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500~650mm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锻造变形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031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Φ500~650mm 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锻造变形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锻造变形工艺。



背景技术:

2008年以前国内使用的冷轧工作辊材质主要是Cr2、Cr3和Cr5系列,为促进国产冷轧工作辊用钢更新换代,提高冷轧工作辊辊坯的耐磨性、粗糙度保持性和抗辊印性能,从2008年开始北满特钢与宝钢轧辊公司合作生产开发含Cr6%的冷轧工作辊用钢。该钢种辊坯合金含量较高,碳化物偏析重,尤其是大规格辊坯,超声波探伤很难满足要求,生产合格率较低。

Cr6%型辊坯是在MC5钢种的基础上,C略有提高,Si和Mo含量增加,Cr含量增加了1%,由于合金含量较高,钢锭易产生严重的偏析,锻造塑性差,生产制造难度较大。辊坯用钢的碳化物网状、带状、液析以及夹杂物、气体、探伤等要求都很严格。现有Cr6采用电炉加炉外精炼和真空脱气的方式冶炼电极坯料,采用模铸的方式浇注10.4吨(Φ680mm)电极锭。采用电渣重熔方式生产Φ865mm~Φ960mm电渣钢锭。采用3000吨水压机进行锻造,锻前进行高温均质化处理,采用3火方式成品的方式生产,第一火次用上平台镦粗、拔长,钢锭端部容易产生缩孔,第一火次道次压下量及变形率过大容易造成辊身横裂小口。第二火次辊身道次压下量过大容易造成辊身横裂小口,辊颈变形时在800~900℃之间,辊颈变形率过大、变形温度过低容易造成内部碳化物偏析区开裂。第三火次辊身变形量较小,辊身晶粒粗大、碳化物网状严重。辊颈变形温度高,局部变形率大、变形速度快容易造成辊颈内部碳化物偏析区产生过热裂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Φ500~650mm 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锻造变形工艺,该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检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Cr6型冷轧工作辊投入使用后,和MC5冷轧工作辊相比由于辊印缺陷造成的换辊率下降了10%,提高了冷轧板的表面质量和轧机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Φ500~650mm 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锻造变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连铸圆坯料→电极坯料热送退火→清理→电渣重熔→电渣锭退火→锻造→锻后退火,其中:

锻造前进行高温均质化处理,控制加热温度为1190℃~1210℃,保温时间为30~42h。

锻造时采用四火方式生产,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火:采用弧形镦粗板钢锭冒口向上镦粗,镦粗比控制在1.5~2.0之间,然后采用上平砧、下V型砧拔长,道次压下量为30~50mm,变形率为15~20%,返炉保温时间2.5~3.5h,返炉温度1190~1210℃;

第二火:辊身拔到成品锻件尺寸加50mm余量,道次压下量为60~80mm,变形率为25~30%,返炉保温1~2h,返炉温度1170~1190℃;

第三火:上平砧不变,下砧采用小V型砧锻造一端辊颈,变形率为20~60%,道次压下量在30~80mm之间,采用高温停锻3秒的方式进行,返炉保温时间50~70分钟,返炉温度1170~1190℃;

第四火:锻造另一端辊颈,休整辊身,辊身变形量在7~8%之间,辊颈锻造方式和第三火一样;

以上各火次终锻温度为850~900℃,900℃以下为休整温度;

锻造后进行热处理,控制正火温度:1020℃;球化退火温度:840℃、740℃:扩氢退火温度:680℃。

本发明在锻造时采用四火方式生产,第一火采用弧形镦粗板钢锭冒口向上镦粗,减少了缩孔的产生,同时提高了成材率;而且第一火次道次压下量由80~100mm降为30~50mm小压下量轻击,变形率也由25~30%降为15~20%,减少了辊身产生横裂小口。第二火次辊身拔到成品锻件尺寸加50mm余量,道次压下量为60~80mm,变形率为25~30%之间,道次压下量降低了,减少了辊身裂纹的产生。第三火次锻造一端辊颈,变形率为20~60%,道次压下量在30~80mm之间,采用高温停锻3秒的方式进行,即上砧接触到锻件时停顿3秒再压,减少辊颈由于变形量过大造成的内部碳化物偏析区过热裂纹;辊颈变形温度在900℃以上,减少了辊颈由于低温锻造形成的内部开裂。第四火次锻造另一端辊颈,休整辊身,辊身变形量在7~8%之间,辊颈锻造方式和第3火一样。第一火次返炉保温2.5~3.5h,第二火次返炉保温1~2h,第3火次返炉50~70分钟。终锻温度为850~900℃,900℃以下为休整温度,不允许有大变形。增加1个火次,将第二火锻造的辊颈改到第三火锻造,保证锻造温度,减少了由于低温锻造造成的内部开裂。

本发明生产的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的直径为500~650mm,球化组织2~3级,碳化物网状≤2.0级,碳化物带状、液析1.0级以下,非金属夹杂物总和≤2.0级,探伤合格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了95%,而且碳化物分布细小、弥散,使用寿命长。目前国内宝钢、首钢、鞍钢等大型钢铁厂的大型轧机均开始采用Cr6型材质的冷轧工作辊,使用效果较好,Cr6型辊坯将逐步代替MC5系列冷轧工作辊,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不久的将来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Cr6型辊坯吨钢利润为4200元左右,目前北满年生产量为2000吨左右,每年可获利840万元。此产品的试制成功为国内冷轧辊材质的更新换代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Cr6辊坯带状碳化物1级、液析0级(100×)的高倍图片;

图2为Cr6辊坯网状碳化物1级(500×)的高倍图片;

图3为Cr6辊坯球化组织2级(500×)的高倍图片;

图4为Cr6的高温变形抗力曲线;

图5为Cr6的高温塑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Φ500~650mm 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锻造变形工艺,采用转炉冶炼、钢包精炼、真空脱气的方式生产电极坯料,然后采用电渣重熔方式进一步净化钢液,通过控制电渣重熔过程中的熔化速率等参数控制电渣锭的偏析。合理制定电渣锭均质化温度和时间,锻造时采用轻-重-轻的锻造方式,电渣锭初始阶段轻击,然后大压下量锻造(镦粗后直接拔长时30~50mm小压下量轻击,待返炉保温后再出炉拔长时可60~80mm大压下量锻造),各道次互成90°翻转,辊身预留修正量,辊颈采用分两次成品的方式生产,锻造温度低于900℃时修整,锻后快速喷水冷却控制网状碳化物。本发明通过对钢水的纯净度、电渣锭的偏析、锻前高温均质化温度和时间、锻造变形过程、终锻温度及锻后控冷、锻后热处理等进行重点控制,产品最终试制成功,产品的高倍照片见图1-图3。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生产工艺路线如下:

转炉冶炼+LF+VD→连铸圆坯料→电极坯料热送退火→清理→电渣重熔→电渣锭退火→锻造→锻后退火→光面、探伤→检验(高、低倍、气体)→上交。

二、各生产工序关键控制点及技术原理如下:

A、转炉冶炼及LF精炼+VD真空

针对Cr6型辊坯的成品化学成分要求,并考虑进行电渣重熔时易烧损元素的烧损量,首先设定了该钢种的内控坯料成分,具体见表1。

Cr6型辊坯用钢的冶炼选择炉料时要严格控制有害元素Pb、Sn、As、Sb、Bi含量。转炉冶炼前期保证钢水脱P,另外重点控制终点C含量≥0.12%,防止钢水过氧化;当P含量符合要求及钢水温度合适,利用挡渣锥进行挡渣出钢并控制下渣量,当下渣渣层厚度超过150mm要进行倒渣处理或LF升温后倒渣;出钢过程进行合金化,主要成分控制在下限,出钢同时加热石灰及精炼渣;钢包到LF精炼位后给电升温,加热一定时间后取样,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成分符合要求。当钢液温度适宜,渣子白、脱氧良好后进行真空精炼。真空度67帕以下,保持15分钟,破真空后弱吹氩15分钟。连铸电极坯料,在生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浇铸过热度和拉速。电极坯料退火,退火出炉后清理,进行电渣重熔。

表1 BGCr6标准及坯料化学成分要求(%)

B、电渣重熔及电渣锭退火

电渣重熔时,首先要加强对渣料的烘烤,确保渣料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且在化渣时,渣料要均匀地分批加入,以保证化渣质量,渣化清后方可进入金属电极进行精炼。尤其要注意补缩期操作的控制,以保证实现缩孔深度最小、体积最小,提高电渣锭的成材率。电渣重熔过程中根据锭型大小合理的控制熔化速率,保证熔化速率均衡稳定。电渣锭退火处理,退火后进行清理取样,然后转到锻造厂进行加热、锻造工序。

C、加热、锻造及锻后热处理

电渣锭装入待料炉预热,在升至锻造温度后,进行高温均质化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或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成分不均匀性,保温后进行锻造。Cr6钢其锻造特性要比MC3和MC5差一些。采用镦粗、拔长的锻造方式,满足锻造比≥3的要求,充分破碎粗大的树枝状碳化物。第一火次采用镦粗、拔长的变形方式,拔长时采用30~50mm的小变形量,第二火次可采用60~80mm大压下量锻造,充分焊合内部缺陷,温度低于900℃时可小压下量修整。第三火到第四火锻造成形。锻造过程中关键控制高温扩散的温度和保温时间,锻造每火次的返炉保温温度和时间,每火次的变形量和终锻温度的控制。

锻后热处理实际上是预备热处理,其重点是要完成三个任务:一是消除网状碳化物,二是消除应力软化组织得到球状珠光体组织,三是要降低钢中氢含量,防止白点的产生。因此,热处理工艺曲线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正火+球化退火+扩氢退火。球化退火工艺由两段组成,840℃球化起到碳化物溶断的作用,而740℃的球化则决定最终的球化效果。

三、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1、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为摸索最佳的锻造工艺参数,在Cr6型辊坯上取样进行高温热塑性试验,摸索最佳的锻造温度范围,为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GLEEBLE 3500设备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gleeble实验。具体试验温度如下:选择800℃、850℃、900℃、950℃、1000℃、1050℃、1100℃、1120℃、1140℃、1160℃、1180℃、1200℃、1220℃、1240℃共计14个不同温度,每个温度两支试样。

通过图4可以看出,在850℃时变形抗力较大,900℃时变形抗力急剧下降,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变形抗力呈下降趋势,到1100~1200℃之间变形抗力变化较小,曲线呈平缓趋势,变形温度超过1200℃变形抗力又急剧下降。从图5可以看到,在800~1200℃塑性均较好,超过1200℃塑性急剧下降。

Cr6辊坯锻造时始锻温度一般在1170~1190℃之间,终锻温度控制在850~900℃之间,在900℃以下进行小压下量修整。根据以上的试验分析发现,我们选用的锻造温度范围比较合理,大量的生产实践也充分证明了Cr6型辊坯锻造温度范围选择的合理性,高温塑性试验进一步对Cr6型辊坯的锻造温度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正火温度的确定

为了验证Cr6辊坯网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的变化情况,选取Cr6网状3.5级的12个试样,在6个不同加热温度下保温30分钟油冷检验网状的变化情况,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网状级别逐渐降低。950℃没有变化,970℃改善不明显,990℃开始有明显改善,不存在封闭碳化物网,1050℃网状降低到1.5级。

因为试验时保温时间较短,因此本发明在生产时正火温度选择1020℃。

四、Φ500~650mm 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制造工艺如下:

1、钢的化学成分控制在:C:0.85~0.95%、Mn:0.20~0.50%、Si:0.80~1.20%、S:≤0.015%、P:≤0.020%、Cr:5.50~6.00%、Mo:0.30~0.50%、V:0.05~0.15%、氧含量≤20×10-6,氢含量≤1.5×10-6,氮含量≤120×10-6,其余为Fe。

2、钢采用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ESR电渣重熔方法冶炼,电渣钢锭:Φ865~960mm;

(1)采用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工艺生产Φ650mm电极棒时,LF精炼炉精炼用白渣法,在VD炉脱气后软吹氩≥15分钟。

(2)在Φ865mm和Φ960mm电渣钢锭冶炼中,电极棒重熔输入功率分别控制在1300~1400kW和1700~1800kW;充填阶段输入功率以不大于100kW/h的速度逐渐降低。

3、钢锭在锻造前进行高温均质化处理,加热温度为1190℃~1210℃,保温时间根据锭型按30~42h控制。

4、采用多火次锻造,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火:采用弧形镦粗板钢锭冒口向上镦粗,镦粗比控制在1.5~2.0之间,然后采用上平砧、下V型砧拔长,道次压下量为30~50mm,变形率为15~20%。根据钢锭尺寸返炉保温时间2.5~3.5h之间,返炉温度1190~1210℃。

第二火:辊身拔到成品锻件尺寸加50mm余量,道次压下量为60~80mm,变形率为25~30%。返炉保温1~2h,返炉温度1170~1190℃。

第三火:上平砧不变,下砧采用小V型砧锻造一端辊颈,变形率为20~60%,道次压下量在30~80mm之间,采用高温停锻3秒的方式进行。返炉保温50~70分钟,返炉温度1170~1190℃。

第四火:锻造另一端辊颈,休整辊身,辊身变形量在7~8%之间,辊颈锻造方式和第3火一样。

以上各火次终锻温度为850~900℃,900℃以下为休整温度,不允许有大变形。

5、成品辊坯锻后水冷3~4分钟后,空冷到350~400℃后热送退火。

6、锻后热处理工艺曲线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正火1020℃;球化退火:840℃碳化物溶断,740℃形成球状碳化物及长大,680℃扩氢及球状碳化物进一步长大。

本发明生产的Cr6型锻制电渣钢冷轧工作辊辊坯碳化物带状和液析按照GB/T18254-2002标准中第8、9级别图评定为≤1.0级,网状碳化物按照GB/T1299-2014标准中第三级别图评定为≤2.0级,球化组织按照GB/T1299-2014标准中第二级别图评定为2级-3级,粗加工后的辊坯按照GB/T13314-2008中要求探伤,质量等级满足表A.2中A级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