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包括内模基体,所述内模基体端面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芯棒所述螺纹孔内端设置有内模通孔,所述芯棒中部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芯棒内端对准内模通孔开设有芯棒通孔,所述内模基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冷却液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对准内模通孔,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与储液槽之间设置有吸液管,所述液压泵与芯棒外端设置有出液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在冷拔过程中与冷拔机的内外模具产生的热量迅速降低,冷拔机的冷拔速度提高30%,模具寿命提高了62%,钢管产生拉痕的比例降低了85%。
【专利说明】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钢管在冷拔过程中,由于内模、外模与钢管的挤压受力后模具容易磨损,模具寿命短,而且模具在受力过程中容易变形产生毛刺,导致钢管产生拉痕,外模产生毛刺容易发现,内模产生毛刺导致钢管内外面产生一条直线拉痕,而且不易被发现,直到酸洗成品至检测中心进行成品检测时,才会发现,整批钢管不合格。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润滑内模,提高钢管合格率的冷拔内模润滑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包括内模基体,所述内模基体端面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芯棒所述螺纹孔内端设置有内模通孔,所述芯棒中部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芯棒内端对准内模通孔开设有芯棒通孔,所述内模基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冷却液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对准内模通孔,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与储液槽之间设置有吸液管,所述液压泵与芯棒外端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一端与芯棒外端密封连接,出液管另一端与液压泵的出液口密封连接。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泵将储液槽内的冷却液通过液压泵吸入吸液管,然后经出液管输送至中心孔,之后冷却液从芯棒通孔流入到内模通孔,最后冷却液重新落入储液槽,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钢管在冷拔过程中与冷拔机的内外模具产生的热量迅速降低,冷拔机的冷拔速度提高30%,模具寿命提高了 62%,钢管产生拉痕的比例降低了 85%。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与芯棒外端之间设置有连接头,出液管通过连接头与芯棒密封连接。通过本设置,出液管与芯棒连接可靠,连接操作更加方便。
[0007]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模通孔和芯棒通孔中心线对齐,且两通孔直径相等。通过本设置,冷却液流动顺畅,冷却效率高。
[0008]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液管和出液管均为橡胶软管。通过本设置,吸液管和出液管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液压泵将储液槽内的冷却液通过液压泵吸入吸液管,然后经出液管输送至中心孔,之后冷却液从芯棒通孔流入到内模通孔,最后冷却液重新落入储液槽,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钢管在冷拔过程中与冷拔机的内外模具产生的热量迅速降低,冷拔机的冷拔速度提高30%,模具寿命提高了 62%,钢管产生拉痕的比例降低了 85%。
[001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包括内模基体1,所述内模基体I端面中部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螺纹孔2内螺纹连接有芯棒3,所述螺纹孔2内端设置有内模通孔4,所述芯棒3中部设置有中心孔5,所述芯棒3内端对准内模通孔4开设有芯棒通孔6,所述内模基体I下方设置有底座7,所述底座7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冷却液的储液槽8,所述储液槽8对准内模通孔4,即底座7位于内模基体I正下方,内模通孔4设置在内模基体I的下端,内模通孔4的出口正好对准储液槽8,便于回收冷却液,所述底座7一端设置有液压泵9,所述液压泵9与储液槽8之间设置有吸液管10,吸液管10 —端与储液槽8密封连接,吸液管10另一端与液压泵9的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泵9与芯棒3外端设置有出液管11,所述出液管11 一端与芯棒3外端密封连接,出液管11另一端与液压泵9的出液口密封连接。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出液管11与芯棒3外端之间设置有连接头12,出液管11通过连接头12与芯棒3密封连接。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连接头12为圆柱形,且连接头12两端直径小于中部,连接头12 —端插入中心孔5外端后螺纹连接,连接头12另一端与出液管11套接,并通过抱箍锁紧。
[0014]所述内模通孔4和芯棒通孔6中心线对齐,且两通孔直径相等。所述吸液管10和出液管11均为橡胶软管。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液压泵将储液槽内的冷却液通过液压泵吸入吸液管,然后经出液管输送至中心孔,之后冷却液从芯棒通孔流入到内模通孔,最后冷却液重新落入储液槽,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钢管在冷拔过程中与冷拔机的内外模具产生的热量迅速降低,冷拔机的冷拔速度提高30%,模具寿命提高了 62%,钢管产生拉痕的比例降低了85%。
[0016]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包括内模基体(1),所述内模基体(I)端面中部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螺纹孔(2)内螺纹连接有芯棒(3),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2)内端设置有内模通孔(4),所述芯棒(3)中部设置有中心孔(5),所述芯棒(3)内端对准内模通孔(4)开设有芯棒通孔(6),所述内模基体(I)下方设置有底座(J),所述底座(7)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冷却液的储液槽(8),所述储液槽(8)对准内模通孔(4),所述底座(7)—端设置有液压泵(9),所述液压泵(9)与储液槽(8)之间设置有吸液管(10),所述液压泵(9)与芯棒(3)外端设置有出液管(11 ),所述出液管(11) 一端与芯棒(3 )外端密封连接,出液管(11)另一端与液压泵(9 )的出液口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1)与芯棒(3 )外端之间设置有连接头(12 ),出液管(11)通过连接头(12 )与芯棒(3 )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通孔(4)和芯棒通孔(6)中心线对齐,且两通孔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拔内模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10)和出液管(11)均为橡胶软管。
【文档编号】B21C23/32GK203621127SQ201320854838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爵东, 姜兰芬, 夏家波, 周加良 申请人:安徽浙南精密管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