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硅钢棒材的轧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003发布日期:2018-09-28 18:00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硅钢,又称电工钢,是一种优异的软磁材料,现普遍使用的硅钢中硅的含量在1.5%-3.5%(质量比,下同)之间,当硅含量大于3.5%时,称为高硅钢。随着硅含量的增高,高硅钢的电阻率升高,最大磁导率升高,铁损降低,软磁性能更加优异,所以高硅钢板材料非常适合加工成铁芯,用于变压器、电感器及高速高频电机。虽然目前多采用薄板带加工叠片后制作铁芯,但丝材横截面积更小,加工工艺流程短,有利于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丝材生产需棒材拉拔而成,同时棒材强度高,还适用于开关触头。

高硅钢中出现有序结构,其室温塑性降低,加工性能降低。为了克服上述难题,人们研发特殊的生产工艺,避开其低温脆性,制备合金薄板,例如化学气象沉积法[TakadaY,Abe M,Masuda S,Inagaki J.Commercial scale production of Fe-6.5wt.%Si sheet and its magnetic properties.Journal ofApplied Physics,1988,64(10):5367-5369]和快速凝固法[Fish G E,Chang C F,Bye R.Frequency dependence ofcore loss in rapidly quenched Fe-6.5wt.%Si.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1988,64(10):5370-5372]等。也有利用传统方法轧制得到高硅钢薄板,比如逐步增塑轧制技术[林均品,叶丰,陈国良等.6.5wt.%Si高硅钢冷轧薄板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前沿科学,2007.2,2:13-16]。近期也有报道通过旋锻-热拉拔法[WYang,H Li,KYang,Y F.Liang,JYang,F Ye.Hot drawn Fe-6.5wt.%Si wires with good ductilit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2014,186:79-82]得到高硅钢丝材。但文章中利用旋锻法制备的高硅钢棒材存在直线度差、毛刺多、氧化皮厚和组织不均匀等缺陷,降低后续拉拔成功率,而轧制法可避免以上缺陷,因此利用轧制法得到高硅钢棒材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旋锻法制备的高硅钢棒材中存在的直线度差、毛刺多、氧化皮厚和组织不均匀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高硅钢棒材的轧制工艺。用此方法可获得表面质量好、氧化皮薄和组织均匀的高硅钢棒材,且提高了后续拉拔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硅钢棒材的轧制工艺,主要工艺步骤如下:

S1:冶炼浇铸,取纯硅和工业纯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真空感应炉在1450-1550℃精炼5min,真空浇铸成含硅量为3.50%-9.50%的铸锭;

S2:锻造方坯,采用机械自由锻造方式,利用空气锤在800~1200℃范围内锻造,经过多次反复镦粗拔长,将铸锭锻成方坯;

S3:加热,检查方坯表面质量,去除较厚的氧化皮后,将方坯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加热温度800℃-1000℃,保温时间为30-60min;

S4:粗轧,粗轧包括4道次,采用六角-方-椭圆-方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4-1.8,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4-0.9;

S5:中轧,中轧包括4道次,采用椭圆-方孔型系统,最后一道次采用圆形孔型,保证精轧前轧件的规整,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2-1.6,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8;

S6:精轧,精轧包括2道次,采用椭圆-圆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1-1.4,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7;

S7:冷却,冷却方式采用空冷。

其中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Si:3.50%-9.50%,C:0%-0.04%,S:0%-0.02%,Mn:0.01%-0.20%,Ti:0%-0.02%,P:0%-0.01%,B:0%-0.10%,余量为铁。

其中所述步骤S2中,锻造过程中需镦粗拔长10次,中间经若干次回炉加热,每次保温15-30min,终锻温度不低于800℃,锻造后的方坯尺寸为24×24mm。

其中所述步骤S3中,采用低温或室温装炉,装炉温度低于400℃。

其中所述步骤S4与S5之间,需回炉加热,保温时间为15-30min。

其中所述步骤S5与S6之间,需回炉加热,保温时间为15-20min。

其中所述步骤S6中,精轧后高硅钢棒材直径为7.5mm

其中所述步骤S4、S5和S6中,轧制速度逐步增加,变化范围是0.5m/s-10m/s。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出采用轧制法制备高硅钢棒材,避免了旋锻法制备高硅钢丝材时出现的直线度差、毛刺多、氧化皮厚和组织不均匀等缺陷,快速制备出表面平整光洁且平直、组织优良的高硅钢棒材。利用此方法,可减少回炉加热次数,简化工艺流程,缩短制备周期,并且提高后续拉拔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粗轧各个道次的孔型,

图2为中轧各个道次的孔型,

图3为精轧各个道次的孔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S1:冶炼浇铸,取纯硅和工业纯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真空感应炉在1500℃精炼5min,真空浇注成铸锭,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Si:6.51%,C:0.090%,S:0.0009%,Ti:0.005%,Mn:0.015%,,P:0.054%,B:0.0004%,其余为铁;

S2:锻造,采用机械自由锻造方式,利用空气锤在1050℃范围内锻造,终锻温度为900℃,过程中镦粗拔长10次,回炉2次,保温20min。最后将铸锭锻成24mm×24mm方坯;

S3:加热,检查方坯表面质量,酸洗去除较厚的氧化皮后,将方坯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加热温度900℃,保温时间为30min;

S4:粗轧,粗轧包括4道次,采用六角-方-椭圆-方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4-1.8,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4-0.9。轧制结束后回炉保温20min;

S5:中轧,中轧包括4道次,采用椭圆-方孔型系统,最后一道次采用圆形孔型,保证精轧前轧件的规整,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2-1.6,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8。轧制结束后回炉保温15min;

S6:精轧,精轧包括2道次,采用椭圆-圆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1-1.4,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7;

S7:冷却,冷却方式采用空冷,得到直径为7.5mm棒材。

实施方式2

S1:冶炼浇铸,取纯硅和工业纯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真空感应炉在1520℃精炼5min,真空浇注成铸锭,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Si:6.48%,C:0.034%,S:0.0013%,Ti:0.003%,Mn:0.04%,,P:0.056%,B:0.011%;

S2:锻造,采用机械自由锻造方式,利用空气锤在1050℃范围内锻造,终锻温度为850℃,过程中镦粗拔长10次,回炉2次,保温20min。最后将铸锭锻成24mm×24mm方坯;

S3:加热,检查方坯表面质量,酸洗去除较厚的氧化皮后,将方坯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加热温度900℃,保温时间为30min;

S4:粗轧,粗轧包括4道次,采用六角-方-椭圆-方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4-1.8,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4-0.9。轧制结束后回炉保温20min;

S5:中轧,中轧包括4道次,采用椭圆-方孔型系统,最后一道次采用圆形孔型,保证精轧前轧件的规整,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2-1.6,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8。轧制结束后回炉保温15min;

S6:精轧,精轧包括2道次,采用椭圆-圆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1-1.4,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7;

S7:冷却,冷却方式采用空冷,得到直径为7.48mm棒材。

实施方式3

S1:冶炼浇铸,取纯硅和工业纯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真空感应炉在1500℃精炼5min,真空浇注成铸锭,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Si:6.52%,C:0.058%,S:0.0010%,Ti:0.004%,Mn:0.018%,,P:0.054%,B:0.029%,其余为铁;

S2:锻造,采用机械自由锻造方式,利用空气锤在1050℃范围内锻造,终锻温度为870℃,过程中镦粗拔长10次,回炉2次,保温20min。最后将铸锭锻成24mm×24mm方坯;

S3:加热,检查方坯表面质量,酸洗去除较厚的氧化皮后,将方坯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加热温度900℃,保温时间为30min;

S4:粗轧,粗轧包括4道次,采用六角-方-椭圆-方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4-1.8,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4-0.9。轧制结束后回炉保温20min;

S5:中轧,中轧包括4道次,采用椭圆-方孔型系统,最后一道次采用圆形孔型,保证精轧前轧件的规整,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2-1.6,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8。轧制结束后回炉保温15min;

S6:精轧,精轧包括2道次,采用椭圆-圆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延伸系数为1.1-1.4,轧件每道次的宽展系数为0.3-0.7;

S7:冷却,冷却方式采用空冷,得到直径为7.49mm棒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对于本技术领域,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及工艺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进一步改进或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