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66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的钢辊为包胶辊,所述包胶辊包括辊筒体、两个轴承座和表面为柔性的辊套,所述辊筒体内部中空,所述两个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辊筒体两端,所述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套设在所述辊筒体上。原先对于不锈钢生产工艺中,带头的矫直辊都是使用钢辊矫直带头,当钢辊与带钢运行的时候,容易造成带头本体划伤,影响下工序轧钢的带钢收得率,本实用新型采用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套设在所述辊筒体上,确保本工序生产,保证了带钢不被划伤,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辊筒体,使得包胶辊内部中空,有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刚度。
【专利说明】一种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机结构,特别是一种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针对法国DMS和德国SUNWIG公司设计制造的大型不锈钢酸洗生产线,带钢在进入焊接之前常用五辊矫直机进行矫直。五辊矫直机都是采用钢辊形式,矫直机的作用是使带钢由拆卷产生的弯曲得以矫直,在一定程度上使带钢波浪形和由于拉辊两边辊缝不均造成的带钢小浪形得以减少,保证带钢头尾剪切断面平直,有利于焊接和光整,保证剪边和卷取的质量。
[0003]另外,在不锈钢冷轧板带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不锈钢未轧部分长度,提高产品成材率,节约贵重金属,需要在带钢头尾端焊接引带。引带焊接机组作为过渡,其工艺过程是钢卷重新开卷,矫直带头后输送至焊接机进行焊接引带,完毕后重新卷取,送下工序轧机轧制。引带和正卷带钢厚度从2.6-5.0mm不等,在此过程中,由于全程不带张力的输送和回卷,近30米左右的带钢卷取过程中,由于在开卷和卷取过程中启用钢辊矫直机压住带钢会造成划伤缺陷。这些问题造成下工序轧机生产时,由于产生的金属划伤瘤块轧入轧机工作辊,质量缺陷保留多。造成缺陷主要由以下两方面:
[0004]一方面,钢卷从开卷机1’开卷输送至引带焊接处的焊接机3’进行焊接,由于整条线长30米,引带长度最长12米,18米左右的本体需要通过主线的五辊矫直机2’,输送至引带平台4’,整个带钢在运行过程中都是不带张力的,五辊矫直机3’的钢辊5’要与带钢产生被动的接触,导致本体部分产生擦划伤。划伤部分的钢卷在轧机区域本体部分要进入辊子轧制,由于划伤的带钢金属会有毛刺,颗粒较大的轧制入轧机辊系本体,造成压入等连续的质量缺陷;
[0005]另一方面,由于焊接完毕后,本体和引带共30米的带钢,要回卷到卷筒上,按照卷径计算约有五圈的带钢,这五圈带钢由于是无张力反拉回卷卷取,仅依靠卷取上缓冲辊和侧面压辊压住带钢卷取,实际上根本卷不紧,如果使用五辊矫直机2’的钢辊5’压下,建立张力卷取,又会产生擦伤。对于轧机机组,未卷紧的带钢开卷的时候,会自动散开,导致开卷困难,影响生产效率,如图1、2和3所述。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成本低、刚性好,且能够有效降低带钢划伤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的钢辊为包胶辊,所述包胶辊包括辊筒体、两个轴承座和表面为柔性的辊套,所述辊筒体内部中空,所述两个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辊筒体两端,所述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套设在所述辊筒体上。
[0008]作为改进,所述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可以直接是一层聚氨酯材料层;也可以是一种复合辊套,所述复合辊套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套设在所述辊筒体上,所述外层为聚氨酯材料层,所述中层连接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
[0009]再改进,所述聚氨酯材料层与所述辊筒体熔接连接,提高聚氨酯材料层与辊筒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0010]再改进,所述聚氨酯材料层的外径与所述矫直机的钢辊外径相同,有利于控制下压量。
[0011]再改进,所述两个轴承座与所述辊筒体焊接连接,提高轴承座与辊筒体连接的可靠性。
[0012]再改进,在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聚氨酯材料层的端盖,有利于平衡聚氨酯材料层在轧制过程中受到的沿包胶辊轴向上的载荷。
[0013]所述端盖的固定方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辊筒体上。
[0014]第二种方式,所述轴承座上还设置有旋紧环,所述旋紧环与所述轴承座螺纹连接,所述旋紧环与所述端盖相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原先对于不锈钢生产工艺中,带头的矫直辊都是使用钢辊矫直带头,当钢辊与带钢运行的时候,容易造成带头本体划伤,影响下工序轧钢的带钢收得率,本实用新型采用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套设在所述辊筒体上,确保本工序生产,保证了带钢不被划伤,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辊筒体,使得包胶辊内部中空,有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刚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引带焊接机组整体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五辊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原有的钢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单层聚氨酯材料层的包胶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复合辊套的包胶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盖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4至6所示,本实施中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中,矫直机的钢辊为包胶辊1,该包胶辊1包括辊筒体4、两个轴承座3和表面为柔性的辊套,辊筒体4内部中空,两个轴承座3分别设置在辊筒体4的两端,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套设在辊筒体4上。
[0024]其中,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可以直接是一层聚氨酯材料层53,通过只采用一层形式的聚氨酯材料层53使得包胶辊1的结构简单,有效降低加工成本;也可以是一种复合辊套5,该复合棍套5包括内层51、中层52和外层,内层51套设在棍筒体4上,夕卜层为聚氨酯材料层53,中层52连接内层51和外层,提高了包胶辊1的性能。
[0025]为了提高聚氨酯材料层53与辊筒体4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聚氨酯材料层53与辊筒体4熔接连接,优选地,聚氨酯材料层53的厚度为10?25mm,更优选地,聚氨酯材料层53的厚度为15mm。
[0026]为了便于控制下压量,包胶辊1的外径与原来的钢辊外径相同,即聚氨酯材料层53的外径与矫直机的钢辊外径相同。
[0027]为了提高轴承座3与辊筒体4连接的可靠性,两个轴承座3与辊筒体4焊接连接。
[0028]另外,在轴承座3上设置有用于夹紧聚氨酯材料层53的端盖6,有利于平衡聚氨酯材料层53在轧制过程中受到的沿包胶辊1轴向上的载荷。
[0029]其中,端盖6的固定方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端盖6通过螺栓固定在辊筒体4上。
[0030]第二种方式,轴承座3上还设置有旋紧环7,旋紧环7与轴承座3螺纹连接,旋紧环7与端盖6相抵。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应用于引带及本体矫直过程中,适合在不锈钢产线开卷矫直机设备中使用,也可使用在相同工况环境下开卷设备中使用。为了确保带钢卷紧,卷正,不划伤,把五辊矫直机使用的钢辊改成包胶辊1,同时开卷和回卷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投入矫直机,确保卷取全过程张力控制,保证良好的带钢状态。具体为:
[0032]1、把原五辊矫直机钢辊拆卸,换成同辊径的包胶辊1。
[0033]2、为了确保回卷张力,五辊矫直机在带钢未焊接完毕建立张力前,全程压下作业。对应钢卷厚度,压下量手动操作调节对应值,确保带头矫正到位。
[0034]综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原先不锈钢生产工艺中,带头的矫直辊都是使用钢辊矫直带头,当钢辊与带钢运行的时候,容易造成带头本体划伤,影响下工序轧钢的带钢收得率,本实用新型采用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套设在辊筒体4上,确保本工序生产,保证了带钢不被划伤,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辊筒体4,使得包胶辊1内部中空,有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刚度。
【权利要求】
1.一种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的钢辊为包胶辊,所述包胶辊包括辊筒体、两个轴承座和表面为柔性的辊套,所述辊筒体内部中空,所述两个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辊筒体两端,所述表面为柔性的辊套套设在所述辊筒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为柔性的辊套为聚氨酯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材料层与所述辊筒体熔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为柔性的辊套为复合辊套,所述复合辊套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套设在所述辊筒体上,所述外层为聚氨酯材料层,所述中层连接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材料层的外径与所述矫直机的钢辊外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轴承座与所述辊筒体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聚氨酯材料层的端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辊筒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还设置有旋紧环,所述旋紧环与所述轴承座螺纹连接,所述旋紧环与所述端盖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无划伤矫直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材料层厚度为10?25mm。
【文档编号】B21D1/02GK204234510SQ20142058121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杨安, 叶乃威, 钟永国, 孙文炳, 陆超, 吕孟静, 黄孟杰 申请人: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