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91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包括有:一可供设置一马达及连接一外壳组的马达座;一穿设于该外壳组及一第一轴承的转轴,且其具有一与该马达动力连结的传动端及一一体成形的定位凸环,该定位凸环可供与该第一轴承及该外壳组相互抵顶定位;一贯穿该转轴轴心的油液通路;一与该油液通路相连通的油液管道;以及一套设于该转轴之外周缘的防漏垫圈,且该防漏垫圈置于该传动端及该外壳组之间,其中,该防漏垫圈具有一内缘高于外缘的斜锥面,此外,该外壳组与该马达座间并设有一向外连通的油液出口。
【专利说明】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电加工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放电加工机的电极旋转轴组。

【背景技术】
[0002]自古代起,人类就有将材料以加工、组合而制成工具使用的能力,而如今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达,更多不同特质的新材料陆续被发现与使用,然而这些新材料往往具有高硬度、高韧性等特性,要加工制成工具不易,且亦有需要进行精细加工的需求,故加工方式也不止步于传统的切削式加工,更有如放电加工等适合新材料的高科技加工方式存在,其主要用来加工制作各种具有复杂形状的孔穴与零件。
[0003]现有的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其电极旋转轴组I于一外壳组3中穿设有一转轴4,该转轴4的一端为一与一马达2动力连结的传动端4a,另一端为一设有一夹头组4c的夹头端4b,该传动端4a及该外壳组3间设有一垫片6,且于该外壳组3中设有一第一轴承3a套设于该转轴4借此使该转轴4保持转动的顺畅。该转轴4外套设有一定位套环4d,该定位套环4d以一定位螺丝4e螺锁固设于该转轴4上,并靠定于该第一轴承3a处,该垫片6及该定位套环4d使该转轴4得以定位于该外壳组3内。
[0004]此外,为了加工的需求,该电极旋转轴组I设有一贯穿该转轴4轴心的油液通路4f以及一与该油液通路4f相连通的油液管道5,而该油液管道5与该油液通路4f间以一旋转接头5a连接,以于该转轴4旋转放电加工过程中,输送加工液之用。
[0005]该电极旋转轴组I另有一端盖7a及一盒体7b套设于该夹头端4b外,该端盖7a组设于该转轴4的该夹头端4b,该盒体7b为一开口朝该传动端4a的空心盒体,并以至少一螺件7c沿自该传动端4a向该夹头端4b的方向螺锁固定该盒体7b及该端盖7a。
[0006]然而,现有装置仍存在诸多的缺点与不便,其一是于该转轴4旋转时,自该旋转接头5a溢漏的加工液会渗入该电极旋转轴组1,并落于该垫片6上,可能因此渗入该转轴4轴心而发生故障,另外,即便溢漏的加工液未直接自该垫片6渗入该转轴4之中,其依然会留存累积于该电极旋转轴组I内,满溢时仍会致使溢漏的加工液渗入该转轴4,而欲排除溢漏的加工液只能等待其自行挥发,对于放电加工作业会造成很大的妨碍。
[0007]其二,该转轴4以该定位套环4d定止于该外壳组3内,虽可以于该转轴4顺畅转动时同时达到定位的功效,然而此一方式却需要大幅仰赖该定位螺丝4e与该定位套环4d的组装精准度,组装该定位螺丝4e螺锁的精度不佳时会造成该转轴4偏移,造成加工瑕疵。
[0008]其三,该端盖7a及该盒体7b沿自该传动端4a向该夹头端4b的方向螺锁固定,其螺孔开口朝向该外壳组3,于组装时必须先组装该端盖7a及该盒体7b,再安装该外壳组3。反之欲维修、拆解该盒体7b时,则得先拆解整个该外壳组3与该转轴4,方可拆解该端盖7a及该盒体7b,拆装的步骤死板固定且复杂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9]综合上开先前技术的缺点,大致上包括无法防漏、定位失准、盒体及端盖拆装不易等缺陷。而鉴于解决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的方案,该方案具有可以有效排除溢漏的加工液、确实保持转轴定位的准确性且拆装灵活方便的优点。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包括有:
[0011]一马达座,该马达座供设置一马达,并供连接一外壳组;
[0012]一转轴,其穿设于该外壳组中,且该转轴具有一与该马达动力连结的传动端,该转轴具有一贯穿其轴心的油液通路;
[0013]—油液管道,其一端连通于一油液源,另一端以一旋转接头自该传动端连通于该油液通路;
[0014]一防漏垫圈,其套设于该转轴的外周缘,且置于该传动端及该外壳组之间,其中,该防漏垫圈具有一斜锥面,该斜锥面的内缘高于外缘,该外壳组与该马达座间并设有一向外连通的油液出口。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外壳组包含有一上壳体及一接于该上壳体底端处的下壳体,且于该下壳体处设有一第一轴承,以供该转轴可轴转地穿设于该第一轴承内。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转轴具有一与其一体成形的定位凸环,该定位凸环供与该第一轴承及该下壳体相互抵顶定位。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转轴的另一端为一穿过该外壳组的夹头端,该夹头端供一夹头组装设连接。
[0018]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夹头端外套设有一头端部,该头端部包括有一端盖及一盒体,该端盖组设于该转轴的该夹头端,该盒体为一开口朝该传动端的空心盒体。
[0019]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盒体沿平行该转轴的轴向设有一螺孔,该螺孔供一螺件沿自该夹头端向该传动端的方向螺锁固定该端盖及该盒体。
[0020]上述实施例中,其中,于该外壳组内另具有一为该转轴所穿设的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位于该下壳体近该头端部处。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马达具有一转动轴,且该转动轴与该转轴间以一传动组动力连结。
[0022]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传动组由一连接于该转动轴的第一齿轮及一套设于该转轴的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0023]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垫圈具有一斜锥面,该斜锥面的内缘高于外缘,借此,溢漏的加工液滴落时会沿该斜锥面朝远离该转轴的方向滑落,故该防漏垫圈亦可与该转轴保持一较大的空隙避免摩擦,且该外壳组与该马达座间并设有一向外连通的油液出口,可供溢漏的加工液确实排出该电极旋转轴组外。
[0024]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凸环与该转轴一体成形者,无须加以定位螺丝螺锁固定,如此不仅省去螺锁的繁复,亦可避免组装的定位螺丝精度不佳造成该转轴定位偏移,同时保有现有的定位套环的功效,且一体成形的该转轴与该定位凸环于制作上较分两部件制作省事容易。
[0025]本实用新型的端盖及该盒体间以至少一螺件沿自该夹头端向该传动端的方向固定该端盖及该盒体,仅需自该夹头端方向施用一螺丝起子即可拆解组装该端盖及该盒体,于整体组装拆解时亦没有先后顺序的问题,更适合搭配换刀装置一并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装置部分分解图。
[0027]图2为现有装置的剖面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剖面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部分剖面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立体示意图。
[0033]【符号说明】
[0034]<现有装置>
[0035]I电极旋转轴组 28马达 3外壳组
[0036]3a第一轴承 4转轴 4a传动端
[0037]4b夹头端4c夹头组4d定位套环
[0038]4e定位螺丝 4f油液通路 5油液管道
[0039]5a旋转接头6垫片端盖7a
[0040]7b盒体7c螺件
[0041]〈本实用新型〉
[0042]10电极旋转轴组 20马达座21马达
[0043]22转动轴23第一齿轮 24第二齿轮
[0044]30外壳组31上壳体32下壳体
[0045]33第一轴承34第二轴承 350型环
[0046]40转轴41传动端 42夹头端
[0047]43夹头组44定位凸环 45油液通路
[0048]50油液管道51旋转接头 60防漏垫圈
[0049]61斜锥面62油液出口 70头端部
[0050]71端盖72盒体73螺孔
[0051]了4 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合举例的说明比例,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序明。
[0053]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10包括有:
[0054]一马达座20,该马达座20可供设置一马达21,该马达21具有一转动轴22,且该马达座20并可供连接一外壳组30 ;该外壳组30,其设置于该马达座20相对于该马达21的另一面,并包含有一连接于该马达座20的上壳体31及一接于该上壳体31底端处的下壳体32,且于该下壳体32贯穿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内并设有一第一轴承33及一第二轴承34 ;该第一轴承33设于该下壳体32邻接该上壳体31处。
[0055]一转轴40,其可轴转地穿设于该外壳组30的该轴孔内,且该转轴40具有一传动端41,使与该转动轴22间以一传动组动力连接者,其中,该传动组包含一连接于该转动轴22的第一齿轮23及一套设于该传动端41的第二齿轮24,该第一齿轮23与该第二齿轮24相互哨合者;且该转轴40相对于该传动端41的另一端为一穿过该下壳体32的夹头端42,该夹头端42可供一夹头组43装设连接。再者,该转轴40的外周缘处向外径向突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形的定位凸环44,该定位凸环44可供与该第一轴承33相互抵顶定位,使该转轴40得以准确定位于该外壳组30内,此外,该转轴40具有一贯穿其轴心的油液通路45 ;
[0056]—油液管道50,其穿设于该马达座20中,其一端连通于一油液来源,另一端则以一旋转接头51自该传动端41连通于该油液通路45 ;
[0057]—防漏垫圈60,其套设于该转轴40的外周缘,且置于该传动端41及该上壳体31之间,并与该上壳体31夹设有一 O型环35,其中,该防漏垫圈60具有一斜锥面61,该斜锥面61的内缘高于外缘,此外,该上壳体31与该马达座20间并设有一向外连通的油液出口62,并得使该防漏垫圈60与该转轴40间具有一间距以避免该防漏垫圈60与该转轴40间产生摩擦;
[0058]一头端部70,其套设于该夹头端42外,且该头端部70包括有一端盖71及一盒体72,该端盖71组设于该转轴40的该夹头端42,该盒体72为一开口朝该传动端41的空心盒体,且该盒体72沿平行该转轴40的轴向设有至少一螺孔73,各螺孔73供一螺件74沿自该夹头端42向该传动端41的方向螺锁固定该端盖71及该盒体72,另有一第二轴承34位于该外壳组30内为该转轴40所穿设,且该第二轴承34位于该下壳体32近该头端部70处。
[0059]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描述,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
[0060]如图5至图7所示,于该转轴40转动进行放电加工作业时,该电极旋转轴组10借助该油液管道50向该转轴40内的该油液通路45输送加工液,唯因为加工液自该旋转接头51流入轴转中的该油液通路45时,可能会发生加工液的溢漏,此时溢漏的加工液会落入该防漏垫圈60的该斜锥面61,并沿该斜锥面61高处往低处朝远离该转轴40的方向滑落,最终落入该上壳体31与该马达座20间,且该O型环35得防止溢漏的加工液借助该防漏垫圈60及该上壳体31间的缝隙渗入该转轴40中,并借助该油液出口 62排出于该电极旋转轴组10外。如此可于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10时具有一组装拆解便易的电极旋转轴组10,且特别适用于需要进行稳定与精细放电加工的使用者。
[0061 ] 该定位凸环44与该转轴40 —体成形者,无须加以定位螺丝螺锁固定,如此不仅省去螺锁的繁复,亦可避免组装的定位螺丝精度不佳时会造成该转轴40偏移,同时保有现有的定位套环的功效,使该转轴40得以定位于该外壳组30内,且一体成形的该转轴40与该定位凸环44于制作上较分两部件制作省事容易。
[0062]另仅需自该夹头端42方向施用一螺丝起子即可拆解组装该端盖71及该盒体72,组装时无需将该头端部70先行组装,拆解时亦无需将整个该外壳组30拆除,更适合搭配换刀装置一并使用。
[0063]虽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作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案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马达座,该马达座供设置一马达,并供连接一外壳组; 一转轴,其穿设于该外壳组中,且该转轴具有一与该马达动力连结的传动端,该转轴具有一贯穿其轴心的油液通路; 一油液管道,其一端连通于一油液源,另一端以一旋转接头自该传动端连通于该油液通路; 一防漏垫圈,其套设于该转轴的外周缘,且置于该传动端及该外壳组之间,其中,该防漏垫圈具有一斜锥面,该斜锥面的内缘高于外缘,该外壳组与该马达座间并设有一向外连通的油液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组包含有一上壳体及一接于该上壳体底端处的下壳体,且于该下壳体处设有一第一轴承,以供该转轴可轴转地穿设于该第一轴承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轴具有一与其一体成形的定位凸环,该定位凸环供与该第一轴承及该下壳体相互抵顶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轴的另一端为一穿过该外壳组的夹头端,该夹头端供一夹头组装设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头端外套设有一头端部,该头端部包括有一端盖及一盒体,该端盖组设于该转轴的该夹头端,该盒体为一开口朝该传动端的空心盒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盒体沿平行该转轴的轴向设有一螺孔,该螺孔供一螺件沿自该夹头端向该传动端的方向螺锁固定该端盖及该盒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于该外壳组内另具有一为该转轴所穿设的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位于该下壳体近该头端部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马达具有一转动轴,且该转动轴与该转轴间以一传动组动力连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加工机电极旋转轴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组由一连接于该转动轴的第一齿轮及一套设于该转轴的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轮相互啮口 ο
【文档编号】B23H7/00GK203956268SQ201420399853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廖月照 申请人:欧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