机构轴向运动时带动固定机构轴向运动,从而带动工作辊6轴向运动,实现轴向调整功能,可以采用单一的止推轴或其他方式来实现,以单用止推轴承为例,止推轴承的内圈与工作辊6固定配合,活塞机构作用在止推轴承的外圈上,由于没有轴向压紧结构,止推轴承内圈受力后会产生间隙,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止推轴承内圈的变形损伤,甚至松动,不能固定工作辊6,降低轴向调整精度,因此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从轴承2右侧端面开始沿工作辊6轴向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定距套3、止推轴承5、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以及挡圈9,所述的止推轴承5内圈与工作辊6固定配合,外圈与活塞机构配合,所述的内定距套3和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分别作用于止推轴承5的内圈左右两侧的端面上,所述的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螺纹配合,所述的挡圈9抵靠在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右侧端,且通过设置在工作辊6柱面上的凹槽固定在工作辊6上。通过内定距套3、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以及挡圈9的配合,使止推轴承5的截面始终垂直于工作辊6的轴线方向,使得作用到止推轴承5内圈上的力只沿工作辊6轴向方向,减轻止推轴承5内圈的负担,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止推轴承5内圈变形损伤,降低轴向调整精度。当内定距套3、止推轴承5、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以及挡圈9之间出现松动时,可以通过旋转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来调紧,提高轴向调整的精度。
[0020]所述的活塞机构和缸体机构的协同功能是产生往复运动,并作用在止推轴承5上,从而带动工作辊6运动,实现调整功能,可以直接为简单的活塞杆和缸体,活塞杆外侧滑动配合在缸体中,内侧作用在止推轴承外圈上,通过电动或者液压马达驱动的方式推动工作辊6运动,实现轴向调整,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以液压马达驱动方式为例,存在加工装配困难、调整精度低等缺点,因此为提高轴向调整精度,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的缸体机构包括缸体17,该缸体17的左端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I的右端面上,缸体17的右端设置有压盖14 ;所述的活塞机构包括调整压盖16和活塞杆12,所述的活塞杆12的外表面与缸体17内腔滑动配合,该活塞杆12内表面设置有内凸台23,活塞杆12的左端与调整压盖16连接,该调整压盖16的右端面和内凸台23的左端面之间形成凹形空腔,止推轴承5的外圈配合在该凹形空腔中;所述的缸体17右端的内径扩大形成阶梯台,该阶梯台与压盖14形成凹腔,活塞杆12的右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凸台24,该外凸台24配合在凹腔中,形成A油腔19和B油腔20,在活塞杆12中设置有连通A油腔19和B油腔20的油路通道25。使用时,B油腔20向通过A油腔19注油,则活塞杆12向右端滑动,带动止推轴承5向右运动,从而带动工作辊6向右运动;同理,A油腔19向通过B油腔20注油,则活塞杆12向左端滑动,带动止推轴承5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工作辊6向左运动,实现轴向调整功能,相当方便。
[0021]为增强密封性能,提高调整精度,在所述的活塞杆12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之间的缝隙设置有旋转密封11。这样设置以后,防止了外界的渣尘进入固定机构的止推轴承5中影响其工作,提高了调整精度。
[0022]所述的油路通道25可以设置在缸体17、止推轴承5或者其他地方,但是安装设计的难度较大,且油腔初始注油不方便,因此为方便对油腔的初始注油,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的油路通道25的进口端设置在活塞杆12的右端面上,且配合有密封该进口端的密封压盖10。
[0023]工作辊6向右轴向调整后有可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左滑,为防止工作辊6向右轴向调整后左滑,作为优选的方式是在活塞杆12外侧面上螺纹配合有位于压盖14右端面的锁紧螺母18。工作辊6向右轴向调整后,旋动锁紧螺母18抵紧压盖14,能够有效地防止工作辊6向右轴向调整后左滑。
[0024]工作辊6向左轴向调整后有可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右滑,为防止工作辊6向左轴向调整后右滑,作为优选的方式是在缸体17右端外侧柱面上铰接有抱箍13,该抱箍13的末端折回配合于锁紧螺母18右端面的右侧,在所述的抱箍13的末端上螺纹配合有从抱箍13右侧穿过该抱箍13抵靠在锁紧螺母18右端面上的锁紧螺钉22。工作辊6向左轴向调整后,旋动锁紧螺钉22抵紧锁紧螺母18,能够有效地防止工作辊6向左轴向调整后右滑。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由于有锁紧螺母18,不但能够防止工作辊6向左轴向调整后右滑,而且还能防止工作辊6向右轴向调整后左滑。当工作辊6向左轴向调整时,先旋松锁紧螺钉22,然后搬开抱箍13,再旋松锁紧螺母18,再然后向左轴向调整工作辊6,调整到位后旋紧锁紧螺母18抵紧压盖14,搬回抱箍13并旋紧锁紧螺钉22抵紧锁紧螺母18。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锁紧螺母18的旋转量还可以初步确定工作辊6轴向调整的距离,实现精确调整。
[0025]为增强密封性能,提高调整精度,在所述的A油腔19左侧的活塞杆12外表面与缸体17内腔配合处、外凸台24与缸体17内腔配合处、B油腔20右侧的缸体17与压盖14配合处以及活塞杆12外表面与压盖14配合处均设置有液压密封15。
[0026]所述的调整压盖16与活塞杆12左端可以通过销钉连接等方式连接,但是在后续安装的时候不能调节松紧,即固定止推轴承5的松紧,安装也不方便,机械性能也较低,因此为提高机械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的调整压盖16与活塞杆12左端通过螺栓把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的调整压盖16同止推轴承5外圈配合处和内凸台23同止推轴承5外圈配合处均设置有紧定弹簧4。使用一段时间后,所述的调整压盖16同止推轴承5外圈配合处和内凸台23同止推轴承5外圈配合处容易出现松动,影响调整精度,此时,由于紧定弹簧4的作用,能够避免出现松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调整压盖16与活塞杆12左端通过螺栓把合的方式连接,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
【权利要求】
1.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包括工作辊(6),该工作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2)分别配合在左侧的传动侧轴承座(21)和右侧的操作侧轴承座(I)中,该轴承(2 )的内圈与工作辊(6 )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操作侧轴承座(I)右侧端面设置有轴向调整机构,该轴向调整机构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固定机构、活塞机构以及缸体机构,所述的缸体机构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I)的右端面上,所述的固定机构套装在工作辊(6)上,所述的活塞机构作用在固定机构上且与缸体机构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从轴承(2)右侧端面开始沿工作辊(6)轴向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定距套(3)、止推轴承(5)、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以及挡圈(9),所述的止推轴承(5)内圈与工作辊(6)固定配合,外圈与活塞机构配合,所述的内定距套(3)和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分别作用于止推轴承(5)的内圈左右两侧的端面上,所述的外螺纹调整定距环(7)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 )螺纹配合,所述的挡圈(9 )抵靠在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 )右侧端,且通过设置在工作辊(6)柱面上的凹槽固定在工作辊(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机构包括缸体(17),该缸体(17)的左端固定在操作侧轴承座(I)的右端面上,缸体(17)的右端设置有压盖(14);所述的活塞机构包括调整压盖(16)和活塞杆(12),所述的活塞杆(12)的外表面与缸体(17)内腔滑动配合,该活塞杆(12)内表面设置有内凸台(23),活塞杆(12)的左端与调整压盖(16)连接,该调整压盖(16)的右端面和内凸台(23)的左端面之间形成凹形空腔,止推轴承(5)的外圈配合在该凹形空腔中;所述的缸体(17)右端的内径扩大形成阶梯台,该阶梯台与压盖(14)形成凹腔,活塞杆(12)的右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凸台(24),该外凸台(24)配合在凹腔中,形成A油腔(19)和B油腔(20),在活塞杆(12)中设置有连通A油腔(19)和B油腔(20)的油路通道(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活塞杆(12)和内螺纹调整定距环(8)之间的缝隙设置有旋转密封(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路通道(25)的进口端设置在活塞杆(12)的右端面上,且配合有密封该进口端的密封压盖(10 )。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12)外侧面上螺纹配合有位于压盖(14)右端面的锁紧螺母(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缸体(17)右端外侧柱面上铰接有抱箍(13),该抱箍(13)的末端折回配合于锁紧螺母(18)右端面的右侧,在所述的抱箍(13)的末端上螺纹配合有从抱箍(13)右侧穿过该抱箍(13)抵靠在锁紧螺母(18)右端面上的锁紧螺钉(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A油腔(19)左侧的活塞杆(12)外表面与缸体(17)内腔配合处、外凸台(24)与缸体(17)内腔配合处、B油腔(20)右侧的缸体(17)与压盖(14)配合处以及活塞杆(12)外表面与压盖(14)配合处均设置有液压密封(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压盖(16)与活塞杆(12)左端通过螺栓把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的调整压盖(16)同止推轴承(5)外圈配合处和内凸台(23 )同止推轴承(5 )外圈配合处均设置有紧定弹簧(4 )。
【文档编号】B21B31/18GK203599202SQ201320723512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漆小虎, 崔永军 申请人: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