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攻机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15756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钻攻机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风机是依靠输入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力、城市轨道交通、纺织、船舶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种场所的通风换气。风机中的大部分部件均安装于机壳中,因此,机壳的表面会需要开设数量不等的螺纹孔,用以与其它部件进行连接。目前,用于风机机壳螺纹孔加工的钻攻机一般需要先对风机机壳的一个面进行钻孔,然后翻转工件再对另一个面进行钻孔。在完成上下两个表面的钻孔之后,再对这些孔加工螺纹,使其形成螺纹孔,因此工序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申请内容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攻机及加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钻攻机,所述钻攻机包括上固定座、上钻头、下固定座、下钻头、滑动工装板和主轴电机,所述滑动工装板用于安装待加工的工件,并可在主轴电机驱动下上下移动,所述上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滑动工装板的上方,所述上钻头固定于所述上固定座,并朝向所述滑动工装板设置,所述下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滑动工装板的下方,所述下钻头固定于所述下固定座,并朝向所述滑动工装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电机在加工时,先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向上移动,由所述上固定座上的上钻头攻钻工件上表面的螺纹孔,再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向下移动,由所述下固定座上的下钻头攻钻工件下表面的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工装板开设有钻攻孔,所述钻工孔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下钻头一一对应,所述待加工的工件安装于所述滑动工装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工装板的上表面设有定位模具,待加工的工件安装于所述定位模具中。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设有多个垂直设置的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滑动工装板,使得所述滑动工装板基于所述导柱上下滑动。进一步地,所述上钻头和下钻头均为复合钻头,所述复合钻头的前端为钻头,钻头后部设置有螺纹。进一步地,该钻攻机还包括多个空气喷头,所述空气喷头均匀设置在所述滑动工装板四周,并朝向所述滑动工装板,在完成加工后朝所述滑动工装板喷气。进一步地,所述该钻攻机还包括集料箱,所述集料箱呈漏斗状,设置于所述下固定座的下方。基于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钻攻机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工件放安装在滑动工装板上;通过主轴电机驱动滑动工装板下上下移动,由上固定座上的上钻头和下固定座上的下钻头分别攻钻工件上下表面的螺纹孔。进一步地,通过主轴电机驱动滑动工装板下上下移动,由上固定座上的上钻头和下固定座上的下钻头分别攻钻工件上下表面的孔,包括:通过主轴电机先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向上移动,由所述上固定座上的上钻头攻钻工件上表面的螺纹孔,再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向下移动,由所述下固定座上的下钻头攻钻工件下表面的螺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根据工件的加工需求专门设计了一种加工设备,将工件安装于位于中间的滑动工装板上,然后分别在上方和下方设置两组钻头,通过滑动工装板的上下移动,一次性完成两个表面的加工,无需先对工件的一个面进行加工,然后翻转工件再对另一个面进行加工,由此减少了加工操作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攻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固定座,2、上钻头,3下固定座,4、下钻头,5、滑动工装板,510、定位模具,6、主轴电机,7、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钻攻机,该钻攻机包括上固定座1、上钻头2、下固定座3、下钻头4、滑动工装板5和主轴电机6,上述部件均设置在钻攻机的机架上。其中,滑动工装板5用于安装待加工的工件,在加工开始之前,将待加工的工件安装至所述滑动加工板之上。为保证加工精度,在所述滑动工装板的上表面可以设置一定位模具510,待加工的工件安装于该定位模具510中,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始终位于特定的位置。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3分别位于所述滑动工装板5的上方和下方。其中,上钻头2固定于所述上固定座1,并朝向所述滑动工装5板设置,即钻头方向朝下设置,用于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加工,而下钻头4固定于所述下固定座3,并朝向所述滑动工装板5设置,即钻头方向朝上设置,用于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加工。其中,上钻头和下钻头的数量可变,具体可以根据工件的实际加工需求进行调整,例如本实施例中由于工件的上表面需要有7个螺纹孔,而下表面需要5个螺纹孔,因此相应的上钻头和下钻头的数量分别为7个和5个。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调整钻头的数量,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可以预设多个用于安装钻头的安装座,使用时在相应的安装座中装入钻头即可。此外,也可以设置可活动的安装座,通过改变安装座的位置,调整钻头的攻钻位置,由此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主轴电机6用于为滑动工装板5的提供动力,使得滑动工装板5在其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当向上移动至特定位置时,上固定座1上的上钻头2对滑动工装板5上的工件上表面进行加工。相应地,当滑动工装板5向下移动至特定位置时,下固定座3上的下钻头4对滑动工装板5上的工件下表面进行加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电机6在加工时,先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5向上移动,由所述上固定座1上的上钻头2攻钻工件上表面的螺纹孔,再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5向下移动,由所述下固定座3上的下钻头4攻钻工件下表面的螺纹孔。由此,通过滑动工装板的上下移动,一次性完成两个表面的加工,无需先对工件的一个面进行加工,然后翻转工件再对另一个面进行加工,由此减少了加工操作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实际场景下,由于待加工的工件一般固定在所述滑动工装板5的上表面,为了使得下方的下钻头能够顺利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加工,在所述滑动工装板上会开设有攻钻孔,以使所述下钻头能够穿过该攻钻孔对滑动工装板上的工件进行攻钻。这些钻工孔的开设位置需要与所述下钻头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3之间设有多个垂直设置的导柱7,这些导柱7穿过所述滑动工装板5,为滑动工装板5的上下移动提供轨道,使得所述滑动工装板基于所述导柱上下滑动。具体地,所述导柱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本实施例中滑动工装板呈矩形,那么可以设置4个导柱,分别位于所述滑动工装板的四个角上,保证导向的稳定性,提高加工精度。进一步地,所述上钻头和下钻头均为复合钻头,所述复合钻头的前端为钻头,钻头后部设置有螺纹,其中螺纹的外径应稍大于钻头的外径,使其能够在钻头打出的孔的内壁开设内螺纹。在一次攻钻过程中,前端的钻头首先接触工件的表面,在工件表面打孔,随着复合钻头进一步钻入工件,位于后部的螺纹开始接触工件表面被打出的孔,在孔的内壁攻出相应的内螺纹。由此,在一次攻钻过程完成打孔和攻螺纹两个工序,进一步减少了加工操作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在打孔和攻螺纹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料,若有较多的废料留在定位模具或者滑动工装板上有可能影响到后续的加工,因此所述钻攻机还包括多个空气喷头,所述空气喷头均匀设置在所述滑动工装板四周,并朝向所述滑动工装板,在完成加工后朝所述滑动工装板喷气,吹走留在定位模具或者滑动工装板上的废料,保证后续的工件加工能够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所述该钻攻机还包括集料箱,所述集料箱呈漏斗状,设置于所述下固定座的下方,加工过程中掉落的废料能够被所述漏斗状的集料箱收集。此外,还可以在攻钻机的机架上设置防护机构,包围涉及加工的部件和工件,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该防护机构可以采用透明材质(如玻璃)或者在防护机构上开设透明的观察门窗等,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生产进程。使用该设备进行攻钻加工时,其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工件放安装在滑动工装板上;步骤二,通过主轴电机驱动滑动工装板下上下移动,由上固定座上的上钻头和下固定座上的下钻头分别攻钻工件上下表面的螺纹孔。具体地,首先通过主轴电机先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向上移动,由所述上固定座上的上钻头攻钻工件上表面的螺纹孔,再驱动所述滑动工装板向下移动,由所述下固定座上的下钻头攻钻工件下表面的螺纹孔。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方位词均是结合操作者和使用者的日常操作习惯以及说明书附图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申请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申请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