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44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电磁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夹具,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相对设置有可分离地相互接合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接合后具有容纳工件的容置空间;左夹持部与所述的底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右夹持部与所述的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均具有型腔,所述的型腔内均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的左夹持部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的右夹持部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的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的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且所述的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个别产品以及大批大量生产中,避免反复的划线、对正,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件的质量。
【专利说明】电磁夹具【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夹具。
【背景技术】 [0002]夹具是机械工业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夹具行业已经成为机床行业中一个独立产业。当前市场上夹具种类繁多,并且每个工厂都需要数目庞大的各种夹具。但是夹具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然存到诸多问题。
[0003]为了确保工件加工质量,对于一个机构来说,几乎每个部件都需要设计专用夹具,因而车间刀具库和地面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夹具。工件生产的转换一般伴随夹具的转换,这样无疑增加了生产时间。在许多情形下,夹具的装配时间甚至超过了工件的加工时间。目前,大部分夹具装夹还是以手动形式,造成了操作者劳动量大,效率低,装夹的精度也不能保证,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了工件加工质量降低。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设计一种能自动装夹的夹具,能实现工件的有效夹紧和对正,摆脱人力的束缚。
[0004]在许多工厂,每5年就更新60— 85%的专用夹具,但是因为磨损更新的只占10—30%,这也要求设计人员能设计一种比较通用的夹具或者能调整的夹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应用,对夹具提出了新的要求:(1)能够快速、方便地装夹工件,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2)设计的夹具能满足多种工件的装夹;(3)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夹紧工件,降低劳动强度;(4)所设计的夹具能有较高的精度满足机床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夹具存在的操作者劳动量大、效率低、装夹的精度、不能保证且工件加工质量差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夹具。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电磁夹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相对设置有可分离地相互接合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接合后具有容纳工件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左夹持部与所述的底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右夹持部与所述的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均具有型腔,所述的型腔内均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的左夹持部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的右夹持部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的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的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且所述的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
[0008]进一步,对应右夹持部位置的底座上开设有两个倒T型槽,所述的右夹持部的下端面设置有倒T型块,所述的倒T型槽与倒T型块相配合实现底座与右夹持部的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的倒T型槽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右夹持部的滑动范围的挡板,所述的挡板通过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的左夹持部与底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左夹持部的上下两端开设有第一螺栓孔,对应左夹持部相应位置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的第二螺栓孔的个数大于第一螺栓孔的个数,可以根据工件的大小合理调节左夹持部的中心线位置。
[0011]进一步,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上均具有V形结构,并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的V形结构的开口端相对布置。
[0012]进一步,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上与工件的接触面上分别刻有槽痕,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
[0013]进一步,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刻度尺,方便定位。
[0014]进一步,所述的控制器包括调压器和电源插头,所述的调压器与电磁铁的线圈连接,所述的电源插头分别连接电源和调压器。操作时可根据需要通过调压器调节电磁力的大小。
[0015]本实用新型电磁夹具利用电磁力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适合对各种工件的固定,可用于对工件的钻孔,绞孔。
[0016]本实用新型中倒T型槽的端部设计了挡板固定,防止右夹持部从倒T型槽内掉落。
[0017]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为了断电后能立即消磁,本文用软铁来做铁芯。当电磁铁连接电源时就会产生电磁力,电磁铁有诸多优点:电磁铁磁性可以用通、断电流控制;磁性的大小也可以用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强弱或者磁介质来控制;也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进而控制电流大小来控制电磁铁磁性大小;它的磁极可以由线圈的绕向或者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磁性也会随着电流的消失而消失。将左、右夹持部的内部设计为壳体,里面放置电磁铁以及电源线和其他一些零件。
[0018]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保证同一方向的电磁铁在同一电流下产生的吸引力相反,通电以后交流电磁铁产生电磁力,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左、右夹持部相互吸引,共同作用夹紧工件。
[0019]本实用新型电磁夹具考虑了人机工程学,所有人可能碰到的边角都进行倒角处理,避免碰伤别人。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1]1、电磁夹具的工作效率高:传统的加工方法钻孔前必须经过划线工序,中心点不好找,定位不准确,若是加工的工件数量较多,则频繁的划线,更换零件,松紧夹具等将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大误差;为了保证定位的准确和灵活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左夹持部是半固定的,可以通过选择周围的螺栓孔调节距离,右夹持部则是不固定的,这样可以根据加工的工件的半径合理选择左、右夹持部的初始距离,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同一类工件的反复划线对正。
[0022]2、电磁夹具的结构简单,夹紧效果好:手动夹紧机构在各种生产规模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动作慢、劳动强度大、夹紧力变动大。在大量生产中往往采用机动夹紧装置,如气动、液动、电磁和真空夹紧。相比气动、液动、真空夹紧,电磁夹紧装置具有更大的优势。它体积小、夹紧效果稳定、结构简单。由于电磁力可以提供任意大的吸力,不会出现一般夹具的失效的情形,并且能实现对夹具的快速装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右夹持部的左视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照图1至图7,电磁夹具,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I上相对设置有可分离地相互接合的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所述的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接合后具有容纳工件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左夹持部2与所述的底座I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右夹持部3与所述的底座I滑动连接;所述的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均具有型腔,所述的型腔内均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的左夹持部2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铁8,所述的右夹持部3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铁9,所述的第一电磁铁8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9的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且所述的第一电磁铁8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9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
[0031]进一步,对应右夹持部3位置的底座I上开设有两个倒T型槽4,所述的右夹持部3的下端面设置有倒T型块31,所述的倒T型槽4与倒T型块31相配合实现底座I与右夹持部3的滑动连接。
[0032]进一步,所述的倒T型槽4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右夹持部的滑动范围的挡板5,所述的挡板5通过螺栓7与底座I固定连接。
[0033]进一步,所述的左夹持部2与底座I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的左夹持部2的上下两端开设有第一螺栓孔21,对应左夹持部相应位置的底座I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孔11,所述的第二螺栓孔11的个数大于第一螺栓孔21的个数,可以根据工件的大小合理调节左夹持部2的中心线位置。
[0034]进一步,所述的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上均具有V形结构22,并所述的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的V形结构22的开口端相对布置。
[0035]进一步,所述的左夹持部2和右夹持部3上与工件的接触面上分别刻有槽痕,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
[0036]进一步,所述的底座I上设置有刻度尺,方便定位。
[0037]进一步,所述的控制器包括调压器和电源插头,所述的调压器与电磁铁的线圈连接,所述的电源插头分别连接电源和调压器。操作时可根据需要通过调压器调节电磁力的大小。
[0038]本实用新型夹具的夹紧步骤是:
[0039]先根据工件的直径的大小,确定左夹持部2的中心线位置,调节螺栓7位置,固定左夹持部2 ;工件紧靠左夹持部2,接通电源,第一、第二电磁铁8、9产生电磁力,左、右夹持部2、3相互吸引,左夹持部2固定,右夹持部3向左夹持部2方向水平滑动与左夹持部2 —起作用夹紧工件。
[0040]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电磁夹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相对设置有可分离地相互接合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接合后具有容纳工件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左夹持部与所述的底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右夹持部与所述的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均具有型腔,所述的型腔内均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的左夹持部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的右夹持部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的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的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且所述的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的第二电磁铁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夹具,其特征在于:对应右夹持部位置的底座上开设有两个倒T型槽,所述的右夹持部的下端面设置有倒T型块,所述的倒T型槽与倒T型块相配合实现底座与右夹持部的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T型槽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右夹持部的滑动范围的挡板,所述的挡板通过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夹持部与底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左夹持部的上下两端开设有第一螺栓孔,对应左夹持部相应位置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的第二螺栓孔的个数大于第一螺栓孔的个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上均具有V形结构,并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的V形结构的开口端相对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上与工件的接触面上分别刻有槽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刻度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包括调压器和电源插头,所述的调压器与电磁铁的线圈连接,所述的电源插头分别连接电源和调压器。
【文档编号】B23Q3/15GK203779187SQ20142010215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杨亮亮, 许守金, 葛宏伟, 郑斌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